壽丹陽
(杭州市錢塘區金沙湖實驗學校 浙江杭州 310018)
小學音樂是初中音樂的基礎,而初中音樂又是小學音樂的延伸。但是,這兩種階段中所開展的音樂課程,無論是在教學形式、教學內容,還是在教學方法上都擁有著較大的差別。因此,必須要對小學與初中的音樂課程進行合理化和科學化的銜接,才能讓學生積極適應初中階段的音樂欣賞課程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個體音樂素質和欣賞能力。由于小學階段和初中階段教師的差距,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內容脫節、教學重復、教學不連貫等多種問題,對于教學的質量產生了較大的不良影響。教師應當注意要積極開展具有一定效果的銜接課程教學,將學生在過渡過程中存在著不適應、學習不連貫等多種情況和問題進行解決。筆者根據自身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和教學經驗,以人音版七年級教材為例,探討小學與初中音樂銜接的具體方式,并提出具體的學生培養欣賞能力的策略,最終可以促使學生音樂核心素養不斷地提高,進而得到全面發展和進步[1]。
“銜接”在教學領域當中指的是承上啟下、循序漸進,對某一階段進行過渡,以保證整個教學體系呈現出一貫性和相同性的特點。欣賞音樂是開展各項音樂活動的根基,促使學生的審美水平和對音樂的感知能力的不斷提高。對于小學與初中的欣賞音樂教學銜接主要是初一學生在已有小學音樂知識和擁有一定的音樂欣賞能力的基礎上,按照學生的審美規律和審美水準,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開展音樂欣賞教學[2]??偠灾?,對于剛剛步入初中的新生來說,在了解和學習音樂知識上還存在著無法適應的情況,因此就需要音樂教師來做好小學與初中音樂的銜接,讓學生能夠通過銜接,來更好的學習和掌握初中音樂知識,強化初中音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在音樂教學當中,對音樂的欣賞課程非常重要。在知識掌握方面,能夠幫助學生對音樂進行深入感知、理解音樂、認識音樂,在情感體驗方面能夠欣賞和品味音樂,促使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持續化樹立良好的審美思想和正確的美學意識。目前,存在著小學與初中的音樂欣賞課程背景信息嚴重銜接不足的問題。部分教師在開展相應的音樂欣賞課程時,并沒有過多地關注初一新生在小學時音樂課程學習的基礎和實際情況,導致在初中音樂課堂中,學生們的學習跟不上教師的節奏,無法理解教師的教學做法和教學狀態,導致學生們很難提高自身的音樂欣賞水平。這也就要求需要構建起完善化和科學化的小學與初中音樂銜接的教育模式,加強這兩個階段的音樂欣賞課程的銜接[3]。
初中音樂教師應當提前對初一學生的樂曲分段、聽辨樂器、聽辨主題、作者的資料以及對音樂的理解等情況以問卷調查的形式來收集,并且可以在課程當中提及這些內容,更加地深入講解,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讓學生再通過對比和原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進行欣賞,利用這樣的方式,促使初一新生在銜接過程中對音樂教學提高銜接式的認知。以人音版初中第一學期的教材《走向復興》為例,在教學具體的課程內容之前,首先對班級的學情進行分析,了解目前學生們具備演奏樂器、歌唱發聲、音高聽辨、律動以及節奏等各方面的理解和認識情況,明確了大部分的初一新生現當下所建立的音樂樂理知識體系并不完善,而且在學習樂理知識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不高。在這樣的背景前提下,教師先是讓學生欣賞《走向復興》,引導學生感知到《走向復興》內在所包含的對中國人民對民族復興的偉大理想和心愿音樂情感,同時也能讓學生正確地演唱歌曲當中的休止符,認識到歌曲的節奏特點。初一新生在欣賞音樂方面難度與小學相比持續增加,而且學生要對歌曲中所表達和傳達出來的情感深度的理解程度也需要提高。初一新生學生更應當從體驗音樂、感知音樂的過程中對音樂內容有著更加深刻的認識,通過這樣的銜接方式,能夠促使初一新生在欣賞到類似的作品和歌曲時,更好地把握這些歌曲的要點和內涵[4]。
部分初一新生在進行音樂欣賞的過程中,仍然保留著小學生的思維,對于歌曲的欣賞和理解只停留在“喜歡”“好聽”這個層次上,沒有辦法從歌曲當中收獲和感知其中的生產出內涵和情感價值理念,也導致在欣賞音樂時缺乏具體的方法和欣賞方向。這也就需要加強銜接小學與初中之間的欣賞技巧培養的教育銜接。例如,在人音版初中七年級上冊的音樂《溜冰圓舞曲》,在欣賞這個歌曲之前,教師需要運用合適的方式來導入課程,讓學生對《溜冰圓舞曲》的創作背景和作者有最基本的了解和認識,在具體學習時能夠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同時,在欣賞《溜冰圓舞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采用強拍拍手、弱拍拍腿的方式來找到作品的節拍和節奏,引導學生了解圓舞曲三拍子的特點,而且能夠對主題進行分段聽辨,采用圖形譜或者律動的形式將每個主題所要表現的情感進行表達,強化學生對于這首歌曲的情感體驗和學習體驗。初中生與小學生在音樂欣賞方面的目標存在著較大的不同之處。初中生所要達到的音樂欣賞標準要遠高于小學生。因此,在這個階段,音樂教師應當注意要避免在教學時欣賞的難度過高的情況,而是應當以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形式,讓學生能夠逐步提高欣賞的深度和難度。例如,在《溜冰圓舞曲》當中,學生不僅要對掌握該曲目是圓舞曲三拍子,還需要逐步引導學生們對于作品的主題和樂器進行聽辨,鼓勵學生說出自己所得出來的答案,同時還要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和總結。但在開展這樣的形式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過去已經學習過的比較熟悉的歌曲形式進行探究和對比,能夠認知到歌曲的調試結構和樂器[5]。
由于剛升入到初中學習的學生有一部分仍然保留著小學的學習思維,而且自身的綜合能力相對薄弱,銜接知識過多,反而會導致學生的學習壓力不斷增大,導致銜接效果變差。這就需要教師要按照學生在課堂當中的實際情況和表現,對銜接的內容進行合理設計,不僅讓學生提高自身的欣賞能力和水平,還可以讓學生在欣賞方面建立起相對完整且具體化的認知結構。這樣才能讓初一新生在音樂欣賞課中不斷地塑造自我人格,培養自身的音樂欣賞能力。
音樂欣賞課結束環節是也是整個教學環節當中的重要部分,在該環節當中可以有效鞏固小學與初中音樂課程的銜接,使得學生所掌握的音樂知識更加牢固和有效,為后續學習更高層次的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要在銜接式教育模式構建的基礎上來開展多元化訓練的手段和方式,來給學生帶來多樣化的欣賞契機,這才是小學與初中音樂銜接教學中的關鍵部分。教師通過運用合理化和科學化的實踐引導,讓學生的欣賞能力得以鞏固,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審美水平和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念意識。
例如,在欣賞《愛我中華》之后,可以要求學生能夠按照自己對于研發和節奏的理解來開展相應的舞蹈編舞。教師也要選擇合適的節點融入舞蹈之中,應用示范的形式來帶領學生能夠對音樂的要領進行把握,之后再對學生的舞蹈動作進行適當的修改,促使《愛我中華》和學生所編創的舞蹈動作二者可以更加契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除了能夠獲取較為愉悅的學習音樂體驗感之外,同時還能進一步感受到歌曲本身的魅力和價值。通過運用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參與到其中得到更多的欣賞體驗。而教師也可以布置相應的主題任務和目標,讓學生通過聽取歌曲來撰寫自己的欣賞體會,就是能夠在原有的音樂教學學習基礎之上進一步來提高學生參與到音樂欣賞課程當中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小學階段和初中階段的學生不僅是在心理上還是在生理上都有著較大的區別,而且對于音樂學習的接受能力和基礎音樂素養都有著較大的差別。在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到學生們目前所具備的音樂素養的狀態,并按照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幫助學生不斷地開發音樂方面的感知知覺,促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地激發自身對于音樂的求知欲望,應用合理的音樂文化和審美意識,促使初中學生能夠在小學音樂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地構建獨立的音樂個性和審美意識[6]??偟膩碚f,剛進入初中階段當中的學生自身仍然無法完全擺脫小學生的思維和意識,但所學習到的音樂知識內容與原先相比更加高深,強調初中生要積極轉變自身的思維和態度,才能有效適應初中階段所教學的音樂知識難度。
教師開展各項教學活動離不開教材,同時教材也是教師對音樂教學質量進行考核和落實各項教學活動的根據。學生在進入到中學之后,在學習環境、學習方法以及教師的教學手段等都與過去小學階段相比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其中課程的設置類型更加多樣、教學內容難度更高。這些都導致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產生較大的轉變,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對于課程學習并不適應的問題,導致學生參與到學習中的積極性不斷被打消。這也就要求了初中的教師不僅需要對本階段的音樂欣賞課程進行教學,還需要對小學生的音樂教材內容有著更加深入理解和認識。只有將兩種教材內容進行充分銜接,可能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阻礙部分消除,通過問卷的調查方式,來了解初一新生目前的音樂素養、音樂知識掌握狀況,把握人音版小學與初中的教材,并對教材當中的不同進行深入分析,教師也就不會再一些知識內容上進行重復教學,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于音樂欣賞課程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促使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和審美體系得到快速發展。
由于初中階段的課程知識內容與小學階段的相比難度要更大,也導致一部分學生在學習和鑒賞音樂的過程中喪失信心。因此,教師就需要不斷地幫助學生樹立起其學習和欣賞音樂的信心,這樣才能對后續的銜接教學工作開展產生促進作用。教師要運用多樣化的手段和方式來激發起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興趣。如通過情景創設等方式,促使學生的學習欲望被激發,而且還可以創設互動式的課堂,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其中,削弱學生對于難度較大的音樂欣賞課程的畏懼心理,不斷地引導學生熱愛音樂、感知音樂。例如,在欣賞人音版七年級上冊《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時,可以采取互動教學的形式,通過讓學生進行舞蹈和按照節奏拍手,提高學生參與到課堂互動中的有效性和積極性,促使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也會將整個課堂中的氣氛調動起來。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提前做一些準備工作,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并讓學生做好分工提前收集相關的資料。小組成員需要把自己對于音樂的理解和感知進行闡述,并通過發言和討論的形式來展現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師可以對其發言進行糾正和補充,讓學生不斷地克服自身對于音樂欣賞難度過高好導致的心理障礙,這也為后續的教學做好相應的鋪墊[7]。
在進入到初中之后,要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教師就必須要做好小學與初中的音樂欣賞銜接教育工作,這樣才能使學生平穩地過渡在進入到初中后所產生的對于音樂欣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深度等各方面的適應期。教師也需要加強關注小學與初中音樂欣賞課程的銜接,并采用多樣化的手段和方式在音樂欣賞之前、音樂欣賞之中以及音樂欣賞之后做到訓練多元化銜接、欣賞模式銜接以及信息背景銜接;并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構建起小學與初中音樂欣賞知識的體系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增強整體的音樂欣賞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