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輝
(廣州市南沙區大田小學,廣東廣州 511466)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改革和更新,在國家實行新的教育體制的背景下,社會越來越注重素養教育,大力提倡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其中,各個學科中最重要的、最核心的是數學核心素養,作為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人員,我們必須明確教育的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在相應階段接受教育過程中,逐漸形成適應與自己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必備的高尚品德以及關鍵能力,數學學科是小學核心必學課程之一,也稱在小學階段學習過程中最為挑戰學生理科思維能力的學科之一。與此同時,老師的教學效果會對學生全面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當前,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越來越受到學校教學的重視,數學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利用掌握的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可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出發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1]。因此,老師在教學中應該重點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老師在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構建創新教學方式的數學課堂,主動地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核心素養。以下就是筆者對于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的基本探究。
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課堂的建構研究應該是以核心素養為中心指導思想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學習質量主要目的,對小學階段數學課堂進行不斷地完善與更新。從始至終小學數學教材的主要內容是分析和歸納,在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數學科目是重中之重的一項。數學核心素養簡單地可以認為學生在學習數學科目時,獲得提升的綜合能力,數學核心素養不是指特定的某些知識或者特殊技能,也不是老師們所說的某些學生數學能力。數學核心素養既是以數學知識技能為基礎,又是比具體課本上的數學知識技能高。數學核心素養反映出數學本質與數學思想,學生在對數學科目的學習過程中,自我形成的某些綜合性以及整體性的特性。數學核心素養的養成和當前新教材的課本知識內容息息相關,其對于學生去理解數學本質,想象設計數學以及開展數學核心素養的創新擁有深遠的影響。所以,在小學數學進行數學課程實踐時教師一定要創新課堂的教學模式,構建創新教學方式的數學課堂,把既能教會學生知識又能引導學生培養核心素養結合起來,讓學生對學習和探索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主動全面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核心素養。
(以新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面積與面積單位的學習課堂為例)
這個閱讀不僅僅是教材中的知識閱讀,而且是對圖的閱讀能力,還有對物體的閱讀能力。面積和面積單位的教學,首先可以讓同學們細細地閱讀一遍教材,他們肯定會有一定的感受,再出示圖讓他們指出這些地方是面積嗎?還是周長嗎?還是線段嗎?但是話又說回來,不是每一堂課,每一個知識點都適合讓同學們先閱讀的,如這個面積和面積單位前半部分的教學,即對面積概念的理解,可以讓他們先閱讀,感受一下什么叫面積,讓他們自己去理解,而且在閱讀中要帶著問題去閱讀,這樣的感受才深,因為閱讀時目標清晰,針對性強,那么閱讀所產生的效果會比較好的。那在閱讀的時候應該帶著為什么的問題去閱讀,教師要課前做好問題的準備并顯示出來[2]。第一什么是面積?生活當中哪里有面積?面積在哪里,你能在圖中找出來嗎?只有這樣帶著問題去閱讀,才能比較深刻地理解面積的概念。閱讀能力,已成為學生與學生之間差距拉大的一個重要因素,更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內容,在課堂教學必須加以重視。
在學完面積的概念之后,同學們都明白什么叫面積,現在要進而轉到面積單位了,這個面積單位突然提出來,學生們肯定不適應,可以這樣讓他們舉一反三地去學習這個面積單位。那怎么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呢?教師先在黑板上畫一條很長的線段,然后問同學們,哇,這條線段很長啊,究竟有多長呢?原來以前我們是通過給他們一個標準,然后才能量出它們的長度的,以10厘米為1分米,以這個1分米為標準,這里有6大格,所以是6分米,究竟有多長?就有6分米這么長。教師及時拿出一個長方形的物體,說:“這里就是它的面積,面積也有大小,那究竟這個面有多大啊?怎么才可量出這個面有多大呢?”同學們這時候肯定是面面相覷,無從入手。有多大呢?剛才線段有多長?我們是先給一個標準,然后數一數就知道它有多長了,那么面積,我們能不能又給一個標準呢?同學們肯定在想,對喔,我們可以給他一個標準,可能有些同學就會提出,以1厘米為標準,以1分米為標準,教師這個時候就可以反問:“這1厘米是長度來的,這1分米也是長度來的,但是我們要想知道的是一個面的大小,用這些長度可以作為標準嗎?”通過10多秒的思考,同學們還是想不出以什么作為標準好,這個時候老師可以給他們提供一些猜想,同學們,我們不如以這個圓形作為面積的標準來試試看好不好啊?然后我們去量量這個長方形里面有多少個這樣的圓形。剛才我們是以圓形為標準的,那你覺得還可以以其他什么圖形作為標準好了?同學們這個時候就會回憶以前學習過圖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都提出來了,我們一個一個地去試驗好不好?因為這些都是他們想出來的,所以他們肯定會很努力地去拼,去說明這個長方形物體的面積有多大。通過比較,你覺得用什么作為面積的標準好?用圓形呢?三角形呢?還是正方形好?為什么用正方形作為量面積的標準好呢?因為正方形與正方形之間拼起來不會產生空隙,容易拼合在一起。教師及時評價:“哇,太了不起了,同學們已經完完全全地深入思考面積單位的起源啦”。教師繼續追問,是不是隨便畫出一個正方形就是那些面積的標準呢?同學們肯定說不是,趁著這個機會進而引出第一個面積單位,數學上我們規定了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就是1平方厘米。并且讓同學們把這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把它畫出來,感受一下1平方厘米這個標準的大小。同時讓同學們把這個一平方厘米剪下來,作為一個標準去量一量他們的那些橡皮擦的面積、直尺的面積、封閉圖形的面積。讓他們立即學以致用,感受到成就感,同學們興致盎然,情緒極高。這個1平方厘米的這個標準只有手指甲那么大,是不是很小?有沒有比它更大的標準呢?誰來猜想一下,還有其他更大的面積單位的標準嗎?這些問題可以激發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地思考和猜想,這時候有很多同學已經猜到了,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平方分米,教師此時評價,哇,同學們很棒啊,居然可以猜想到面積的第2個標準,不錯!及時地評價,可使學生體會到很大的價值感、快樂感和成就感,學起來就會更有更激情,動力十足。以上的這些過程就是激發學生思考的過程,比直接告訴他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平方厘米,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平方分米的效果好很多。
這個過程當中同學們思考并明白了為什么會有面積單位的出現,是為了量面積用的,也知道為什么要用正方形作為量面積的標準?因為正方形拼合時可不留空隙,容易拼合。同時也深度思考過了量大的面積要用大的標準,量小的面積要用小的面積單位。這些思考非常重要,解決了我們為什么要學習面積單位和學習面積單位有什么用的問題,這些為什么的問題、動機的問題是我們深度理解新事物、新知識的動力,有了這些動力,同學們才會學得更加深刻,更加有興趣,而后才是怎么做或具體的規定。這些激勵學生思考的過程是核心素養重中之重的一個環節,必須加以重視。在這個思考過程當中也留下了一些數學的思考方法,要認識一個新事物,我們要問為什么,還要問有什么用,并且還可以讓我們觸類旁通,如要認識一個事物的特性,首先要問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度量,對于這個度量,已經可以舉一反三,度量長度,要找標準,度量面積,要找標準,以后凡是涉及度量的,都要先找標準才可度量,如以后學到的體積,當問你體積有多大時?必須先找到度量體積的標準,即體積單位。這些就是核心素養的價值所在[3]。
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顧名思義,就是興趣是學習過程中最好的老師,我們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激發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讓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投入學習過程中。同時,我們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把自己感悟到的東西說出來,無論是知識還是思想方法,讓同學們以教促學,在同桌之間或者四人小組之間進行,把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方法感受都說出來,特別是在鞏固練習的時候,讓同學們交流自己的想法,可讓組長先說,然后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說的過程就是加深理解的過程,你想說好,必須先要想好,在大腦過一遍。當自己組員遇到不會說的,不知怎么解決問題時,會的學生可以大顯身手,通過想盡辦法教會他人,而促使自己想得更明白,更透徹。長此以往的訓練,孩子們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必能大大提高。這些都是核心素養所要培養的關鍵能力[4]。如這節課當中,我們需要孩子們表達出以下的問題內容:什么是面積?面積的單位有哪些?為什么要以正方形為標準去量面積?哪個面積單位最小?哪個面積單位最大?當量橡皮擦的時候,應該選用哪個面積單位?當量黑板的面積時用哪個面積單位?為什么?并且讓孩子實地操作去量物體的面積,讓他們去交流怎么去量,如請大家量一量一塊地磚的面積,你會用哪個面積單位去量,為什么不用大一點的面積單位,或用小一點的面積單位。讓他們去交流,讓他們去說。在說的過程當中,他們思維碰撞,所獲所得甚至超過了這堂課你所設定的所有目標,甚至獲得你預想不到的新思想。這些就是核心素養的價值體現。
以上三點,筆者覺得是核心素養課堂教學三個非常重要的建模環節,必須加以重視才能更好地貫徹核心素養的理念,同時教師也要兼顧評價的力量。在平時的教育教學當中,要及時地總結評價,讓學生體驗到價值感和快樂感,這是同學們持續高效學習的一個動力,也是激發學生思維,促進學生持續核心素養學習的一個助推器。
以上就是筆者對于小學數學在核心素養背景下課堂教學實踐的基本研究。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老師在課堂上不是單純地為了教學生數學知識點,另外一個更加重要的就是如何去培養學生擁有一個優秀的數學核心素養。在國家教育對素養教育的推動下,對老師在課堂創新實踐數學核心素養的要求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要讓學生在掌握課堂所學內容知識點外,還要讓學生逐漸地培養核心素養。學生擁有一個優秀的數學核心素養不是與生俱來的,他需要逐漸積累的一個長期過程,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的努力下,共同地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只有在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提高學生的素養,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加優秀的人才,使社會的教育事業能夠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