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文 毛芋曉
2019年5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公安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按照“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總要求,鍛造一支讓黨中央放心、人民群眾滿意的高素質過硬公安隊伍”[1]。公安院校是“預備警官的搖籃”,在公安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起著基礎性和關鍵性的作用。根據《關于加強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招錄工作的意見》《關于公安院校公安專業人才招錄培養制度改革的意見》等文件精神,自2016年起,全國公安院校公安專業畢業生將參加由公安部組織的入警統一考試[2]??梢姡猜摽荚跒榫.厴I生入警提供體制保障的同時,也影響著公安院校的發展路徑。本文從人才培養路徑構建的視角出發,以浙江警察學院為樣本,探析公安院校人才培養的新路徑,以期為公安教育事業的深入發展提供借鑒參考。
公安院校公安專業畢業生入警的主要渠道是公安聯考,它是招警聯考體制的一部分。公安聯考由公安部統一組織,由筆試、面試和體能測試等環節組成。公安聯考在人民警察應具備的專業能力上有所側重,筆試內容分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下稱“行測”)、申論與公安專業科目,依據錄用計劃劃定合格分數線,考生的筆試總成績將按照行測40%、申論30%、公安專業30%的比例合成。
公安聯考是公安院校人才培養的檢驗方式。公安院校公安專業畢業生只有通過聯考等一系列測試,才能成為一名人民警察。公安聯考中的行測、申論屬于公共科目,著重檢驗考生的邏輯判斷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公安專業屬于專業科目,主要考查考生作為一名預備警官應具備的法律基礎知識、公安業務能力等。公安聯考在不同科目上各有側重,在專業能力上有所突出,能夠全面地考查學生作為人民警察應具備的綜合能力,檢驗公安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推動公安院校為公安機關輸送更加優秀的公安專業人才。
公安院校人才培養是公安聯考的目標導向。設置公安聯考的初衷并非讓學生“為了考試而學習”,而是“為了學習而考試”,公安聯考與公安院校人才培養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公安院校應以教育為先、以育人為本,不“唯成績論”“唯結果論”,既不能因為重視公安聯考而忽視其他通識類課程,也不能重通識類課程而輕視公安聯考。要辯證看待公安聯考,妥善把握兩者關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關于公安院校公安專業人才招錄培養制度改革的意見》(下稱《意見》)的實施是公安隊伍邁向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一項重大舉措,對公安院校的教育質量、教育目標提出了清晰的要求,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公安院校進行了明確的定位。浙江警察學院(下稱“學院”)是浙江省唯一一所公安類本科院校,學院的應屆畢業生需參加公安聯考入警。本研究以浙江警察學院為樣本,結合近年相關數據分析學生的聯考情況,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探究成因、總結經驗。
公安聯考不僅關乎學生個人前途,也關乎學院教學質量,更關乎公安隊伍建設。自招警聯考體制改革以來,浙江警察學院已連續5年順利完成畢業生公安聯考工作。為實現高質量備考,學院積極構建“教師—學生—機構”三點聯動機制。教師在聯考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由骨干教師、優秀教官組建聯考師資團隊,通過開設精講課程、研發聯考題庫、開展輔導答疑,為考生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指導和幫助。學生在備考過程中占據主體地位,考生應端正學習態度,掌握學習方法,做到勞逸結合、張弛有度,以積極之心備考,以平常之心應考。機構是考前輔導中的補充力量,學院引進專業培訓機構,由學生自愿選擇參加機構輔導,主要學習行測、申論兩門課程的內容。
2018—2022年,學院浙江籍學生公安聯考的平均及格率為96.25%,其中2021屆學生的聯考及格率為歷史峰值,高達97.65%。2018—2021年,學院的平均就業率為96.28%,就業形勢向好,絕大多數學生畢業后去往各級公安機關參加工作,也有少部分學生被其他政府機關錄用。以2013—2020年為例(2016、2017屆畢業生因特殊原因未參加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故不將數據納入對比),招警聯考體制改革前后,學院入警率均有輕微的上下浮動,但通過縱向比較可以發現,改革后的入警率波動幅度更大,而數值也較以往更高(見表1、圖1)。

表1 浙江警察學院2018—2022年公安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表

圖1 招警聯考體制改革前后浙江警察學院入警率對比圖
綜上所述,招警聯考體制改革對公安教育事業的頂層設計領域進行了完善,推動公安院校人才培育機制化、公安機關隊伍建設職業化,從源頭上提高了公安專業人才的質量。
以參加公安聯考的1673名2017、2018屆浙江警察學院畢業生為調查對象,針對備考狀態、培訓效果等相關問題展開調研,并通過數據分析,對聯考前、備考中、聯考后三個階段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
公安聯考包括公共科目和專業科目兩大項。公共科目與國家公務員考試的科目一致,在公安院校的教學體系中并無涉及。專業科目屬于另設科目,由公安部組織命題,與公安院校的課程內容息息相關。專業科目筆試內容包括職業素養、基礎知識、基本能力三個方面。以基礎知識為例,需要考生掌握相關法律知識以及公安機關職能、公安隊伍建設等公安基礎知識。在公安院校教學體系中,通常設有《刑法學》《民法學》等相關課程,教授學生公安專業知識。
然而,受多種因素影響,專業科目的考查內容未能完全貫穿于大學前三年的教學中,考生在大學期間的學習質量也不能在一場考試中得到徹底的檢驗。學生在大學期間需先學習通識課程,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后,進而研修難度較大的專業課程,還需要在大三階段進行專業實習。另外,學生在大學前三年學習的公安專業知識相對聯考內容來說較為粗淺,對此類課程的掌握并不全面,不足以應對公安聯考。公安院校開設的部分與公安工作緊密聯系的課程并不能通過筆試的方式得到充分的考查。例如,《警務戰術》《警用槍械射擊》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實踐性,但在聯考中所涉內容占比較小,與其重要性不成正比??梢妼W院目前的教學課程與公安聯考間存在結果導向不對稱的問題,兩者的需求有待進一步契合。
公安聯考的備考機制為考生提供了優質的教育資源和適宜的備考環境,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應考能力和考試成績,但從調查結果來看,備考機制存在一些問題。第一,教學安排與備考機制存在矛盾。基于公安院校專業分布、實習安排與學習能力等多種因素存在差異的背景,學生對不同科目的備考具有個性化的需求。比如,學生對學習內容具有差異化需求,固定的課程大大限制了學生的備考進程;又如,學生對備考模式有不同的適應程度,而統一的作息影響了一些學生的學習效率。第二,課程安排與備考機制存在沖突。課程密集且長時間上同一門課會導致學生心理疲勞,學習效率低下,而受客觀條件影響,這種情況仍普遍存在。不同的機構在各門課程上有特殊的優勢,問卷調查中,針對同一機構的同一課程,“很好”與“較差”的評價同時存在?,F實中,考生只能按照機構的報名情況確定課程,而不能根據課程或教師本身選擇課程。因此,課程在設置和選擇上仍然缺乏多元化,這是備考機制中值得探索與改進的重要部分。
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學生在聯考復習期間壓力較大或壓力很大,20%—30%的學生感覺壓力適中,兩屆學生中,都只有極少數學生認為壓力較小或者沒有壓力(見圖2)??忌膲毫σ环矫鎭碜酝獠?,例如成績的波動等,另一部分則來自于考生自身,比如對自己的不自信、對未來的迷惘、對入警的渴望等??梢?,公安聯考給學生帶來了較大的心理負擔,而過度自我施壓會影響正常的學習。追根溯源能夠發現,考生的壓力很大程度產生于公安聯考的絕對性。

圖2 “您在聯考復習期間的學習壓力”一問調查結果
目前,公安院校畢業生進入各級公安機關的選崗順序普遍是依據聯考成績,即“優分優選”,而沒有通過公安聯考則相當于被“一票否決”。不可否認,幾乎所有學生報考公安院校的目標都是成為警察,大多數公安院校畢業生的第一選擇依然是入警。因此,公安聯考堪稱警校生的“第二次高考”,直接決定其能否成為警察。當前,大部分普通高等學校都將學生的平時成績納入畢業考核范圍,這一舉措既能提高學生的內驅力,也使得最終成績更加客觀。因此,將過程性成績納入公安院校公安專業畢業生入警的參考范圍,同樣具有適用性與前瞻性。
公安聯考是公安院校畢業生入警的關鍵環節,是招警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公安聯考視域下,如何探索人才培養新思路、構建人才培養新路徑,從而切實提高教育質量、人才質量,是當前公安院校面臨的現實問題。本文從課程研制、備考機制、招警體制三個層面入提出具體的人才培養路徑,希冀對聯考輔導質量、招警體制改革、公安人才培養有所裨益。
公安院校的專業課程是公安聯考——尤其是專業科目的重要基礎,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和優質的課程內容是提升學生專業知識技能水平的基礎,并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備考期間的學業壓力。一是注重課程的全面性與銜接性。將行測、申論等課程內容納入常態化的學分課程中,做到“早學優學”。妥善安排課程教學時間,在學生實習前開設公安專業科目基礎課程,使學生全面了解公安專業科目的考核方式、考核內容。在實習中,學生能夠有意識地汲取知識、積累經驗,適應考試的實戰化導向,實現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中去的進步。二是繼續展開課程結構性改革。減輕大四階段的課程壓力,適當提前模考備戰。在課程內容上,要注重課程的質量和時效。專業科目涉及的內容要做到“應教盡教”“精講細講”,加強對公安科目的研究和拓展,而非囿于知識點的逐個講解和技能點的逐項訓練。在前者的基礎上,結合歷年聯考真題和時政熱點,開展高質量高反饋的???,避免出現“教的不考,考的不教”的問題。同時,應加強校地協作,圍繞應用型、復合型公安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打造公安聯考智庫,做強公安基礎課,做優專業核心課,提升學生的科學素質、綜合能力和人文素養。
基于學生備考期間普遍性與特殊性并存的狀態,在原有基礎上,改革機構固定的培訓模式,打造“差異化”備考機制。一是小班化高效率教學。根據學生的基礎再次分班,形成“班中班”,有針對性地進行分層教學。這不僅有助于提高課堂效率、精簡課程內容,還有利于基礎相似的同學相互交流、查漏補缺。在備考后期,增加自主復習時間,使學生通過自身和團隊的共同力量,提高學習成績。二是優質機構混合培訓。由學生拋開機構本身,對培訓課程進行自由選擇,滿足自己的個性化需求,使得課程與學生的匹配度大大提升,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三是地域性教學管理。基于浙江省內總體按照地市分配的原則,打破地域性學生的互相競爭,能夠有效減少考生間無謂的比較和備考心理壓力,實行地域性教學管理,使學生專注于學習和考試?!安町惢眰淇紮C制下不同舉措的目的都是為了滿足學生個性需求、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公安專業人才。此外,歷屆考生可作為公安聯考的“學習資源”,鼓勵學生向高年級學生請教,汲取寶貴經驗,通過開展“公安聯考”分享會、微平臺經驗分享等途徑,幫助考生“少走彎路”,掌握考試技巧。
公安院校的教育對公安隊伍來說具有不可替代性。“多維式”招警體制是在原有的考查基礎上,增加對考生進行評價的角度和層面。構建“多維式”招警體制,需要公安院校堅持實戰化教育導向。實戰化始終是公安院校發展的準則與方向,可以通過設置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選擇合適的課內、課外及校內、校外的實戰化教學形態、方法和評價考核方式來實現實戰化教學的目標,培養復合型和應用型公安專業人才[3]。構建“多維式”招警體制,需要公安院校堅持形成性教學評價。形成性成績貫穿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能夠很好地體現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多維式”招警體制中的形成性成績并非是對學生備考狀態的量化,而是將畢業生在校期間的綜合成績按一定比例折抵計入招警考試最終成績。將紀律作風、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等納入考核范圍,使得招警評價體系更加全面、更加客觀。形成性成績的存在能夠有效避免學生注重公安聯考,輕視正常課程的狀況,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緩解學生備考期間的心理壓力,有利于培養忠誠可靠、紀律嚴明、素質過硬的警務人才。
公安聯考是人民警察招錄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公安隊伍建設、公安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體制改革為公安院校的長足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也給公安院校的教育事業帶來了新的挑戰。在公安聯考機制下,公安院校要做好公安專業人才培育的基礎工作,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善于吐故納新,創新培養路徑,構建長效人才培育機制,為培養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高素質警務人才而接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