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慧
(海口經濟學院,海南海口 570000)
教育應該堅持為黨培養人才,為國家培養人才的基本的工作方針。立德樹人在現代這樣信息豐富多樣,信息即時性明顯的時代,具有深遠的意義。培養具有愛黨愛國愛家敬業底色的新時代接班人對于國家、家庭、個人來說都是意義重大的事情。因此必須深刻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方向與時代內涵。前教育部長陳寶生在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提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每個專業建設目的都是為社會培養輸送適合現代社會建設的合格的專業人才。人才培養方案上除了專業課程學習規劃,對于學生的德育應該提出明確的評價要求,這個評價框架應該具有可操作性,對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應該有行為規范的具體要求,對學生的德育應該可以用ABCD等級進行評價。對學生的德育進行量化管理,鍛造符合社會、國家需要的人才[1]。一個專業水平很高,但是道德、法治觀念薄弱的畢業生,對于國家、社會、他人可能不是一個福音,是一個災難。因此各高等院校在進行專業建設時,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必須把德育放在首位。
大學英語作為一門面向全校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幾乎是每個入校學生都需要學習的一門人文課程,受眾廣,能很好地實現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要求,做到思想政治工作在英語篇章閱讀的過程中做到對學生潤物細無聲地輸入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完全顛覆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進行硬性灌輸的生硬形象,也容易被學生接受。
作為承載著語言學習任務的英語篇章具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德育元素。陳寶生部長在2021教育工作會議的講話強調“發揮教材培根鑄魂、啟智增慧作用。”以復旦大學出版的《21世紀大學英語應用型綜合教程(第三版)》第六單元family為例探討大學英語課程中德育元素的挖掘。
首先在單元導入部分可以采用歌曲導入,讓學生在歌曲中領會“家”是什么,然后順勢拋出問題?“What is family?”,通過學習通討論方式將學生對于家的理解投放到屏幕上,這個過程既讓學生通過思考,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是一個語言和思想的“雙創造”過程,同時潤物細無聲地對什么是家人進行了闡釋。當我看到這個單元的主題的時候,我并沒有孤立地,也沒有簡單地把家人認為就是最好的,就是最親的人,強迫自己的學生去認同這一點也是不可取的。我們得承認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是幸福的家庭,畢竟現實中發生在上海的,因為被媽媽數落,學生跳下高架橋,還有被媽媽當著同學的面打了幾巴掌,從教學樓跳下這樣的事情都真實發生了,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家當成所有人的避風港,家有時候也是個別人想逃離的地方。我想通過完成相應的語言知識學習之余,能幫助自己的學生和自己的家人和解。
其次,通過family tree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家庭成員的英語 表 述,(如:parent-in-law,stepchildren,half brother等),隨著社會發展,家庭的結構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結構,以前多是大家庭(三世同堂以上),現在隨著社會發展,離婚率的上升,單身人數的攀升,少子和無子化的新趨勢的出現,除了extended family,nuclear family之外學生學習blended family,DINK(Double Income,No Kids),single parent,通過詞匯的學習了解新時代下中國人口、家庭的新的發展趨勢。
第三部分通過觀看課文安排的小短片,通過觀看小短片填入所缺單詞的方式,注意提醒學生英語口語用詞和書面語的區別,例如:gonna=going to;cell =cell phone。通過這個小短片我們可以體會到屏幕中父母對于孩子的愛,還有雙方在面對這樣的家庭困境的時候能夠一起面對的這樣的令人溫暖的畫面,在孩子身患重病這樣的不幸面前,幸運的是夫妻雙方可以并肩面對。完成這個小短片的觀看后,讓學生就一下兩個問題進行討論:1.Why is parents’ love great?2.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your future wife/husband and child?要求學生通過學習通的主題討論將他們的想法輸入,當他們的想法呈現在課堂上的屏幕上,被同學們觀看到的時候,同學們非常興奮,這個活動活躍了課堂,促進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完成了德育的要求,讓學生思考為什么父母的愛是偉大的,很多同學強調了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讓同學們學會進一步體諒父母的不易。第二個問題同學們的回答也豐富多彩,給妻子/丈夫的:Thank you for loving me.I hope we can grow old together.I hope we can always trust and tolerate each other.Being with you is the happiest thing.I want to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with you.I hope we can be happy together and share joys and sorrows.etc.給 孩 子 的:I’ll teach you everything. Be kind to your parents and cherish the moment with them.Study hard.Don’t come back to me for money every weekend.Make money by yourself. Be yourself. Grow up happily and healthily.在這個討論的過程中同學們形成了正確的婚姻觀,知道婚姻是需要互相包容的。語言是思想的載體,在學習過程中達到了知情意的融合。
德育元素的挖掘是課程思政的關鍵環節,但是我們堅決不能陷入為了課程思政而忽略語言學習,不能為了課程思政而課程思政。
第四部分,進入文章《A Moving Letter to My Wife》的學習,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作者在妻子生產過程中痛失愛妻,留下了一個身患腦癱的女兒。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前通過學習通布置了課前學案的預習工作。這個預習工作主要是為了讓學生養成課前完成單詞短語儲備習慣,將之前課堂上完成的內容通過現在先進的教學技術手段前移到課前。補充一下個別從字面意思看不出實際意思的詞組的學習,例如:walk down the aisle=to get married舉行婚禮。這部分的學習主要讓學生通過之前學習過的閱讀技巧skimming和scanning完成課后閱讀理解部分的簡答題和段落匹配題,讓學生能夠通過這樣的閱讀技巧迅速地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要求學生將文章分成四個部分,并用自己的話寫出自己對這四部分的歸納總結。
Part 1(Paras. 1-4) Christian and Joanne spent the best days of their lives.
Part 2 (Paras 5-7) Christian and Joanne were ecstatic when they found out she was pregnant.
Part 3 (Paras 8-17) Joanne died when she gave birth to her daughter,Ilaria.
Part 4 (Paras 18-24) Christian pulled himself together from the loss of his wife and brought up Ilaria in a way his wife would have been proud of.
這個過程鍛煉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對愛情有了憧憬,同時了解了婚姻的豐富內涵,婚姻意味著責任,意味著成長。Christian在妻子去世后承擔起了撫養腦癱女兒的責任,這就是丈夫和父親的責任和擔當。
要求學生完成課本123頁的15選10的完形填空題,這是對這篇文章的總結。讓學生在語言鍛煉的同時再次完整地理解文章的內涵,讓我們感受到愛就是家的意義所在。
第五部分,通過討論“Parent-teen Relationship”,給出關鍵詞引導學生發散性思維,將學生想到的詞按詞性分別列出,這樣更有助于學生正確使用。將學生分成若干組,通過討論并合作完成five most annoying things about parents and feelings about them.學生們可能會想到1.They always say“Because I said so”. 2.When you say all the other kids are doing it or have it, they tell you that you’re not other kids... but when they compare you with other people, it’s OK.3.They always think you’re lying even when you’re telling the truth. 4.They don’t let you buy things with your own money. 5.They think that they hold your future. 6.They probe into your private lives.在 這 些最惹人討厭的行為面前,學生對父母的感覺就是:being a dictator, irritating, narrow-minded, paradoxical,inconsiderate, unreasonable etc.然后將學生分成兩組分別從父母與孩子的角度進行討論,最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父母和孩子和平共處的辦法。學生形成書面文字然后發言。從上述發言中我們知道心懷美好愿望的家長也可能讓孩子們很厭煩,這就需要雙方建立一些規則才能推動親子關系和諧發展。通過這樣的討論,讓學生能從父母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和自己的父母和解,這樣對于他們今后的人生道路來說應該是減輕了心理負擔,可以輕裝上陣。
課程思政的政策導向是好的,但是在執行過程中很多院校會層層加碼。譬如搞各種課程思政比賽,要求在教案中必須體現思政的內容。作為一門完整專業課程,它畢竟不是主抓思想教育的課程,主要還是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刻意地、額外地在教案、教學大綱、教學內容中加入這樣的內容都覺得特別突兀,畢竟課程思政我們只能夠是在專業學習過程中剛好碰到思政點時,教師稍微地帶一下,如果長篇累牘地去研究課程思政,占用大量課堂上的專業學習時間,應該是得不償失的行為。畢竟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愛國情懷等我們有專門的思政課程,還有輔導員工作。在專業課上過度強調思政內容是要不得的。做任何事情都不應該走極端,課程思政要做,但是以什么樣的方式去做,不引起專業課教師反感,不引起學生反感才是衡量課程思政是否成功的關鍵。課程思政的考查就應該是潤物細無聲,而不是擺在明面上說今天我的思政目標就是這幾點,學生一聽就是要來教育我怎么做人的,很容易引起學生反感,畢竟大學生是成年人,灌輸教育一旦被他們察覺,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抗拒,而不是自然而然地接受[2]。
課程思政幾乎是所有高校教師都會根據自己的課堂教學內容適時地貫穿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大學英語課程的教材內容思政點豐富。以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21世紀大學英語應用型綜合教程2》為例,這冊書總共有8個單元。從每個單元的題目都可以看到思政點。例如Unit 1 Diversity and Inclusion(文化多樣性及面對文化多樣性時我們應該采取的包容態度),Unit 2 Animals(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Unit 3 Sportsmanship(什么是運動員精神,運動員精神是可以跨越種族的,跨越國界的),Unit 4 Volunteering(志愿者活動服務他人的過程中找到人生的意義),Unit 5 Values(東西方價值觀對比,學生批判性吸收好的價值觀),Unit 6 Advertisement(廣告對兒童的影響,讓學生無論是從消費者、從業者,還是父母的角度出發去思考社會責任感和家庭責任感),Unit 7 Manners(學會基本的禮儀,包括就餐禮儀,打電話的禮儀等),Unit 8 Food and health(讓學生了解食物和健康之間的關系,并對健康有一個正確認識)。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是語言學習,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用英語進行閱讀,讓學生和作者進行思想交流,獲得人生上的指點。課程思政是個好的點子,但是應該避免執行上的層層加碼,導致課程思政偏離預期的目的。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強調“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文中提到的主要原則“堅持立德樹人,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指揮棒作用,引導確立科學的育人目標,確保教育正確發展方向。”評價指標的確立,評價指標的導向作用不僅會影響教師職業發展,同樣會引導教師的課堂教學的評價體系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