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山 魏國棟
(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山東 煙臺 264199)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是代表國家、民族和中國人特有的精神標識[1]。齊魯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齊魯文化雖然不能等同于中國傳統文化,但中國傳統文化之主體、核心、精華是齊魯文化[2]。齊魯文化的發展和繁榮,根源于山東對教育事業的重視[3]。因此,在山東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齊魯文化,深刻的影響著眾多地方高校發展。在教育教學中融入齊魯文化則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以中醫藥學為代表的祖國傳統醫藥學,其本身就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在中醫藥職業教育中,傳統文化教育始終貫穿其教育教學全過程。挖掘齊魯文化的精神內涵,尤其是其中的中醫藥文化元素,將其全方位融入中醫藥職業教育之中,推進齊魯文化的價值內核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才能培養出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中醫藥學人才,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目的。
齊魯文化有狹義說和廣義說。狹義的齊魯文化指先秦齊國文化和魯國文化,廣義的齊魯文化是狹義齊魯文化的延伸,是從古至今的東夷文化和新時期山東文化的總和。齊魯文化中的齊文化是以東夷文化為基礎,而魯文化是以周文化為基礎的,然后齊魯文化經過長期的融合并廣泛吸收了其他地域文化,延續至今。齊魯文化以儒家文化為主體和核心,思想內涵豐厚,主要是以人為本,以仁為核心,以德為美,以孝為先,以和為貴,以禮為范,以中庸為基本方法,以三綱五常為主要內容,以天人合一、陰陽和諧為最高境界[4]。
齊魯文化的要義主要在于以人為根本、以仁為核心、以禮為規范、以德為價值追求等四個方面[5]。第一,以人為本。以人為根本的理念起源于齊魯文化。早在管子時期就產生了這種理念,如管仲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第二,以仁為核心。齊魯文化蘊含的豐富的人道精神源于其核心理念“仁”,如《論語》上百次提到的“仁”字。第三,以禮為規范。齊魯文化的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荀子、晏子等都注重“禮”的規范作用。第四,以德為價值追求。重德是齊魯文化的重要范疇。齊魯文化的道德體系由“仁、義、禮、智、信”構成。“德”作為政治治理和個人修養的重要內容,具有崇高價值的精神追求,并且是可以實現的。
在歷史長河中,經過歷代的傳承創新,齊魯文化的內涵與精神與時俱進,不斷豐富發展,形成了時代精神:追求富強、勇于開拓的改革精神;守禮重義、崇德向善的仁愛精神;崇文重教、發展科技的創新精神;交流互鑒、多元包容的開放精神;維護統一、敢于擔當的愛國精神;注重傳統、富有骨氣的文化自覺自信精神[6]。
2017年和2020年,國家相關部門分別印發意見和綱要,強調“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明確提出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職業教育的教學各環節。在課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傳統文化進課堂已經進行了眾多的成功探索,取得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齊魯文化融入中醫藥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切實措施以取得實際成效。
根據筆者多年的觀察調研,山東省內一些中醫藥職業院校的學生對齊魯文化的認知較低。一些學生沒有認識到齊魯文化的學習對于提升綜合素養的積極意義,在學習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學生通常是被動接受齊魯文化相關知識,主要是在大學語文、醫古文課程的課堂上,或者是傳統文化專題講座。學生學習渠道單一且狹窄,獲得齊魯文化知識有限。在重視專業知識積累和技能培養的同時,如果能通過齊魯文化的學習而提升人文素養,將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在深入領悟齊魯文化的內涵和精髓之后,學生也會將傳承和發揚齊魯文化化為內在動力、化作具體行動。尤其是在現今信息爆炸的時代,新興媒體和網絡的便捷使得人人都是信息傳播媒介,具有齊魯文化素養的學生,可以自覺抵制不良信息,也更容易將中華傳統文化弘揚光大,讓更多的身邊人、朋友圈匯聚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中。
一些院校并沒有中醫藥文化教研室,也難以基于學校辦學定位和專業培養目標以及學生的學習需要而進行傳統文化教學內容的整合、規劃,因此部分院校的傳統文化教育經常呈現出零散而無序的狀態。而將齊魯文化融入中醫藥職業教育,就要求相關院校整合資源,根據齊魯文化知識體系研究開發齊魯文化教材,統一規劃課程,尤其是大學語文等傳授傳統文化的主要課程。齊魯文化融入中醫藥職業教育應該是全方位的融入,自然也要在專業課程中有所體現。專業課程中融入齊魯文化的內容,需要進行精心的設計,或體現于理論內容之中,或融合進實踐教學,或深度參與崗位實習。而現時,因線上教學越來越多,各院校都在大力進行線上教學資源的建設,伴隨著專業課程教學資源越豐富,更凸顯建設齊魯文化課程資源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因此,將齊魯文化融入中醫藥職業教育,大大地提升了中醫藥職業院校課程設置的合理性
近年來國家和教育部門對職業教育進行了深度改革,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將學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素養教育和技術技能培養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生人文素質的關鍵在于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基礎在于教師扎實的傳統文化積累。但是,文化的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齊魯文化積累不足是限制教師將齊魯文化融入課程教育的最大因素。只有教師自身有較高的齊魯文化知識底蘊,才能在找到專業知識和齊魯文化的契合點,從而將其潛移默化中融入教學各個環節,實現文化育人、立德樹人之目的。因此,教學中融入齊魯文化,必將促使教師不斷學習傳統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2020年,《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立德樹人成效是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明確提出,要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特別強調優秀傳統文化走進課堂的要求。而此前,《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于啟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各領域。”因此,作為中醫藥職業教育院校,要將傳統文化融入辦學理念,認真研究如何將以齊魯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藥職業教育的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緊密結合、深度融合,包括培養目標的確定、培養標準和教學內容的制定、學生評價機制的建立、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等。中醫藥職業院校更要充分挖掘和研究齊魯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使之更符合職業院校的生源現狀和成長規律,實現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提升[7]。
2015年,《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統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比重,同時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開設專題的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因此,齊魯文化融入中醫藥職業教育的關鍵,就齊魯文化全面系統的融入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基于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標準,以大學語文、醫古文等公共課程為主要陣地,以專業課程為所涉及的齊魯文化內涵和時代精神為突破點,將齊魯文化教育的任務和目標分解,統籌設計,分層次、有計劃地融入職業教育各個階段的課程之中。在課時設計方面,相關院校在凸出中醫藥辦學特點的同時,平衡各課程的課時,適當提高中醫藥文化教育課程的課時。在優化課程體系的同時,還需要編寫適用教材,有條件的院校可以開發校本教材以及專門的齊魯文化教材,增加齊魯文化和院校屬地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形成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教材資源。同時,對于大學語文等公共課程,應嘗試打破純理論教學的禁錮,依托教學團隊和校內博物館、校園文化建設等開展實踐教學。
在教學實踐中,要繼續發揮課堂教學在育人方面的優勢,同時進一步探索新途徑,將之與文化教育結合,這樣才能充分培育學生的“文化自信”,發揮出“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3.1 將齊魯文化融入各類比賽。在社會上或校園內,每年都會舉辦各種形式的技術技能比賽、知識競賽、創新創業大賽等。從賽前到賽后整個過程中,有意識地融入齊魯傳統文化及德育等內容,使學生在激烈的競技競賽之余,培養勇于開拓的改革精神、崇德向善的仁愛精神、交流互鑒和多元包容的開放精神。
3.2 將齊魯文化融入學生社團活動。學生社團是學生校內交流的一個重要平臺,是第二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團活動能充分發揮思想教育、知識技能傳授、文化認同等多方面的作用。學生社團可以也應該作為齊魯文化傳播的載體。將齊魯文化與社團活動結合,多設計文化類社團活動,讓學生在參與社團活動時受到的熏陶,進而陶冶學生的情操,堅定文化自信,實現以學生社團為載體的中醫藥傳統文化傳承。
3.3 將齊魯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建設深刻影響著大學校園的育人功能,是不可或缺的文化育人重地,營造富有齊魯文化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能夠于無形中感化和教育學生。比如,可以將學校樓宇街道等以中藥名、醫藥名家、典故等命名,校園內樹立名人大家的雕塑,教學區建設文化長廊,教室內繪制文化墻報等。多數中醫藥職業院校建設有藥用植物園或百草園,可在設計時融入齊魯文化元素的圖案、植物介紹等,同時突出區域性道地藥材。
3.4 將齊魯文化融入實習實踐。實習和社會實踐能夠讓理論落實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從而使文化教育形象化、具體化。在企業實習時,于企業生產和崗位工作中構建齊魯文化教育內容的指標體系,將文化育人目標細化為實際工作中任務目標和要求。此外,在寒暑假期間,積極組織學生參加“中醫中藥鄉村行”“文化進萬家”等社會實踐活動,推廣普及專業和文化科普知識。在此過程中,加深學生對齊魯文化的認知,并將其內化為學生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行動。
3.5 將齊魯文化融入新媒體傳播途徑。隨著社會進步和科技飛躍發展,新的傳播媒介不斷涌現。為了更好地傳播齊魯文化,我們要在利用好宣傳櫥窗、宣傳欄、傳統海報等傳統宣傳媒介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文化傳播渠道,發掘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自媒體短視頻等新媒體的教育潛能。通過傳統傳播媒介和現代新媒體的結合,充分宣傳傳統文化,講好齊魯文化故事,實現文化育人目標。
齊魯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和優秀代表,蘊藏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理念[8],應進行大力弘揚和繼承,需要貫穿于中醫藥職業教育的全過程。目前,已經有高校進行了齊魯文化融入課程中醫藥職業教育的探索。現今,齊魯文化融入中醫藥職業教育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和問題,但同時也充滿著機遇。因此,要抓住問題本質,多途徑、多角度解決問題,將齊魯文化尤其是齊魯中醫藥文化的優秀元素充分融入中醫藥職業教育,傳承和發揚齊魯文化內涵和時代精神,培育新時代的具有大德大愛大情懷的中醫藥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