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廣益小學 劉蕓
語文作為學生整個學習生涯重要的學科之一,一直以來受師生的重點關注,同時語文教育也是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話題。隨著新課改與“雙減”政策的不斷深入,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也隨之提升,也對小學語文教師的能力有了更高的標準。教師不僅要傳授教材中的基礎知識,還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然而當前有一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未合理運用讀寫結合教學法,進而導致教學效果很難達到預期。基于此,本文將從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現狀、讀寫結合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運用的難點以及讀寫結合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研究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望能為小學語文教師提供參考。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并不成熟,缺乏文章的閱讀與理解的能力,而在小學語文的實際教學中合理運用讀寫結合教學法,將閱讀與寫作進行融合,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與寫作的能力,還能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充分考慮學生的性格特點與需求,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水平。
根據我國當前小學語文課堂來看,閱讀與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然而小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不牢固、缺少感性語言表達的能力,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將閱讀與寫作分別進行教學,從而使教學的難度提升。又因小學語文教師長期受傳統的教學理念的影響,部分語文教師在課程內容劃分時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閱讀與寫作是獨立的教學內容,導致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聯系度不足,很難對小學生進行整合教育。
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總目標就是使學生具備獨立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然而當前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授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中根據文章的主題內容確定學生寫作練習的主題,導致學生形成了固定的思維模式。雖然當前階段閱讀與寫作通過主題的連接已進行整合,但整合深度不夠,教師對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并不了解,導致課程教學的整合性不足,進而影響學生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的提升。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充分說明了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聯系,然而現階段,部分小學語文教師認為想要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與水平就應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這種教學觀念的影響導致部分教師在寫作教學時,過于重視課外素材的積累,忽視了閱讀素材與寫作之間的聯系。又因學生閱讀課外讀物時,通常將讀物作為消遣或放松,對文中優美詞句的積累意識不夠,導致寫作時缺少華麗的辭藻,進而影響寫作作品的效果。
根據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來看,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對讀寫結合教學法有認知性錯誤,認為讀寫結合教學法就是簡單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結合,對二者之間內在聯系的重視度不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只是通過機械式閱讀訓練進行教學,這樣不僅使學生的想象力無法有效拓展,還會導致學生的讀寫能力很難提升,限制學生的發展。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現階段的小學語文課堂雖然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將教學的重點放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水平上,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將閱讀教學作為日常教學重點,寫作教學很難滿足當前階段語文教學的要求。教師在課后布置了大量的寫作作業,不僅違背了“雙減”政策,還容易使學生對寫作練習產生厭煩的心理,進而影響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增加了教師教學的難度,限制了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寫作能力的起步階段,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接觸的語文知識較少,寫作素材積累不夠,創作方式較為單一,語言也不夠流暢通順。并且這個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較差,寫作作為一種文字的總結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這正是該階段學生所缺乏的。所以在寫作的初級階段,仿寫任務和續寫任務可以極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語言表達的方式、了解語句之間的結構、初步明確文章的框架,并掌握一定的修辭手法和積累一些美詞美句。同樣仿寫和續寫也可以對學生產生引導作用,續寫文章需要學生以原版文章為基礎,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內容上的創新,鍛煉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而仿寫并不代表學生要抄襲,而是需要學生深刻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和表達方式,在這一基礎上添加自己的內容。因此仿寫和續寫是可以降低學生寫作壓力、建立寫作信心的寫作方法。
名著是非常好的仿寫素材。例如,在學習《猴王出世》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了解文中的動作描寫、語言描寫,隨后讓學生選擇合適的題材進行仿寫,比如動物園中小動物的各種動作、運動場上學生的運動描寫,以此為基礎了解如何進行連續的動作描寫。而在續寫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趣味性較強的文章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就是一篇較好的續寫素材。教師可以讓學生繼續寫小女孩和豆子的故事,比如小女孩和母親的生活是否變得好了起來,女孩未來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的,豌豆花在知道自己給了女孩希望后心中做何感想等。通過教師的引導以及學生的自主學習,仿寫和續寫可以磨煉學生的寫作技巧,帶動語文學習的動力。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的寫作練習多在課后以作業的形式出現,內容多為讀后感、觀后感等。這些圍繞課堂文本的讀后感、觀后感,往往都是在學生對文本以及進行系統的學習后書寫,導致學生的寫作思路被限制,很難順利書寫出具有創新性的內容。并且教師也往往會針對寫作內容進行一定的限制,例如,要求寫作練習的內容圍繞學習的文本或者對寫作題材進行一定的限制,這都會導致學生的創造思維受到影響,甚至會讓學生產生壓力,逐漸對寫作練習失去信心和動力。而教師巧妙變換讀寫順序,結合課堂實際和學生的寫作習慣制訂寫作內容,可以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
為了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教師可以采用寫作前置的方式,在文章預習的過程中或在文章閱讀的過程里加入寫作練習,用寫作的方式促進學生深度閱讀文本,鍛煉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也加強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方便接下來的語文課堂教學。例如,在部編版《九寨溝》這篇課文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在課文預習環節安排學生進行有關九寨溝的資料搜集,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了解九寨溝,然后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寫作練習,描寫去過的或了解到的九寨溝是什么樣子。這樣的寫作任務沒有限制學生的創作能力,讓寫作范圍變得寬松,學生的寫作壓力變小,創作積極性得到有效提升。同時教師也可以加強學生預習課文、搜集資料的能力,讓學生對課文的了解更加深入,提升全班的課堂學習效率。
小學生在寫作時因缺少寫作素材,導致經常出現無話可說的現象,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為學生創建大量課外閱讀的機會,使學生能閱讀到大量優秀的文章,進而積累到豐富的寫作素材,掌握優秀的寫作技巧,通過提高學生的閱讀量為學生寫作增加巨大的知識儲備,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時,教師可為學生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確保學生能接觸到大量的課外文章,通過閱讀國內外作品,提高學生閱讀與寫作的能力,從而在該單元的“寫作品梗概”時,能充分結合學生對課外讀物的積累,提供良好的寫作基礎。在進行閱讀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積累,對文章中優美的句子與段落進行摘抄,并根據不同的文章進行仿寫練習,從而使學生掌握不同的寫作手法,進而提升學生寫作能力。教師可以在小學語文中運用讀寫結合教學法,引導學生進行大量閱讀,這樣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歷,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聯系十分緊密,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積極應用讀寫結合教學法創設教學情境,在學生學習課文后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對文章內容進行改寫或續寫。這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對文章的掌握度,還能通過小學生的發散思維鍛煉學生的寫作技巧,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
例如,在學習《只有一個地球》時,教師可想讓學生進行課文朗讀,找出文中表達的主旨,并根據文中中心思想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教師可為學生分配地球母親、破壞生態環境的各種物質等角色,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進行表演,在表演前向學生提問:“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行為會傷害到地球母親?”從角色體驗中體會出標題“只有一個地球”的真正含義,增強學生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意識,激發學生珍惜地球資源、保護地球的情感。隨后,教師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寫作練習,讓學生根據說明文用語以及寫作手法進行創作,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環境保護意識,還能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與寫作能力,進而提升學生語文讀寫素養水平。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通常只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教學,這不僅嚴重影響語文課堂的趣味性,還很難激發學生對語文課堂的學習興趣,進而影響學生語文綜合水平的提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應用先進的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打造趣味性課堂,進而提升學生對閱讀與寫作的積極性與興趣,有效提升學生語文綜合水平。
例如,在學習《少年閏土》時,教師可先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魯迅先生的歷史故事以及相關資料,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隨后進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通過文中對閏土的描寫,在多媒體課件上進行閏土形象的繪制,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閏土的特點。教師在講解課文前提出問題:“閏土為什么到作者家中?文中的‘四角的天空’是指什么?”讓學生通過文章的學習了解作者對自己生活的不滿以及對閏土生活的農村生活的向往,并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魯迅先生其他的作品,讓學生更全面的掌握魯迅先生描寫人物形象與性格的寫作技巧,隨后引導學生進行仿寫。教師讓學生通過一段文字對同學進行描寫,互相猜測同學描寫的人物。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還能不斷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閱讀量,為學生寫作練習提供更豐富的寫作素材,進而提升學生閱讀與寫作的能力。
根據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來看,大部分教師在課堂中過于重視對課文內容的講解,忽視了寫作練習的融入,導致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聯系并不緊密。學生閱讀課文的階段是積累素材的關鍵階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結合教材內容,深入挖掘讀寫結合教學資源,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分析文中優美詞句,從而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例如,在學習《橋》一課時,教師可通過文章中作者對老漢的英雄形象描寫進行重點講解,從而引發學生思考:在洪水面前,文章是如何描寫老漢不徇私情、舍己為人的形象的?課文講解后教師為學生設置充足的思考與寫作時間:如今社會有些人群也有無私奉獻、舍己為人的精神,如消防戰士、醫護人員等,通過社會熱點事件進行簡單敘述。然后教師讓學生為這些人群寫一封信表達自己的情感,利用課文當中的寫作技巧進行寫作練習。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使學生潛移默化地養成無私奉獻、舍己為人的優良品格。小學語文教材的文章類型十分豐富,能讓學生通過閱讀感受到不同的寫作手法,將讀寫結合教學法充分融入日常教學中,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還能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作為小學階段學生必學的主要科目,教師想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就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與性格特點,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將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上,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讀寫結合教學法充分融入教學中,不斷豐富學生的語文基礎,進而將閱讀與寫作充分融合,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