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 琳(遼寧:沈陽市鐵西區凌空街第一小學)
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深入,數學教學目標發展為小學生基礎讀寫能力的訓練以及數學經驗的積淀,這也給小學的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實上,現代教學信息技術的出現,給小學數學課堂帶來了巨大的便捷,不僅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法,使教師能夠從多方面激發學生的感官,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同時也擴大了學生掌握知識點的范圍,能夠經過自主學習彌補基礎知識的欠缺。
現代網絡技術主要是數、文、聲、視、動等多種要素的綜合,富有強烈的表現力,徹底地變革了學校原有的單調、陳舊的教學模式。現代網絡技術的多樣化有利于課堂情境的營造,也便于激發學生對認識數字的濃厚興趣,有利于使原來煩瑣、抽象、乏味的幾何知識點變得更加圖像化,有助于對數學課程重難點問題的攻克,有利于帶動學生思維從形象向抽象過渡銜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個人素質,保證他們未來的健康成長。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實踐與教學活動中,由于現代化技術的介入,使教學數據擁有了雙向交換、星形輻射、異步、同步傳播的信息傳輸特性,非常適合因材施教、分組協作學習、專項輔導的新教學方法的實施。在互聯網條件下的教學資源也特別豐富,互動功能也特別明顯,可以徹底改變傳統授課整齊劃一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進行探究式的自主學習,而且也非常便于學校教學資源的建設和管理,可以進一步加快學校教學改革發展的步伐。
信息技術所包含的內容主要有音頻資料、圖像資源、視頻資料等,由于信息技術呈現的方式具有即時高效的特征,而與此同時教師信息內容的反饋方式又具有異步、同步等不同特點,因此從根本上大大改善了教師信息內容傳遞單調、遲緩的特性,也極大地改善了與教師互動的內容多元化、層次化,從而實現了教師反饋的有效化,進而從根本上實現了提高教師課堂效果的目的。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以及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水平的提高,現代計算機技術對小學數學課堂效果的作用也越來越突出。現代教學手段所帶來的益處不言而喻,但如果使用不當,就會產生喧賓奪主的現象,使小學數學課堂變成教學圖像的展現場所,一張張教學圖像接二連三地呈現出來,讓數學教師的講授時間越來越少,小學數學課堂看似熱熱鬧鬧,但課堂教學的收益卻不理想,這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來說是得不償失的。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是當前課程發展的主要趨勢。但對小學數學教師而言,熟悉了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后,將其與數學教學緊密結合,仍有一定困難。雖然學校每年都有信息技術的培訓,但單純的培訓無法使小學數學教師熟練地掌握計算機技術,在信息技術設備的實操技能方面,還需多加鍛煉。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更加有效地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實現與傳統小學數學課程的融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質量,是擺在廣大教師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小學數學是一門內容豐富、思維連貫的課程,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并非就某一章節孤立地單純地講解,而是應該重視前后內容的連接,如此他們才可以將數學相關知識點形成系統化的體系。因此,教師在開展數學課程教學前,就必須重視新舊知識點的連接。比如,在進行新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回憶上節課的教學內容,再進行本節課程的教學。這樣,溫故知新,前后連貫,學生就更容易接受新知識點,數學的教學活動就能夠順利地進行。
開展課堂教學,應使學生對課程目標有大致的認識,唯此,才能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展打下基礎。教師運用現代計算機技術輔助進行課程導入,選擇大量且適當的多媒體教學資料給學生提出問題,以此觸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投入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不是教師一枝獨秀的場所,而是學生與教師互動的舞臺,更是學生自由思考學習的天地。完美的課堂教學要有完整的引導,否則教學就毫無意義。所以,教師在課堂引導中應重視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應用的教學針對性、新穎性,要選擇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欲的多媒體素材,使課堂教學彌漫著探索熱情的氣氛,使學生充分地感受到成功的快樂,真正愛上數學課。
現代教育技術是新興科學技術在教育領域應用的產物。但許多小學數學教師對這一技術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在一些小學數學教師心目中,現代教育技術只是通過多媒體技術顯示一些圖像,或者演奏一些樂曲等,別無其他。這些認識反映在數學課堂上,就造成了現代信息技術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不僅沒有實現數字課堂效果,甚至不如常規的課堂教學效果。由此可見,構建真正意義上的數字課堂,對廣大教師來說,是一個新要求、新挑戰。在數學課堂上要很好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就必須在教學思維上認識現代教育技術的實質,從根本上實現傳統教學思維與現代教學技能的融合。另外,由于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在現代教育技術的實際應用上能力不足,而且不少小學數學教師已步入中年,對新方法的接受能力和掌握水平都比較薄弱,讓他們拋棄已經采用了幾十年的傳統教學方法,重新學習現代教學手段,也是相當艱難的。小學數學教師,要適應新時代的教學要求,就應主動掌握新方法,熟練掌握現代教學手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管何種課程,唯有學生產生濃厚興趣,教師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數學教師為了改善課堂教學效果,首先要做到的便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小學生而言,他們興趣愛好強烈、多動、自控力不足,新鮮、不斷改變的事物,更容易激發他們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結合數學課程的教學,我們就不能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僅僅置于課程的導入階段,我們還要將學生的注意力從教學之始引導到教學之中,再引導到數學課程上。同樣,我們還必須重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并不時地運用各種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手段,更新內容,在激發學生對課程的濃厚興趣同時吸引他們的有意注意,以此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所以,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性,多用些圖片、錄像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同時,通過信息技術的幫助,將部分重要的知識點劃分出來,采用直接呈現的方法來減輕知識點的難度,有助于學生掌握。這樣,不僅減少了數學教師的課堂壓力,同時能增強他們教學的信心。
不管什么技術的應用,一定要適合接受者的年齡特征,適合他們的認知模式,唯其如此,才能實現最佳的應用效果。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如果應用現代教學信息技術,必須適應學生的年齡特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并在上述基礎上實現與數學教學的融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狀態,具有顯著的發展特征。在小學1~2年級,他們好奇心強、好動、缺乏自控能力,認知多為直覺方式。面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數學教師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就需要生動、富有童趣、直觀展示,并且要與學生保持適當的互動。這樣,就可以使小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地獲得認知。這一方面減少了小學生多余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小學生對知識點內容的興趣,使小學生對知識點內容產生了更加深入的印象,對知識點把握也比較牢固。到了5~6年級,學生的心智隨著年齡也有了相應的發展,盡管仍然好奇、好動,不過他們在經歷了幾年的校園生活以后,已經開始有了一定的紀律觀念,并具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同時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有了較大的提高,甚至能夠進行一些簡單的邏輯思維。對此,教師在運用現代教學技術的時候,就要注意到表現形式不宜太過花哨,教學內容也要有一定深度,同時還必須重視學生的教學參與度,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
綜上所述,在學校教學活動中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符合目前數學教育的趨勢。教師將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融合于小學數學教育活動,不僅能夠大大提高數學教學的課堂質量,同時也能夠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并激發其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更喜歡數學,從而實現較好的學習效果,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