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璐(江蘇:常州市新北區小河中心小學)
數學教學在小學教育階段中的地位較為重要,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能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往的教學模式存在諸多弊病,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無法適應教學改革的要求。因此,為了有效應對時代發展的挑戰,小學數學教師要大膽創新教學模式,更新教學思路與手段。筆者將理論分析與實踐研究相結合,探討了數學語言能力培養的相關技巧,力求符合學生學習能力及發展需求,并保障自身所選擇的教學策略,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能夠打造高效課堂和精彩課堂,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學生數學語言能力表現為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的表達能力、應用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語言能力的培養及提升,能滿足學科教學改革需求,有助于素質教育良好落實,同時能有效促進課程改革。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環節中,應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強化對信息要素的深入分析,并做出精準解讀,還要了解學生個人意愿及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教師要運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將數學教學的價值與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使學生獲得與自身實際相符合的學習技巧及策略。傳統的教學模式無視學生發展需求,教學方式靈活性不足,教師不能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教學方式及思路做出調整,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培養工作得不到重視,造成教育資源浪費,整體的教學質量與預期目標差距明顯。
在新課程標準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環節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符合學科教學改革的核心要求,對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課改的持續推進,對小學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積極創新教學策略,還應立足學生興趣點,對自身教學思路做出調整,要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價值,科學引領學生參與數學學習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我們發現,一些教師對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培養缺乏認知,沒有站在不同的角度,深入淺出地剖析新課改的具體要求以及育人目標,他們只是根據以往教學經驗理解新課改要求,使得課堂教學偏離了主線,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培養質量不盡如人意。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課堂教學得以順利開展的基礎和前提,不僅會對學生自主實踐產生影響,還會關系著高效課堂的構建成效。通常情況下,學生在自身感興趣的事物上,會更加積極,也會投入更大的精力。因此,在學生數學語言能力培養環節中,教師要從學生興趣入手,根據學生興趣點,科學調整教學思路及模式,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自主實踐,讓他們在興趣驅使下,更加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一些教師并未認識到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價值,在實際教學中,忽略了與學生建立高效的溝通及情感交流。很少有教師會著眼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軌跡,靈活地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深入了解學生心理特征,對學生語言能力實施有針對性的培養,這導致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大打折扣。另外,從微觀的角度上看,有些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制訂科學的教學計劃與方案,沒有運用實踐分析的方式,了解數學教學的抽象性,也沒有全面了解數學教學的特征。正因為沒有著眼于語言能力的培養條件,引領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的了解與掌握,學生學以致用以及舉一反三的能力就難以得到提升。很少有學生能夠產生由內而外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熱情,他們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嚴重影響了學習能力提升,降低了數學學習質量。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直接的和深遠的,這一點在小學教學改革中得到明顯體現。很多學生以教師為榜樣,會在教師指導下,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若教師在言行舉止上存在偏差,就會對學生產生許多的負面情緒和偏差行為。在小學數學教學環節中,一些教師并未認識到自身對學生產生的重要影響,所選擇的教學語言缺乏針對性和規范性,沒有根據學生數學語言培養的需求積極調整個人的語言應用習慣。小學生雖然社會閱歷不豐富,但思維比較活躍,外部環境的變化對學生的影響非常直接。因此,在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時,如果教師所選擇的教學語言不夠規范及科學,學生就會受到極大的負面影響。很少有學生能夠主動運用規范化的數學語言,將自身真實需求準確表達出來,他們不僅不具備較強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也未能形成舉一反三的能力。這就導致一部分育人資源被浪費。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要抓住學科教學改革機遇,了解新時期學科教學對學生語言能力培養提出的新要求,確保學生在正確的指導下主動調整學習行為,進而由內向外地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但一些教師并沒有重點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意識,在實際教學環節中,未按照不同教學板塊間存在的邏輯關系,消除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畏懼感以及負面情緒。很少有教師會將理論分析與實踐研究相結合,根據不同的細節要素,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高效分析,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停滯不前,學習能動性和學習質量大打折扣。
小學數學教學環節,為避免上述問題的出現,教師要突破傳統育人模式的束縛。小學數學教師要將不同的教育教學環節與學生的自主實踐融為一體,將學生數學語言能力培養作為重點,使學生綜合素養得到進一步提升。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自主實踐活動,教師應提前做好課堂教學準備工作,與學生實現心與心的交流及情感互動。要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調整后期的教學方向,真正實現對癥下藥和舉一反三。
小學數學教師若想構建高效課堂,就應深入了解學生的興趣,積極運用現代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及形式。教師要著眼于學生身心發展過程與學科教學重點,為學生選擇趣味性的教學內容,逐步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生的興趣分析以及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應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溝通,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科學制訂培養計劃。為保證培養計劃的有效實施,教師應全面且詳細地了解學生的興趣,將其與學生知識學習要求及條件相結合,使學生獲得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自主高效地完成教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也非常有必要,有助于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簡化學生的學習流程,更好地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確保學生獲得學習上的自信,更加樂觀地面對學習中的難題。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之間互幫互助和共同進步,逐步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所在。這樣,經過前期的鋪墊工作,實現數學語言能力培養目標。
小學數學教師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關注不同教育環節之間的聯系及互動,要運用科學的育人模式及育人手段,踐行現代育人理念,對學生進行鼓勵與指導,同時,還應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加強自我規范和反省,用科學化、規范化的教學語言為學生提供指導,將自身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要盡力避免個人不良行為對學生的負面影響。在數學教學活動開展前,小學數學教師要明確新課改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積極調整教育教學策略及思路。著眼于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現狀,改善與創新教學用語及教學方式,積極學習其他優秀教師的做法,確保教學語言的針對性及靈活性;教師要為學生的數學學習以及社會實踐指明方向,逐步提升學生的數學語言應用能力以及分析判斷能力。這對于彰顯新課程改革成果以及推進素質教育都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
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語言運用意識的確立是第一步,這有助于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加強不同教育環節之間的聯系。教師需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利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手段,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鼓勵與指導,要選擇更加科學、更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意識。教師還要不斷更新教學模式。不同的學生在學習基礎、興趣及語言運用能力上也會存在較大不同,教師要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運用意識。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由內而外地產生學習能動性和自信心,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高效地掌握適合自己的數學學習技巧和要求,獲得更強的學習能力以及更高的綜合素養。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數學課堂教學大放異彩,煥發生機。
綜上所述,為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成效,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應關注不同教育環節之間的聯系。教師以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和提升為抓手,關注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具體情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發展,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