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芳(甘肅:廣河縣城西小學)
互聯網的作用越來越大,教師要熟練掌握這項新技術,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發揮“互聯網+”在教學中的優勢,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基于傳統模式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和弊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互聯網+”技術開展小學語文教學能夠豐富教學內容,同時能改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借助“互聯網+”技術,能實現教學內容的全方位展示,提升教學質量,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難點。充分利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將知識從抽象化轉變為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小學語文教學就會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刺激學生的感官,幫助學生理解語文知識,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同時,運用“互聯網+”技術,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建立起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的溝通和聯系,使教學變得更富有層次,并實現個性化教學。教師運用“互聯網+”技術,搜索相關資料,讓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課上對重點知識認真理解,課后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教師檢查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這樣,小學語文教學就變得更加現代化,實現了師生的互動,提高了教學質量。
根據筆者對現階段教學實際情況觀察,可以看出,部分教師年紀稍大,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過于陳舊,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及理解能力較弱,無法真正掌握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使用技能,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對互聯網技術的認識和理解還停留在表面,雖然有一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互聯網技術,但方法不靈活,無法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有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對互聯網技術的使用過于死板,教學內容也按部就班,整體教學效果無法提升。同時,很少有教師會主動利用自己的空余時間來學習互聯網技術,并應用在語文教學活動中。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非常注重應考內容講解,都想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在小學語文知識教學時,課堂的學習氛圍不積極,學生缺乏課堂學習的主動性。教師按照自己的想法開展教學,教學的方式十分單一,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及調節課堂的學習氛圍。
從教學實際可以看出,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教學的主體還是以自己為主,并沒有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缺乏自主性,同時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低,不能全身心投入學習中來。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學重點上,而非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這樣的教學方式顯然不能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社會已進入“互聯網+”時代,教師應創新教學模式,通過“互聯網+”與教學的結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語文教材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在進行語文教學前,教師可以運用“互聯網+”技術幫助學生搜索相關的資料,幫助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搜索相關知識和資料,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教師要指導學生,圍繞課堂所學內容,發揮互聯網的作用,做好課前預習,對所學知識深度挖掘,讓學生掌握課文所述事件的背景以及故事的起因等,這樣,學生對語文知識了解就會更加全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疑問,也可以在互聯網上進行搜索,自主解決這些問題。運用這樣的方式,教學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變,同時也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學生通過不斷積累,提高了自己的語文核心素養。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在授課前,教師會讓學生進行自主預習,但對學生的預習情況卻了解很少,教師只是利用課堂上的文字講授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的重要內容。學生預習時查找資料存在一定困難,完成效果不理想。課文講解結束以后,讓學生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掌握課文中的重點內容。影響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效果可想而知。而運用“互聯網+”技術,就能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授課前,運用“互聯網+”技術搜索相關資料,讓學生在課前預習,同時也能了解學生課前預習的時長和內容。教師運用“互聯網+”技術提供的便利,督促學生進行自主預習。課上,教師運用“互聯網+”技術將課文內容全方位呈現給學生。課后,可以運用“互聯網+”技術給學生布置相關的作業,學生在線上就可以完成作業,而教師就能實時判斷學生的作答是否正確。學生遇到問題,也可以第一時間與教師溝通,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小學語文教師在運用“互聯網+”技術開展教學的同時,還能搭建師生交流的網絡平臺,極大地改善教學氛圍。學生遇到不同的問題,可以在平臺上討論,學生在作業時遇到的困難,也可以通過該平臺與教師進行快速的溝通交流,及時獲得問題的解決。比如班級中某個學生的作文寫得特別好,就可以運用互聯網技術,將學生的作文上傳到學習平臺上,這樣班級中所有的學生都可以閱讀到。在平臺上,每位學生都可以對該作文進行評價,實現了快速交流。這樣的交流平臺更加開放,教學也變得更加靈活。
小學生處于成長的初級階段,活潑好動,思維活躍,對身邊的事物特別容易產生好奇心,小學語文教材中內容十分豐富,會影響小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的特點開展教學。運用互聯網技術,將課文中的內容圖文并茂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快速了解課文中的知識,提高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以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曹沖稱象》教學為例。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吸引力較低,這篇課文的內容十分適合采用視頻、圖片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能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讓學生全面了解曹沖稱象這個故事及其內涵。教師播放視頻課件后,可以讓學生思考:曹沖稱象這個方法是否正確?如果是你,你會選擇什么樣的方法呢?用這樣的方式,在語文課堂上實現了有效交流,活躍了課堂的學習氛圍,學生思考的過程,也是對課文內容不斷加深理解的過程,收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十分重要。很多小學生認為閱讀十分枯燥,很少會進行自主閱讀,這就導致了大部分小學生存在閱讀能力不足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運用互聯網技術,能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課本以外的知識,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運用互聯網技術,還能增加課堂的活躍度,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一些問題進行交流探討,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勇于發言、敢于表達的學習品質。這樣的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也會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思考,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在討論中,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幫助,增進感情,教師與也能更多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幫助。
以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大禹治水》教學為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看視頻,然后進行簡單的閱讀,了解文章大意,給學生提出幾個問題:大禹的做法對嗎?如果你是大禹你會這樣做嗎?大禹這樣做展現了什么品質?學生在討論中,不僅是對問題進行思考和總結,更是引導學生在閱讀的同時,建立起一套屬于自己的閱讀體系,減少無效閱讀,提高閱讀效果。很多學生都存在這樣的情況,在閱讀之后不知道文章中所講的內容是什么,對重點知識也沒有進行總結,這樣的閱讀是毫無意義的,達不到學習的效果。因此,只有幫助學生建立閱讀體系,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運用討論的方式,學生在小組內集思廣益,找出正確的答案,這樣,就能引導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閱讀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優勢,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學,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應用互聯網技術,能讓教學變得更加多樣化。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想要讓學生記住這些知識,教師就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同時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用圖片、視頻的方式,將教學內容,上傳到學習平臺上,學生通過學習平臺,就能隨時瀏覽學習。在線下教學結束以后,教師可以在學習平臺上給學生布置語文作業,并通過互聯網技術對學生作業完成情況進行及時的分析,快速、詳細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以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難忘的潑水節》教學為例。教師通過互聯網技術在課前搜索了這篇課文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在線上通過互聯網學習平臺對這節課所學知識進行提前預習。課上教師對這篇課文內容進行詳細的講解,再采用互聯網技術以視頻、圖片的方式將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充分了解潑水節的由來以及課文所講述的內容,提高了學生對這篇課文內容的掌握程度。教學結束以后,教師在互聯網學習平臺上給學生布置作業。學生可以在平臺上完成作業,教師及時獲得學生對課文掌握的情況。教師根據互聯網技術對學生的分析報告,優化教學內容設計,根據學生所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給學生講解重難點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互聯網學習平臺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充分展現自我的機會。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也會組織相應的活動,如作文評比等,可以將學生的表現和作品上傳至互聯網學習平臺,給學生展現自我的機會。同時,還可以讓學生的家長在平臺上看到學生的在校表現,拉近了學生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收到了家校共育的效果。
總而言之,進入互聯網時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提高自己的互聯網應用能力,并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挖掘,要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抓住學生的關注點,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