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東亮
(哈爾濱體育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8)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羽毛球運動被越來越來的人熟知并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羽毛球運動集趣味、競技、技巧于一身,是起到全面鍛煉身體的體育運動。特別是2021年國家體育總局頒布《“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進一步推進體育強國戰略的實施,全面深化體育改革,全民健身意識大大提升,體育產業迅速發展。在羽毛球運動尤其比賽中,其技巧性很強,腳步移動、跳躍、轉體、揮拍等需要有很強的身體素質、體能充沛等。因此,體育工作者不能只采用傳統的單一的訓練方法,尋求合理有效的多球訓練模式極其重要,這不僅使運動員羽毛球運動能力顯著提升,而且大幅度提升運動員身體各方面素質水平。
多球訓練法是羽毛球訓練中有效且重要的訓練法,是指教練員按照相應的訓練計劃要求,通過在場地一側連續且不間斷地科學地向運動員或學習者發出多個羽毛球,然后被訓練者站在場地的另一側按照相應的姿勢并運用規定或要求的動作將球擊回的訓練方法。羽毛球技術包括平高球、高遠球、殺球、滑板球,以及劈吊球等,因此,羽毛球運動中的多球訓練法較傳統單一的訓練方式更為有效合理且接近實戰狀態,采用多球訓練可有效促進運動員的擊球能力。訓練中可加大難度或降低難度,結合不同水平的運動員進行訓練,控制喂球球速、落點、方向等讓運動員進行多球訓練。訓練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有利于水平的提升和預防運動損傷,保證訓練效果。
在高校羽毛球運動訓練中常常遇到羽毛球技術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習者,對一些基本的擊球動作和技術難以掌握和固定,對羽毛球技術動作不能靈活運用,常常為了接到球而出現動作變形的狀況,或者出現多余動作,在移動中擊球這種情況更加明顯。這樣使得訓練課的效果大打折扣,從而遏制了學生羽毛球的技術水平的大幅提升。把多球訓練應用到高校羽毛球訓練中可以豐富學生對羽毛球訓練方法的認知,通過反復練習熟知并掌握羽毛球技術動作,從而對學生的擊球速度、擊球力量、擊球準確性、擊球方向及落點等方面的控制能力有顯著提升,進而滿足體能、技能、戰術能力、心理能力、智能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羽毛球的實戰能力。在高校羽毛球多球訓練課中,教師要對學生提出要求并不斷對學生技術動作進行改正形成正確的、標準的規范動作。為今后羽毛球技術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礎。在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因材施教,對接受能力不同的同學進行特殊安排,根據訓練計劃中技術動作要求和特點給學生發球,為了使學生盡快固定技術動作,要掌握好發球的力度、弧度、速度、角度等。通過多球訓練過程中的多次重復訓練,使得學生的技術動作逐步強化并形成固定的動力定型。
高校羽毛球訓練課程是一門比較專業的課程,要想打好羽毛球需要有好的身體素質和好的身體機能,擁有好的身體是進行羽毛球運動的基本要求。羽毛球訓練中,需要尤其重視學生身體素質和應變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參加高強度的羽毛球訓練和比賽打下良好基礎。多球訓練法由于其多變性,可以全方位訓練學生的身體素質,相比傳統訓練方法不僅能很好地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到運動訓練中,產生良好的訓練情緒,提高訓練效率,還能夠增強學習者的身體素質,在羽毛球訓練中呈現好的積極的狀態。在多球訓練中學生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在很短時間內快速做出判斷和反應,啟動迅速移動到位準備擊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在羽毛球場地內采用各種步伐,快速頻繁地移動,運用規定動作進行擊球,提高學生的身體耐力及靈敏性、心肺功能等身體素質和促進羽毛球專項運動技能共同發展,通過多球訓練這種訓練方法能夠達到多項訓練的效果,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為學生往后的訓練奠定良好基礎。在訓練過程中也要注意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原則,多球訓練的強度大小要根據學生基礎情況進行。隨著訓練時間的延長,學生技術和身體素質會潛移默化地提高。
應用多球訓練法對學生進行訓練能夠起到有效的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實戰能力。在一場激烈的比賽中,需要學生有充沛的體能、優秀的技術水平、正確的戰術能力、聰明的才智、頑強的意志品質,在賽場上,經過綜合分析對手、觀眾、裁判等因素,并將這些能力和身體的本能很好地結合在一起,通過超強的隨機應變的能力,才有可能取得勝利不斷積累經驗,從而不斷增強自信心。多球訓練中球速大都很快,且變化性強,對學生的揮拍速度、反應速度、移動速度和心理素質有很大的提升和幫助。進而促進學生的運動思維、運動技能、肢體動作等各方面情況得到改善并完善,使得運動技巧和技術動作更加協調一致。練習密度、練習時間、練習次數等的增加,會鍛煉到學生的反應能力以及擊球過程中的力度掌控能力和拍面控制能力,會提升訓練中擊球的準確性,提升學生的應變能力和戰術能力,還能促使學生的身體機能得到良好的刺激,使他們不斷感受到自身水平和能力的穩步提升,增加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這樣會更好地適應比賽中各種能力的需求,具有很強的實戰性和有效性。
每一種訓練方法和訓練方式都有它的優勢和不足,多球訓練方法也不例外。如果運用不好多球訓練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優勢,那么可能對訓練效果產生負面影響。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特點不同,而多球訓練法訓練的方式比較復雜,所以要根據訓練對象的不同,所處的階段水平不同,針對自身特點進行訓練,才會取得好的訓練效果。多球訓練也存在不足,首先,供球的速度、力量、弧線等,與實際比賽中球的弧度和速度等存在一些差異,比賽中球路幾乎沒有規律可言,在實際比賽中會給運動員造成困難,因此也要結合單球訓練,模擬比賽訓練進行比較全面的訓練效果更好;其次,在進行多球訓練時,很多羽毛球運動員在反復訓練中,慢慢地會掌握練球的節奏,從而對過程中很容易判斷羽毛球的來向和落點,將接球樹立成目標,不重視技術動作和質量,會造成在訓練中缺少創造性、主動性、隨機應變的能力,較難適應比賽的節奏和要求。一旦學生長時間處于這種機械式的訓練狀態中,會影響其訓練的興奮性和積極性,產生消極的心理狀態。不僅會影響學生技術水平的提高也會影響心理健康,造成消極影響,影響訓練效果。
運動技能的形成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可劃分為相互聯系的3個階段,即泛化階段、分化階段、鞏固與自動化階段,不同階段要和訓練方法相適應。
(1)初級階段之泛化階段,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和學生的運動實踐,只能獲得一種感性認識。因為學生剛接觸羽毛球這項運動,對羽毛球的動作要領、擊球動作、步伐動作等相關的技術動作不熟悉也沒有牢固掌握,空間感較差,做動作時身體僵硬、不協調,經常出現多余動作和錯誤動作,在該階段中,要讓學生加強技術動作的體驗,不能急于追求負荷訓練,要給學生足夠時間領悟技術動作。因此在進行多球訓練過程中,采用與此階段相適應的方法,一球一擊和固定球的訓練方法。通過訓練節奏的放慢,喂球速度和頻率的降低,練習時間適當延長,發球次數的增加,練習強度降低,讓學生在訓練實踐中不斷強化對技術動作的理解和掌握,加強學生對羽毛球飛行的空間感和時空感,準確地判斷飛行軌跡和提高擊球的準確性,通過不斷的練習和糾正錯誤動作,提高訓練質量,充分體會和了解技術動作;
(2)提升階段之分化階段。在不斷的練習過程中,學生對羽毛球的技術動作有了初步的理解,對羽毛球的基本技法、步法等相關技術動作已經基本掌握。在練習過程中錯誤動作,多余動作大大減少,能夠順利地、連貫地協調完成完整的技術動作,但是對技術動作的運用能力還需加強,此時學生的動力定型還不穩定。因此在該階段的羽毛球訓練中,采取移動不定點和多球單練的方式進行。鞏固和強化學生的運動條件反射系統,促進技術動作的動力定型和步伐的流暢性,最終形成規范的技術動作和正確的身體姿勢,手法和合理的步伐。在訓練中可采取有針對性的組合技術的訓練,也要適度地提高訓練難度,通過控制喂球的速度、頻率、角度、落點等來提高學生的擊球的準確性和節奏感以及臨場的應變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提醒學生保持正確的技術動作并讓學生認真體會完成技術過程中的細節,促進動作正確最后形成動力定型;
(3)動力定型的鞏固和自動化階段。此階段學生通過反復的練習,達到了鞏固的動力定型階段。學生的動作流暢準確,完成動作時輕松自如。在此階段進行移動不定點擊球和多球單練的訓練方法進行。此階段學生會掌握并熟練運用技術動作甚至會打出一些球路,有自己的一些球路思維,這時要增加移動擊球的訓練組數,在移動擊球訓練中教師要充分的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潛力,通過加快發球的速度、頻次、力量、角度、落點和一些不同的球路,語言的鼓勵,充分調動學生的跑動,擴大其在場地內的移動范圍,通過較大的訓練強度來激發學生的潛力,增強其敏捷性和場上隨機應變地運用各種技術的能力。教師也要注重學生心理素質和戰術能力的培養,讓其在場上的動作發揮呈現自動化,教師還是要不斷檢查學生動作,使其動作精益求精接近完美。
(1)設計合理的單組訓練次數。
教師在上課時要充分了解學生體育能力,在訓練中因人而異地進行科學的有效的訓練。
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的體育基礎,制定不同的訓練目標和任務,對于體育基礎差缺乏運動的學生安排訓練的次數要少,例如,在進行高遠球訓練時,體育基礎好的學生可以一次訓練30-40次,而他們只訓練15-30次就可以。其他技巧性動作,比如,網前小球技術訓練時,由于其技巧性較強,需要穩定的技術動作,基礎差的學生在訓練也要進行較少的次數訓練比基礎好的同學,如果一味地追求數量,手臂出現疲勞導致動作不能固定 這樣的訓練是無效的訓練,因此其訓練次數也要適當減少。
(2)設計合理的訓練組數。
在羽毛球訓練中教師也需要選擇合理的訓練組數,合理的訓練組數會起到積極的訓練效果,提高授課質量,也有助于快速提高學生的羽毛球水平,教師根據不同的訓練計劃和目的,指定訓練組數。例如,為了提高學生的技術動作的規范性、穩定性,采用強度稍大的中、長時間重復訓練法,同時提高學生耐力素質,每組練習時間1-5min,進行8-9組,基礎差的學生進行6-8組。如果是靈敏性速度爆發性的訓練目的,訓練組數降低到5-6組,基礎差注意力不足的學生進行3-5組。
(3)合理安排訓練中的休息。
學生在訓練過程中會因為體能的消耗,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訓練時不在狀態,影響訓練效果和學生羽毛球技術水平的提高,因此要特別注意訓練過程中的間歇。只有合理且科學的安排間歇,學生在休息中恢復體能,在進行訓練會精力充沛,提高移動速度和擊球質量。因此,在每組的發球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好發球的節奏和頻率,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發球,每組間的休息也要充分,尤其是進行強度較大的訓練后,一定給學生充分的休息。如果進行了強度較大的步伐訓練,學生休息不足又進行大強度訓練很容易造成運動損傷,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體驗,也會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影響學生以后的運動壽命。為了讓學生科學地進行訓練,教師就要合理科學地安排休息時間,一般1-3min,如果強度很大需要3-5min甚至更長時間。
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羽毛球訓練時要注重遵循因人而異的有區別的進行訓練。因為學生的體育基礎不同,有的學生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他的體能、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可能就比一般學生有一些優勢,因此就需要充分地考慮學生的具體能力差異,如果不進行考慮采用相同的訓練內容,可能會給基礎差的學生造成巨大的挑戰,學習效果差跟不上進度,影響水平的提高和訓練計劃的實施。因此在訓練時針對初級水平的學生,要加強其基礎技術動作的反復訓練,使其能夠熟練地掌握基礎動作,再考慮進行下階段的學習。對于中等水平的學生,適當地加入技巧訓練,通過反復的充分練習能夠熟練地運用技術。對于技術水平高的學生要加大訓練的難度,例如,教師發球對于球速、力量、弧線等控制適當加大難度,讓學生稍微費費力就可以接到球,順利地完成訓練任務。
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多球訓練時要注意由易到難、由慢到快的原則。多球訓練中,由于其反復地訓練,對學生的身體有較強的刺激性,訓練強度較高,對學生的體能消耗也較大,會感到一定程度的疲勞狀況。教師在進行訓練活動時,根據學生的綜合情況,進行基礎動作鞏固,提高技巧性動作,強化球路練習的由易到難的順序進行,在進行球路練習時,可先進行固定球路的練習,等學生掌握技術動作符合訓練要求時再進行難度較大的半固定球路練習。教師的發球速度、力量等方面要遵循由慢到快的原則,發球角度由小到大地進行發球,就是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
在羽毛球訓練中也要遵循適宜負荷的訓練原則。要根據學生的現實可能和人體機能的訓練適應規律,在羽毛球訓練中接受相應量度的訓練負荷,從而取得理想訓練效果。例如,學生固定位置擊后場高遠球時,每組進行20次擊球進行3-5組,其胳膊會酸疼,但是經過幾次這樣的同等強度和訓練量之后,身體會對這種訓練量產生生物適應現象,通過不斷的漸進式的增加訓練負荷的量度,逐漸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和技術水平,身體的這種生物適應現在只出現在適宜的負荷訓練強度下,如果讓學生進行超負荷的訓練,會讓學生的身體產生劣變現象,不僅會影響訓練效果也會對學生身體健康造成影響。
綜上所述,高校羽毛球訓練過程中,應用多球訓練法進行訓練時,要綜合各種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多球訓練法,充分發揮多球訓練法在高校羽毛球訓練中的作用。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多鼓勵學生,營造好的訓練氛圍,做到因人而異、區別對待且科學地進行訓練,使學生整體技術水平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