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城廂小學 彭巾丁
“云”環境具有鮮明的開放性、共享性特征,能夠充分突破時空限制,為教學資源配置、教學手段革新等創造有利條件。利用“云”環境契機構建智慧課堂新格局,已經成為現代智能教學中不可忽視和逆轉的新方向。基于此,教師有必要正確分析現階段英語課堂中普遍存在的“云”教育理念滯后、教學手段單一等問題,并從實踐角度出發尋求有效的改進、優化之道。
信息化、智能化是新常態背景下最為顯著和關鍵的革新發展趨勢,對各行業、各領域均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從教育學視角來看,這種融合自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開始,計算機輔助教學(CBE)是其初始形態,到今天“云”環境逐步成型,以其為依托的智慧課堂的內涵、機制也在不斷完善。“云”環境下教與學的關系、模式等均面臨調整和變更,其特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學習資源海量化,“云”環境以集成、海量為特征,可以在跨校、跨區甚至跨國的基礎上,對各種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匯總,紙質書籍不再是唯一載體,音頻、視頻乃至虛擬場景、電子百科等均可作為信息獲取渠道,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開闊的視野和更加便捷的體驗。其二,學習過程泛在化,英語智慧課堂通過互聯網平臺開展,支持線上討論互動、答疑反饋,還可以自動測評口語能力,構建虛擬對話情境,所有記錄被上傳至“云”檔案,方便教師和學生查看,英語課堂的開放性、靈活性更有保障。其三,學習服務個性化,“云”環境更加關注學習者的差異性特征,通過關聯算法設計,可以較為準確地推算學生的興趣領域、英語學科水平,從而實現個性作業推送,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發展需求。
學習者作為教學環節的主體,其自身認知特點、發展特征等均會制約課程實施質量。教師設計時,要進行針對性分析。小學生知識閱歷尚淺,思維具體性、形象性突出,容易被新奇、靈動的事物所吸引,而開放活潑的課堂氛圍能夠更加快速、深入地將其帶入學習狀態,幫助其打開語言組織、自由表達的大門。教師可以適當改變傳統導入手法,依托“云”環境增添課堂魅力,如游戲導入、歌曲導入等均是較為常見的手段。比如,在“My schoolbag”一課中,教師可以引入Guessing game作為導入,用多媒體形式呈現裝有各種學習用品的書包圖片,將“學習用品”半露出來,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經驗,自由猜測書包中所裝物品,并手動拖拽屏幕,從“書包”中拿出學生猜測的對象。這樣,學生的好奇心被充分激發出來,更有助于后續活動的開展。在“At the zoo”一課中,教師則可以引入曲調活潑的英文歌曲,歌曲中單詞、句型與教材相互呼應、配套,為學生營造輕松氛圍的同時,還能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此外,情境導入也是極為優質的選擇。在學習“weather”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直觀呈現四季圖片,配合風聲、雷聲等自然現象,全方位調動學生感官,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現階段,教育理念持續更新,“云”環境、智慧課堂等新事物受到了極為廣泛的認可和推行,用于教學實施的直播平臺、終端軟件功能愈發強大,給教學方式的革新創造了新思路。舊有模式中單調、枯燥的講解方案適用性明顯下降,多元化、互動化的教學組織方法逐步占據主導位置。教師可以立足“云”環境,設計“quickanswer game”,讓學生在掌握基本詞匯的前提下,針對簡單問題展開搶答,將搶答按鈕附在主屏幕下方。學生為獲得回答表現的機會,會爭相搶按按鈕。這樣,教師在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的同時,還能鍛煉其快速反應能力,避免了單一教學方式下學生走神、困倦等現象。如在“How do you feel”一課中,教師可以在詞匯教學完成的基礎上,設計“Listen and find”小游戲,將屏幕內容停留在詞匯頁上,并結合具體情節講述自己一天當中的心情變化,要求學生尋找故事中未曾提起的感受類型,鼓勵學生仔細傾聽、精準搶答;還可以在“云”環境支撐下,推出小組競賽板塊,激發學生參與任務、完成任務的熱情與決心。如在“In a nature park”一課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呈現自然風光,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故事編寫或者景點介紹,充分鍛煉學生的英語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新常態環境中知識、技術要素愈發活躍,終身學習理念也得到普及和深化,自主學習能力由此被提及和重視,且逐步進入核心素養闡述范圍,成為新課程改革的重點方向。傳統模式中雖然也有過針對自主性培養的嘗試,但由于基礎條件限制,很多情況下,其被視作學生孤立、靜態的思考,配套的學習支架不足,學習效果自然無法保障。“云”環境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一困境,虛擬平臺上各種學習工具、資料充實度明顯提升,可以為自主學習提供較為穩固、堅實的支撐。如在“Shopping”一課中,教師可以引入“微課”教學模式,廣泛搜集與購物相關的虛擬素材,將其整合、編制成精美、立體的視頻資源,視頻時長通常控制在8~10分鐘,于課前共享給學生,其中穿插多個線索性問題,為學生自主預習提供思路和方向。英語作為語言類學科,通常需要大量的詞匯、句式積累。部分文段涉及的詞匯量多且背誦記憶難度較大,給學生帶來較大壓力。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云”環境中的“思維導圖”工具進行梳理和記憶,如在“Then and now”單元課文學習中,利用時間這一線索梳理邏輯,幫助學生理解和加深記憶。此外,很多平臺中還設置了 “詞典檢索”功能,可以更加快速地為學生提供檢索結果,減少自主學習障礙。
首先,“云”環境最初的集成化特征僅聚焦于英語學習資源方面,能夠為跨時空英語學習素材的存儲、提取提供平臺。現階段高新技術持續更新,各種英語檢測、互動功能也開始趨于完善,有助于分擔課堂教學壓力,提升測評的針對性。測評卡片即是其中較具代表性的一員,卡片詞匯逐一對應,鼠標點擊后即可發聲,同時配有聲音收錄和打分功能。學生在學完新授單詞之后,完全可以借助卡片進行鞏固和記憶,對于難發、易錯的單詞還可以反復播放傾聽,從而糾正自身發音,達到比較滿意的分數。其次,“云”環境中還提供了朗讀測評功能,學生可以借此檢測自身課文朗讀情況。測評報告以電子形式呈現,綜合反饋流暢度、完整度,以及讀音準確度,對于表現不佳的語段、詞匯還會進行批紅,方便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改進和優化。這與傳統課堂中教師傾聽、檢查,并給出意見的方式有極大不同。測評環節占用的課堂時間有所縮減,檢測覆蓋面和針對性更有保障。最后,英語中還設置了諸多對話場景,如“Where did you go?” “How can I get there?”等,這些話題都需要在真實的語境中鍛煉、磨合。“云”環境恰好可以滿足這種條件,課上,學生可以通過麥克風建立小組交流,課下還可以與虛擬人聲進行互動,英語學習明顯更加靈活和便捷。
學生作為獨特個體,在思維認知、學科能力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部分學生在時態區分、理解上感到困難,部分學生認為記憶、背誦才是難點所在。舊有教學組織中大水漫灌式的作業設計缺乏針對性,很難兼顧所有學生的特點和興趣,容易挫傷學生主動完成、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而“云”環境之中,容納和吸收了大數據技術,可以對學生作業提交情況、質量,以及現有學習進度、測評結果等進行綜合分析,并據此開展個性化的作業推送。比如,“Let’s talk”板塊中,初級作業為對話跟讀、背誦;提高作業為角色扮演、對話仿寫;拓展作業則為創編對話或小品,以此兼顧不同層級學生的發展需求,保障英語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云”環境作為新時代科技、理念綜合發展的產物,在數據共享、教學創新等方面有著積極的驅動作用,能夠使英語課堂更加靈動、開放。教師在實踐環節要正視其內在價值,依托“云”環境營造氛圍,立足“云”環境設計活動,用動畫、視頻等素材增添課堂趣味、活躍學生思維,同時利用好詞典檢索、課堂搶答、讀音測評等線上功能,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口語能力等獲得長足發展,真正體現培育核心素養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