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刊物最大的成功應該是當讀者滿懷期待或者滿心困惑之時,讀到的恰好就是他需要的?!督逃摇返某晒φ侨绱?。當我以一個一線教師身份閱讀完10月第1期全刊,內心洶涌澎湃,因為它正是我所需要的。
本期的“專題報道”圍繞“青少年弱現實感”問題,由現象到本質,立足實際,縱深解析,給了我們很明晰的答案。一線教師的平臺在課堂,解決問題的主陣地也應在課堂,故而《科學創設教學情境,促進學生社會情感能力發展》和《深入理解課程文本,在教學中營造現實感》這兩篇文章相當實用,值得借鑒和執行。
“良師成長指南”應該是廣大教師都喜愛的欄目,我也不例外。義務教育新課標的實施帶給一線教師新的要求和挑戰,評課評什么的問題需要被重新詮釋?!督逃摇芳皶r雨般地給了我們迷霧中的指引和前進的方向。
除了這些,我還在“前沿理論”讀到了最需要的內容,學習了“雙減”背景下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新機制和新方法,為自身應對新形勢教育發展儲備了力量……
今后,還希望看到《教育家》關注教師的“身心健康”領域,讓“減負”與“增效”碰撞出更多美麗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