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讀寫結合的方式可以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可以讓學生深刻理解文本知識,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因此,教師可以有計劃地應用讀寫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寫作,在寫作中回憶閱讀的文本,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和能力。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讀寫結合的優勢和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據此提出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讀寫結合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讀寫結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劉曉靜(1980—),女,甘肅省酒泉市玉門市黃花學校。
閱讀是考驗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教學內容,也是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基礎內容。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摸索出更加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有效發揮閱讀教學的作用,讓學生通過閱讀獲得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的提升。而讀寫結合是指將閱讀與寫作結合,在運用讀寫結合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展示作者的寫作思路,展現文章結構,強化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讀寫結合的優勢
(一)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讀與寫是相互促進的,在閱讀時,學生可以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進行探索和發現,避免知識脫離實際的情況,積累更多有用的寫作素材。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讀寫結合,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閱讀文本中的語句、語言表述方法等,也有利于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更充分地理解如何運用不同的修辭手法,以便在寫作過程中靈活運用自己所積累的素材。在擁有豐富的積累之后,學生才能夠厚積薄發,寫出更加通順的語句,將意思表達得更加清晰,讓情感表達得更加順暢。
教師在教授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課《白鷺》時,就可以運用讀寫結合開展閱讀教學。該文章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讓白鷺躍然紙上,白鷺的獨特性也被描述得栩栩如生,而此種展現實際上與作者的情感有關,作者用白鷺這一美好的意象,寄托了自己對美好的追求,對美好的向往。因此,在教授本文時,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學習和借鑒這篇文章運用的修辭手法,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深化學生對文本知識的理解
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限,涉世未深的小學生難以理解比較復雜和高深的知識,包括一些較為復雜的閱讀文本。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顯然不應當采用以往的閱讀教學模式。在此時應用讀寫結合,讓學生將閱讀后的感受、體會、啟示等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也有利于學生將文本的內容內化于心,外化于文字中,學生對文本知識的理解也會在讀寫結合的催化下更加深刻[1]。
(三)提升學生的讀寫積極性
將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后,學生可以在閱讀時積累寫作的素材,在寫作中反思自己閱讀的效果,從而在今后的寫作和閱讀中更加積極。而且在讀寫結合的閱讀教學中,學生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鍛煉思維能力,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模仿創作,教學成效也會隨之提升[2]。因為結合閱讀內容開展的寫作訓練不同于其他時候的寫作訓練,寫作的主題內容、模式結構等可以不是固定的。這樣的寫作,更能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感受到閱讀和寫作的樂趣[3]。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缺乏讀寫結合意識
在教授課內閱讀內容時,教師往往注重考查學生對生字、生詞的了解,著重引導學生理解文中句子的意思和作者的寫作意圖,而相對少關注寫作技巧和文章中具有藝術性的語言。這種教學方式分離了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會使得小學生無法通過課內閱讀提升寫作能力,更無法讓學生樹立讀寫結合觀念,難以實現對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二)寫作練習頻率較低且指導較少
在開展閱讀教學時,一些教師雖然運用了讀寫結合的方式,但讓學生進行寫作練習的頻率較低,或者開展寫作訓練后,對學生的寫作指導較少。這些教師在學生寫作完后,雖然會批改學生的作文,但批改的方式只是打分。還有些教師會圈出學生作文中較為優美的詞句,然后僅以一兩句話來整體評價學生的作文。總體而言,這樣的評價方式仍然太過注重成績,沒有突出修改作文的環節,會導致學生的寫作水平得不到更大的提升。
(三)教師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差異
學生之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能力差異,一些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弱,如果教師在進行教學準備時,沒有充分考慮這部分學生的需求,只顧著提供豐富、復雜的教學內容,很容易導致學生無法理解文本內容,也無法完成對應的閱讀題,教學的有效性會大打折扣。
三、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讀寫結合的策略
(一)積極摘抄,豐富積累
在應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時,教師應當更加注重挖掘閱讀文本的內容,帶領學生對文章中的優美句子、語段進行學習、摘抄,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4]。
比如,在教授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課《魯濱孫漂流記》時,教師應該帶領學生緊扣文章主題閱讀這篇文章,并讓學生摘抄文章中描寫自然景觀或者主人公所思所想的優美語段,使學生有效積累寫作素材。教師還需要指導學生在閱讀時,提取在課文中出現的、自己認為應用得恰當的成語、句子,然后思考如何在對應的寫作訓練中應用這些成語、句子。
在學生的閱讀和摘抄結束后,教師還應該要求學生嘗試將學到的好詞、好句、好段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并提醒學生,在運用的過程中注意體會作者運用這些詞、句、段的深意。
(二)精讀文本,仿寫習作
小學生有著愛模仿的心理特性,因此,在引用讀寫結合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讓學生進行仿寫習作,以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對文字的感知能力。在精讀文本的基礎上進行仿寫習作,不僅有利于學生提升寫作能力,也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文本的認知。
例如,教師在教授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課《桂花雨》這篇課文時,就可以先引導學生精讀文本,再在此基礎上進行仿寫。這篇文章的語言十分優美,且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應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情感表達得很豐富。文中的“桂花飄落如雨……踩在花上軟綿綿的”等句子將桂花比為雨,比喻生動形象,寫出了桂花飄零時的景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直接展示這句話,組織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分析這句話好在哪里。此時,教師就可以在閱讀教學和讀寫結合中,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進行仿寫訓練,讓學生在理解這句話、體味這句話的修辭手法的基礎上,對文本進行仿寫。這樣的方式,可以強化學生對各種寫作技巧的掌握,深化其對語言潛在魅力的感受,進而提升其閱讀能力和寫作技能[5]。
(三)知識遷移—擴寫
擴寫是在原本的基礎上,對文章內容、情節進行擴充表達的寫作方式,仿寫需要通過一定的表達技巧,從而將作者的情感、內容等表達得更加清楚明了。在擴寫文章時,教師和學生都需要注意三點:第一就是讀懂例句;第二是擴寫需要基于文章原有的內容、文章原本的邏輯結構,確保擴寫的內容與原文能夠在邏輯上相連;第三則是擴寫要忠于作者的文意,在選用詞語、句子時應該注意符合文章原來的風格。
比如說教授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十八課《只有一個地球》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就最后一個自然段中宇航員發出的感嘆進行相應的擴寫。學生學習此篇課文時,會意識到保護地球、愛護地球的重要性。在學生學完這篇課文之后,教師就可以提出要求:從文章本身出發,以對話的方式,寫出一篇六百字以內的文章,在其中總結自己的學習體會。在學生進行實際的擴寫練習時,教師也需要適時提供幫助,讓學生一邊遵循寫作要求一邊創作,在受到文章語言表現力和感染力的影響下,提升作文質量。
(四)延伸拓展—續寫
續寫是寫作的另一種方式,續寫需要在遵循原文思路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對文章的內容、結局等進行基礎性的延伸創作。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所選取的文章都是難度較低的,學生其實很容易理解這些文章。而且教材中的部分文章設置有“留白”部分,這些部分實際上為學生的想象提供了充足的空間。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授這些文章時,可以鼓勵學生在記錄下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后,融入自己的情感,續寫文章,以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為依據,自由表達,以此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6]。
譬如,教師在教授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十七課《我變成了一棵樹》時,就可以帶領學生對文章進行續寫。因為文章中有很多可以續寫的內容,如“各種形狀的鳥窩”“丁零丁零的聲音”“水珠”等,教師可以充分運用課文中的留白,引導學生思考、想象:“各種形狀”是什么樣的形狀,是圓的、橢圓的、正方形的、長方形的還是其他的形狀;“水珠”是什么樣的水珠,是晶瑩透亮的,還是水珠里面結滿了灰塵的,是雨后的還是人為滴下的;還有那“丁零丁零的聲音”是來自哪里,是小溪在歌唱,還是小朋友綁在手上的鈴鐺,或者是來自遠方的天籟之音……這樣的擴寫練習能夠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在思維的空間中肆意飛翔、暢想,感受幻想的樂趣,并書寫屬于自己的答案。在學生進行擴寫練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適時和學生互動,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擴寫課文,描繪出一幅幅精彩的畫卷。
結語
綜上所述,為更好地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有計劃地應用讀寫結合,加強對學生的訓練指導,以教材為主要載體,指導學生閱讀理解文本,積累素材,讓學生在擁有一定積累量的前提下,展開改寫、續寫、擴寫和仿寫等。當然,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不斷探索、發現、反思和實踐,將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運用得恰到好處。
【參考文獻】
[1]王亞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策略[J].學周刊,2020(01):133.
[2]王永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06):53-54.
[3]滕維霞.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方法探究[J].學周刊,2020(05):115.
[4]何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模式的應用探討[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5(04):37-38.
[5]東野廣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14):54.
[6]唐孝祖.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探析[J].課外語文,2013(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