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林祥
作業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中的一個環節。正因為有了作業,教學才得以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才得以“學而時習之”,才得以理論聯系實際,才得以“學以致用”。
各科任課教師都重視利用學生的課外時間布置作業以鞏固課堂教學成果,提高教學成績。然而,有些教師固執地認為,多布置作業,就能使自己胸有成竹,最起碼“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而作業少了就不踏實,擔心被指責“不好好干”。
于是,老師們競相布置課外作業。一個班級內,常常僅一科作業就把學生的課外時間填滿了。為了反復強化,重復性作業大量出現;為了懲戒,懲罰性作業大量出現。學生完成作業,顧了這頭,誤了那頭……這或許就是學生作業負擔過重的原因之一。
我們教師確實是好心辦著“壞事”。其實,與其在尾大不掉、效益不佳的課后作業上窮追不舍,不如布置課前預習,引導學生先入為主地學習。
學生所學各學科的課本,都適宜提前預習。語文課本的基本構成就是習作例文的匯編,其例文是古今中外的經典之作。識字、解詞、析句、賞文,學生可主動地進行課前預習。至于其他學科的課本,本來就是為學生學懂弄通學科知識而編寫的,更適宜設置課前預習。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有所了解,有所掌握,有所存疑,這有益于學生在課堂上彰顯主動性,更有益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益。課堂教學質量提高了,學生寫作業的速度也就快了,正確率也會提高。
當然,課前預習和課后作業,都有必要,都須精要。教學中,教師通過預習題精準地導入課堂教學,并通過作業題使得課堂教學實現高效的延伸。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前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性,科學設計少而精的預習題和作業題。當然預習題和作業題的“少而精”,還需要教務處的“宏觀調控”——通過檢查教學方案、作業批閱情況,通過深入課堂教學、深入學生群體,準確把握預習和作業的實情,并及時與教師溝通,以確保預習和作業的科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