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秀,程漢*,解慧梅,邱世華,朱明苑
(1.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動物醫學院 江蘇 泰州 223500;2.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農業信息學院 江蘇 泰州 223500;3.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質量控制辦公室 江蘇 泰州 223500)
2021年4 月,全國職業教育大會提出推動“崗課賽證融通”綜合育人,提高教育質量,同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提出,要完善“崗課賽證”綜合育人體制。這一理念要求職業教育的課程對應工作崗位和職業技能證書,體現了職業教育的社會適應性;課程對應的專業理論知識、教學實訓和技能大賽,體現了職業教育的社會實踐性[1],因此“崗課賽證融通”綜合育人能夠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推動職業教育健康發展。
完善“崗課賽證融通”綜合育人機制,落實與推進構建“崗課賽證”四元融通人才培養模式,將課堂教學、崗位實踐、資格認證考試和技能競賽融為一體,推動在課堂中實踐、在考試中實踐、在競賽中實踐,將崗位實際工作場景導入課堂中、將資格認證考試標準融入理論教學中、將技能競賽要求引入實訓模擬環節中。堅持課程教學融合崗位工作內容、競賽內容、考證內容,校企混編師資,共建考證、比賽、生產一體的實訓場地,將校園文化、企業文化、競賽文化有機融入,通過“管與理”“管與育”結合,推動實現“生產過程、教學過程、賽訓過程、證訓過程”四個領域的對接。將“崗課賽證融通”與課程思政建設相結合開展協同育人,這是目前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但仍然存在協同育人的邏輯、路徑、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未有效融合等問題[2]。我校畜牧獸醫專業群提出以“崗位需求為導向、技能證書做考點、職業競賽謀提升”的理念,積極探索“崗課賽證融通”綜合育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高教育質量,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圖1)。

圖1 “崗課賽證融通”綜合育人體系
以崗位需求為導向,融合職業資格證書標準和職業技能等級評價標準,突出1+X證書考評要求,強化學生技能訓練,通過大賽歷練對專項技能進行提升,形成“崗課賽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從而實現加快培養高素質勞動者與技術技能人才的最終目標。(見圖2)

圖2 “崗課賽證融通”綜合育人人才培養模式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是高職院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重大改革,也是校企融合雙主體育人的具體實現形式,以提高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為目標,以適應社會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技術升級對生產一線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我校與合作企業聯合進行學生培養,創新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入學即上崗,在接受理論知識的同時,進入企業實地學習;學徒即員工,同學們在公司實習過程中保證食宿的基礎上還有工資收入;畢業即就業,學生畢業后直接入職,實現理論和生產實踐的無縫對接。學員在初到企業階段,先進行崗前培訓;接著由企業成熟技術人員作為企業師傅,針對行業需求以及學生個人條件選擇合適的崗位頂崗訓練,最后實現崗位就業。校企深入合作以來,共計數千名學生在合作企業的各個崗位上成才,極大滿足了企業的人才需求,提升了企業的技術儲備,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現代學徒制”培養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和專業吸引力,畜牧獸醫專業群建成2個產業學院,組建17個學徒班,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高,學生在全國性各類競賽中獲獎63項,學徒生就業率100%,用人單位滿意度達96.73%。現代畜牧業人才培養出口暢、進口旺,提高了專業吸引力;提升了專業內涵和社會影響力以產業學院為平臺的現代學徒制實踐,形成了可借鑒的方案、標準、制度,產出了《基于現代學徒制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研究》等現代學徒制相關著作3部,省教學成果獎特等獎、二等獎各一項,國家教材獎一等獎、二等獎各一項。開發了高等職業學校動物防疫與檢疫教學標準、畜牧獸醫專業實訓教學條件建設標準和寵物養護與馴導專業國家教學標準,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2個。牽頭組建的中國現代畜牧業職教集團獲評優秀職教集團,我校獲評全國職教集團優質校稱號,央視網等多家媒體報道,提高了社會影響力,成為新時代高職教育創新發展的典范。
大力推行基于工作過程的教法改革,創新模塊化教學新模式,打破學科傳統教學模式,踐行“行動導向”教育教學、教學項目化以及情景式教學等新的教學方法;校企合作、以賽促教,以證評教,共同構建專業平臺課程共享、專業方向課程特色、專業拓展課程互選的融課程思政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優秀文化傳承于專業教育全過程的“平臺+方向+拓展”的課程體系。畜牧獸醫專業群內相關專業課程的總體設計思路是以能力為本位,緊緊圍繞行業企業崗位需求,逐步培養學生利用專業實訓進行動物疫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的職業技能綜合應用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獲取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創新精神和良好的職業素養。課程積極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全程參與,并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推進校企深度融合,采取現場教學、工學結合等方式讓學生通過課堂實驗、教學實訓、生產實踐等過程促進理論知識的掌握與應用。在教學效果評價方面采取過程評價與工作任務效果評價相結合、校內和校外評價相結合的形式,適當擴大學生課堂實訓和校外實踐所占比重,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著力培養學生熟練掌握動物疫病預防、診斷、治療的各項能力(表1)。

表1 崗位任務分析與課程設置
內培外引、專兼結合,校企互聘共用“雙導師”。全面落實教師5年一周期的全員輪訓制度,鼓勵專任教師深入生產一線實踐鍛煉,確保專任教師的知識和技能儲備的先進性和前沿性;聘請行業企業高端技術人才和管理人員擔任產業導師,組建兼職教師資源庫。通過教師赴企業現場實踐,可以將體驗的感覺、素材靈活地融進教學過程中,而且是開展模塊化、項目化教學的基礎[3];深入了解實踐各重要環節的重要性并收集生產一線的資源,將了解的企業文化合理融入課程思政中,并積極參與各類技能大賽的指導和培訓工作,為“崗課賽證融通”實施與開展奠定了基礎。
以“教學管理信息化、教學資源信息化、教學手段信息化、學生學習信息化”建設為引領,持續更新“現代寵物技術”國家教學資源庫,建設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一體化教學平臺,建設高標準、高水平的在線開放課程,創建技術先進的智慧校園網絡和全時域、全空域智慧學習環境。建立人才培養全過程質量保障和考核評價機制,建立標準化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實施校、企和第三方多元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機制。
“1+X”證書制度的課程體系,既要求學校開設課程符合人才培養方案要求,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技能人才,又要求課程體系符合技能等級證書標準,使學生學完課程之后,達到技能等級證書考試的培訓效果[4]。我校畜牧獸醫專業群及時調整課程結構,增加了與“1+X”技能等級關聯較緊密的課程;在保證課程總課時不變的情況下,優化了課程內容,融入技能等級證書相關內容;調整了課程理論學時與實踐學時的比例,提高了實踐技能占比,使學生得到更多實踐鍛煉。
2020年7 月,全國首批“1+X寵物護理與美容”種子師資及考評員培訓在我校開班,來自全國43所院校的99位教師參加了培訓,我院王麗華等六位教師獲考評員資格;2020年12月7日上午,我院舉行“1+X寵物護理與美容證書”簽約暨授牌儀式,我院圓滿完成了首批寵物護理與美容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理論考核和實操考核,118名學生參加了考核,其中115名同學獲得了證書。
2021年,我院協助北大荒集團完成全國第四批1+X證書職業教育培訓評級組織《家庭養殖場-畜禽養殖》的申報,并獲國家批準。學校協助證書培訓評價組織單位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開展2期師資培訓,為全國42所農業學校培訓雙師教師和考評員140多名。2021年11月13日,1+X“家庭農場畜禽養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試在我院圓滿舉行。我院共有70名2019級同學參加了考試。
趙光輝等3名同學組成的團隊獲得2021年中國小動物技能大賽第三屆“萬例挑一”影像學技能專賽決賽團隊一等獎1項;郭寶偉等3名同學獲2021年中國小動物技能大賽第四屆寵物美容專賽一等獎3項;王藝晴等2名同學獲二等獎2項;周傲然同學獲2020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寵物健康護理員工種比賽)二等獎1項;付浩言等2名同學共獲2020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寵物馴導師工種比賽)三等獎2項;黃錦等2名同學共獲2021年“校園杯”全國職業院校寵物護理與美容技能大賽特等獎2項;杜心怡等6名同學共獲二等獎6項;程理根等3名同學組成的團隊、曹明鳳等3名同學組成的團隊分獲2019年全國大學生動物防疫職業技能大賽獲特等獎、一等獎各1項;劉成功等4名同學組成的團隊獲2020年江蘇省職業院校創新創業大賽創業組一等獎1項;張紫菡等5名同學組成的團隊、陳思雨等5名同學組成的團隊分獲2021年“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江蘇省選拔賽特等獎、一等獎各1項。侯良杰等10名同學組成的團隊獲2020年江蘇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1項。
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已日趨成熟,學生要在不斷升級改革的社會發展潮流中站穩腳跟,不僅要學會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更加需要具備較高的素質和較強的崗位遷移能力。“崗課賽證”融通綜合育人培養模式提高了學生專業學習的興趣,同時培養了學生過硬的專業技能,有利于學生在校期間做好職業規劃,明確學習目標和方向,“全國高職畢業生畢業時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滿足度從2016屆的83%上升至2020屆的86%”[5],數據表明這五年的學生具備的素質能力絕大多數能夠對接崗位需求,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精準匹配,日益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充分展示了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成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