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黃丹華,葉盛芳
貧困代際傳遞指“貧困及其致貧因素,在家庭內部由父輩傳遞給子輩,并使子輩重復遭遇父輩貧困境遇的過程”[1]。而教育是解決貧困代際傳遞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因此,教育起到提升貧困家庭子女的教育水平,提高貧困生的綜合能力的作用。高校是大學生通往就業前最重要的教育階段,輔導員是高校開展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學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導師。輔導員如何發揮崗位職能、解決貧困生所需、幫扶貧困生成長成才成為筆者思考的問題。
基于此,本文以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通過對貧困生進行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了解貧困生存在的困境與需求,強化輔導員與貧困生間的聯系,探討輔導員解決貧困生難題的方法與路徑,幫助貧困生成長和蛻變,阻斷貧困代際。
2021年3月,筆者對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做隨機抽樣調查。調查采用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了解貧困生在學習、生活、就業中的困境與期望。此次共發放90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894份,有效率為99.3%。貧困生的調查內容涉及學生家庭基本信息、個人消費情況、學習情況、業余生活、就業期望、人際關系、家庭關系、心理狀態、社會支持度、生活期待等方面,共計58題。在分析調查問卷后,隨機抽取50名貧困生進行相關訪談,得出以下幾方面數據:
學業是每位學生求學期間的重要內容,承載了學生和家長較大的希望。問卷中的學業涉及學業期盼、學習情況、學習壓力、學習問題、求助對象等等。對于學業期盼,96.42%貧困生認為學業能改變家庭命運,50%貧困生認為學習好能實現就業。因此,學業與人生的命運和工作有著較強聯系。因基礎差異,近66%貧困生的學習成績位于班級中等水平,40.72%貧困生認為學業存在困難,可提升空間大。針對學業不突出且訴求幫扶問題,在自我解決、求助同學和求助輔導員問題上,65.77%貧困生選擇向輔導員請教。通過數據統計和訪談了解,貧困生認為學習能改變人生,但大部分學業情況不理想,存在諸多困惑,并更傾向于向輔導員尋求幫扶。
無論是本科、大專還是其他教育,就業成為教育的重要目標和衡量教育效益的重要因素,成為改變貧困生家庭生活現狀的一個重要方式。問卷的就業幫扶涵蓋就業規劃、就業方向、渴望幫扶內容和尋求幫扶對象。在人生目標問題上,大部分貧困生認為有明確的個人目標或生涯規劃(81.1%)、明確的就業方向或職業方向(70.81%)。當職業生涯迷茫時,76.17%貧困生會向輔導員尋求幫助,并期待不同的幫扶內容:就業崗位(38.81%)、就業技巧(30.98%)、就業信息(18.01%)、應聘需求(12.20%)等等。由此可見,貧困生需要就業幫扶,更趨向于輔導員為其提供就業指導,通過明確的就業規劃和就業崗位改變個人現狀和家庭情況。
根據問卷,貧困生面臨的最主要問題和壓力源于經濟困難、學習薄弱和就業壓力。經濟困境體現在家庭收入低、生活費低和文娛消費少;學業薄弱體現在成績處于班級中等行列和存在學習困難;就業壓力體現就業信息和就業期望。面臨困境時,82.21%貧困生認為輔導員能提供各方面關心和幫扶,生活主要體現在61.63%貧困生期望與輔導員解決人際關系,62.64%選擇向輔導員求助解決受挫事件,66.22%學生尋求解決心理問題。顯而易見,貧困生會遇到更多困境和壓力,也希望輔導員能予以幫扶。因此輔導員應關注貧困生困境,解決學生問題,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以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調查為例,貧困生在學習、就業和生活上存在諸多困境和問題,他們期盼有人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而輔導員成為尋求幫助的主要群體。他們期待通過幫扶,提升學習能力、推動就業解決和解決生活困難,使自身有能力改變個人的人生和命運,進而改變家庭的命運。
“輔導員是高等學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2]。因此輔導員要運用思政教育方法,借助思政教育規律,準確發現問題并針對性地解決問題,聚焦學生的“潛能開發、能力提高、素質培養、觀念( 文化)轉變、意識增強”[3],開展具體的思政教育工作。根據貧困生存在的困境,在精準視角下,輔導員可從經濟、能力和服務方面解決學生的學習、就業和生活困難,做到精準幫扶和精準育人,幫助貧困生改變自身和家庭困境,最終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作為貧困生,最大的挫折與自卑是經濟困難。解決了基礎的物質匱乏,貧困生才能全面提升自己,有能力改變家庭狀況。輔導員可從以下幾方面開展精準資助與物質幫扶:第一,熟悉貧困生資助工作。輔導員認真學習和解讀資助政策,了解不同類型資助政策的申請條件、資助金額、發放時間等,及時為貧困生提供咨詢和服務,保障每個貧困生得到精準的資助。第二,精準開展資助工作。在了解資助政策后,輔導員“運用大數據技術,全面整合貧困生數據庫信息,實現貧困生數據的動態管理”[4],切實了解貧困生的實際情況,準確地為不同的貧困生提供不同的資助,保證資助工作的正確性。第三,培養經濟獨立能力。在勤工儉學和有償兼職上,輔導員們根據貧困生的實際情況,提供崗位鍛煉平臺,幫助貧困生有能力實現經濟獨立,增加經濟收入。通過三大幫扶方案,緩解學生的經濟壓力,保障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為家庭的脫貧提供基礎保障。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除了經濟幫扶,輔導員可以幫扶學生提升學習、就業和可轉移能力,提升貧困生的個人能力。
1.聚焦成長,精準幫扶提高學習能力。面對學習成績中等的貧困生,輔導員應做好貧困生學業幫扶,幫助其成為動力強、成績優、能力強的學習型學生:第一,提升貧困生學習驅動力。輔導員工作重在積累,輔導員可將往屆貧困生的勵志故事融入始業教育和專業教育,以“同伴”榜樣激勵貧困生的學習動力;開展學風講座,引導貧困生制定學習目標、落實學習計劃、反思學習成效;設立專項貧困生獎學金、進步獎和表彰會等,給予肯定和鼓勵,提升貧困生內在的學習動力。第二,建立貧困生學習動態庫。根據貧困生數據庫和考勤表,輔導員建立學習動態反饋表,統計每位貧困生每學期的學習成績、出勤情況和上課情況,及時掌握和關注貧困生的學業狀態,精準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習幫扶提供可行性路徑。第三,設立貧困生學習助力圈。高校輔導員應發揮黨建引領、榜樣力量和專業優勢的作用,建立以輔導員、專業教師、學生黨員、獎學金獲得者和貧困生為主體的學習助力圈,“成立班級互助小組,實施學習標兵、學生黨員、學生干部”[5]的一對一幫扶制度,指導貧困生學習,提升學習成績;邀請貧困生參與專業技能比賽,增強專業競爭力。通過學業幫扶,提高貧困生的學習成效,為提升學業成績、保證更好就業和改善家庭狀況奠定基礎。
2.聚焦安穩,精準幫扶就業能力。習近平總書記說:“人有恒業,方能有恒心。一個人有了就業,就容易安定;一個家庭有一人就業,就增加一分穩定的力量”[6]。綜觀近幾年嚴峻的就業形勢,輔導員更應關注就業大軍中的“重點對象”--貧困生的就業情況,實現全面化和個性化、階段式和全程式的幫扶:第一,結合課程提供就業知識。輔導員擔任大一的職業生涯規劃課和大二的就業課兼職教師,為貧困生提供就業類知識,幫助貧困生設計職業生涯規劃,給予精準的就業管理和就業指導。第二,搭建平臺提升就業能力。大三階段,輔導員利用分院官網、微信公眾號和各類群,及時發布實習和就業渠道。聯動教學部門,為在校生提供精準、適宜的實習單位和就業崗位。基于“精準識別、精準管理、建檔立卡、“滴灌”幫扶”[7],根據貧困生的不同特點進行精細和個性化就業幫扶,提供就業指導和服務。總之,輔導員通過給予就業知識和提升就業技能,“由‘輸血’幫扶向‘造血’幫扶轉換”[8],切實提升貧困生就業競爭力。
3.聚焦發展,精準幫扶可轉移能力。根據百度百科,可轉移能力是“那些能夠從一份工作中轉移運用到另一份工作中的、可以用來完成許多類型工作的技能”,如表達能力、人際關系能力、組織能力、創造力等等。輔導員應創造機會和設立平臺,依托不同的思政工作內容,培養貧困生的可轉移技能:鼓勵貧困生參與活動,鍛煉和提高個人;鼓勵貧困生擔任學生干部,通過任職與鍛煉提升貧困生的溝通力、組織力、管理力,為今后的就業和人生打下基礎;鼓勵參與專業技能競賽,提高貧困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認真準備活動的能力;鼓勵參與志愿服務,加強實踐鍛煉。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提高貧困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可轉移技能,提升個體競爭力,為今后的就業和發展添磚加瓦。
在實現經濟和能力的外在幫扶后,更需要內化的、持續的、有效的精準幫扶。
1.品德服務育人。在立德樹人、課程思政大背景下,輔導員的精準幫扶不能停留在經濟與能力幫扶上,更應融入養德育人;不僅扶貧,更要扶心、扶志。在高職教育中,輔導員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立自強和勤儉向善,應將榜樣育人、感恩教育、品德培養、“勵志教育、誠信教育、志愿服務”[9]融入思政教育中,引導貧困生強信心、能自強、有自立。生活中,開展談心談話,了解貧困生的思想動態,及時表揚鼓勵,讓貧困生積極樂觀面對生活,增強努力改變命運的意識。建立互幫互助,鼓勵優秀的勵志貧困生幫助其他同學,增加個人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利用勤工儉學、志愿服務、榜樣評選等活動推動感恩教育,肯定個人價值。
2.心理服務育人。因家庭經濟情況,部分貧困生極易產生“焦慮與敏感、偏執與仇富、自卑與虛榮、妒忌與自暴自棄”[10]的情緒和心理,輔導員更應關注心理狀態,給予心理關懷。輔導員需掌握豐富的心理知識和談心談話技巧,及時開展心理工作;發揮學生干部作用,更好地掌握貧困生的心理狀況,及早干預與疏導;重視貧困生的心理建設,以心理特色活動引導貧困生養成樂觀、自信的品質,融入群體并形成積極心態,例如心理建設月、團體輔導、個體輔導、心理趣味活動、心理美文推送等。通過輔導員實施的心理服務育人,鍛煉學生的不成熟、完全的心理品格,使貧困生能勇于面對困境,鍛煉學生優秀品質。
3.就業服務跟蹤。就業服務精準,體現在不同時期和不同對象。在大學生畢業前期,輔導員應及時關注貧困生的就業狀態與動態,提供全方位的跟蹤服務。全方位跟蹤指關注貧困生不同狀態下的就業輔導,提供持續的跟蹤幫扶。對于未就業的貧困生,輔導員可根據貧困生的情況,開通綠色通道幫助就業,開展就業工作指導,實現一生一策的精準幫扶。對于畢業后的貧困生,輔導員們階段性地聯系學生,了解學生的就業情況,關注成長和發展。特別是對于畢業幾年又處于待業的貧困生,輔導員應為他們提供相應幫助,實現貧困生的再次就業。通過一系列的就業服務跟蹤,切實保障貧困生的穩定就業,提高學生的經濟能力,緩解家庭經濟壓力。
資助和幫扶是一項有愛的育人工程。輔導員要發揮個體在此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更要以全新視角不斷思考和進步,提升個人的資助和幫扶工作水平;要洞察貧困生的各方困惑,實現精準化的經濟資助、能力育人和服務提升。通過開展精準的扶貧、扶智、扶志一系列工作相結合,輔導員力促保障貧困生的成長成才,提升各方面素養,推動穩定就業,保障家庭的經濟穩定,最終阻隔貧困代際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