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思花(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國際中學)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簡單講,就是打破以往“各學各的”這種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而是由教師有序指導,按照一定的規律把學生分成合作學習小組,再將課堂中的重難點問題分派給不同小組,在小組內相互交流討論,從而得出一個相對準確完整的答案。目的是調動學生與人合作溝通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平等的交流探討過程中集思廣益、取長補短、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合作學習模式積極順應教育改革的需求,并逐漸被應用到當代教學課堂之中。
首先,合作學習順應了學生的心理需求。自古以來人就是社會群居生物,無論是物質或是精神上的需求,人的生活始終離不開群體,而維系群體生活的前提條件就是合作與交流。其次,合作學習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通過合作學習可以取長補短、以優帶劣,縮小學生成績上的兩極分化。
因此,合作學習不僅有助于提高課堂效率,能夠產生1+1>2 的效應,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要把合作學習模式應用到初中歷史教學中,首先,教師要充分了解合作學習模式的具體內涵以及重要意義,從內心真正認可和重視這一學習模式。然后,根據自身的理解,把合作學習具體的方式方法向學生講解清楚,才能把它應用到初中歷史課堂之中,并且還要依據應用的實際成效加以改進。
例如,在學習初一上冊歷史課本,第二單元《百家爭鳴的局面》這一段時,教師應該指派學生小組進行合作討論,根據課堂內容解決已有的問題,并提出新的問題。在布置任務這個環節,不同小組應該設置不同的問題,這樣每個小組之間又可以形成一個間接合作關系。最終,可以將課堂問題作為核心,形成全班合作共同解決問題的局面。當然,也可以給每個小組設置同樣的問題。
相對于合作,小組之間的競爭往往更能引發學生的興趣。這樣既能拓寬學生的思維,又能夠改善原本刻板沉悶的課堂氛圍。在設置問題這個環節,教師可以根據問題的數量和難度來定,也可以根據課堂的活躍程度來靈活把握。總之,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需要教師的重視和學生的全力配合。
分組的合理性決定著合作學習效率的高低。
首先,要嚴格按照成績的優劣進行劃分。保證每個小組有一名尖子生和一名成績薄弱的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以優帶劣學習計劃的實現。
其次,要合理劃分小組數量和各小組的人數。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從合作學習中取得收獲。
第三,要指定或根據學生的特點選定好小組長。小組長負責給每個組員分配具體任務,并負責記錄和匯報本組成員的學習情況。
在分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分配的合理性,應綜合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學習成績、學習能力等各種因素。同時,教師允許各小組為自我命名,以增強學生的參與興趣。經過一段時間的合作討論后,也可以進行組長輪換制,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鍛煉提高。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九課《秦統一中國》時,教師在講完課文后,便可以組織班級各個小組展開合作學習。由各個小組長給組內成員分派任務。
在問題討論結束之后,各組推薦一名代表進行匯報發言。最后,教師對各組的合作成果集中進行點評,補充和總結。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根據班級紀律、學生成績的浮動等情況,及時對學習小組進行調整,從而保證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教師在運用合作學習模式的過程中,首當,需要合理選擇一個貼合課堂內容的學習主題。初中歷史課堂有豐富多彩的歷史內容,適合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選取相適應的內容,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活動。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快速建立良好的歷史學習觀念,而且能促使學生以快速融入歷史課堂學習中。
例如,教師在進行絲綢之路的課堂教學時,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關于尋找絲綢之路的合作話題活動。在交流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實際學情分為若干小組。如歷史組,地理組,導游組等。然后,教師組織學生根據自身小組特色,完成與之相匹配的學習內容,幫助學生從多緯度、多角度對絲綢之路進行充分了解,既滿足學生對絲綢之路的好奇心,又進一步拓寬學生對絲綢之路歷史的視野。
合作學習模式,除了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提高學習成績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學生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當合作學習成為了一種習慣,學生就具有了較強的與人合作溝通能力,在團結協作、優勢互補、取長補短的過程中,收到合作共贏、1+1>2 的成效。
為了達成這一成效,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就要認真準確地細心了解每名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學習成績、學習能力等各種因素,以便于科學合理地劃分學習小組,便于學生更好地揚長補短,真正發揮出合作學習的作用。
初中歷史是學生的文史基礎。內容雖然不是很深奧,但要求記憶的知識點很多。而枯燥的記憶性學習往往不被大多數學生所接受。
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合作學習來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積極性。班級中擅長記憶的學生,往往較為擅長歷史學習。此時,教師可以通過經驗介紹的方式,鼓勵歷史成績較好的學生來分享自己的學習技巧。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將不同成績的學生分組搭配,搞好傳幫帶,幫助不擅長歷史的學生從中學會方法,增強自信,逐步提高學習成績。
運用合作學習模式,重在分組學習討論的過程。教師應當以學生參與討論的過程作為學習評價的重要依據,及時進行客觀公正、科學合理地評價,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到自身的優長和不足,明確努力方向。
例如,教師在進行抗日戰爭主題的合作學習模式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了“七七事變”的時間,地點,過程,結果及意義。通過合作討論后,教師就應當組織各組長對每一位成員的學習任務完成情況認真進行監督與核查。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通過開展歷史知識競賽,學生分組搶答的方式,盡可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效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學生之間形成良性競爭關系,以激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