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金明 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棘洪灘街道康園路小學
抗挫折能力是為追求更好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人人都要具備。這不僅是先天有的,還可以通過后天生活經歷和抗挫折教育來增強。小學抗挫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升,使學生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困難時,能夠勇敢地面對,不被輕易打倒。小學體育課對增強學生抗壓能力來說,是一門很好的課程,體育老師在體育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力同時還注重培養學生的抗壓能力。在不同的年齡段人都會有不同的階段性焦慮,學生也是如此,如果不能及時得到疏導,很容易長期積壓,造成心理疾病,甚至影響成長。所以,抗挫折課程或是此類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和全面創新及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體育課已經由單一的體能鍛煉課轉變為體能和挫折能力共同提升課程。下面就針對小學體育教學與提升抗挫折能力進行全面分析。
體育課程相較于其他課程,更能體現學生們的團體意識,更突出體育課的集體教學特點,作為既是增強身體素質能力又是增強抗壓能力的一門重要課程。小學體育課程在開展教學過程中,仍然有很多問題存在,如體育課主要開展一些娛樂性的體育項目,而一些球類、短跑類的競技運動項目很容易在體育課上被忽視,小學生對于體育課的認知有了偏差,仍是將課程作為副課開展,給學生過于放松的環境或是只追求鍛煉體能,而沒有融入體育項目中的競技比賽,就不能很好地鍛煉孩子的競爭意識和面對失敗的抗壓能力。
很多體育課程的授課方式還是相對滯后和傳統的,對于抗挫折方面的教育融入不夠,比較單一,與現代教育思想,每門課程的開展都要有它更深層次的思想教育意義相去甚遠。小學體育課程中提高心理挫折承受能力的教育理念,仍不能被廣泛宣傳和落實。
造成學生身體素質差異的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學生自身生長發育的狀況不同,其二是受到了學生父母的遺傳因素。例如,有一些學生身體過于肥胖,只要開展一些簡單的體育活動就會力不從心,在進行體育學習的過程中,一些對于普通同學較簡單的動作,對于肥胖的學生來說是非常困難的[1]。所以,這些肥胖的學生即使付出了努力,也無法達到和普通同學一樣的成績,也因此這些同學常常會產生心理受挫的問題。因此可以了解到,由于學生身體素質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也造成部分學生心理挫折,這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小學體育課在開展競技比賽過程中,往往會因為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使成績差異較大,會產生一些自卑或是情緒低落的現象,此時的抗挫折教育就非常重要。
有一部分學生常常喜歡在班級內部表現自己,有著非常強的虛榮心,也因此常常希望通過一些行為或者動作來吸引到班級內老師和同學們的注意。這部分學生常常為了證明自己,即使知道是自己無法完成的事情,也常常會選擇硬著頭皮做下去,對自己沒有清醒的認知,未能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去完成任務,長此以往這部分學生會有著極強的挫敗感,產生了嚴重的心理負擔,也因此心理情緒也變得異常焦躁。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個人的心理因素也是導致學生心理挫折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
目前受到政策的影響,現在大部分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往往是在父母以及雙方長輩的呵護下長大的。現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升,大部分的家庭條件都是非常優越的,學生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也沒有受過苦,往往在經歷挫折的時候都缺乏抗挫折的能力[2]。所以,現今的很多學生并沒有較強的競爭意識,也因此缺乏了堅韌不拔的優秀品質,所以在開展小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一旦受到了強度較大的體育訓練,常常會出現畏難情緒,一旦遇到困難只會想到躲避,而不會積極面對。
體育教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需要幫助學生強身健體,更需要幫助學生在進行體育學習的過程中,領會到體育精神的核心所在,培養學生堅韌不拔優秀的品質。開展體育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一定會經歷失敗,因此會產生一定的心理挫折,基于此體育老師需要根據不同學生,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心理疏導,培養學生抗挫折的能力,以及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還比較小,身心都還處于發育的階段當中,并且對于事物并沒有清醒的認知。所以在開展小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體育老師需要和學生之間不斷進行溝通,幫助并引導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認知。當學生遇到挫折的時候,體育教師應當發揮出自身的作用,及時鼓勵學生,讓學生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并且體育老師需要讓學生明白,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常常會遇到許多的挫折,這是非常正常的一種現象,我們不能躲避,而是學會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挫折,讓壓力轉化成積極進取的動力[3]。
在日常開展小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結合到實際教學的內容,可以適當地給學生設置一定的障礙,在體育課堂當中創設一定的挫折情境,這樣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自身的意志。例如,體育教師可以利用自然條件,組織學生在一些較為惡劣的天氣中進行室外活動,這樣的活動可以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不僅如此,長跑活動也可以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優良品質,體育教師需要疏導學生不良心理,讓學生在面對挫折時,仍可以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這樣不僅可以很好地磨煉學生自身的意志,還可以極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在實際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教授學生在面對不同的挫折時,應當怎樣選擇適當的措施來面對挫折,并且對于不同的學生,也需要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式。體育老師在面對一些心理較為消極的學生時,教師應當積極鼓勵學生,對學生的成果及時給予肯定,并且正確的指導學生完成既定的目標,并不斷鼓勵學生挑戰更高的目標。在每次課程開展之前可以先做好思想教育,提出挫折或困難的話題,讓學生直面回答,根據學生的不同回答,就可以初步分析出,學生在面對挫折時的心態。同時,在前幾次課時可以將本節課所能遇到的困難簡要的提出,也能增強學生的信心,培養樂觀的心態。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給學生講述易于接受的事例,更加直觀地使學生明白困難不能打敗人,而是使人變得更加堅強,更加勇敢。在小學體育教學時,當個別項目難以達標,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或是以為自己很笨的消極思想,此時,就需要教師及時鼓勵、開導學生勇于面對,敢于挑戰,也許是簡單的一件小事,會產生很好的效果,這一小事的信心會使很多問題迎刃而解。面對不同性格的學生,給予不同的鼓勵辦法,將教學與學生個性相結合,增加學生信心,改變消極思想,端正生活態度。
當前體育課,尤其是小學體育課,競技活動是欠缺的。合理開展一些競技類活動,組織一些項目比賽,讓學生真正了解體育。體育老師在設定競技比賽課程時要大眾化、簡單化、易被接受。當個人或是小組沒能完成目標時,體育老師應積極鼓勵,傳授技巧,提升學生信心,積極參賽,并勸導學生如果在最終不能完成的情況之下,要如何調整心態,接受不理想的成績。
在小學體育教學當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可以保證師生融洽的關系,并且團隊當中成員之間的互相關心和幫助,可以給予學生心理上的溫暖,也給予學生面對挫折的勇氣,進一步增強團隊凝聚力。在體育活動當中有著很多的團隊項目,但是團隊項目制勝的關鍵就是良好的團隊協作,這對促進學生之間的關系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體育教師需要根據班級內部每個學生的特點,將不同的學生安排在團隊當中合適位置,讓不同的學生都可以在團隊中發揮出自己最大的作用,不僅能提升集體榮譽感,還可以幫助學生在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更具有抗擊困難的勇氣和自信,這對完善學生個性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學生在體育課上,要根據老師的引導,使身體素質和技能達到同步提升,同時根據新的課程理念的需要,抗壓能力也應該得到增強。結合學生的身體情況和心理情況將學生分類教學,個性與共性并存,讓能力強、身體素質好的學生體驗更高難度的運動項目,反之,讓身體素質相對弱一些的學生從低難度開始,不但可以增加信心,更能激發挑戰意識,引導學生面對苦難的取舍和堅持。對于一些心理素質不高、性格怯懦的學生,及時溝通,了解學生畏懼點,疏導后鼓勵并幫助學生完成,以此來提升興趣和信心。
小學生年齡小,承受力弱,當遇到困難時容易心態消極,挫敗感頓生。但是接受事物能力強,且心智比較簡單,習慣容易養成,培養抗挫折能力的課程從小學生開始非常有必要。對于小學生,老師既是學習上的良師又是照顧生活的親友,引導著小學生初級習慣的養成。老師對于學生多多鼓勵,會將信心扎根在學生心中,當面對困難時鼓勵學生多堅持,勇敢克服,教會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無論何時,不能畏懼,勇敢前行,更為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激勵的方法對于抗挫折是非常有效的,能強大學生內心,優化學生心理。精神食糧溫飽的是人的內心,給予學生更多的精神鼓勵,懂得享受拼搏的過程,而不是過高注重結果的成敗。
在小學體育課教學過程中,學生會因課程內容引起情緒波動,因為小孩子是情緒管理較弱的人群。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老師更應該給予學生幫助,首先是情緒的調整。告訴學生在面對困難時,情緒的波動會降低挑戰的能力,還會使判斷出現錯誤,調整好情緒,再次分析不能完成的項目,看是否有新的突破,并且幫助學生分析,讓學生更明白情緒的管理對于成敗的重要性。其次,鼓勵學生堅持。告誡學生堅持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不堅持一定不能成功。有的時候,堅持的過程學到的會比結果學到的更多,更能磨礪人的性格和毅力。最后,勸導學生要盡全力爭取勝利,但是更要學會接受失敗,在每一次挑戰的開始,不但要想到勝利時刻的喜悅,更應該想到失敗時刻如何堅強地去面對和接受。
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抗挫折能力培養,不但使老師對學生有了充分了解,可以因材施教,能夠比較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教學,使學生得到更好的教育,更能讓學生了解自己,發現自己的不足,挖掘了自己的潛能,有些自己不敢想不敢做的體育項目在老師的引導下成功完成,使學生的信心倍增,在以后的學習中越來越敢于挑戰,還能使學生增強自我調節能力,堅韌身心。抗挫折能力培養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感受到了老師的鼓勵帶來的溫度,更能促進師生感情,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抗壓能力的增強有益于孩子終生,無論是以后的學習還是生活,壓力時有存在,沒有一顆抗壓的心,如何立足紛繁復雜的社會。
體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可以極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小學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運動的方式可以極大程度上鍛煉學生的抗挫折能力,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意志,更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但是近些年來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心理抗挫折的能力越來越差,針對此,小學體育教學的開展需要對其因素進行分析,并找到有效的方式解決。對學生精準定位,因材施教,關注學生多變的情緒,制定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辦法,跟上新時期教學改革步伐,不但能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要將學生心理教育貫穿其中,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共同發展。通過靈活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抗壓能力,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毅力,懂得感受奮斗過程的美好和不以結果決定成敗的積極心態,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哪怕遇到困難,也要保持一顆奮斗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