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航 武博文 張 帥
(1.扎蘭屯職業學院,內蒙古扎蘭屯 162650;2.齊齊哈爾市建華區回民小學校,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0;3.齊齊哈爾大學研究生院,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0)
網絡綜合布線課程是計算機專業的主干課程,在智能化領域、計算機系統和各個工程項目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通過該課程的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網絡方面的相關知識,又能夠培養綜合布線施工技術能力。將立德樹人工作貫穿于計算機綜合布線課程的全過程,將思想政治教育落實到專業課程當中[1],融入綜合布線課堂教學各環節。目前在知網等學術數據庫上還沒有找到思政與計算機綜合布線課程融合的研究內容,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創新性[2]。本文研究的另一個創新是注重課程思政的實效性,讓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能夠發揮效果,而不是生搬硬套。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非常薄弱,思政課程本身存在孤島化現象,和各個專業課程存在兩張皮的狀況。最嚴重的問題在于理論和實踐相脫節,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對于學生日后的專業發展和職業能力提升并沒有作用,導致思政課程淪為應試教育。專業課和學生接觸時間最長,對學生的就業影響最大,用人單位是否錄用和未來職業發展等都取決于專業課。和公共基礎課相比,專業課是扎扎實實的技術。因此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就必須從專業課入手。專業課教師和學生的接觸較多,能夠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其反饋性更好。尤其是專業課和實踐相結合,能夠加強與學生的交互性和協同性。
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綜合布線專業課程當中,能夠讓學生學習到專業計算機知識,掌握布線技能的同時也感悟到做人的道路,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在綜合布線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更能夠促進價值的內化和行為的外化,讓思想政治教育在指導綜合布線的課程的開展,也能夠養成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比起思政理論課,專業課程更能夠堅持實踐決定論,解決以往思想政治理論課無法發揮作用的弊端,防止思政泛化,在實踐中發現并解決問題。在融合過程中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促進大學生的自我發展。
思政課是黨和國家的意志體現,在新時期,包括綜合布線在內的各個專業必須要以習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指導思想,讓“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在課程思政的指揮棒引領之下,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進而鼓勵學生學好專業課程知識,提高技術水平,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為工業4.0時代和web3.0時代即將到來的變革打下基礎。 另一方面,專業技術必須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之下,因為技術沒有思想,可以行善,也能作惡。只有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網絡技術才能夠發揮其最正面的價值和至善的效應。
首先,對課程思政的認識存在不足很多基層教師認識不到在專業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意義,對課程思政缺乏認知,在實際授課中積極性不強。還有些教師認為專業課就應該價值中立,專注于技術教學,沒有充分認識到專業課中融合思政教育的價值。還有些觀點認為,思想政治教育課應該專業化,由專業教師來授課,這都是對于課程思政的認識不到位造成的[3]。其次,教師缺乏設計能力,專業課教師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教師,在理論水平、實踐能力和課程設計上都不具備優勢。尤其是網絡綜合布線課程的教師,一般都是技術口出身的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素養較差[4]。而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對綜合布線等專業知識又缺乏了解,因此設計能力較差。第三,由于教學習慣的影響,教師一般沿用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短時間內讓他們進行課程融合,難度較高。這就造成了在教學中生搬硬套的現象較多,不知道哪些資源能夠利用,反而產生了反效果。
計算機綜合布線課程不同于歷史地理這類學科,本身技術性強,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較為困難。既需要復雜的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又需要軟硬件實際的操作能力和現場的布線操作。從知識結構上來看,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點不多,結合上較為困難[5]。很多教師采用在課上單獨拿出一部分時間講述思政課的方法,這樣不但割裂課程,效果不佳,而且還占用了專用課的時間,增加了學生的負擔。比如在制圖、施工技術、行業標準、智能建筑等各個方面教師都不知道如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這造成了在理論知識方面,沒有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融合,不知道如何實現知識點的融合。在技能實踐方面,還停留在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方面,不僅開展的層次較淺,而且也沒有和專業課深入結合。同時缺乏網絡課堂的運用能力,沒有發揮自身的學科優勢,在網絡技術應用方面缺乏融合。
原本我國高校課程本身實用性低,還是泛泛而談,沒有真正指導綜合布線課程思政的開展。在教學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仍然是以理論教學為主,教師單純進行理論講授,缺乏實踐拓展方式。在課程建設上,資源庫和數據庫都沒有建立起來,受教師本人責任感、專業能力和素養水平的限制。這造成了在教學中學生依賴教師,主觀能動性不強,課程思政開展過程中也走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老路,沒有建立起完善的一體化教學體系,也缺乏創新的教學方法。
要讓專業課教師認識到課程思政的重要性,讓他們能夠自覺地承擔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并且積極主動地進行思想政治的教育。要對專業課教師組織系統的培訓,提高他們的認識,根據綜合布線的課程特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6]。除了日常授課之外,學校還要組織研選題、教改項目、教學競賽等活動,深入推動課程改革,提高教師的課程思政融合能力和教學水平。高校要定期開展理論學習活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以加強教師的理論素養,并且能夠融入到思政教學課程當中。
針對于教師設計能力較為薄弱,在課程中不知道如何進行融合,甚至存在生搬硬套情況的問題。高校要充分利用網絡課程資源的優勢,教育部要推動各個高校的課程思政網絡資源庫共享,讓教師在數據庫中尋找素材,進行課程設計[7]。本校各個專業也要建立自己的專業數據庫,綜合布線課程就要有一套課程思政的網絡教學資源。根據就業崗位、職業能力、專業技術的不同將知識點劃分出來,給教師的教學提供模板。比如,在愛國主義教育方面,可以引入我國網絡布線技術發展史,介紹我國在全球互聯網領域的成就,每到一個技術關鍵點就提醒學生,為什么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等。
綜合布線作為計算機主干課程,本身就就有技術優勢,可以利用這一優勢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推動各類網絡教學平臺和工具的應用。充分發揮該課程計算機技術的優勢,建立網絡學習課堂,并且在此基礎上創新翻轉課堂、案例教學等模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比如讓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的綜合布線技術給雷鋒雕像進行智能化設計,當發出指示信號,雕像就可以在對面的墻壁上投射雷鋒不同的語錄,提升宣教的效果。在翻轉課堂教學方面,教師可以在課上布置相關的教學任務,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讓學生自己通過觀看思想政治教育微課視頻等方式進行解答。比如維護網絡安全,防止網絡攻擊方面對于國家安全有什么意義,為什么要堅決維護網絡安全,學生在今后應該怎么做等。在網絡綜合布線課程中,要充分利用技術史的教學,通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給學生講述為什么要掌握網絡主動權。
為了提升教師的課程思政融合能力,要從網絡綜合布線課程整體規劃和布局進行頂層設計,思想政治教育教師、輔導員和網絡綜合布線的教師共同參與課程設計與改革。專業課教師通過專業課的教學和實踐介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的日常學習,課余生活以及未來工作結合起來。比如,要善于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武器給學生提供深層次的解答,比如在綜合布線的過程中,要給學生解答為什么布線水平會影響網絡安全,為什么要屏蔽國外一些非法節目和信息,網絡安全對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有什么意義,如何通過綜合布線來保障網絡安全等[8]。在具體的教學中,要善于使用創新的方法,建立基于實踐的教學體系,改變過去依賴教師講述的狀況。教學中要善于抓住思政課和綜合布線課的共同之處,更好地實現融合,比如將思想政治教育和網絡安全相結合,在計算機網絡應用層的相關知識中,要提醒學生訪問未知網址時應該如何觀察域名所屬國家和類型,避免網絡風險。
思政和計算機綜合布線課程的融合需要在長期教學中不斷革新理念,創新方法,在實際工作中深入挖掘網絡綜合布線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探索協同融合的創新路徑,讓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在綜合布線課程實踐中能夠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