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丹
(江蘇省宿豫中等專業學校,江蘇宿遷 223800)
中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薄弱,思想也很懶惰,在課堂中主要依靠老師的講解,而且還跟不上老師講解的思路,使得學生的數學思維越來越差[1]。就算在課堂中遇到了不會的問題和聽不懂的問題,也不會及時跟老師溝通交流,在課后也不會查找相關資料弄會不懂的問題。中職的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好,而且對待作業的態度也不認真,對于老師布置的作業,大多數的學生都是抄襲之后交上去,很多學生都不會復習,更有一部分學生甚至不交作業。出現這種狀況,主要是學生自身數學基礎薄弱,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不善于思考,不勤于動腦。當遇到簡單的運算題,學生還能夠有點兒積極性去解題,一旦遇到相對復雜點兒的問題,學生沒有思路的時候,就會徹底放棄,就靠死記硬背應付考試,一旦題型發生一點兒變化,學生就一頭霧水,不會用變通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中職數學的教學內容基本都很陳舊,教學內容比較簡單,數學理論無法跟上時代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對數學的需求,在這種環境下無法培養出高技術的人才[2]。隨著科技的進步,互聯網技術與計算機技術已經很普遍,但是中職教學中對這些技術的應用少之又少,還是利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教材大綱和板書給學生講解數學,嚴重降低了教學的效率。
由于中職學校存在的升學壓力很小,因此老師不會擔心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也就沒有進步的動力讓學生學習好數學。雖然很多老師都是專業的師范院校畢業生,但是大多數的老師都沒有用心的教學生,也沒有結合學生的專業給學生講解數學知識,反而只傳授給學生一些淺顯易懂的內容,正常完成教學目標與要求,并沒有真正探究數學的意識。
數學教學是一種綜合而復雜的學科,需要師生間的配合與努力,才能共同進步。中職階段的學生無論在心理,還是在生理方面,都處于不穩定的狀態,學生的一些不良情緒,會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如果老師不能夠找出和消除學生的不良情緒,不能夠讓學生時刻處于積極的狀態,就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在網絡技術發展的帶動下,多媒體教學也逐漸應用在中職數學教學之中,這一創新舉措不僅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拓展,并且變革了傳統意義上的數學課堂。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對書本十分依賴,教師的備課往往是根據書本進行,加上以往教學條件的制約,形成的教學思維定式,難免會給學生枯燥乏味的影響,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職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學習,甚至還產生了厭學情緒[3]。當然,數學教師對教學形式的探索,從未停止,但是由于教學硬件的限制,制約了創造性試驗性的教學模式的開展。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中心的現象并未得到改善,學生獲取知識,只能是被動接受,缺乏交互式的認知過程,這對于學生能力的提升,并無益處。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這種單向式的教學模式逐漸得到改善,新技術的運用不僅提升了整個教學氛圍,學生的積極性也在多媒體教學大大提升,學習的主動性顯著增強,多媒體教學對發散思維的培養比傳統方式有巨大優勢,學生對知識點的把握不再只是靜態把握,而是動態獲取,豐富了知識應用的場景。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多媒體不僅成為教學的必備渠道,還是鍛煉思維的主要工具,突破了傳統的思維模式。比如在數學定理驗算過程中,可視化手段將知識的呈現方式更加多樣化,不僅在數學課堂中融入了數學文化,而且還對知識點進行多元化的梳理,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提高了中職學生學習學習的興趣。所以,對于中職數學教學而言,多媒體的出現和科學利用,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解決方案,教學過程的各個參與方,都能夠從中獲得不同程度程度的提高。此外,多媒體教學拓展了素質教育的應用范圍,讓數學學科能夠以更加生動的方式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行為和認知,推動新課程的深入發展,讓學生進入教學中心,成為知識的挖掘者,而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
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投入的加大,中職擴招成為一大趨勢,中職學生由于認知能力的限制,對知識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難,這就需要教師更加主動關心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進度,特別是合作策略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更加顯得必要。在合作策略的驅動下,教師的角色定位更應該是引導者,而非純粹的教師角色。具體而言,中職學生的技能培訓和運用是其重要的學習任務,這就意味著數學科目的學習會讓部分學生產生抵觸情緒,不少學生信奉數學無用論,這種意識是極其不可取的,那么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發揮作用,逐步引導和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首先解決學生的心態問題,學習態度決定了學習達到的高度,這是進行數學學習的基礎[4]。其次,對部分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進行情緒的疏導,慢慢培養對數學的信心,為他們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在某些情況下,分數成績會成為影響學習積極性的主要因素,所以在某些情況下,弱化分數的實際意義,著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是合作學習策略的重要手段,無論是教學創新還是知識創新,都是無止境的,教師需要與學生共同學習,才能共同進步。此外,合作學習還體現在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數學思維由于本身的特殊性,并非每一位學生都能立刻到位,在任一個班級里,學生認知能力存在差距是客觀存在的,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在把握學習進度的同時,還需要觀察學生對知識點的吸收情況,主動關心學生最近的學習狀態。對一些學習進度較慢的同學需建立互助合作的機制,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在進行互幫互助的同時,也能對知識點進行再一次梳理,這既是復習的過程也是鞏固的過程,而這一機制的形成和正常運轉,需要教師從中加以引導,這是傳統數學教學下無法實現的。具體而言,
互幫互助的機制需要固合作小組進行支撐,每一位小組成員具有明確的責任分工,還需要一位組長對小組進行管理,小組存在的價值并不只是學習上的互助合作,還是培養良好學習氛圍的重要手段,值得推廣。
情感策略的核心在于關注學生的內心活動,中職學生由于認知能力較差,特別對于數學學科,不少學生對數學具有恐懼感,這既是不自信的表現,也是對數學認識存在誤區的體現[5]。對于教師而言,在關注教學進度的同時,對學生內心活動的變化也因該加以重視,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他們對數學的真實看法,這樣才能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有效性。
長期以來,數學教師的角色定位側重于教學,很難與學生形成多層次的互動關系,這與教師的教學方式有關。在眾多中職學生看來,數學教師的最大特征就是嚴肅,這就是的數學課堂往往是最不活躍的,長此以往,無形中拉開了學生和教師的距離,這種情況并不利于新型師生關系的形成。所以,對于中職數學教師而言,調整定位,與學生形成積極的師生關系,既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自我調整的重要途徑。
情感策略除了在教學方式上有所體現外,也可以在教學內容上進行嘗試,很少有教師會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對數學文化歷史的講解,學習數學,如果缺乏對其歷史人文背景的了解,學習行為是沒有生命力的,也就是學習是教條的沒有情感的。任何數學成就的達成無不需要數學家做出的犧牲,而這些歷史認知需要學生銘記居心,這也是情感策略的主要內容,通過情感策略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綜上,新時代背景下中職數學教學方式的創新,是一項系統任務,不能一蹴而就,但是就目前教學實踐效果來看,不少中職院校數學教學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仍有改進的空間。特別是教育理念、教學方式還是情感運用層面,需加大力度進行完善。只有多管齊下,才能把教學創新和素質教育真正落實,才能把學生帶入到一個生動活潑的課堂中學習,充分調動起來學生參與意識與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出學生的斗志,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綜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