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彬
摘要: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成為一項全局性、系統性的工作。延安精神作為寶貴的紅色文化資源和優秀的革命傳統,對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與意識形態的培養工作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文章對延安精神融入高校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工作的必要性以及當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成因進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探討將延安精神的內涵融入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路徑與方法。
關鍵詞:延安精神;課程思政;專業課教學;課程體系建設;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34-0005-04
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通過艱苦卓絕的斗爭與不斷探索實踐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偉大革命精神,延安精神包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保持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等多方面的豐富內涵。延安精神不僅在新民主主義革命與四個現代化建設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仍然是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提供了強大的思想保證。延安精神作為革命年代誕生的珍貴的紅色文化資源,在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發展進程中產生了重要影響,對我國高等教育領域中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工作也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現階段,面對社會發展的多樣性特征,高校在專業課程體系教學改革工作中要認真學習和領悟延安精神的豐富內涵,從中汲取新的智慧和力量。這對開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升高校的教學質量、激發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專業認同感、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前,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而黨在各項工作中依然堅定不移地繼承與發揚延安精神,一如既往地堅守著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念與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與時俱進地繼承與學習延安精神,對新時期的高校育人體系建設有重要的意義。延安精神的科學內涵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推動高等教育科學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指導作用,研究與弘揚延安精神不僅有利于解決高等教育深化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而且有利于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進而完成高等教育體制、機制方面的重要改革任務。
我國的大學生群體是未來國家的建設者與接班人,在高校人才培養工作中弘揚延安精神,將延安精神運用到具體教學實踐中,在開展專業知識教學的同時,持久、系統地融入延安精神,并將延安精神作為專業能力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點,對大學生在思想認識上存在的問題給予及時的指導與正確的引領,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新時期高等教育的艱巨任務。
1.有利于加強高校“課程思政”育人體系建設
教育部在2017年頒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中明確指出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而“課程思政”是當前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教學改革工作的新方向與根本任務。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變得日益廣泛化與多元化,全球范圍內的信息傳遞也更加迅速和便捷,不同地域的各種文化思潮和價值觀,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呈現給大學生,其中必然存在著一些負面因素。因此,高校應與時俱進地開展高質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根源上消除各種不良思想對大學生價值觀與道德品質的侵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課程思政”育人體系建設作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體表現,不能僅局限于獨立的思想政治課程中,而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深度融合到高校的學生培養工作的全過程中,將思政教育和專業教學實踐深度結合,在專業課程中系統地、有效地開展思政教育。延安精神是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為靈魂,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革命信念,是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堅定與傳承,能夠引導新時代大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重要的意義。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系統地融入延安精神,既能夠豐富和完善現有的“課程思政”教育內涵,又可以弘揚與傳承紅色文化,是對“課程思政”育人體系建設的完善與補充,對當前“課程思政”育人體系建設有重要的作用。
2.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傳統教育觀念與就業競爭壓力的影響下,大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往往更注重自身專業技能的培養,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畢業生的個人能力、品德情操以及行為習慣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大學生不僅應當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更應當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優良的道德品質。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學生對國情、社情和黨情的正確認識與掌握本學科的專業知識同樣重要,只有積極探索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有效路徑,實現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點的有效融合,才能夠將學生培養成為德才兼備的優秀專業人才。在專業課程體系的規劃與設計過程中,明確各門專業課程中應包含的思政教育元素,積極引入延安精神內涵,將延安精神與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并通過深入淺出的例證使延安精神與課程內容相呼應,對培養有扎實的專業技能,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擔當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以延安精神為指引,改革高校的專業課教學體系,將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融入到實踐教學中,有助于大學生克服安于享受、缺乏吃苦耐勞精神、不思進取的問題,進一步堅定自身信念,完善自我,提升學習的主動性與創新創業能力。
3.有利于提高專業建設水平與人才培養質量
在“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指導思想下,高校的專業建設工作需要兼顧價值觀的塑造、專業知識的傳授和綜合能力的培養三方面的內容。高校應開展以延安精神為引領、教學科研平臺為依托的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工作,將延安精神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科學內涵貫穿到人才培養體系中,積極探索和創新教育教學理念,準確把握新時期高等教育發展的規律,構建各專業課程的知識點與思政點的相互支撐映射關系,建立大學生思政教育與知識能力培養融合統一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這樣,能形成高效率的協同育人效應,使學生在完成核心專業能力提升的同時,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質和政治素養,從而有效提升高校的專業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工作目標。
1.專業課教師對延安精神的領會不足
教師作為立德樹人工作的兩大主體之一,如果缺乏對延安精神的深入研究與領會,將會嚴重影響后續的高素質人才培養工作。當前,高校中有部分專業課教師未能深入學習延安精神的內涵,對延安精神的認識浮于表面,對延安精神的歷史背景、具體內涵、時代精神缺乏深刻的領會,沒有意識到延安精神的教育價值和對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意義。一些專業課教師主動運用延安精神開展教學活動的意識薄弱,與延安精神相關的教學環節安排較少,且教學方式單一,僅側重理論講述,而缺乏有效的延伸,導致延安精神在高校專業課程體系中未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2.對延安精神教育資源的挖掘不夠充分
一些高校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思路主要注重對硬件教學資源的運用,對精神資源的挖掘和應用的重視程度不足。對于延安精神內涵等方面的內容,教師在專業教學活動中未能給予重視,缺乏對延安精神科學內涵的深入解讀,沒有深入剖析延安精神的教育價值,對延安精神的理解浮于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論探究,無法充分發揮新時期延安精神的鑄魂育人作用,延安精神在高等教育中的育人價值還沒有被研究與挖掘出來,也未能真正融入到專業教育中。這既不利于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也影響了高校課程思政工作的開展。
3.延安精神教育在課程體系中缺乏全過程融合的機制
一些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體規劃中,缺乏將延安精神融入專業課教育工作的培養目標和指標體系,因此難以在教學實踐中落實延安精神理念與內涵方面的教育。部分高校在延安精神方面的宣傳工作未能完全涵蓋專業課程教學領域,未能充分發揮延安精神的育人價值,使大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難以持續有效地學習延安精神的相關知識,現有的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無法滿足大學生對延安精神的認知需求,導致延安精神在新時期高校的人才培養工作中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1.提高專業課教師對延安精神的認識
在專業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掘和有效運用延安精神的前提,是專業課教師重視對延安精神的理論積淀,對延安精神有深入的了解與分析,并能夠從中汲取思想力量。為此,高校應積極督促專業課教師準確把握延安精神的時代引領作用,轉變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模式,在專業教學中明確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有意識地將延安精神融入專業知識的教學中,注重引領大學生的價值導向。在師資管理工作中,高校必須重視對專業課程教學團隊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的提升。課程思政的教學實施效果是由任課教師決定的,所以有必要以延安精神為指導,提高專業課教師的政治素養和業務水平,使教師能夠理解延安精神的教育意義,進而促進課程思政的開展。
首先,高校應提高專業課教師對延安精神的認識,豐富教師的理論知識儲備,定期地、常態化地組織教師參加延安精神內涵的理論培訓學習,使廣大教師能夠領悟延安精神,并在工作實踐中踐行延安精神,在大學生中起到榜樣引領作用。其次,高校應積極組織專業教師通過專題會議、講座學習最新的教育教學文件及重要會議精神,更新專業課教師的教育理念,明確教學工作的本質是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統一。這樣,能讓專業教師充分認識到發揚延安精神是以推動全社會、全人類的發展與共同繁榮為目標的,延安精神的傳播和發揚不僅有利于大學生個人的發展,而且給社會的進步、人類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再次,高校應以專業教研室為單位積極組織開展以延安精神為主題的集體備課活動,從思政教學部門選取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思想政治課教師與各專業課教師共同開展集體備課,將集體備課活動作為延安精神教育的源頭和延安精神教育研究工作的起點,通過將集體的智慧融入到課程內容的設計與教學環節的構思中,提升延安精神與專業課程融合效果和可持續性。
2.將延安精神貫穿整個專業課程體系
在高校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過程中正式確立延安精神的導向作用,將延安精神的塑魂育人功能融入專業課程教學領域,應成為各學科人才培養工作所關注的重點。教學團隊在開始規劃專業課程體系的內容之前,應針對該專業的特點與實際情況,開展相應的思政專題講座和培訓,以加深專業教師對延安精神的理解與認識,明確延安精神對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意義,為延安精神與專業教學的深度融合提供有效的思路。
在專業課程體系的設計過程中,不同課程之間應緊密配合、前后呼應,將延安精神的傳承貫穿于整個人才培養過程,融入整個專業課程體系的教學大綱中,體現在所有相關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設計中,而不是局限于某些課程或某個階段。學生對延安精神的理解與掌握水平在各階段人才培養目標和考核指標體系中也需要明確地體現出來。
在課程內容的設計方面,應立足于新時期大學生的特點與社會環境,不斷優化與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將延安精神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融合到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中。同時,在專業課程體系的分解過程中也應當深入發掘延安精神內涵與思政元素,明確各門專業課程包含的思政元素,在專業課教學內容中融入與專業知識點相關的思政元素,如新的科技發展戰略、科技創新與文化自信、科技自立自強與使命擔當、精益求精與工匠精神等。此外,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改變以往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注重與學生進行延安精神的背景與起源、現實意義、科學內涵等多方面的交流,培養學生對延安精神豐富科學內涵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3.將延安精神融入到實踐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中
組織大學生參與和本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合理規劃職業生涯,培養積極創新創業的精神。將延安精神融入到實踐教育中可以通過積極組織各類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公益性社會實踐活動來實現,使學生充分感受延安精神在社會運行與企業日常運轉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引導學生將延安精神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念與專業技術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在思想上提高認識,進而將延安精神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堅定的信念。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自主創業成為大學生畢業后的重要就業途徑,因此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也是高校專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大學生創新創業需要面對諸多挑戰和困難,而具有強大實踐性的延安精神能夠為大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樹立堅定的信心、保持持之以恒的毅力提供重要的精神動力。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擴展延安精神的內涵,將反映延安時期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內容融入到創新創業教育中,能使大學生認識到堅定的政治信念在創新創業中的重要性。
4.將延安精神融入課程設計、教學實施與教學評價體系建設中
在重視專業課程人才培養質量的同時,高校要將延安精神的塑魂育人功能作為課程設計、實施以及課程質量評價體系建設的核心要素,構建完善的課程思政教學質量評價機制,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校應基于延安精神更新教育理念,修訂課程大綱內容,構建新的專業課程標準,將新時期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重點與專業課程的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在培養大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塑造大學生正確的三觀,最終達到“1加1大于2”的教育效果。
教師通過教學評價反饋可以及時掌握延安精神融入專業課程后的人才培養效果,為完善和優化專業課程體系的結構與內容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因此,有必要在教學計劃實施之前,構建多維度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將大學生對延安精神的學習效果與專業技能掌握情況共同作為評價指標。首先,在教學評價中應重點關注專業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講授延安精神的時間點是否選擇恰當,與專業知識的融合是否順暢等。其次,應使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從學生與教師的視角多方面獲取反饋信息,以確保評價的全面性和客觀性。
總之,高校的專業人才培養工作與延安精神的深度融合是時代和現實的需要。高校應以專業課程為載體,以延安精神為內涵開展教學活動,使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更加豐富和生動,在提升大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的同時,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為國家與社會的發展進步培養一大批政治可靠、專業過硬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潘竹.論延安精神的時代價值和弘揚路徑[J].延邊黨校學報,2021(06).
[2]李海龍.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挑戰與突破[J].江蘇高教,2021(09).
[3]冷靜.新時代視域下“延安精神”對高校教育的探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9(18).
[4]劉沛奇.關于高職院校延安精神進校園的實踐思考[J].陜西教育, 2010(06).
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Yan’an Spirit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in the New Period
Du Bin
(Shanxi Polytechnic College, Taiyuan 030006,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an overall and systematic work. As a precious red cultural resource and excellent revolutionary tradition, Yan’an spir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the cultiv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core values and ide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ing Yan’an spirit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auses in the current work, and on this basis discusses the path and method of integrating the connotation of Yan’an spirit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Key words: Yan’an spiri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