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萍
摘要:立德樹人背景下,學校德育迎來新的挑戰,在實施德育時,需要將傳統思想與現代理念有機融合,利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學生帶來豐富的精神食糧,陶冶學生情操,塑造學生高尚品德,將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文章論述德育與傳統思想的關系,分析學校德育工作中傳統思想與現代理念融合的重要性,探討德育工作中傳統思想與現代理念有機融合的策略。
關鍵詞:德育工作;傳統思想;現代理念;融合;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3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36-0137-04
現代教育理念下的學校德育工作最終目標是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現代理念中融入傳統思想,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增強德育功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寶貴德育資源,有著較強的育人價值,對學生成長具有重要影響。在學校德育中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將現代理念融合其中,有助于提升德育水平,增強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傳統思想與現代理念有機融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
傳統思想與現代德育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從本質上來說,傳統思想與現代德育之間的關系就是文化和德育之間的關系,文化和德育具有雙向互動性,有一種相互蘊含的辯證關系。文化具有德育功能,德育具有文化屬性,二者相輔相成。在德育中融入傳統思想,構建起傳統思想與現代理念之間的相互關聯,是現代德育工作中重要的研究課題。
1.文化具有德育功能
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獨特的德育功能,具有豐富的內涵,包括道德、法律、藝術、信仰、知識、風俗等,將人類在歷史長河發展過程中的精神集中于此,也是社會意識形態的體現,囊括哲學、藝術等多種意識形態。文化活動具有指向性,體現出一定的道德價值,與德育存在著一致性,其中包括目標上的一致性、方法上的一致性和內容上的一致性。這反映了文化的德育功能,也說明德育的基本活動受到文化發展的影響。在文化發展的制約下,德育基本活動和方向會隨之改變,文化在現代德育中具有價值導向的作用。在德育中,集中了文化要素,在一種合力的功能下,使受教育者了解和接受一定的行為準則,形成特定的價值觀,向著文化價值導向的方向和德育目標的方向發展。
建設校園文化,融入傳統思想,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產生對學生的引導作用,使學生堅持一定的價值導向實現自我成長。這與學校的德育具有目標上的一致性,可使學生達到一定價值取向目標。在校園文化活動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學生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道德觀念、生活方式、學習習慣會發生改變。傳統思想文化形成了民族凝聚力,因此也就具有德育功能。不同民族的獨特文化,體現的是民族精神、民族靈魂,在民族文化的熏陶和影響下,受教育者的價值追求、情感表達逐漸具有趨同性,以此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提高了民族的凝聚力,增強了社會的協調性。在傳統思想文化的融合下,德育有了更加牢固的基礎。
2.德育具有文化屬性
德育是文化發展的產物,與文化有著密切的關聯。德育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德育,能體現優秀傳統文化。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時,教師可利用優秀傳統文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讓學生在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和影響下,提高德育素養、文化修養。
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需要結合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這是因為學校的德育工作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有共通之處,二者的形式和目的相同。學校德育工作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能讓學生理解并接受傳統思想文化,激發學生將其發揚下去的決心和動力。
學校德育工作充分融合并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對和諧校園建設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學校要在校園的每個角落都精心設置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文化視角下思考德育,實施德育,強化德育。學校要站在德育工作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雙重角度強調德育的實效性和文化的先進性,在傳統思想與現代理念的融合中傳承文化,實現德育目標。德育中文化得以保持和傳承,具有了可傳遞性,將傳統思想和中國文化作為德育的方法、理念,傳承和弘揚開來,引領文化的發展,德育有了依托,充實了德育的內容。將文化精髓融入德育中,促使受教育者形成文化認同感,提高文化品質,在接受德育的過程中,受到德育理念、德育方式、德育內容的影響,強化文化生命力。
針對學生進行德育,將傳統思想與現代理念相互融合,體現二者之間的緊密關系,值得每一名德育工作者持續研究和實踐。在德育工作中,促進傳統思想和現代理念的相互融合,能夠使學生形成較強的中華民族凝聚力,升華愛國主義情感,因為在傳統思想和現代理念相融合的德育中,集體主義精神得到了升華,強調的是以國家的利益為本的思想觀念。我國的傳統思想也有著明確的要求,以群眾的利益為服從主線,要保證國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利益,人們要擔負起職責和使命,主動建設國家,復興民族,學生要認真地在課堂上學習知識,完成作業任務,成為對社會發展有用的人才。傳統思想所傳遞和滲透的集體主義精神,與現代理念的相互滲透與融合,使德育成為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凝聚力發展陣地,強化了學生的道德素養,使其形成愛國主義思想,提高了思想高度,歷練了文化品格。傳統思想中滲透現代理念,展開德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格尊嚴,使學生形成自尊、自強、自立的獨立信仰和人格。
將我國傳統思想和現代理念融合,開展紅色長征愛國主義主題教育活動,是思想道德教育資源配置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內容之一,這也是德育教師和學生需要具備的基本思想道德品質。在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多種教育途徑,培養學生熱愛國家、熱愛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促使學校和諧健康有序發展,促進和諧體系形成。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民族文化健康教育具有重大作用,將其與現代德育有機融合,能夠有效促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態和正確的“三觀”。
傳統思想中自強不息精神經過長期的歷史沉淀、傳承,對現代理論下的德育具有引導作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格尊嚴。在傳統思想觀念下,人格道德的價值受到了廣泛的推崇,甚至超過了人的生命的高度。道德理想的重要性早在孔子所提出的“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中就有所體現,其思想是人們應按照道德規范,用正常的手段來收獲利益,而不是超出道德規范的標準去獲取利益。學生在傳統思想和現代理念的融合中接受德育,能夠形成健全的人格,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修身養性,提高品格修養。學生在接受德育時,受到了傳統思想和現代理論相融合的影響,可以形成良好的文化人格,將傳統思想中厚德載物、以和為貴的仁愛精神傳承和發揚下去,形成對自身文化人格的熏陶和引導,養成謙虛樸素的人格,具有寬容敦厚的修養,真正成為建設和諧社會的踐行者。在學校的德育工作中融合傳統思想和現代理念,使德育有了新的方法與途徑,獲取了充足的素材,提高了德育的現代化水平,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具有推動作用。
1.以循序漸進為教育原則
德育是一個長期、系統的過程,并不能夠在朝夕之間達到德育的目標,有必要在循序漸進中實施和展開。因此,德育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在循序性的探索和實踐中,培養學生對傳統思想和優秀文化的認同感,使其擔負起時代的使命,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弘揚者。正確價值觀對學生成長具有導向作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和價值觀內容。深入我國傳統文化的學習不難發現,中國古代文明推崇的真、善、美與現代德育具有相同的理念,借助傳統文化的力量進行德育滲透,一定程度上可為學生帶來較為豐富的情感體驗過程,可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德育的過程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現狀、成長規律、身心發展需求、學習能力等各項要素進行分析,有計劃、有目的、有側重點地制訂教學計劃,關注學生的個體化特點,調動起學生對學習的參與積極性,提升他們的道德素養。
在實施德育的過程中,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通過內化、外化和反饋三個階段,使學生認同傳統思想和優秀的中華文化,在由內而外的知識轉化中,提高道德素養。在內化階段,應吸收豐富的傳統思想和優秀的傳統文化、文化精神,向自身的文化底蘊轉化,產生對言行的指導作用,在文化精神的熏陶下,外化成良好的品格行為。通過第三階段的反饋、反思,使自己的言行得到總結和反饋,進一步鞏固傳統思想,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提升精神境界,在循序漸進的教育環境中,內化知識,外化行為,提升德育素養。
2.優化德育內容
用豐富的內容展開德育,促進傳統思想和現代理念的相互融合,能夠使德育更具有實效性、有效性,吸引學生關注,使學生成為德育中的主體和中心,去探索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內容。德育涵蓋了多方面的元素,包括思想教育、道德品質教育、政治教育等,具有多樣化的品質結構,囊括了知、情、信、意、行等多方面的品質。道德品質直接影響人的觀念和行為,對人的發展和作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現階段德育中,強調進一步培養學生優秀的思想道德素質,對于他們以后的人生成長、發展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在傳統思想教育下,學生能夠不斷規范自身行為,進而使自身獲得良好的提升。教師需要通過合理的方式對傳統道德教育資源與德育素材進行整合,構建融合德育結構體系,以此更好地樹立學生文化意識。德育的實踐,應結合傳統思想與現代理念的融合所具有的功能,將隱含的德育內容和德育的元素挖掘出來,豐富德育的內涵,包括人類社會生產、生活交往等各方面的德育內容,用豐富的德育內容和多樣化的內容來源,形成不斷拓寬的德育新格局。
要將富有時代特色的德育內容和傳統文化中所傳承下來的德育觀念融合在一起,加強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育、思想政治素養的培養,使學生形成合作精神、生態意識、創新意識,樹立起終身學習的觀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法來豐富課堂教學形式,使學生在生動、充實的課堂教學中獲得傳統文化教育的體驗。比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話劇表演,體驗古代人的衣著、語言表達和禮儀特點等,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粹,比如臉譜、瓷器、書法作品等,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增強其文化自信。在德育工作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傳統道德資源的應用價值,努力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增強學生對德育的認識、理解和感悟。在教育活動中,教師不僅要為學生講解理論知識,同時還要配合相關的實踐活動,以此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開展德育工作時,為了更好地挖掘傳統道德內涵,教師可以組織相關的德育實踐活動,為學生創造實踐活動的條件,提高學生道德意識水平。教師要將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的德育元素納入到德育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作為傳承傳統思想的載體,滲透現代理念,開展有著豐富內容的德育,將傳統思想的德育價值延續下來,構建起現代化的德育體系。
3.創新德育方法
德育活動中采取的方式和方法,直接影響著德育成效。教師采用多樣化的德育方法,將傳統思想與現代理念相融合,能夠使優秀傳統文化有更多傳承和弘揚的機會,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的有效性,讓學生接受更多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德育工作中,教師要創新德育方法,豐富德育內容,以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在長期的德育實踐中,教師已經積累許多經驗,構建起成熟的德育方法體系,其中包括心理咨詢法、說理引導法、熏陶法、感染法、鑒別法、自我教育法、實踐鍛煉法等。不同的德育方法的特色各有不同,因此,在德育中所體現出的優勢也具有差異性。不同的德育方法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情況、教學需求、教學目標,組合搭配運用,也可以單獨運用,需要教師靈活掌握。
要將德育的藝術性、科學性體現在方法的多樣性中,對傳統思想與現代理念融合,產生推動作用,為其提供載體,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科學的運用,充分發揮出育人的價值和功能,提高德育的成效,使學生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接受現代化的德育,成為具備良好道德素養和文化修養的新時代人才。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科學合理地采用德育的方式方法,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因地制宜地開展德育工作。在德育工作中,教師可以積極開展豐富的文化娛樂活動,以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活動的籌備、參與、組織等工作中弘揚傳統文化。學校應定期組織文化活動,進一步提升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增強學生文化自信,使他們愿意接受傳統文化,并以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為驕傲和自豪。例如,教師可將新媒體技術引入德育中,拓寬德育渠道,創設德育情境,將學生帶入情境中,進行多感官的調動,激活內在潛能,讓他們全身心地融入德育情境中,發展個性,提高自我。
4.革新德育模式
德育工作的實踐探索要與時俱進,結合新媒體環境所帶來的影響,創建起全新的德育模式,將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模式有機融合在一起,共同落實傳統思想與現代理念的融合目標,形成德育網絡。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構建網絡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學向網絡教學和課外教學延伸,提高德育信息的傳播效率。教師運用線上傳播的方式構建德育課堂,在線上和線下相融合的模式下,能更好地吸引學生加入到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中來。同時,學生獲取知識和資源的途徑更加豐富,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激活了聽覺、視覺、觸覺等感官,在立體性的畫面中,用生動、形象的方式,學習理論知識,了解傳統文化,降低學習難度。
將新媒體技術的功能充分利用起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能提高德育實效性。當代學生是與互聯網共同成長起來的,對于互聯網和媒體平臺有著較高的依賴性,使用互聯網進行信息的獲取、傳播,對于他們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師要構建起德育的傳播平臺,創新德育方法,了解學生需求,積極運用手機媒體、多媒體平臺,使學生成為德育中的知識探索者,更便利地獲取信息,接受教育,提高道德素養。
綜上所述,傳統思想和現代理論的有機融合對于德育來說,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在系統的規劃和實踐中,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教育實踐,對受教育者產生積極的影響。德育成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要利用文化精神的功能,指導現代的德育工作,面向學生群體,提高德育有效性,培養具有良好道德素養的新時代人才。
參考文獻:
[1]王生銀.高中德育教育創新路徑之探———評《德育教育與創新能力發展》[J].中國教育學刊,2022(03).
[2]張凱.小學德育教育中的困境及對策[J].教育藝術,2022(02).
[3]鄧桂深.基于傳統文化的高中德育教育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 2019(22).
[4]李俊業.現代教育理念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J].教書育人, 2019(22).
[5]何炳林.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德育的策略[J].教書育人,2019(05).
[6]常云龍.高中德育與信息技術整合初探[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 2017(04).
Thinking on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Ideas in Moral Education
Ma Yingping
(Teaching Guidance Station in Chongxing Town, Minqin County, Gansu Province, Minqin 733399,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s facing new challenges. When implementing moral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organically integrate traditional ideas with modern concepts, use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bring students rich spiritual food, cultivate students’ sentiments, shape students’ high moral character, and cultivate students to be qualified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of the socialist caus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 education and traditional ideas,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ideas and modern ideas in school moral education, and discusses the strategies for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ideas and modern ideas in moral education.
Key words: moraleducation; traditionalthought;modern concept; integration;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