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命教育是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有效方式,對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普通高中應重視生命教育。文章在分析生命教育概況的基礎上,主要對學校、家庭與人才支撐等方面提出了有效加強普通高中生命教育的對策。
【關鍵詞】普通高中;生命教育;對策
一、生命教育概述
全國人大代表伍輝建議將生命教育納入課程體系,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內容。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生命教育這一重要議題受到關注。“生命教育”這一理念在20世紀60年代由美國學者提出,而國內的專家學者對生命教育關注得較晚,對生命教育這一課題的研究仍然處于起步階段。21世紀初期,遼寧省、上海市、云南省等地的教育研究機構先后出臺了有關生命教育的政策。當前,很多教育學者逐漸認識到普通高中對學生實施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國內的專家學者在借鑒國外生命教育的先進思想和成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國內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探討研究。到目前為止,國內對生命教育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國內的一些教育專家和學者們對生命教育有著不同的理解和定義。如,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顧明遠提出:“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1]葉瀾教授提出:“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2]肖川則主要從“為了生命的教育”“關于生命的教育”“充滿生命氣息的教育”這三個方面對生命教育進行闡釋,他還強調:“生命教育是朝向幸福的努力。”[3]
縱觀目前學者們對生命教育的不同闡釋,筆者認為生命教育是有關生命的教育;是關系到一個人一生幸福指數高低的教育;是貫穿一個人所有生命歷程的終身教育;是幫助青少年正確地認識生命、欣賞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提升生命質量的重要教育教學活動。生命教育對一個人一生的生存、生長、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生命教育應從青少年學生抓起。
二、普通高中強化生命教育的對策
青少年是一個國家建設發展的接班人,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對青少年學生的生命教育不容忽視。生命教育應是普通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有力幫助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重要載體。高中生正處在身心快速發展,心智趨向成熟,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高中階段的生命教育不僅會影響學生當前的心智發育,還會影響學生成人后的生命質量。但目前國內部分普通高中的生命教育缺失,為此,普通高中需要通過具體的對策來強化生命教育。
(一)重視生命教育
學校是實施生命教育的主陣地,開展生命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關鍵環節。學校要想有效開展生命教育,首先,應將生命教育理念融入學校的辦學理念,建立健全生命教育領導機構。領導小組應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制訂生命教育的相關規章制度,做到職責分明,責任到人,并定期通過一定的方式對生命教育的成效進行評估,以此來督促學校生命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其次,應將生命教育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在各個年級開設,將生命教育正式納入學校課程體系。在教育時要打破只注重課堂教學的模式,努力將生命教育的課堂教學和演練、實踐相結合,這就要求學校擺脫應試教育觀念的束縛,優化辦學理念,適當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和課后作業負擔,讓學生有時間、有精力投入生命教育課程的學習與實踐。最后,可以通過心理教育專題講座、安全知識競答、防災演練等各種方式在校園內宣傳生命教育,引導學生理解生命的重要性,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并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努力將學校教育與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生命、感悟生命,積極面對生命的生命教育有效地融合起來。另外,學校還可以提供科研資金支持學校教師對生命教育課題的研究,也可以制訂一些獎勵措施激勵教師進行生命教育方面的探索和
研究。
一個充滿生命關懷的校園環境對生命教育的實施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學校可以利用每周的校園廣播、校園黑板報專欄、校刊校報等多種形式,體現出“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突出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學校可以采納學生提出的一些意見和建議,制訂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身心發展規律的規章制度,并且要照顧到有特殊情況的學生,以體現出對每一位學生的關注和關愛,讓他們在一個充滿關愛的校園里自由、輕松地學習和生活。
(二)豐富生命教育內容,拓寬生命教育途徑
學校生命教育的開展其實不只是班主任和生命教育教師的責任,還需要學校其他教師的配合。在學校開設專門的生命教育課程的基礎上,具備生命教育理念和專業素養的一線教師應結合自己所教學科的特點,在日常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相關知識,這有利于提升生命教育的最終效果。學校對生命教育的開展不能只停留在以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對課本知識進行講授的層面,而應該通過召開主題班會、安全教育大會和法律知識講座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以便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并及時予以干預或引導。
學校開展生命教育活動時應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為了有效實施生命教育,學校在以常規的方式開展生命教育的同時,可以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問卷調查,也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活動,還可以開展一些開放性的、實踐性的綜合活動,如開展有關生命教育的實踐觀摩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親身體驗,真正調動學生參與生命教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應加深學生對生命的理解,激發學生對生命的熱愛之情,并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增強他們的生命意識,培養他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從而讓學生切身感悟生命的寶貴,自主探尋生命的意義,找到自己的生命價值,努力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提升對學生開展的生命教育的實效性。
(三)通過“家校社”聯合開展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才能取得成效的過程,學校、家長和社會在這一教育過程中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長不能只將生命教育看成是學校的事情,不能一出問題就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學校。其實,生命教育應該是學校、家長、社會三方共同開展的一項系統工程,學校、家長、社會三方的有力配合,是開展生命教育的關鍵。
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委心理講師培訓導師王春誼在接受一次采訪時強調,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應對青少年生命教育缺失的問題引起高度重視。半月談記者通過采訪發現,不少家長和學校一味地關注學生的成績,在生命教育這堂課上是長期的缺席者。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氛圍、家庭教育方式在孩子的身心成長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部分家長沒有形成正確的生命教育理念,或不注重生命教育的有益引導,導致孩子不能真正地理解生命的寶貴性。家庭生活中生命教育的缺失對學生生命價值觀的影響是終身的,家庭教育對于生命教育起著與學校教育同樣的作用。
為了讓家長成為學校開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支持力量,更好地對學生實施生命教育,首先,學校要保持與家長的溝通。學校及教師可以通過短信、QQ群或微信群等渠道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在關注孩子的學習生活和學習成績的同時,注意到孩子的心理成長。其次,學校可以通過家訪、座談會、講座等形式積極宣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傳授一些生命教育內容,讓家長重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教師要側重向家長滲透生命教育理念,讓家長理解實施生命教育的意義。家長理解了生命教育,學習了生命教育理念,就會有意識地引導自己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會及時地、科學地跟孩子溝通,并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最后,學校可以在開展一些生命教育的實踐觀摩活動時,讓家長與學生一起參與到活動中,讓他們共同感悟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同時促進家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理解,這有利于家長與教師相互配合,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家長與學校共同擔負著生命教育的責任,只有家校有效聯合,才能不斷提高生命教育的質量。
因為青少年學生心智發育尚未完全成熟,社會上存在的一些不良因素容易對他們形成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產生負面影響,所以有關部門要制定相應的監管政策,對學生的不當行為加以約束和制止。在處理一些威脅學生生命安全的事件時,社會要與學校、家長密切配合,分工合作,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讓他們能夠有效應對生活中的一些危機,明白珍愛生命、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四)加強生命教育師資力量建設
教師是學校開展生命教育課程教學的主要力量,教師的生命教育理念、知識和素養直接關系到生命教育的效果。教師掌握生命教育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是能將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到實踐當中更加重要。為了有效開展生命教育工作,學校領導及教師個人需要擺脫受應試教育觀念影響而形成的只注重學生成績提升、忽視學生全面發展的落后教育理念,認識到對身心發育還不完全的青少年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學校可以為教師提供先進的網絡學習資源,讓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學習生命教育知識,深化教師對生命教育的理解和認識,從而強化教師的生命教育理念。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經常關注生命教育新的發展趨勢,并努力將新的生命教育理念一點一滴地滲透到每日的教育教學活動中。
在學校教育中,課堂是實施教育教學的主要陣地,各學科的內容大都是由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的。生命教育師資力量的匱乏是影響學校有效開展生命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學校需要壯大自身的生命教育師資力量,培養一支強有力的師資隊伍。學校要支持一線教師接受生命教育的專業培訓,加強現有非生命教育課程的教師對生命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鼓勵教師走出去學習先進的生命教育理念,請生命教育專家學者開設講座,對學校教師進行指導。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更多的教師掌握生命教育的新理念、新動向,還可以強化教師自身的生命意識,樹立教師正確的生命教育觀,激勵各學科的教師結合不同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生命教育。學校不僅要加強對校內非專業教師的培訓,還要想辦法引進生命教育專業人才,這是組建專業的生命教育師資隊伍的關鍵。
(五)設計學校教育的實踐模式
生命教育的實施需要依托學校完成資源整合[4]。幾所學校可以設計生命教育實踐模式,聯合搭建生命教育園地,多方共用資源,進一步推動生命教育建設。在具體的生命教育過程中,學校教師可以創設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生命教育場景,帶領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危險物品,讓學生觀看液化氣爆炸等模擬場景,引導學生學習如何辨別常見物品的危險性,如何辨別日常生活中會對生命構成威脅的因素并有效規避風險;也可以編寫符合教學大綱要求的生命教育課本,如怎樣預防溺水等,并根據大眾生活習慣和生活細節制訂相應的課程教學策略,這樣既能夠發揮保護學生的實際效用,也能夠對學生的安全意識、生命觀念產生切實的影響,在日常實踐教學之中讓學生樹立珍惜生命、保護生命的生活理念。
結語
總之,生命教育理念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有效地對普通高中學生開展生命教育,需要學校與家長、社會等各方有力的配合,努力為學生健康成長創建溫馨的校園環境,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構建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從而達到讓學生學會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和樹立正確的生命意識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顧明遠.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J].課程·教材·教法,2013,33(09):85.
[2]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J].教師之友,2004(01):49-53.
[3]肖川.生命教育的三個層次[J].基礎教育論壇,2012(18):15-17.
[4]崔淑慧.日本小學的生命教育及其啟示[J].教學與管理,2020(35):72-74.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普通高中生命教育的缺失及對策研究”(編號:GS[2020]GHB1536)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李慶元(1983—),男,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