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麗巴哈爾·艾木都拉 佐日古麗·玉蘇普



摘要:目的 探討阿奇霉素與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聯合治療的效果與合理性。方法 選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細菌性肺炎患兒8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實施阿奇霉素治療,研究組實施阿奇霉素聯合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治療,比較兩組癥狀消失時間、臨床療效、炎癥介質水平以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研究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炎性介質水平低于對照組,癥狀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阿奇霉素與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聯合應用在臨床治療中具有較高的合理性,且安全性高。
關鍵詞:阿奇霉素;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合理性
伴隨抗菌藥物的使用越來越廣泛,耐藥菌的形成也越來越多。阿奇霉素和β-內酰胺類為比較常用的抗菌藥物,能夠發揮出較高的抗菌效果,且藥物副作用較低,整體療效得到確切認可??咕幝摵蠎玫哪康脑谟跀U大抗菌譜,減少用藥劑量,減輕不良反應,降低耐藥性[1~2]。β-內酰胺類抗生素屬于生殖階段的殺菌劑,可以和靜止期的氨基糖苷類聯合使用,但是不能和大環內酯類的快速抑菌藥一起使用,兩者同時使用會削弱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的殺毒作用。但是其存在一定的耳毒性,臨床上越來越多地采用了β-內酰胺類和氨基糖苷類藥物聯合使用[3~4]。細菌性肺炎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以兒童為高發人群,小兒體質比較特殊,在進行抗菌治療時要確保用藥的合理。本研究旨在探討阿奇霉素與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聯合治療的效果與合理性。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細菌性肺炎患兒8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阿奇霉素藥物治療,選擇浙江亞太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阿奇霉素(國藥準字H20063284),結合患兒具體情況進行用藥,5%葡萄糖注射液20 ml+阿奇霉素10 mg靜脈給藥,持續治療2~3 d,改成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持續治療7 d。
研究組實施阿奇霉素聯合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治療,阿奇霉素治療方法與對照組一致,之后配合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進行治療,具體藥物如下:頭孢曲松鈉(威奇達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1934)20~80 mg/(kg·d)靜脈滴入,1天1次;美洛西林鈉(山東魯抗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5773)0.1~0.2 g/(kg·d),6~8 h給藥一次,持續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癥狀消失時間、臨床療效、炎癥介質水平以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療效判定:顯效,患兒咳嗽、發熱等癥狀完全消失,未出現其他不良反應;有效,患兒咳嗽、發熱等癥狀取得有效改善,各項實驗室檢查指標逐漸恢復;無效,患兒用藥后沒有獲得任何變化。總有效=顯效+有效。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3.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研究組咳嗽、發熱、肺部啰音與咳痰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2 兩組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77.50%。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3。
2.3 兩組血清炎癥介質比較
治療后,兩組血清炎癥介質水平均明顯改善,且研究組各炎癥介質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2.4 兩組藥物不良反應比較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5%,較低于對照組的22.5%,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5。
3討論
臨床上使用的β-內酰胺含量高,動物試驗結果顯示,在對人體產生充分的保護作用后,不會產生對其它藥物迅速抑制的效果。因此可以推斷,當與大環內酯類藥物聯合使用時,β-內酰胺類藥物通常不會產生拮抗效應。大環內酯類藥物(阿奇霉素)在肺中的含量明顯高于其血藥水平,而β-內酰胺類藥物的含量卻與之相反[5~6]。阿奇霉素除了能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還具有極強的穿透性,其在巨噬細胞中的濃度比細胞外高20~30倍,當巨噬細胞向炎癥區域轉移時,阿奇霉素會從巨噬細胞中釋放,在感染部位產生更高的濃度,從而發揮更好的抗菌效果。阿奇霉素具有調節免疫功能,可降低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黏液分泌,目的是控制肺內嗜酸性粒細胞的移位和聚集,促進嗜酸性白細胞凋亡,并能抑制炎癥反應,降低肺部損害;同時還能提高細胞的自然殺傷活性,促進巨噬細胞的吞噬。另外,也具有抑制氣道黏液分泌、降低中性粒細胞活性、抑制轉錄因子激活等的抗炎作用,在慢性呼吸道感染、彌漫性細支氣管炎、哮喘、慢性鼻竇炎等慢性呼吸道感染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與β-內酰胺類藥物配合使用,具有較好的殺菌效果,并具有消炎的效果。
細菌性肺炎為常見細菌感染疾病,以小兒為高發群體,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在細菌性肺炎患兒治療中可以發揮出較高功效,可以殺滅細菌,以改善患兒癥狀,但是因為兒童體質較為特殊,病情復雜,單獨用藥會產生一定不良反應。對此臨床提倡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在聯合用藥過程中,阿奇霉素可以增強殺菌作用,對患兒體內細胞核糖體進行刺激,具有抑制呼吸病原菌的作用,能夠直接抑制細菌轉肽過程,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細胞蛋白質合成,取得殺滅支原體或抑制支原體的效果,從而幫助患兒快速恢復。
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的主要作用是控制肽聚糖的交叉作用,促使細菌細胞逐漸受損,從而殺滅細菌。臨床上常用的是青霉素類和頭孢菌素,青霉素對格蘭陰性球菌和格蘭陽性菌有很強的抗菌作用,因為青霉素與酸接觸后,很容易分解。頭孢菌素主要針對的是大部分的格蘭陰性菌,但如果單獨使用β-內酰胺類抗生素,可能會產生耐藥性,從而降低療效。
阿奇霉素藥理作用有:(1)阿奇霉素化學結構與穩定性較強,阿奇霉素是將紅霉素A9-酮基脂化后再重排,N-甲基化等一系列反應才得到的氮雜化合物,這種結構上的差異可以對內部形成半酮縮醛的反應進行抑制,提升穩定性[9]。阿奇霉素降解10%的酯鍵需要21 min,但在同樣情況下,紅霉素僅需3.7 s,阿奇霉素可大大增強對酸的穩定性。(2)阿奇霉素與紅霉素在抗菌機理上具有相同性,都是通過與細菌細胞中的核糖體相結合,然后抑制細菌的轉肽過程,通過抑制依賴于RNA的蛋白質的合成從而達到抗菌作用。不僅如此,由于結構的改變,阿奇霉素比紅霉素具有更廣泛的抗菌譜。(3)轉運機制與藥物動力學特性,阿奇霉素具有二堿價雙親的特性,生物利用度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炎性介質水平低于對照組,癥狀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阿奇霉素與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聯合應用在臨床治療中具有較高的合理性,且安全性高。
參考文獻
[1] 鄧明惠,辜依海,侯軒,等.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對社區獲得性肺炎患兒腸道菌群多樣性及腸道菌群代謝能力的影響[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21,42(8):983-985,990.
[2] 張偉,陳宗瑋.三種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分別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9,19(4):445-447.
[3] 崔蘭卿,呂媛.藥物代謝動力學/藥物效應動力學理論優化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抗感染治療的研究現狀[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8,34(16):2004-2007
[4] 李淑娟,譚俊杰.阿奇霉素聯合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對小兒細菌性肺炎的治療效果[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28(13):108-109.
[5] 于新橋.早產兒敗血癥臨床治療中碳青霉烯類和β-內酰胺類藥物的使用與耐藥性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7):1021-1024.
[6] 李佳鳳,王世彪,劉光華,等.β-內酰胺類與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聯合治療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療效回顧[J].臨床兒科雜志,2014,32(5):45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