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浩
摘 要:在“三高四新”戰略和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水利行業、企業對水利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較強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是當下高職水利專業畢業生良好職業素養的重要表現之一,高職院校應對此給予關注、重視。本文從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模式創新、校園文化創建等方面進行探究,以期為提升高職水利專業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利專業? ? 高職院校? ? 語言文字
課? ? 題:本文系湖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校級課題(課題編號:XJQN202006)的研究成果。
2020年5月,全國水利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發布的《水利行業人才需求與職業院校專業設置匹配分析研究》指出,目前水利企事業單位對水利類專業畢業生職業素養和關鍵能力評價認可度還比較高,但基于水利行業的特殊性,也對從業人員具備吃苦耐勞、敬業愛崗、嚴謹負責的職業素養,以及具備組織協調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學習與信息處理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社會責任擔當能力、創新能力等關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可見,水利行業、企業對水利專業畢業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高職水利專業學生的應用能力,既包括水利工程的規劃、勘測設計、建設施工,又包括科研、咨詢評估、監察管理、產品銷售以及技術經濟分析能力等。這些能力的培養既需要學生掌握過硬的專業知識,也需要有較豐富的人文學科知識,尤其是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因此,積極探索高職水利專業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提升策略,對于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培養大國工匠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高職水利專業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現狀
筆者在任教的6個水利專業班級進行了問卷調查,主要調查學生對語言文字能力的重視程度和對自己語言文字能力的評價。結果顯示,74%的學生都認為語言文字能力對今后的職業發展非常重要;52%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文字表達和語言交流能力都比較好。
部分學生對于語言文字的規范使用意識淡薄。受網絡影響,網絡用語不離口;平時寫作文、做作業,不僅字跡潦草、錯別字較多,而且措辭不符合語法規范,標點符號隨意使用。這令人對他們以后的就業前景和職業發展感到擔心。
二、高職水利專業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欠缺的原因
為了進一步了解水利專業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不高的原因,筆者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走訪、座談和問卷等調研,總結出如下原因。
(一)學校層面:人才培養重技術、輕素質
筆者對部分院校水利專業師生進行了電話咨詢或者走訪,了解到大部分高職院校水利專業開設的相關課程只有大學語文,只有少部分學校開設了應用文寫作、普通話、演講與口才等課程。
另外,由于大部分教師不了解當前企業對求職者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要求,因此在培養專業綜合能力時很少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列入其中,致使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得不到提升。
(二)教師層面:傳統教學模式落后,考核評價方式陳舊
大多數高職院校水利專業不重視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導致大學語文等人文素質類課程淪為課時少、邊緣化的“階梯教室課”。因此,教師對人文素質類課程常常沿襲過去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只側重對語言文字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對教材內容的講授,或者以播放視頻資源代替實踐教學,忽略了對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
另外,在考核評價方式上,基本上以語言文字理論知識的書面考核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缺乏對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全面考核。
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整體的語文素養很難得到有效提高和均衡發展。
(三)學生層面:使用規范語言文字的意識淡薄
從筆者近年來的教學實踐來看,大多數學生認為自己所學的是水利專業,將來從事的工作崗位以實踐技能運用為主,與語言文字關系不大,因此課堂上對教師布置的書寫作業和語言表達實踐練習都有意識地逃避或敷衍,甚至產生厭惡情緒。另外,網絡中出現的生造詞語、濫用成語、諧音梗等亂象,對當下語言文字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網絡用語的日常普及使得原本語言文字素養就不高的當代高職學生,更加難以形成規范使用語言文字的意識。
三、提升高職水利專業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策略
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是新時代大學生綜合素養中一項很重要的能力。在職場中,這一技能有時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職業生涯。
筆者結合多年從事高職水利專業教學的經驗,為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總結出以下策略。
(一)重視學生語言文字能力的培養,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
大部分高職院校水利專業開設的與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相關的課程就是大學語文,但是這門課側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和文化素養,再加上采用公共課大班授課的模式,學生有針對性的實踐機會較少,很難直接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因此,針對水利專業學生開設應用文寫作、普通話、演講與口才、文學鑒賞、經典誦讀等相關語言實踐應用課程非常有必要。另外,也可以利用中華水文化、水利職業素養等課程的小組研討、撰寫課程論文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寫作與表達能力。
當然,重視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需要從頂層設計入手,調整水利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將“文字使用規范化,普通話標準,能流暢表達”作為溝通能力的一項基本內容,將單純重技能轉變為重素質的培養模式。
湖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自2019年招收基層水利特崗生開始,便為新生專門開設一年的應用寫作課程,同時開設經典誦讀、應用寫作、演講與口才等選修課,把普通話測試成績作為畢業的硬性指標之一,大大提高了學生對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重視程度,激發了學生“寫好規范字,說好普通話”的熱情。
(二)創新課程教學模式,提升學生語言文字學習興趣
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構建互動式、以實踐為主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社會熱點、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大學語文、普通話、文學鑒賞等課程教學中,教師應減少理論講解,更多地采用小組研討、實踐演練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加強對語言文字的運用,以達到清晰、流暢地進行語言表達的教學目標。對于應用寫作、演講與口才課程的教學,可采用情景模擬的方式,以水利相關企業為模擬對象,讓學生發表相關演講、撰寫相應部門的應用文書,以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的目的。同時,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規范使用語言文字的意識,營造“講普通話,用規范字”的課堂氛圍。
另外,教師還需要不斷調整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可以將普通話等級測試成績、校園語言文字活動參與度作為相關課程期末考核的評價標準,使教學評價方式發揮促進學生能力提升的“指揮棒”作用。
湖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素質教研室針對大學語文、應用寫作等課程進行“課堂革命”,大力推進實踐性教學,采用“最美水利人”故事會、“誦讀中國”朗誦會等形式加強對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
(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語言文字運用環境
要有效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高職院校應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既要傳道于課內,又要授業于課外。這就需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一是發揮校園新媒體的作用。學生通過向校園通訊站、微信公眾號、抖音平臺投稿,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二是開展語言文字品牌活動。依托文學社、傳統文化社、經典誦讀協會、演講協會等社團,開展書法、誦讀、辯論、演講、征文、漢字聽寫等比賽,舉辦讀書會、詩詞進校園、模擬聯合國等活動,引導學生規范地運用語言文字,增強學生對漢語漢字的文化認同。湖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近年來連續開展《水院賦》征集、“誦讀中國”經典詩文誦讀比賽、“瀟湘家書”征文比賽、“水美瀟湘”演講比賽等內涵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四、小結
綜上所述,要想提升高職水利專業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需要從調整課程結構、創新教學模式、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發力。各高職院校水利專業應重視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從多方面凝心聚力,提高高職水利專業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的實際成效,為我國新時期水利高質量發展培養復合型、應用型的“大禹工匠”。
參考文獻:
[1]水利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水利行業人才需求與職業院校專業設置匹配分析研究[J].中國職業教育,2020(5).
[2]唐少俐.高職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現狀與提升策略分析:以湖南九嶷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勞動保障世界,2020(5).
[3]滕麗娜.高等院校語言文字應用現狀分析及對策[J].新西部,2020(15).
[4]倪娟.“核心素養時代”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提升研究[J].黑河學院學報,2017(10).
[5]張小春.新媒介背景下提升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策略[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12).
(作者單位:湖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