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鳳偉
摘? ?要:高職教育的目的是為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高質量發展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優秀人才。特色人才培養是職業教育的核心任務,為完成這項任務必須以教師為主體塑造市場需求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應堅持教師為本理念,塑造德才兼備的技能型人才,把握市場需求,塑造市場需求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教師;市場需求;技術技能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715?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35-0119-03
高職教育的目的是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優秀人才。特色人才培養是職業教育的核心任務,為完成這項任務必須以教師為主體塑造市場需求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創新辦學模式,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勵企業舉辦高質量職業技術教育,實施現代職業技術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建設一批高水平職業技術院校和專業,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2]“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建立健全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發展素質教育”[2],通過職業院校科學管理能力的提升提高職業院校的核心競爭能力,提高畢業生的技術技能和就業能力。
一、高職院校應堅持教師為本理念,塑造德才兼備的技能型人才
(一)高職院校在教職工隊伍建設中要以教師為本
教職工是高職院校的主人,在教職工隊伍建設中必須強調以教師為本理念。高職院校的育人方式有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其中教書育人是首要任務,因此必須將培養師資放到教工隊伍建設的首要位置。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1)加強師資培養。高職院校必須把重點放在實際技能的教學上。必須有計劃、抓落實,把師資培養作為師資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來抓,有計劃、按步驟地進行。(2)建立師資建設制度。師資隊伍建設既要有本校特點,又要學習外校經驗,做到實事求是,根據實用的導向,完善教師隊伍建設制度。要把培養、引進、提高相結合,盡快解決師資缺失的問題。
2.改善高職院校教師的生活條件。要不斷提高教師的生活條件,為教師解決職稱、工資待遇、醫療保障、住房等方面的實際問題和實際困難,解除教師的后顧之憂。
3.教師要樹立主人翁思想。學校是全體教職工的,是師生共同生存生活的載體,所以要培養教師的主人翁思想、主人翁意識,以其人格魅力、學識魅力、高超的技術能力、敬業精神教育學生。學校要建立教代會、職代會制度,定期向教師通報學校建設等發展情況,接受教師對學校各項工作的監督。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必須以師德為基
在高職院校中,師德建設是師資建設的重要內容。必須增強教師道德建設的自覺性,用道德準則規范自己的行為。師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中形成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操、道德行為和道德意志,是教師在工作中必須遵循的行為規范和自身的品格。
1.必須做好育人工作。高職院校的一切工作都具有育人的屬性,要切實做好三育人工作。一是做好教書育人工作。學校的全體教師都承擔著教書育人的任務,要樹立教書育人的思想,把教書工作做精,把育人工作做實。二是做好管理育人工作。作為學校管理工作者,要樹立育人的理念。學校的一切管理工作者都是為教學服務的,都是為培養高技能人才服務的,都具有育人的屬性。要在管理隊伍中強化育人意識。三是做好服務育人工作。學校除了教學、管理工作任務外,學校的服務工作也具有育人屬性,有直接育人和間接育人的功能,要切實做好在服務育人的工作。
2.遵守師德的基本原則和規范。一是必須遵循的幾項原則:首先是以愛育人的原則。要愛護學生、關懷學生。愛學生是一種境界,作為一名教師,只有愛學生才是一名名副其實的教師。在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上、在幫助學生掌握技能上,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這需要用愛來支撐。其次,平等的原則。師生人格平等,不可歧視差生。再次,公正的原則。公正對待每個學生,給學生以信任和教誨。最后,服務學生的原則。為學生傾心服務,像對待自己的子女那樣心甘情愿地做學生成長的臺階。二是注意的幾項規范。教師要熱愛自己的高職職業,忠于教育事業,身體力行教育方針。教師要把傳道與授業結合起來,真正實現教書育人。教師要教而不厭、誨人不倦,要尊重同仁、相互支持。
(三)師資隊伍的師能建設
高職院校的教師若是以其昏昏,則很難使人昭昭。教師必須有自己獨到的學問、技能和能力,要使教師的學識不斷提升師能建設要注意做好以下幾點。
1.高職院校領導層必須開明。高職院校有的領導是從政府公務員崗位或其他崗位上調到高職院校的,他們常常把政府的一些作風行為方式帶到高職院校,使高職院校的一些工作受阻。第一,學校領導必須講民主。院校班子建設要講民主,對教師要講民主,要讓教師講話,要虛心聽取教師的意見。對學校建設、重要人事安排、教學評估、職稱評定等關系到學校發展和教師利益的工作,必須聽取不同教師的意見,讓教師心情舒暢。第二,學校領導必須寬容。教師提的意見有時可能與自身的利益相關,也可能會與學校的決定相沖突,但學校領導要認真聽取并且重視教師的意見,從教師的角度和層面去考慮問題和作出決策。第三,學校領導必須與時俱進。領導要甘當小學生,俯下身子去學習,以爭取變為內行。沒有領導的開明,教師的能力建設就是一句空話,領導開明了,才能凝聚人心,才能真正提升教師的能力,才能呈現學校集體的合力。
2.必須全力提高教師的學識和能力。第一,讓技能大師治校。高職教育的主要特點是教師的技能性。學校領導班子要注意培養和選拔技能大師,使技能大師成為引導、領導學校建設的主力軍。要遵從高職教育發展規律。第二,要提升教師的高技能。在科技日益發展的今天,不僅要培養教師的技能水平,還要讓教師在自我培養中跟上科技進步的步伐,成為發明創造的源頭。高技能水平是按不同的專業確定的。第三,要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專業能力指教師在某一專業方面的學識水平。高職教育專業的設置是按當地生產的需要確定的,這不僅是經濟社會建設的需要,是學生就業的需要。作為教師,既要成為自己專業的內行,盡量掌握自己所學專業知識;又要把握本專業發展的方向,具有掌握本專業知識發展走向的能力。第四,要培養教師的智慧。智慧是創新創造的起點和源泉,是他人不具有的觸類旁通的智能。高職教育的發展必須與經濟建設同步,有時還需要有一定的超前量。教師的知識能力必須跟上科技發展和經濟發展的步伐。教師的技能技術呈智能化的特點。
(四)師資隊伍建設競爭力是高職院校發展的動力
1.提升教師的知識技能競爭力。要讓教師掌握經濟社會科技進步的狀態,感到社會進步的壓力;讓教師了解專業知識方面的變化情況,從而感到自己知識技能的不足,以此推動教師掌握新知識新技能的欲望,提高教師的知識技能的競爭力。
2.提升教育效益的競爭力。高職院校要在利益分配上形成競爭,讓教師在獲取效益上實現競爭。諸如在職稱、分配等方面制定競爭辦法,讓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獲得效益方面的競爭力。
3.教師必須具備培養學生競爭精神的能力。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競爭無處不在。學生在學校掌握一定的技能后,必然進入競爭的社會,如何培養學生在生存中競爭能力,要看教師的能力。教師必須具備培養學生競爭力的能力,用自己的真本事培養學生的真本事。
二、高職院校必須把握市場需求,塑造技術技能型人才
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多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學生,這些學生有好動、奇想、表面化、逆反的特點,這正是技能創新所必備的特點。經濟社會建設需要技能人才,這正與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相吻合。高職院校一定把握社會市場需求、學生特長、學校專長,用各種教育方式強化塑造不同類型的高技能人才。不同的學生個體,既能成為單一技能的高技能人才,也能成為復合的高技能人才、知識技能型人才。
(一)塑造技術技能型人才
技術技能型人才是具有一定的技術和技能的一線崗位的工作人員,這是高技能人才中的一種。高職院校必須注意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特點,按社會生產實際需求有目的地進行培養。
1.人才培養必須注意“一線性”。“一線性”指技術技能人才大多數是在生產加工第一線直接與機器、產品“打交道”的人才,學校傳授的技術技能必須能用得上,所以,學校在培養過程中也必須按照生產加工一線技術技能的要求進行培養。這種培養包括一線的精神準備技術技能準備、經濟效益的準備,使這些人才具備一線的“準角色”,為進入一線實際操作和工作做好準備。
2.人才培養必須注意“普通性”。普通指技術技能型人才是人才群體中最多最低層的基礎部分。首先他們在一線中最為普遍;其次這類人才多是動手型的,技術和技能多是生產一線水平的。學校要注意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這種特性,針對這種特性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
3.人才培養必須注意“技術性”。要注意技術在生產中的針對性,即針對加工、生產的實際而教會技術。要注意技術運用的熟練性。要熟練掌握生產、加工技術和操作技術的應知、應會部分。要培養學生在生產、加工中的技術進取精神。
4.人才培養必須注意“專業性”。專業性指專門從事某種生產、加工的水平和能力。培養學生的技術技能,無論是一專多能還是多專多能,都必須培養中的專業性,培養學生對技能的專、精、神。專是指對知識、技能掌握的水平;精指對技術一線上的“縱深”程度;神指對專業技術的悟性,即解決問題的創新創造的能力。技術技能型人才不僅要會操作,還要會找操作故障的原因,并掌握解決技能操作中設施故障的技能。要從社會需求等角度培養學生技術技能。
(二)高職院校必須塑造復合技能型人才
復合指多方面或多層次的知識技能的疊加,從掌握的技術技能層面看,復合技能型人才是技術技能后的人才,是比技術技能型略高一層次的技能人才。
1.人才培養必須注意“復合性”。復合技能型人才的特點就是復合性。在對受教育者的培養中,應該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不同技能的類別對受教育者實施教育,使受教育者在技能的不同層面,把不同的技能技術類型科學地結合起來,達到技能復合的標準和要求。在生產加工的第一線,同一專業的技術是多元的,解決問題思維是多發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多樣的,復合技能型人才應該具備這樣的復合性。
2.人才培養必須注意“復雜性”。復合型技能人才從事的是“復雜”的勞動,技能技術的復雜是必然的。由于技能的復合性,在多工種、多崗位的勞動就成為必然,解決技術問題的能力也是廣、精、深的,所以,必須注意技術技能的復雜和培養學生過程中多工種、多崗位的科學結合的問題。
3.人才培養必須注意“社會性”。任何技術都是為社會生產服務的,都是針對全社會而言的。企業不同崗位、不同工種本身也具有社會性。要注意復合技能型人才在不同崗位中的社會復雜性和社會多樣性,以求真正解決技術、技能等問題。復合型技能人才的復合問題是比較復雜的問題,它是經濟社會建設需求復雜的體現,是高職為就業進行復合教育的必然追求。
(三)高職院校必須培育知識技能型人才
知識技能型人才在生產實際中能把掌握的理論用以指導生產實踐,并在生產中有所發現、有所創造。知識技能型人才是技能人員的核心,是技術人才中的最高層次,是科學家、工程師、經營管理人才與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的中間“人物”,是能夠轉化的人物,有著承上啟下作用。沒有這一部分人才的作用,科學技術很難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沒有這部分人才的作用,技術技能操作的難題就無法解決。
1.人才塑造必須注意“創造性”。知識技能型人才的創造性指在生產加工中運用的新方法、發明的新工藝和新程序推進技術的革新。在培養知識技能型人才中,既要培養受教育者的理論知識,又要培養其較為精深的技術,同時還要培養這部分人的“悟”性,啟發其創新創造的思維,培養他們創新創造的能力。在知識技能型人才的創造過程中,知識和技能是創造的基礎和基本條件,“悟”性是創新創造的靈魂。所以,要推進和幫助這部分人的“悟”性積累。
2.人才塑造必須注意“結合性”。結合指知識、技能、生產、加工的條件與人的創新精神等方面合為一體。只有通過不同類型的結合,才能使知識技能“生產化”,使知識技能“創造化”。結合是使理論與實踐結合、創造與勞動技能結合、靈感與生產結合、物質與精神結合。沒有一種“鉆”的精神是不會有知識技能創新的。在生產加工中要培養這部分人在現有生產條件基礎上突發奇想,使知識在技能生產的操作中發揮奇特的作用。
3.塑造人才必須注意尊重和引導“個性”。個性指生產、加工的生產條件下形成的一個人比較固定的技能特性。這種技能特性與知識技能型人才的人格個性有關系。任何創新創造都需要一定的個性,沒有個性的技能人才不會有創造和創新。高職教育要尊重知識技能型人才的個性,并要在培養中加以引導。引導他們盡力讓技術個性發揮,讓創造的個性有迸發涌流的條件。對于個性要加以規范,還要在知識技能培養中不斷交流。
參考文獻:
[1]?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5.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30-131.
[責任編輯? ?興?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