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悅
(貴州城市職業學院)
在新形勢下,高校大學生處于身心發展與成長的重要階段,對生活和未來都處在迷茫與困惑的過程。同時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網絡中存在紛繁復雜的信息和多元的網絡文化,沖擊著該年齡段大學生們的思想狀態和道德觀念。輔導員既是學生們的老師,又是“大朋友”一樣的角色。在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通過教育與管理工作,帶給學生們在學習與生活上的正確引導,保障高校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隨著我國網絡的普及、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等高新科技更加推動了萬物互聯,這些技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影響了人們的思維習慣。“95后”和“00后”更是受到信息時代的深刻影響,他們的思維方式也發生著變化。新形勢下,當代大學生因為豐富且復雜的信息而拓寬了自己的視野,不斷通過各種渠道獲取更多的信息,各抒己見等。同時,信息時代助長了個性化思維的發展,大學生們的思想更加成熟,也有更強的自我認知能力。但是因為大學生缺乏社會實踐,難免會受到網絡中不良信息、負面消息的影響,但對信息的判斷能力不足,因此可能會產生盲目跟風和從眾的心理,影響個人身心健康發展。
在當下快節奏的生活中,雖然高校大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不斷拓展知識面,但也因為社會經驗不足,個人情緒控制能力較差,并且還對生活抱有較高的理想化期待,可能引發情緒的強烈波動。以上情況會導致學生在遭受挫折的時候,或者發現現實與理想存在差距的時候,產生挫敗感、自卑感、絕望感等負面情緒。此外,學生在有了一些小成就后過于驕傲,被打擊之后更不容易控制好個人心理狀態,產生情緒波動,甚至出現抑郁狀況。這些都體現出當代大學生的個人情緒掌控能力較差,需要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心理疏導與教育工作。
改革開放后,我國的大學生視野逐步被打開。國外的優秀和有益的精神成果傳入我國,被年輕的大學生們吸收和借鑒。但是,信息在傳遞過程中是不區分好壞的,需要通過人的主觀意識來進行識別,因此大學生也面臨著其他社會思潮的挑戰。現代化的信息傳播,使大學生們的心理發展、思想狀態及行為方式都有了新的烙印。我國的高校大學生的整體思想是有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的,他們富有活力、陽光積極,具有對自我提升的渴望和個性化發展的態度。但在社會現實下,他們的遠大理想與享受生活存在矛盾,美好憧憬與迷茫彷徨有所矛盾,渴望成功的同時又忘記踏實的努力。
我國的“95后”和“00后”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中寶”,在父母的溫暖呵護下不斷成長。在邁入大學生活之前,他們如同一張白紙,稚嫩且脆弱。很多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后,無法適應大學的生活,仍然依賴父母,缺乏獨立性。在學習上,對于自身的約束力不足,很容易放縱自己,并且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在生活和未來的規劃中,過于理想化。因此,在面對大學生活中出現的挫折和困難時,抗壓能力弱,容易產生很多的負面情緒,比如敏感、焦慮、壓抑、緊張等不利于身心健康發展的情緒。
在新形勢下,高校大學生所處的年齡段屬于身心快速發展與成長的階段,對生活和未來都存在迷茫與困惑的過程,是學生們開始獨立面對一些事情、個人三觀快速成熟的一個階段。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挑戰主要來自于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網絡中存在紛繁復雜的信息和多元的網絡文化,沖擊著大學生們的思想和道德觀念。高校輔導員不同于高校的老師,輔導員不傳授學生們專業的知識,而是對學生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生活管理與心理輔導溝通等。高校輔導員在學生管理工作上,具體包括了生活、思想及成長歷程的幫助與指導等,與學生們進行接觸的時間和機會多發生在正式課堂之外。因此,輔導員既是學生們的老師,又像是“大朋友”一樣的角色。因此,高校如何完善優化學生管理體制,使高校輔導員能夠帶給學生們學習與生活上的正確引導,保障高校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并且不會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或者不良情緒等,這是具有一定的挑戰和難度的。
在如今的新形勢下,大學生所處的人生階段是很獨特的,而且他們也具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他們剛剛結束純粹的初高中學習,開始進行一種生活上的“獨立”。因此進入大學生活,難免會有諸多不適,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方面。在這種情況下,輔導員對于學生們進行管理的工作是大學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這也對高校輔導員提出了新的發展方向和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在新時代下,任何國家、行業和企業間的競爭,歸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競爭。在新形勢下,社會競爭需要大量的人才,而高校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發展的重要人才,要求學生們既能夠充分學習和運用專業領域的知識,同時也要具備良好的思想品格。因此,隨著國際間的競爭加劇,當代大學生擔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是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希望。高校輔導員可以通過完善的管理對學生們進行思政教育,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以及崇高的理想品德等。另一方面,因為跨界文化的全球交融,國際局勢的復雜多變,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等,大學生又是社會中比較敏感和好奇的群體。所以,需要輔導員幫助他們辨別出正確的價值觀念,保證先進文化的順利輸出,在多元文化中能夠保持初心,客觀地看待一些思想和文化,同時又能保證思維創新意識。
國家對高校輔導員的定位是德育教師,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體現了對我國高等教育的要求,比如大學生德育、智育、美育、勞育等全面發展。高校輔導員是在高校黨委的組織和領導下展開工作的,高校對輔導員的工作內容具有直接要求,高校輔導員需要對學生管理工作具有一種強大的使命感與責任感。高校輔導員在學生管理的過程中,需要明確事務管理與育人管理的關系、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的關系、學生管理與學生服務的關系。輔導員進行學生管理的目的是通過科學引導來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因此提高個人能力的課外實踐機會十分重要。高校輔導員還需要關心和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注重心理管理,多采用激勵和鼓勵的方法,并結合機械化的管理,“剛柔并濟”地運用管理方式,確保管理的質量。輔導員還需要遵循一種“一切為了學生”的服務理念,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公平公正地對待學生。
首先,在新形勢下,高校大學生的自我個性越來越凸顯。他們有對展現自我的渴望,同時也需要被尊重和理解。輔導員在面對大學生時,需要保持一個穩定和開放的心態,良好的心理素質。其次,高校大學生群體數量龐大,在校園中發生事件的情況復雜,且各種突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因此需要輔導員以一種積極的態度、靈活的手段來處理冗雜的問題。最后,輔導員對學生的管理工作內容很多,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輔導員具有一定的專業性。輔導員不但要學會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理論知識,而且需要掌握一些心理學知識。綜上可以發現,高校輔導員和學生們的關系并非對立,而更像是一種合作的關系,輔導員對學生們的管理方式也逐步多元化,以適應新的發展形勢。
一方面,高校輔導員在實際管理過程中,仍然保持著“嚴格管理、從重懲罰”等落后的管理觀念,依舊維持老式傳統教育的思想觀點,沒有緊隨時代發展的步伐,進行大學生教育和管理方面的創新與革新。部分較為保守的高校輔導員缺乏與學生之間的良好溝通和交流,不重視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僅對學生進行管理,忽視教育層面的正確引導。以上,喪失了教育角度的正向引導,扼殺了對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生機與活力,并且容易導致逆反心理。另一方面,隨著高校的擴招,大學生群體數量越來越龐大,并且大學生群體越來越注重多樣化和個性化發展。但很多高校仍然按照老式的教育管理方法,制定規范和制度,限制學生綜合素質的健康發展。管理方法不科學,管理效果差強人意。
首先,為了對新形勢下高校大學生進行管理和教育教學等工作,前提就需要有一支政治素質過硬、專業能力和經驗豐富的一個師資隊伍,教師是教育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開展的重要基礎。目前,很多高校的輔導員并不具備思想政治教育等相關專業領域的知識和經驗,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日常教學管理等工作的成效低下,并且在組織管理、教學引導、文字表達和溝通交流等能力上有所欠缺。其次,輔導員在不接受專業訓練的情況下,無法為學生們提供心理疏導和生活引導。部分高校輔導員較年輕,管理和社會經驗缺乏,雖然能與學生們之間溝通得更為順暢,但是面對問題時的協調能力不足,面對突發狀況的處理較不妥善。最后,高校的學生管理與教學管理部門分設,會導致教育和管理之間的聯系降低,各自為政,互不干涉。分離的體制違背了教書育人的大目標,可能會造成教學質量的下滑。
在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的崗位也缺乏相關的人才,但是我國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重要的操作人也是輔導員。因為輔導員隊伍的人才缺乏,會降低對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的成效。具體分析,因為高校輔導員的待遇過低,很多高校輔導員不得不為了生計而進行其他副業或者兼職等。因為沒有生活經濟的保障,所以高校輔導員不能全心全意地進行學生思政教育和日常管理的工作。另外,大部分高校輔導員管理的學生數量龐大,需要對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日常管理、思政教育等,并且對輔導員工作質量存在很高的要求。但輔導員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日常的繁重的工作壓力下,很多時候無法對學生進行深入的了解,管理工作也就沒有落到實處。并且高校輔導員因為工作壓力大、處理的事務繁多,工作熱情和對學生的重視程度也不可避免地降低了。
高校輔導員需要摒棄“嚴格管理、從重懲罰”等落后的學生管理工作理念,要緊隨時代發展的步伐,進行大學生教育和管理方面的創新與革新。工作方法創新的前提是觀念與思路的創新。結合當前新課程改革的發展狀況來看,高校輔導員的工作思路直接影響學生工作管理的有效性。高校輔導員應選擇適合我國高校大學生的管理方式,將有效轉變管理意識與理念,給學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以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落腳點,提高服務質量。高校輔導員應重點培養和促進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使其在大學的生活與個人目標有機結合,讓大學生活過得更有意義,為社會輸送專業人才。較為人性化的管理觀念,能提高學生工作管理的效率,為學生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在高校輔導員工作思路轉變之后,改進學生管理工作方法,注重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能力就十分重要了。高校輔導員開展學生管理工作需要有一定的靈活性,輔導員要充分理解大學生,了解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促進大學生積極面對大學生活的態度。高校輔導員應將學生實際與管理工作進行有效結合,動態掌握學生心理發展情況,采取合理的幫助手段。高校輔導員需要改進管理方法,利用多媒體及互聯網技術等,為學生們開辟一條開放的傾訴之路,為學生們答疑解惑,促進其身心健康等。高校輔導員需要利用多種信息平臺了解學生情況,通過QQ、微信等平臺進行交流,全面了解、廣泛搜集高校大學生的情況,糾正網絡不良信息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并對大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等。
在“三全育人”的新格局下,面對高校輔導員職責不分明、工作邊界不清晰、工作壓力較大等情況,輔導員需要在一定條件下進行角色的轉變,高校和教育管理部門等,需要優化頂層設計,降低其在學生管理工作上的壓力,提高管理效率。輔導員工作熱情低、工作壓力大,不但因為待遇低、管理學生數量龐大、日常任務繁重等問題,還因為輔導員職業化但管理方法落后導致輔導員壓力過大。因此高校和部門應該更加重視輔導員隊伍,明確其工作界限,保障輔導員的工作待遇,建立協同效應機制等,提高工作成效。輔導員在日常生活中應動態管理學生的身心健康,采取創新的管理觀念與管理手段,構建高質量師生關系,突出為學生服務的理念,為高校辦學和治學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礎。
首先,本文分析了新形勢下高校學生的心理發展情況及特點。其次,闡述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挑戰。再次,新形勢下提出了對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相關要求,包括必要性、使命性等。從次,分析了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問題。最后,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相關建議。綜上,高校輔導員有效的學生管理工作,能夠提升高校整體教學質量,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存在積極促進。高校和教育管理部門也需要重視輔導員的角色,促進其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角色定位的發展及轉變,使其能夠符合當下的教育實際,提升新形勢下學生管理工作的質量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