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穎
(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
分析當前形勢可見,新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應創新教育理念,以德育為目標培養學生,提高學生的思想和道德發展水平。確保學生通過思想政治學習能夠學以致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服務。這進一步提高了立德樹人的地位和重要性,強調立德樹人是大學各種教育活動的中心。大學的思想和政治課程為立德樹人提供了一個平臺,拓展了教育事業。為了充分發揮教育陣地的作用,強化立德樹人在教育中的地位,使立德樹人在大學的思想和政治課程中發揮作用。提出的新要求包括在思想和政治理論課程中深入研究黨的領導實施、師資培訓、理論課程建設和跨學科協同創新。建設培養德、智、體、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大學。為人類創新探索提供了實踐思路和理論參考。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實踐教育尚未形成明確的定義。有學者認為,在大學思想政治實踐課中,最重要的是在課堂之外進行社會實踐,讓學生獲得更現實的感悟。這個視角從教育領域出發,意義狹隘。有學者認為,大學思想政治實踐教育主要應從社會和實踐意義進行講授,打破課內與課外活動的界限,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這些是需要重視的。應把所有思想政治內容變成大學思想政治實踐課,這忽視了大學思想和政治實踐教育的界限。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始終關注教育“培養什么樣的人”這個主要問題,在十八大報告中,將立德樹人作為使命。黨的十九大進一步強調“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基本使命”,立足教育本質,抓好黨和國家問題。黨強調教育,優先發展教育,如果要落實到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就必須特別是必須完善思想政治課程。它在加強和改進中占有重要地位,強調德育和發展的教育觀念在于思想和政治課程的建設。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科學高速發展的新時代,隨著信息的爆炸式增長,人類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提高國民思想道德建設已成為教育的重要挑戰。青春期是形成思想道德規范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以“德”為層次的教育過程。基本任務是把“德育”擺在重要的地位,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思想政治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才。立德樹人強調從實踐中回答人才培養的方法、途徑和標準。新時代高等教育“兩制”“一機”始終著眼于立德樹人。思想政治課作為高等教育的支撐,連接師生,是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陣地,是闡釋“何為德行”和“何為德行”的主要渠道。牢牢把握改革創新發展方向。為此,思想政治教育應從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思想協調、教育隊伍建設入手,使各工作環節嚴格圍繞育人要求,找到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點和方向。在立德樹人的目標下進行創新,同時以立德樹人的有效性作為測試所有學校工作的基本標準讓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全過程。立德樹人是當今社會人才的價值觀規律,是新時代高等教育“培養什么樣的人”問題的具體答案。只有深化思想政治課體制改革,構建以人力資源開發為中心的創新體系,才能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全面提高人力資源開發能力。
新時期,高等教育明確將德育置于人才培養的首位。立德樹人是大學之本,是大學思政課之本。大學必須具有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功能,思想和政治課程必須肩負著塑造時代新人的重任。應開設思想意識和政治課程。思想政治課程本身的教育內容就是要樹立道德,教育引導大學生以“四個正確認識”,樹立中國特色和社會主義崇高的共同思想,把這一理念落實到共產主義思想中。通過思想政治課教育設計中的德育理念,使思想政治課成為德育平臺,融合“德”在中國社會主義發展中的意義和重要性的教育內容把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等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在德育指導下協調思想政治課建設方向,真正完成科學思想政治基礎教育,促進大學生思想信念、愛國主義、全面發展,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理論基礎,通過把握中軸線真正實現德育教育。
從立德樹人角度看來,大學思想政治教師發揮著獨特的領導作用,可幫助學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社會主義核心思想意識的內涵,并運用相應方法。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熱情授課,細心講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斷感染和打動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教師要樹立時代感。讓學生真正用民族和社會情懷、馬克思主義意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特色來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使學生提高愛國主義情懷。
為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預期目標,教師在課堂教育中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思想政治上,將教材內容轉化為教育體系,合理運用現代教育和教育技術方法。同時,思想政治課教師創新應自己的教育理念,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更好地了解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理論成果,思想政治理論的前沿動態和社會熱點。深入剖析思想政治課程的教育內容,有效運用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
在新時代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明確中國“強國”的定位,拓展自己的時代、國際和歷史視野,對現實問題進行教育。課程內容應是國際化的,應融合歷史演變,加強通過知識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學生的認同感。同時,教師是關注世界和中國歷史變化的年輕人。要在樹立正確觀念、明確新時代學生使命與責任方面發揮獨特的引領作用。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使教師應在日常言行中表現出自律,學生在教師身上感受到個性、發展、自覺和素質。教師言行的嚴格自律可以感染和影響學生,支持健康成長。在思想政治課堂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堅持課堂政治紀律,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符合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要求,且與日常生活言行合一。
在現代大學教育教育過程中,思想政治教師肩負著造魂育人的光輝使命。其應具有高尚的個性,用自己的個性魅力不斷感染和激勵學生。同時,教師要保持高尚的師德,端正職業態度,樹立敬業精神和責任感,以嚴謹的作風和健康的生活態度任教,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思想政治課程實踐教育與理論教育密切相關,兩者都不是必不可少的,都不能支持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但是,從實際情況分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課程安排不是很合理,重理論輕實踐、重實踐輕理論的現象屢見不鮮。理論上講它是一個目標,但并不鼓勵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為此,有關部門科學合理地分析,統籌兼顧,明確思想政治實踐教育體系實現的目標和教育內容。
在教授思想和政治實踐時,師生可以相互評價。但是,從情況分析,大學更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和評價過程中獲得的學習成果,而不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和評價。在學生對學生評價、學生對教師評價等諸多內容方面,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不再關注學生思想道德發展、實踐能力和情感的增加。此外,評估通常在學期末進行,過分強調結果,忽視過程,導致評估不科學、不合理。
一要做好思想信念教育。思想信念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可以支撐人才的發展。因此,有必要支持思想的信息教育。尤其是在全球政治、經濟、文化一體化推進的時代,我國的信息多樣化,大學生的思維容易受到外部文化的影響。培育大學生思想道德文化,促進大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使大學生在黨的領導下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貢獻。二要重視德育。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決定一個人未來發展的方向,是個人必不可少的內容。通過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變得更加誠實,學會感恩和重視,嚴格要求自己。三是對學生進行民族和時代精神教育。人民精神和時代精神對國家和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可以為我國的創新發展提供動力。當今世界正在迅速變化。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要想在文化競爭中占據優勢,就必須強化人民精神和時代精神,傳承傳統文化,賦能學生。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一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果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無法與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通點,就難以達到思想的教育效果。單調乏味的教學方式不僅阻礙了教育內容的傳遞,也無法顧及到學生的學習意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學習,多種方式教學。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合理運用實例,營造適合學生的學習環境,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內容,減少學習內容,積極與學生交流。
二是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選擇一些學生能夠接受和啟發的方法來教給學生。比如,可以通過微博、貼吧、微信等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讓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貼近時代。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不同類型的內容,以滿足不同的。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老師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讓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效。
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要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就有師德,提高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教師必須照顧的專業技能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來支持教育的發展,讓學生了解政治、文化和經濟。你還合理使用教學語言,讓教育更有趣,引導學生,減少學習困難。此外,教師要在整個教育過程中保持對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熱愛,以及對學生的關心和感情。教師只有關心學生,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學生交朋友,取得學生的信任,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為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在思想政治實踐教育過程中營造適宜的教育環境,使思想政治實踐教育能夠順利開展,真正發揮作用,是十分必要的。一是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在教學和組織實踐思想政治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校園建筑來教育學生。這讓學生感受到了學校厚重的歷史和學校管理理念,在感染下更多地投入到學習中。其次,它在建立學習風格方面做得很好。在大學發展過程中,學風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可以影響學生的思想和道德發展。科研作風建設不僅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長期持續發展,難度較大。大多數思想政治實踐都是基于階級的。只有班風好、學習環境強的班級才能影響學生,讓班上的學生更加團結、共同進步。注意的是,班風建設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必須長期貫徹落實,因此,學生可以制定相關的制度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此過程中,還可以提供一些與傳統文化相關的主題教育,幫助塑造課堂風格。
綜合以上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這有助于實現思想政治教育不那么思想政治效果的目標。為此,教師以立德育人為目標,改進教育手段。這使學生能夠駕馭所學知識,提高思想道德建設,使其成為更高思想水平的綜合人才。思政課程評估系統很好地滿足了思政課評估工作的需求,通過對系統的數據進行分析和統計,按照指標體系的評審標準生成評估結果報表,為課程的建設和改革提供科學的解決方案,做得逐個突破,精益求精。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高校必將進入一個新的數字化時代,要求我們要創新思維,改變觀念,適應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