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英


游泳是一項歷史悠久的運動,在社會生活中受到了大眾的認可。2020年,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本文主要對高校游泳課程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措施進行研究,詳情如下。
課程思政就是將思政課程元素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融入學校開展的各類課程,以更好地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游泳課作為各大高校廣泛開展的體育課程,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如勇敢頑強、堅持不懈等體育精神。
1 高校游泳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的價值取向
新時代背景下興趣培養在高校游泳課程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想要開展發揮新時代興趣培養的優勢和作用,提高高校游泳課程教學的效率需要教師對必要性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高校游泳課程開展的必要性如表1。2019年9月2日,為進一步明確體育強國建設的目標、任務及措施,充分發揮體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指出,要將體育事業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志性事業。2022年4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再次強調:“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的精神推進偉大的事業,要加快體育強國建設步伐。”大學生群體是祖國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要實現體育強國夢,僅僅進行技能教學是不夠的,教師還要從教學設計入手,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組織模式等,培養學生頑強奮斗、勇敢拼搏的女排精神,胸懷大局、自信開放、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共創未來的冬奧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創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充分實現游泳課程的思政育人價值,進一步提升當代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建設體育強國獻力。
2 高校游泳課程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措施
2.1 游泳課堂“互助式”教學應用
游泳運動技能是需要學生掌握的生存技能之一,也是眾多運動項目中適宜在高校階段就可讓學生達到掌握程度的一項運動。因而創新教學方法,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成為一線游泳教師提高游泳課堂教學效果的關注點。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的課程理念為本課題所進行的游泳課堂“互助式”教學策略研究指明了主體思想以及研究方向。“互助式”教學策略的步驟包含有(圖1),教師示范講解→學生“師友”分組開展學練實踐→發現問題,進行指導糾正→反饋練習情況,教師引導改進→提高練習,相互評價,五個環節。在教師示范講解環節以指導觀察、啟發思維為主線進行教學,示范之前教師將本節課學生學習的重點內容作為問題提出,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觀察示范,從教師的示范中尋找答案,從教師的講解中豐富和完善知識,為接下來的“師友”分組實踐練習以及針對問題指導糾正的環節奠定知識基礎。“師友”學習分組展開的練習與指導糾錯是實驗的核心部分,在這一部分當中“師友”分組,既可以是同班級學生依據學習能力結成“師友”學習小組,也可以是同年級不同班級之間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結成“師友”學習小組,還可以跨年級讓高年級學生與低年級學生結成“師友”學習小組。在學習小組中承擔師者角色的學生負責帶領小組成員進行練習,起到榜樣示范的作用,在練習實踐中關注小組成員的練習情況及時進行糾錯、評價,幫助小組成員達成教學目標。完成學習后向教師反饋本小組的學習情況,便于教師掌握各小組的學習進度以及遇到的問題,進而有針對的性的進行師生互助指導,創設互助練習,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在實施互助之前教師明確提出通過互助練習要解決什么問題,“師友”學習小組成員應如何互助以及有哪些互助練習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更快的掌握技術動作,為了讓互助實施順暢有效,還要給出具體的、可行的操作要求,再讓各學習小組分組進行學習。
“互助式”教學策略設計的“師友”學習小組開展學練指導的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之間的互動,在學習小組中“導師”充當著技術“顧問”的角色,在不斷的交流和協助中幫助“學友”掌握運動技術。“導師”在協助中發揮創造性,將自己的學習經驗、學習訣竅分享給“學友”。在這一過程中“導師”角色的學生更加理解和關注需要幫助的同伴需求,逐漸形成合作意識。而“學友”角色的學生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有效與“導師”交流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在“互助”中學生之間的情意加深,能更好的團結協作,增強學習小組成員的合作能力。在“師友”學習小組團隊合力的推動下學生的運動成績提高顯著。
2.2 微課的應用
在制作過程中,各類視頻技術的運用應以學生的需求為中心,研究和分析學生的學情與學習的主要矛盾。在學生看得懂的前提下,先做出視頻并運用。在收到反饋之后,再改進與升級視頻編輯技術,避免對體育微課視頻進行過度編輯。同時,要結合實踐課教學來設計體育微課內容,做到線上線下課程的配合。體育微課存在無法及時反饋以及難以掌控學生學習行為的局限性。內容的設計上,應該遵循運動技能形成的規律,先框架,再細節,讓學生在舒適區與困難區的邊緣多練習,打好初級運動技能的基礎。不要讓學生進入“困難區”,降低課后錯誤動作出現的概率。在教學中使用體育微課視頻時,可以布置課后視頻作業,讓學生進行基礎動作技能的實踐與鞏固。視頻需要上傳、打分并與期末成績“掛鉤”,可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只要一個人一部手機就能制作體育微課視頻,但僅限于簡短的視頻制作。對成體系且有大量素材的視頻制作,PC端更具優勢。視頻制作是一門學問,需要進行專門的學習與練習。
2.3 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游泳運動能力的培養
2.3.1游泳培養學生勇于面對的思想品質
從我校游泳發展至今的歷史來看,每一位參與的學生都不曾因游泳而拖累學業,相反的,正是因為他們參與了游泳的學習和訓練活動,反而使他們變得更為優秀。作為涉海類院校,我校相關專業的學生通過學習掌握游泳技術,使他們在專業領域的學習和研究期間的生命安全有了保障,進而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學業當中去,使他們的專業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從為他們在該領域獲得成功打下基礎。而在學習游泳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體會到“從無到有”“從恐懼到征服”的奮斗精神和成就感,對于學生而言,這份源于自身努力而來的滿足感,會為他們帶來自信和勇氣,而這自信和勇氣無形之中也會影響他們在專業學習中的表現,能夠促使他們在學業中不怕難題、勇于攻克難關,從而樹立“勇于面對困難”的正確的思想認識。
2.3.2 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統一
在學習游泳的初期,學生需要先熟悉水性,部分學生會出現恐水心理。對此,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游戲,寓教于樂,如通過打水仗鍛煉學生的水中行走能力,讓學生感知水的阻力,掌握維持身體平衡的方法,消除對水的恐懼心理。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統一,使學生認識到只有充分了解水的特性,才能更好地熟悉水性,從而實現水中暢游。
2.3.3 量變與質變規律
游泳教學中,很多動作需要學生反復練習。如在蛙泳教學中,蛙泳腿是蛙泳游進的主要動力,因此,“浮板蹬蛙泳腿”教學所占課時比例最大。在開展練習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量變與質變的規律,鼓勵學生多次練習,進行量的積累,掌握蛙泳腿的動作要領,最終實現質的飛躍。
2.4 高校游泳訓練中學生心理問題干預
2.4.1 針對學生運動性心理疲勞的干預對策
(1)調整訓練強度。無論是大強度訓練,還是小強度訓練,都應有節制,不能長期無休止地讓學生處于過度緊張和過度放松的狀態之中。游泳教師制訂訓練計劃時,要控制好大強度訓練、小強度訓練的時間,并注重兩類訓練的有機結合。(2)豐富訓練內容、方法。游泳教師要使訓練內容、方法豐富多彩,不時給學生新鮮感、層次感。例如,游泳課教師可將健身氣功作為學生訓練期間的身體恢復練習;讓學生佩戴VR眼鏡進入虛擬比賽場景進行比賽;通過游戲法、比賽法增強訓練的趣味性、競技性,使學生保持情緒飽滿,形成積極的心理狀態。避免和消除學生運動性心理疲勞的關鍵是通過一些措施讓學生體驗訓練的快樂,讓他們有所收獲,強化他們的訓練動機。
2.4.2 針對學生自卑心理的干預對策
在游泳訓練中,游泳教師避免或消除學生自卑心理的方法有很多。游泳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訓練錄像,讓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肯定自己的優點,同時正確評價他人,學會欣賞別人。游泳教師可以通過自我暗示訓練法,教學生一些積極的自我暗示語,如“我的身體素質很好,進行大強度訓練肯定沒問題”,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游泳教師還可以安排水平相近的學生一起訓練,促進他們共同成長,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游泳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多用名言警句激勵學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游泳教師有必要設計自卑感量表,定期對學生進行調查,發現有自卑心理的學生,及時采取干預對策。
2.5 引入游泳體育名人故事培養學生游泳興趣
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喜歡的體育明星,并且經常會模仿和學習體育明星的動作,在自己喜歡的體育明星正面引導下也會更加主動地開展體育鍛煉。但是就高校游泳課程教學而言,由于一些學校缺乏游泳場地或者是對游泳教學的不夠重視,導致學生的游泳興趣較低,對游泳體育名人故事的了解較少,所以無法受到游泳名人的熏陶,更無法提高學生參與游泳的興趣。因此,在興趣培養下高校游泳課程教學的開展,教師要加強對游泳體育名人引入教學的重視,通過講述奧運會中游泳健將的故事來引導學生和熏陶學生,從而使學生積極地開展游泳訓練,達到激發學生游泳訓練興趣的目的。比如,教師可以引入我國游泳健將的故事,通過引入訓練故事和比賽事跡來有效地調動和激發學生參與游泳訓練的興趣。不僅如此,在游泳健將和明星的引導下學生們會樹立榜樣的精神,因為游泳本身就屬于一項全身運動,并且動作優美,有著其獨特的魅力,教師通過講述游泳健將在比賽中的故事或者是模仿游泳健將在比賽中的動作,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感受到游泳運動的魅力,這對激發學生開展游泳運動的興趣和做好新時期高校游泳課程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游泳積極性起到了幫助。
3 結語
游泳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推手,其中有大量思政元素亟待發掘,同時這也對教師綜合素養、學校的配套措施等提出了更多要求。針對游泳課程思政的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廣大教師還需要從多個角度為切入點進行深入研究,推動游泳課程思政真正落地實施。
(作者單位:四川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