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讓教育朝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各學科教師逐漸將信息技術融入教學實踐中,探索教學模式改革的新方法。線上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近幾年因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吸引了廣泛的關注。基于此,文章從線上教學的必要性出發,介紹了線上教學的優勢和不足,重點討論了將線上教學融入初中物理課程教學的具體思路,旨在進一步拓寬教師與學生的視野,促進初中物理教學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線上教學;初中物理;教學思路
作者簡介:李艷(1976—),女,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兵希中學。
線上教學是一種依托信息技術手段的新型教學方式。線上教學不受到時空限制,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特殊環境中,重要性日漸凸顯。初中物理課程具有極強的實驗性,并且涵蓋廣泛的知識,涉及多方面的學科內容,僅依靠傳統的線下教學,難以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使得豐富的物理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將線上教學融入初中物理課程教學,發揮線上教學的優勢,讓初中生更輕松、更高效地學習物理知識,實現初中物理學科教育質量的有效提升。
一、將線上教學融入初中物理課程教學的必要性
在社會不斷發展和進步的大背景下,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社會大眾不再單純關注學生學的內容,而是更多地將關注重點放在了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提升上。初中物理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抽象性,其涵蓋的物理現象及其中蘊含的物理規律較為繁雜,很多概念和知識都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的,如何實現高效的物理教學已經成為諸多教師關注的重點問題[1]。與此同時,物理是一門極具實驗性的自然學科,初中物理教學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與創新實踐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2]。只有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切實掌握物理知識,獲得學習經驗,并將其應用在實際生活當中,才可以將物理學科的價值有效地發揮出來。
線上教學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因而這種教學模式很快進入了大眾的視野,并在近幾年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成為許多學校和教師習慣使用的教學方法。教師應在開展線上教學時,明確線上教學的優勢,合理利用線上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改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讓線上教學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二、將線上教學融入初中物理課程教學的優勢與不足
(一)線上教學的優勢
首先,在線上教學時,教學過程得到了簡化。傳統的物理教學中,教師需要手寫完成課前的整體教學設計,在課堂上還需要通過板書來介紹相關的概念和知識,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教師的負擔。在應用信息技術開展線上物理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種工具搜集與整理教學資源并展示給學生,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此外,線上教學使用到的課件、視頻等內容,教師不僅可根據學生的需求與實際的教學情況進行修改和添加,還可以重復利用,這十分方便教師開展教學工作。
其次,線上教學為學生的高效學習提供了便利。初中學生在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上存在較大的差異,這樣的差異會導致學生對同一物理知識產生不同的理解,進而影響教學的效果[3]。在線上教學時,學生可以重復觀看教學視頻,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依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對自身的學習進度進行合理的規劃。并且,學生可以在課程的關鍵點或者不容易理解的位置暫停然后重復播放,從而充分理解相關知識。
最后,線上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提升獨立思考的能力。線上教學一般以直播為主,錄播、微課等內容為輔,這有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融入物理課堂。對自律性較強的學生而言,在這樣的直播課堂中,他們不容易受到其他學生的干擾,有更多的思考問題時間。此外,在線上教學時,學生可以通過平臺公開提問,教師答疑解惑后,學生可以共同討論和分析,展示不同的意見,這有利于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提升。
(二)線上教學的不足
1.教師層面
(1)線上教學不同于線下的面對面教學,教師無法看到學生,一些教師因此無法很好地掌握學生的聽課狀態,不知道該如何采取適當的措施來處理課堂中的問題。
(2)線上教學經常會受網絡狀態和授課平臺穩定性的影響,當網絡質量不佳、授課平臺不穩定時,教師只能被迫中斷教學。此外,授課平臺本身提供的功能也會影響師生之間的互動,從而影響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積極性。
(3)部分教師在開展線上教學時,沒有轉變自己的教學思路,未能充分地利用海量的教學資源;還有一些教師在安排直播課程的內容時,未能考慮到網絡環境的特殊性,沒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4)線上教學的模式不適合自控力較差的學生,此類學生容易在課堂上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甚至可能在屏幕后進行與課堂無關的活動,這會導致原本就處于較差學習狀態的學生出現更為嚴重的學習問題。
2.學生、家長層面
(1)接受線上教學時,學生基本在家里,因此線上教學對學生的家庭環境也有一定的要求。
(2)在使用線上教學時,教師難以很好地掌握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和效果,家長雖然可以發揮監督的作用,但是大部分家長在工作日都要工作,無法對學生的網課參與性進行有效的監管。
三、將線上教學融入初中物理教學的具體思路
(一)以現代化科學技術豐富課堂內容
線上教學是一種網絡教學模式,應用該教學模式有利于初中物理課程的教學內容朝著更加豐富的方向發展。在線上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學生的生活實際作為基礎,積極尋找初中生感興趣的內容,將其融入教學實踐中,提升學生參與物理學科學習的積極性。
以蘇科版物理教材九年級上冊“物質的比熱容”章節的教學為例,教師在開展線上教學時,可以播放“神州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的相關視頻,引導學生觀察火箭發射時產生的白色氣團,以此作為課堂的切入點,營造問題情境,再引導學生就該白色氣團的物質組成進行討論,深入淺出地進行學習。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讓教學活動的開展變得更加順利。
(二)以有效的導學案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導學案指的是教師在課程開始之前制訂的課程設計方案,主要目的是引導并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開展線上教學時,教師依舊要重視導學案設計,利用導學案向學生展示課程的學習目標、學習任務以及學習重點,幫助學生明確課程的基本內容。
以蘇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級下冊“壓強”章節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課程設計階段收集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案例,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物理知識的作用。筆者在課堂設計階段,結合時下熱點,圍繞滑雪運動員在滑雪過程中不會陷入雪中這一現象進行設計,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師生通過共同討論和探究得出結論之后,教師鼓勵學生采取線下親身實驗的方式體會壓力的影響,從而真正理解相關的物理知識。
(三)以課堂互動為重點營造課堂氛圍
開展線上教學時,教師失去了面對面教學的交流感,但是教師不能將課堂看作自己一人的獨角戲。教師需要在合適的時段對學生進行提問,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利用課堂互動的方式,對學生的知識理解程度進行簡單的考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在開展線上物理課程前,教師還需要提前了解網絡教學平臺的操作方式,保證提問環節能夠順利進行。
以蘇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級下冊“二力平衡”章節的教學為例,筆者在授課的過程中,有同學提問:“平衡力和作用力兩者該如何辨別?”由于這一問題是學生容易產生困惑的難點問題,筆者將屏幕上的問題念了出來并鼓勵學生進行討論,為感到疑惑的學生解答這一問題。班內學生以文字留言的方式進行熱烈討論并互相點評,課堂氣氛立刻活躍起來。在學生互動與交流的文字中,教師可以發現學生理解得不夠透徹的知識點,找到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進。
(四)以動畫演示為手段展示物理現象
物理學科的學習內容有一定的復雜性和抽象性,教授其中很多知識時教師需要通過實驗來幫助學生理解,因為如果只是通過簡單的語言和文字向學生講解,學生根本無法理解和記憶。加上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階段,對于較為復雜的知識沒有足夠的耐心,如果不采用合適的方法進行教學,會大大影響物理教學的效果。動畫教學視頻大多直觀且有趣,能夠同時展示微觀的原子和宏觀的宇宙,展示難以被攝像機捕捉的物理現象,因此在線上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動畫演示的方式,向學生解釋不容易理解的物理概念,幫助其更好地理解和記憶。
以蘇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級上冊“透鏡”章節的教學為例,教師在開展薄透鏡焦距的概念教學時,需要考慮到初中生是初次接觸光學的知識,因此可以采用動畫演示的手段來輔助教學。在動畫演示中,學生可以直接看到太陽光(平行光)穿過薄透鏡后聚集在一個點上的全過程。同時動畫視頻中也會適時地標出焦點和焦距的含義,這比單純的文字、語言講解更為生動、有效。適當采用動畫演示也可以豐富課堂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效果。
(五)以虛擬仿真為基礎展示線上實驗
物理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因此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實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線上教學的模式使得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面臨新的難題,教師難以及時觀察并糾正學生的操作錯誤。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各種信息技術手段,制作相應的仿真模擬實驗視頻,模擬實驗中可能出現的錯誤操作,并演示正確的實驗方法。仿真模擬視頻與后續的線下實驗相結合,能夠使物理實驗操作的教學更有效果。
以蘇教版物理教材九年級上冊“歐姆定律”章節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制作仿真模擬實驗視頻,為學生演示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和正確步驟。觀看視頻后,學生會對相關的物理實驗有一定的了解,教師后續組織學生進行線下實驗時會更加順利。
結語
綜上所述,將線上教學引入初中物理教學,不僅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良好方法,也是提升物理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在開展線上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利用線上教學的優勢與特點,不斷豐富課堂內容,并采用多種方式強化師生互動,以提升教學效果,讓線上教學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陳致童.提高初中物理學科線上教學的有效性淺談[J].新課程,2021(11):19.
[2]陳妙雅.初中物理線上和線下教學有機結合的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A5):106-108.
[3]黃村玲.初中物理線上教學助力“深度學習”[J].中學理科園地,2020,16(04):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