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項目化教學是實施單元教學的重要方式。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教師以項目化教學的方式實施單元教學,可以提升教學質量。文章以部編版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二)”為例,具體介紹項目化教學策略,以期提升數學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單元教學;項目化教學;教學策略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基礎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中小學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GS[2022]GHB0808)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孟慶杰(1985—),男,甘肅省臨夏市新華小學。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倡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從“接受”轉向“探究”,從“書本知識”轉向“親身體驗”,助力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鍛煉學習能力。教師是數學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教師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方式。因此,要實現新課標的要求,教師須以學生為本,轉變教學方式。項目化教學是教師可以選用的方式之一。所謂項目化教學是指教師依據小學生學情,以教學內容為基礎創設真實情境,提出系列任務或問題,驅動學生探究并逐步解決任務或問題,由此建構認知、鍛煉能力的教學活動[1]。有效地實施項目化教學,可以使學生掌握學習主動權,積極探究,提升學習效果。大單元是數學教學的基礎,在實施單元教學時,教師可應用項目化教學法,在整合知識的基礎上,設計任務,驅動學生探究。以部編版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二)”為例,教師可應用如下策略實施項目化教學。
一、梳理教材,確定項目
確定項目是項目化教學的第一步,梳理教材是教師確定項目的重要途徑。通過教材,教師可以把握知識點間的聯系,整合知識,由此確定主題,創設情境,助推項目化教學落地。
(一)梳理教材,整合知識
教材是教師實施單元教學的依據,單元教學內容是實施項目化教學的基礎。所以,在實施項目化教學之前,教師要先梳理教材,整合知識。
“位置與方向(二)”是數學六年級上冊的內容。在學習該內容之前,學生已在一年級、三年級、五年級學習了與之相關的其他內容,如用上、下、左、右、前、后確定物體所在位置,用東、南、西、北確定物體的相對位置等。在建構主義者看來,已有經驗是學生進行有意義建構的基礎。因此,教師要把握知識之間的聯系,整合不同年級教材中關于位置和方向的內容,建構大單元,為實施項目化教學提供依據。
(二)設定主題,創設情境
項目主題是項目式教學的基礎。在整合單元內容后,教師要確定具體項目主題,由此指明項目化教學的方向。有意義學習理論強調了教學情境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情境是項目主題的承載,是學生逐步探究的依托。因此,在確定教學內容后,教師要創設情境,展現項目主題,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為體驗項目探究活動奠定基礎。
位置、方向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學生早已感知了位置、方位場景,建構了生活認知。因此,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確定項目主題:優化學校的整體布局。接著,教師創設生活情境,順其自然地展現項目主題。在創設情境時,教師利用課件呈現學校平面圖和三維圖,將學生帶入生活場景。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學校準備修繕一下現有建筑。你是否可以根據學校建筑物分布情況,繪制一份地圖?是否可以幫校長出主意,優化學校整體布局?”實踐證明,在生活情境的作用下,學生不但產生了強烈的探究興趣,還感知了項目主題,為接下來的探究活動奠定基礎。
二、提出任務,合作探究
提出任務是項目化教學的第二步,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步。在實施項目化教學時,教師要有依據地設置任務,提出任務,驅動學生進行合作探究。
(一)提出任務,指明方向
項目化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探究是展現學生主體性的具體方式,學習任務是項目化教學的核心,是學生進行探究的動力[2]。因此,在實施項目化教學時,教師要立足項目主題和單元內容,設計相關任務,為學生指明探究任務方向,推動項目化教學的有效實施。
在實施“優化學校的整體布局”項目化教學時,教師設計了四項任務。任務一:建立項目團隊,合作閱讀教師發放的核心知識學習材料,討論繪制學校各建筑方位圖的方法,設計繪制學校建筑物方位圖的方案。任務二:邀請家長或其他教師擔任“測量顧問”,與“測量顧問”通力合作,確定參照點,操作指南針、測距儀等工具,確定學校各建筑物所在位置及其方向,做好記錄。任務三:邀請信息技術教師或家長擔任“技術顧問”,利用繪圖軟件制作學校建筑物方位圖。任務四:結合繪制的方位圖和生活實際情況,商討建筑物規劃的合理性,調整方案,形成最優化方案。
(二)生生合作,多樣探究
項目化教學活動具有復雜性,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很容易遇到諸多問題,導致項目化教學效果不佳。生生合作是彌補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不足的“法寶”[3]。在實施項目化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呈現任務后,組織合作小組,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會展現主體性和個性,想出各種探究方式,生成諸多新知識,增強項目探究效果。
1.組建合作學習小組
合作學習小組是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的支撐。在實施項目化教學時,教師要依據學生學習情況,科學地組建合作學習小組,為學生提供合作探究機會。教師尤其要依據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派任務,做到責任到人,借此實現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推動合作探究活動開展。
具體而言,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細心觀察學生,立足于學生整個學習過程,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記錄袋,記錄其學習情況、發展變化、學習不足等。在組織項目化教學時,教師以學生成長檔案袋為依據,認真閱讀,分析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并發現差異,將學生劃分為三個層級。其中,A層級學生,數學基礎扎實,數學學習興趣濃厚,有較強的組織領導能力,有極強的數學探究意識和數學應用能力;B層級學生,數學基礎一般,有一定的數學學習興趣但不濃厚,能在他人的引導下學習數學,有學好數學的欲望,有較強的配合能力;C層級學生,數學基礎薄弱,缺乏學習興趣,需要在他人的監督下學習數學。之后,教師依據學生分層情況,建立異質小組。在異質小組中,A層級學生擔任小組長,展現自身優勢,起到帶頭作用,引導其他組員一起探究任務;B層級中的學生輪流擔任記錄員,記錄項目成果;C層級學生則擔任監督員,觀察其他成員的表現。這種分組和分派任務的辦法可以使每個學生都有探究機會,有利于推動項目化教學
落地。
2.提出合作探究任務
合作探究任務,是學生走進合作小組,與他人合作探究的導向[4]。實際上,項目化教學中的各項任務,正是合作探究任務。在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后,教師要根據項目化教學的發展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不同任務,驅動學生進行合作探究。
比如,在實施項目化教學活動之初,教師先向學生提出任務一。面對任務一,大部分小組表現得無所適從。針對此情況,教師進行點撥,提出具體要求,如:“閱讀核心知識學習材料,梳理位置與方向的相關內容,總結確定位置、方向的幾種方法。”“利用適宜的方式,搜集信息,了解設計建筑方位圖的方法。”“初步設計出學校建筑物方位圖方案,標注各建筑物的位置、方向等。”教師的具體要求,為學生指明了探究方向。學生在要求的引導下,走進合作學習任務中,完成不同要求,并與小組成員交流。如在完成第二個要求時,有的小組成員登錄網站,搜索設計建筑方位圖的方法;有的小組成員則向父母尋求幫助,獲取相關信息;有的小組成員則翻閱相關書籍,找到相關內容。在各自尋找到有關內容后,組員主動地集中在一起,分享不同的內容。在分享的過程中,組員呈現了不同的內容,提出個性看法,迸發思維火花,由此一步步地達成統一認知,形成設計建筑方位圖的方法。在方法形成后,小組記錄員認真記錄,為完成后續要求做好準備。
三、展現成果,總結評價
展現成果,總結評價是項目化教學的第三步,也是學生了解項目完成情況,扎實掌握數學知識的關鍵一步。在實施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展示成果,梳理知識,并與其一起回顧探究過程,進行總結性評價。
(一)展現成果,梳理知識
展現成果是項目化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完善項目內容、建構知識體系的途徑。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任務完成情況,把握時機,創設成果展示活動,給予學生展示機會,并指導學生梳理知識,建構數學認知。
仍以任務一為例。通過體驗合作探究活動,每個小組獲得了任務成果。于是,教師把握時機,搭建舞臺,引導各個小組輪流上臺,一一展示任務成果。受到個性差異的影響,各組的任務成果不盡相同。面對不同的任務成果,學生大都興致高昂。在傾聽、觀看的過程中,學生進行頭腦風暴,聯想諸多相關內容,主動發表自己的看法。針對不同看法,全體學生積極討論,達成統一認知。在統一認知的作用下,各組自覺彌補其任務成果。教師結合具體成果內容,挖掘其中存在的數學知識,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表述,幫助學生梳理數學知識,建構數學認知。
(二)回顧過程,總結評價
總結評價是項目化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貫穿項目化教學始終[5]。教育評價改革倡導過程性評價,提倡用教學評價激勵學生發展,提升教學效果。在實施項目化教學時,教師以整個項目過程為抓手,關注、審視學生的探究情況,及時應用多樣方式進行評價,助力學生查漏補缺,提升探究效果。
比如,在學生完成任務二時,教師走近每一個小組,側耳傾聽,認真觀看,了解小組的任務完成情況。在此過程中,教師賞識學生的良好表現,并指出其表現不足的地方,有針對性地提出完善建議。在教師的賞識評價下,學生信心大增,積極體驗探究活動,推動項目活動的開展。在任務二的規定時間結束后,教師按照如上方式搭建舞臺,鼓勵各組進行展示。在其展示之際,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如:“在探究的過程中,你們遇到了哪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回顧探究過程,介紹問題及解決方法。教師則依據學生的發言,有針對性地進行補充,促使各組完善認知。最后,教師依據各組的探究表現和展示表現,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價,如贊美各組的良好表現,指明各組的不良表現,借此使各組自覺地揚長補短。與此同時,教師將各組的表現記錄于學生成長檔案記錄袋中,為進行終結性評價提供依據。
總之,有效實施項目化教學,可以讓學生開展合作探究、掌握單元內容,同時發展多樣能力,增強單元學習效果。因此,在實施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可以整合教學內容,以單元教學內容為基礎,應用項目化教學策略,驅動學生積極探究,完成不同的項目任務,順其自然地建構數學認知,鍛煉多樣能力,提升數學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唐黎明.小學數學微項目化學習設計研究[J].小學教學設計,2022(20):4-7.
[2]鄭元柳.項目化學習賦能單元整體教學的嘗試:以“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表內乘法(一)(二)”為例[J].教學月刊小學版(數學),2021(09):48-51.
[3]向妮.基于項目學習的小學高段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1.
[4]林莉,袁曉萍.基于學術性探究的學科項目化學習設計與實施:以小學數學“校園數據地圖”項目化學習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21(01):83-87,9.
[5]黃兵.淺談項目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04):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