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樸
摘要:隨著經濟的改革與發展,各行各業在此浪潮中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此時為在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企業應跟隨時代的發展以及市場需要不斷進行改革和優化,以此提升自身競爭力。但是,在當前形勢下,我國部分企業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將發展重點放在外部經營發展和經濟利潤提升中,對于內部管理以及制度的完善重視程度不高,使得內部控制管理水平無法有效提升,造成資源無法合理運用、資源浪費情況,即使國有企業也同樣存在著此類問題。部分國有企業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雖然在逐步改革,卻仍舊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財務風險問題,進而造成國有企業發展上的壓力,使其戰略決策缺少科學的財務數據支撐。基于此,文章從國企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著手,對新時期國企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意義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此為日后相關人員的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國有企業;內控管理;財務風險
現階段,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國有企業在新時代發展過程中,面臨全新的市場運營環境,此時行業之間的競爭也在不斷提升,從而造成兩種局面。第一,為國有企業帶來新的挑戰和要求;第二,為國有企業的發展提供新機遇,提升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工作開展的有效性,促進風險防范工作實施的科學性,從而保障國有企業得以可持續發展。
一、國企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概述
(一)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的內涵
財務管理工作對于國有企業內部實際運作而言,是一種有效設置財務數據管理的工作模式,運用時主要針對企業投資融資行為、現金流以及利潤分配進行管理,并在財務管理工作的運作下進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分析,最終形成相應的財務報告,以供國有企業管理者使用,使其在精準的數據下為企業發展制定精準戰略決策。由此可知,國有企業進行內部資源優化整合,可確保財務管理工作的真實性、權威性,在財務管理工作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要本著精益求精的精神,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開展財務管理工作,如此方能在新時代發展的基礎上,為國有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內部控制工作對于國有企業而言,能有效約束員工工作行為,此工作的有效運作能為企業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占據有利地位,使國有企業內部環境得到有效規范與管理,從而在強化管理水平的基礎上,提高工作效能,增強自身競爭力。與此同時,內部控制機制運作過程,相關人員還應進行規章制度的明確,合理劃分工作職責。
內部控制制度作為國有企業內部管理的重要制度,具有一定的客觀性、約束性和權威性,實際運用過程中,相關人員應本著嚴肅認真的原則,進行制度的構建與完善,以此增強國有企業抵御財務風險的能力。
(二)國企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的關系
國有企業對于我國經濟建設而言,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國家經濟的引導者和帶動者,其經營和發展方向應跟著社會、市場、政策的發展與變化而調整,在此之中,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不斷發揮自身的作用,在相輔相成的作用下不斷促進國有企業內部工作的完善,進而有效約束企業對外經濟活動,使得國有企業的內部工作以及外部工作能夠有條不紊、井然有序地推進。在一定程度上,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具有一致的目標,雖然采取的方式和運作方式不同,但是皆以國有企業經營戰略目標發展為主,并在改革過程中提升企業管理水平,使得國企經營決策數據的準確性得以有效保障。此外,在國有企業各個環節完善后,國有企業抵御能力得到增強,促使企業發展有足夠的鮮活性、長久性。
二、國企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意義
企業進行經濟活動和經營行為就會產生相應的財務數據和信息,因此為有效發揮國有企業內部控制體系輔助財務管理機制運行、保障國有企業內部經濟活動的順利開展的作用,應將各個工作環節完善與優化,促進內部控制體系與財務管理機制相互作用,以此規劃國有企業內部現金流,從而保證資金得以合理運用,避免資金資源浪費。其次,國有企業需注重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的聯系,規范財務工作模式,并將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應用在財務管理機制、內部管控體系上,促進財務質量和管理水平提升。同時,從全局觀角度出發,在內部工作運轉時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進而提升財務管理人員自身工作積極性,確保工作質量、效能。
三、財務風險控制分析
(一)籌資方面
國有企業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有著重要的環節就是籌資環節,由于資金的來源和籌資方式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此時會產生一定財務風險。因此為控制籌資風險,國有企業應做到以下工作:首先,國有企業在實際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應重視收益與風險比率的有效權衡,并以此為依據做出與自身特點相符合的籌資體系,之后選擇完成籌資工作,此種方式能有效降低財務風險發生概率。其次,國有企業在運作期間,還應不斷提升自身對于管理流動負債的重視力度,以此促使國有企業能在短時間內利用基金實現降低成本的目標,保障企業自身得以正常運轉,以此為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提供強有力保障。最后,國有企業的管理人員在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應及時掌握金融市場的變化規律,從而強化國有企業對于市場變化的應對能力,之后再根據政策的實際要求,做出當前情況下的籌資決策,以期為未來發展提供基礎。
此外,在國有企業發展過程中,資金管理不得當會造成資金成本與收益率的處理問題。換句話說而言,就是在投入的過程中,由于資金過于充足,會致使整體的投入與回報不成正比。此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有兩種:1.公共事業和部分基礎設施工作運轉期間,需要進行大量的資金投入,此時企業會產生較大的折舊利息,進而致使其自身在短期內難以獲得收入回報。2.由于成本上升和政策的影響,企業在實際運作的過程中,通常很少對資金進行管理,造成資金未有效整合,同時管理人員對資金收益最大化的關注度較低,因此使得盈利空間較為有限。
(二)投資方面
國有企業的財務問題不僅會影響其正常運營,還會影響自身對外投資的工作,致使投資環節出現財務風險。由于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為提升自身的經濟效益和資金利用效率,需要將存貨、應收賬款、可交易性金融資產以及現金用于企業投資中。此時,相關人員應把握投資環節財務風險控制。國有企業決策者應與財務管理負責人員應在明確投資流程和資金運作過程后,對企業生產運營過程中獲利性與流動性間的平衡性給予高度關注,并在此基礎上做出最優決策。過多流動性資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在投資方面能夠有效促進資金流動性,提升資金利用率,使變現與償債能力不斷增加,但換個角度而言,此種投資能使企業在獲利的同時降低繼續資金階段資金周轉正常性。若項目投資數量過大,其實施時間跨度會不斷增長,隨之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從而增大財務投資風險,針對企業而言,其在進行投資決策前,還應對市場進行全面考察,并從多角度出發做好項目投資,市場前景發展和可行性方面的分析,進而保證投資決策的正確性,降低財務風險發生概率,減少投資失敗概率。
(三)資金運營方面
資金運營不僅是財務管理工作中的重點內容,也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必要環節。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相關人員應對流動資產進行觀察,對比其比重大小后,進行存貨自身存儲量的分析。通常企業在運營中會出現存貨量較大且超儲積壓存貨較多的問題。此時存貨方式會限制資金流動發展,致使資金被大量占用,從而增加保管費用,造成國有企業運轉利潤不斷被削減,即使業務上升也無法控制此種局面。若一個企業的庫存長時間存在存貨積壓,則在市價下跌過程中會發生財務風險,因此為減少國有企業實際利潤降低財務風險,應在對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企業進行流動資金控制運用,減少存貨積壓和增加投入資金的方式,降低財務風險發生概率,并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對此項工作給予高度關注。除此之外,在日常運行過程中,企業需要對財務行為規范力度規范程度給予重視,除對銷售業績應有重視外,還應對應收賬款工作進行調節,使其變得更加合理,以此避免債務人長時間無法償還而占用高額資金導致財務風險出現的情況。不僅如此,企業還應運用在保險公司進行大額應收款投保的方式提升財務風險控制,轉嫁相應風險,降低賒銷風險發生的概率。
四、新時期國企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國企的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過程缺少環境支持
現階段部分國有企業對于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性認識程度較低,尤其是對于二者之間的關系和作用,使其在實際運作過程中難以有效發揮出財務管理工作效能,造成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過程中,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自身可發揮的作用較低。其次,國有企業在實際建設過程中,自上而下的工作組織構架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部分國有企業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并未重視此工作開展的意義,造成各個部門工作人員參與工作的積極性逐漸降低,并且在實際工作中出現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工作目標不明確的情況,嚴重阻礙國有企業自身的發展。
(二)國企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脫節
新時代發展背景下,雖然國有企業管理者對整體改革和創新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認識,但是由于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并未從全局角度出發,需對國有現實經營狀況進行細致分析,防止財務管理工作實施過程出現問題。與此同時,財務管理與內控體系建設過程中受到傳統財務管理工作模式的制約和影響,使得二者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存在脫節的現象,導致實際工作目標不明確、工作方向與預期不符,增加國有企業管理難度。
(三)財務管理的權責不統一,影響財務管理機制建設
隨著新時期發展,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較多,如常見的權責不統一問題。此情況出現的原因與財務工作人員權利、責任有關,主要原因為責任大于權利,財務管理工作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大大降低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其次,隨著企業發展工作量也在不斷增加。此種情形下,國有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工作流程不規范,致使工作職責分工不明確,加以制度約束成效低,且財務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若只為完成財務數據報表,則會出現相應的數據分析和歸納管理工作的執行度較低。
(四)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過程中缺少審計監督的作用
新時期國有企業經營環境逐漸復雜,為有效實現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目標,需要相關人員對審計監督工作給予高度關注,如此方能在監督審計工作下提升財務管理質量。但是,現階段部分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過程中,缺乏完整的審計監督工作機制,造成工作人員思想意識上受到制約、經濟活動存在無法前進的問題,加上工作人員工作操作不規范,最終影響審計監督報告的可用性、真實性。
(五)國企的財務風險管控力度不夠
新時期背景下,國有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著經營制約的問題,造成國有企業財務工作面臨的風險種類逐漸增加,但由于現階段部分國有企業對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意識不強,難以對其進行約束,造成潛在的風險無法及時識別出來。此時,若國有企業缺少財務風險評估機制或是評估機制不健全,則會直接導致財務管理工作和內部控制體系建設過程提升財務風險,進而影響企業自身發展效能。
五、新時期國企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策略
(一)改善國企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環境
新時代國有企業發展過程中,其經營環境會受到社會發展的影響,為此國有企業內部經營措施需要及時優化,以此提升國有企業發展的穩定性。首先,國有企業內部建設需要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重視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帶領工作人員強化自身思想,進而使得正確的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意識能夠貫徹在企業發展的方方面面,從而促使員工的思想意識統一,此時管理者需要發揮自身領導作用,為相關制度體系的完善與建設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其次,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期間,需注重財務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促使每一步工作開展與實際意識相結合。與此同時,相關人員還應對其重要性進行宣傳,建立符合工作人員心里需要的宣傳方式,以此提升員工自身工作的積極性,從而為完善管理機制、營造企業文化氛圍提供文化基礎。最后,企業管理者還應以身作則,對于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工作以及細化各個工作開展細節給予高度關注,確保此工作與國企其他工作的開展得以有效協調與銜接,進而保障整體工作開展質量的同時,促進內部控制體系建設與完善。
(二)完善國企內部控制體系
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之間若存在脫節問題,則會影響制度的建設與完善,使得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工作難以順利開展。基于此,相關人員應對國有企業新時代經營狀況進行全面分析,從而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體制,此時應從工作目標角度,了解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之間脫節的原因,并對二者之間的密切聯系進行探究,促使工作內容、工作環境中的問題得以有效解決,進而達到國有企業有效管理財務部門的目標,進而優化內部體系控制工作,保障各工作控制體系建設的完整性,并將建設工作落到實處。與此同時,國有企業為避免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之間出現脫節現象,需重視內部控制自身的制約性,使得財務管理工作得到相應的建設與控制后,運用先進的管理理念,樹立正確的工作方向,以此融合到工作推進進程中,對傳統管理模式進行創新、完善,減少兩個制度之間出現碰撞、摩擦的情況,進而提升、完善國企財務內控體系建設水平。
(三)注重財務管理的權責統一,完善財務管理機制
新時代國有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控制體系建設,需要統一財務管理權責,并在保證財務管理人員本職工作正常運作后,為國有企業構建更加完善的財務內控機制。此時,國有企業應結合現階段財務權責不統一的問題,進行原因分析,并依據分析結果開展工作職責劃分,運用公平公正的績效考核機制,對員工工作行為進行約束與規范,從而促使工作人員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以及職業素養,并將新技術、技能運用在工作中,強化本職工作成效,并對工作內產生的信息、數據進行分析總結,從而為企業發展提供科學、全面的數據與信息。與此同時,國有企業還應不斷完善財務管理機制,以此促進財務管理工作流程的規范性,使得財務工作人員的工作有據可依,有規可循。
(四)健全財務內部審計和監督機制
國有企業經營需要以市場為基準,建立健全相應的財務內部審核和監督機制,并將此機制運用到國有企業改革目標實現上,以此對財務管理和內控體系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完善、彌補,減少企業經營過程中發生風險情況。此外,國有企業還應結合自身發展狀況、內部財務監督情況,進行內部管理調整與改革,以此提高監督審計工作質量,使工作具有獨立性和權威性,從而規范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避免管理者發揮主觀意識影響企業發展。審計和監督工作應根據流程進行全面管理,并深化到相應的審計監督工作中,以此明確工作職責,避免審計和監督工作過于片面。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和監督還應注重經濟發展,在此基礎上對審計監督工作進行優化與整改,形成具有可用性、有效性的內部審核工作審計報告,為提升相應工作質量做基礎性的準備。
(五)提升國企的財務風險管控力度
對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與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工作,不僅需要國有企業工作人員提高思想意識,也需要進行財務管理機制完善,從而提升工作實際效能,強化風險管控能力。國有企業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應建立風險評估機制,以此提升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管理風險防范意識。與此同時,有關人員還應注重風險評估機制在實際運作過程中接觸以及潛在的風險,使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風險和問題能夠被及時排查和解決,進而減少國有企業經營期間的損失。除此之外,企業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還應構建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國有企業加強內部控制管理過程中,想保持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為工作人員營造舒適的工作氛圍,需要借助企業文化進行工作氛圍的構建,此種方式不僅能有效平穩企業內部工作的浮躁性,還能有效使處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的國有企業,更具有內部凝聚力。在國有企業發展過程中,除了依靠高新技術和產品質量提升自身在市場占有率,還能通過質量管理與文化構建提升企業在行業內的知名度從而為企業營造良好的外部形象,提升員工工作積極性和內在動力。除此之外,國有企業還應以企業經營工作為主,明確財務風險管控責任,對制定的風險防范措施進行相應的風險排查,從而避免企業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出現的風險問題。
六、結語
當前市場經濟的變化過程中,為保障國有企業能夠在市場上占有有利地位,需相關人員根據企業自身實際情況進行打算。此時不僅需要強化相關人員對于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還應在內部控制基礎上建立相應體系,促使內部管控工作的系統性、完整性得以提升,進而在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上,滿足實際情況,達到改革內部問題、強化工作人員自身思想的目標。不僅如此,在進行內部管理的過程中,有關人員還應站在財務風險防范的角度,增強自身財務運作管理能力,為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提供安全保障,以此增強國企的競爭力,使其在市場洪流涌動過程中得以平穩發展。
參考文獻:
[1]齊欣.企業加強內控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的措施研究[J].冶金財會,2021(04):50-51.
[2]孔祥云.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防范及其控制[J].投資與創業,2021(23):111-113.
[3]唐珂.企業內控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探討[J].財務·金融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22):67-68.
[4]何俊發.制造業企業內控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探析[J].納稅,2019(32):110-112.
[5]顧中權.黃河生態經濟帶建設背景下河南金融風險防范研究——兼談公安機關的作用[J].法制與經濟,2021(09):31-36.
[6]王影,謝秋娟,郭繁.醫院病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及風險防范研究[J].當代醫學,2022(04):113-115.
(作者單位:山東高速集團有限公司聊城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