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立德樹人”是具有永恒性與經典性的教育理念,“樹人”永遠都是國之根本,國家發展也需要高質量的人才。體育是作為重要課程,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也應當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著重培養學生的責任、規則和健康意識,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理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立德樹人”教育理念來源于《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原文大意為人生最成功的是樹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業,再其次是創立學說。教育理念即使過了很久也不會被廢棄,這就叫做不朽。并且在《管子·權修》中管子說到“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也就是說,人才理應得到重視與培養,這也是一切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教育家的共識。谷物種一收獲一,樹木種一收獲十,而人才,種一則可收獲一百。因此,國家應該強化教育,加大投入,制定和完善教育法規,形成人才培養的環境和氣氛,促進人才盡快成長。
“立德樹人”最早在我國黨的十七大中以“育人為本,教育為先”的形式提出,就是要大家重視“品德”是教育之根本。隨后,在黨的十八大上將“立德樹人”確定為新時代國家教育的根本任務,拉近了“立德樹人”與教育之間的距離。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也要著眼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自身作則,首先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然后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貫徹“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沒有達到國家要求的教育對社會發展毫無意義。因此,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應當積極滿足國家對教育改革的要求,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理念[1]。
高職院校在我國屬于較為特殊的一種學校,教師授課的具體內容多半為職業技術知識,其體育課高度重視向學生傳授更具有技術性的和專業性的知識。在這種教育環境下,高職院校在進行人才引進時,比較注重應聘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相對忽視了教師的品德和文化綜合素質。并且大部分體育教師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教學目標,認為并不需要在課堂活動中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再加上部分教師自身的“師風師德”有待提高,常常在教學活動中不注重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不能自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學生會以教師為榜樣進行模仿,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樹人”的困難。而要突破現階段的教學困境,就需要教師將“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落實到高職體育課的各個教學活動中。
大部分情況下,高職院校的學生都被看作問題學生,與同齡文化課較強的學生相比,他們的思想比較稚嫩,是非觀念也不夠成熟,比較容易犯錯,也不注重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很多情況下,他們的一些言行舉止就暴露了這一點,例如,在公眾場合打架斗毆、辱罵他人等。在高職院校的學生眼中,體育課只是一門單純用來休閑娛樂的課程,在體育課上當教師提到有關德育建設的內容時,他們會感到驚訝,認為體育課堂與提高個人素質并沒有太大關系,長久以來這種僵化的思想已經嚴重影響到高職院校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切實加強在體育課堂中的理念建設。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團隊,是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關鍵。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活動中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在于提高任課教師的道德品質和個人修養。體育教師應當明確認識到,教師個人的價值觀念、道德品質、言行舉止都會被學生學習與模仿。提高學生道德品質的第一步是教師立德,教師應當積極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師德水平,加強自身職業素養和教書育人的責任感。不斷發掘體育學科中促進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的教育資源,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將顯性教育與隱形教育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思想品質和道德素養。
季羨林教授曾這樣說過,“自己生存,也讓別的人和動物生存,這就是善,只考慮自己生存,不考慮別人生存,這就是惡”,他不認為好人就是一味的幫助別人,絲毫不考慮自己。在季羨林看來,“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著想,百分之四十為自己著想,就是一個及格的好人。”通過簡單明了的語言,教師應當明確認識到:為國家、為社會、為學生著想是提高自身道德素養的有效途徑[2]。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德”來自內心深處,會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即便刻意偽裝和假扮也是不可持續的。體育教師要加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具有良好品質的優秀學生。且高職院校培養的高技能人才的水平決定了社會生產、建設和服務等一線產業的發展,德才兼備是企業發展需要的人才。高職院校教師也應當培養符合優良師德的言行舉止,摒棄任何可能會對學生產生“惡”的影響的行為;以優秀的師德為榜樣,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育人行為,堅決抵制違反師德標準的言行舉止。
1.責任意識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幾代人前赴后繼、堅持不懈地努力,時至今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已經取得初步成果,這個重任即將交給下一代建設者。
然而,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還沒有樹立良好的責任意識,經常將上課當成一項可做可不做的任務,在體育課堂上遲到、早退、曠課,嚴重違反課堂紀律;不服從教師的安排,穿拖鞋、便裝上課,在課堂上玩手機。當遇到客觀原因不能上課時,大部分學生選擇睡覺、上網、逛街虛度時光;在課堂之外,完全忽視教師安排的作業,一旦遇到檢查或測試時丑態百出、各類不當行為頻頻出現。由于大部分學生未能根據教師的安排進行日常訓練,在體質測試結果與標準要求相差甚遠。
因此,體育教師應從思維思想的角度影響學生:人的道德品行不僅影響學習與成長的過程,也會影響自身的成長質量,因此,學生必須培養強烈的責任感,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有所為有所不為,培養責任意識是提高個人道德品質的有效途徑。
體育教師也應從行動上提高對學生的標準與要求,鞏固學生的責任意識與規則意識:第一,體育教師應在教室內進行每學期的第一節課,讓所有學生都能了解本學期的實際教學內容,知道基本的考核流程與評分方式,這樣學生就會知道,成績不是教師給的主觀分數,而是自己在體育課程上的努力得來的成果,同時向學生公開課堂考勤、上課表現以及每個項目測試所占的比例,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樹立為自己的學習負責的意識與概念,并為此次付出努力。第二,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其中,集中注意力掌握動作的基本要領,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任務,提高課堂實效性;以集體為單位展開比賽,讓學生為集體榮譽努力訓練,讓學生認識到責任意識缺乏的危害性,以及對集體的不良影響,一旦出現半途而廢或棄權等行為就會影響整個班級的評分,在集體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第三,發揮榜樣的作用,將運動員為國家爭取榮譽的事跡與教材相結合,講述著名運動健將的勵志故事,讓學生產生社會責任感與愛國意識。第四,采取適當的激勵措施,體育對抗性和競爭性較強,很多體育活動需要學生經過激烈的對抗才能完成,需要學生具備不怕困難的勇氣、堅持不懈的品質和長期斗爭的耐力,體育教師應當充分激勵各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相反,對于在教學活動中濫竽充數、缺乏責任感、敷衍了事的學生,教師應當及時批評和引導,規范學生、督促學生,讓學生健康成長。
2.規則意識
體育教學應結合自身特點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第一,嚴肅課堂教學紀律。體育教學活動大部分是在露天的體育場進行,學生活動空間較大,容易互相講話、吵鬧,課堂教學秩序較為混亂,教師應當嚴格課堂考勤制度,堅持課前課后點名制度,按照花名冊認真清點人數,一絲不茍,即便耽誤課堂教學進度也要嚴格規范學生上課秩序,嚴肅處理遲到、早退、曠課的學生。同時,也要規范學生上課著裝,禁止穿拖鞋、便裝上課,糾正學生不良的上課習慣。第二,認真指導學生進行課堂練習。教師在開展體育練習活動時要勤于觀察,正確指導,隨時糾正學生的動作,讓學生精準把握動作要求,對于個別不服從教師管理和安排的學生,及時提出批評,讓學生在課堂練習活動中潛移默化的形成規則意識、組織觀念。第三,嚴守規則。在課游戲或者比賽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嚴格按照規則進行,服從裁判安排,嚴禁隨意棄權、任意泄憤的行為。讓學生在活動中清楚認識到,若奉行自我主義、個人英雄主義,只顧個人表現和利益,既會影響個人鍛煉效果,也會阻礙集體活動進度。第四,考核課后練習。教師應及時檢查課后練習任務,提高學生對任務的重視程度,絕不能在課堂活動中敷衍了事、濫竽充數。第五,愛惜體育器材。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活動中會使用大量的器材和教具,這些教材都需要按照制度進行借和還,學生在使用時也應注意保護,避免損壞體育器材。同時,教師也應安排具體負責的學生管理體育器材,做好借還工作,要求所有學生嚴格遵守規則進行使用。
教師只有規范課堂教學秩序,才能督促學生執行教師要求,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進行約束,遵守規則,提高自身體育意識與道德品質,更好的適應社會崗位的需求[3]。
3.健康意識
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健康是前提與必然要求,也是學生今后完成學業、開展事業的重要保障。但是,現階段大學生的體質日漸下降。據調查,從體重來看,很多學生不注重身體鍛煉,沒有嚴格按課堂要求參與體育活動,生活作息不規律,經常熬夜,飲食不健康,生活方式不科學,整體體重高于全國均值,而大部分女生由于日常飲食習慣不規律,并且盲目節食減肥,導致體重明顯偏瘦;從肺活量來看,男女生整體肺活量指數低于全國水平,一些男生沉迷網絡游戲,抽煙喝酒,很少進行體育鍛煉,身體素質遠不及正常成年男性;從拋鉛球來看,高職院校女生的成績一直達不到標準及格線;從耐力項目看,長跑是學生的一大難題,大部分學生僅能達到及格成績,長跑過程中有些學生跑一跑,走一走,耐力較差,部分學生甚至放棄測試。更令人擔憂的是,高職學生不夠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大部分學生在沒有養成吃早飯的習慣,或者在晚餐時間暴飲暴食,作息顛倒,不注重鍛煉身體,有些學生甚至抽煙喝酒、沉迷網絡。
高職學生畢業后無論從事哪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一個健康的體魄和優質的職業技能。因此,在學生體質普遍較低的情況下,體育教師首先要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意識,在壓力較大任務較重的高職時期,學生應當不斷加強身體素質,提高自身的抗壓能力;同時也為畢業后的工作狀態打下堅實的基礎,在一線崗位工作加班加點屬于常態,沒有良好的體魄根本無法滿足事業發展的需要[4]。其次,體育教師在課堂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的體育技能,也要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體育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講解健康與飲食、體質與體重等知識,讓學生從理論上掌握平衡膳食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健康飲食,選擇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適當的運動,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健康意識。最后,體育教師也應當充分發揮班級體育委員的監督作用,通過考核督促學生進行課外鍛煉。
綜上所述,在高職體育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滿足了新時代教育發展的需求,可以有效提高高職院校“師風師德”建設,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因此,教師應當自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讓學生具備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和健康意識,真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