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凱健 李 明 王天曉
(河南大學藥學院 河南開封 475004)
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優質課程建設是推動高校研究生教育創新、促進研究生教育課程體系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生優質課程是指目標定位明確、師資隊伍優秀、學科實力較強、資源共享價值較高的示范性課程。其在研究生教學和人才培養過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集示范性、先進性、科學性、有效性和整體性于一身的優秀課程[1-2]。據此,河南省教育廳依據河南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提升行動計劃(2021—2025年),組織開展了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與質量提升工程項目的立項建設工作,河南大學生物化學與生化藥物課程獲得“研究生優質課程”立項建設。
生物化學與生化藥物課程是藥學類碩士研究生的一門核心學位課程,課程系統地介紹了蛋白質生物大分子結構與研究技術、基因結構與研究技術及生化藥物等內容,使學生從更高層次認識與理解生物化學與生化藥物的原理、現象與事實。該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因此,以研究生優質課程建設為契機,明確該課程的目標定位、打造優秀教學團隊、提升課程學科實力、擴大資源共享,將為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推進及研究生創新能力提高提供源動力。故而,在優質課程建設過程中明確其地位和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體系建設、教學資源建設等方面的改革和創新,以及使優質課程資源充分地發揮其作用,是目前高校研究生優質課程建設需認真思考的問題(圖1)。
圖1 優質課程建設示意圖
《生物化學與生化藥物》課程作為藥學專業研究生的專業核心課程,經過多年的教學改革已經取得了一些優秀成果,但目前在優質課程建設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該課程總共 36 學時,但是課程內容涉及面較廣,包括生物化學與生化藥物概述、蛋白質、核酸、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生物大分子檢測常用技術、生物制藥國內外現狀分析、生物技術與生物制品學新進展、治療性抗體藥物、治療性細胞株等內容。其中,除涉及基本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技術之外,還涉及Co-IP、CHIP、EMSA、Western blot、qPCR、Luciferase等多種技術。課程課時量少、內容量大,綜合性、實踐性強,課程理解難度大。因此,需結合線上學習、線下討論來豐富課程內容,以增強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
由于課程總學時的限制,該課程缺少實踐環節。對于實踐操作,幾乎是參觀性質的教學,學生缺乏動手操作、分析鍛煉的機會。此外,該課程中涉及較多的高精尖設備和系統,學生對其了解甚微。實踐教學環節的缺失,會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難度加大,影響教學效果。
隨著科技的發展,課程內容、知識體系不斷更新發展,對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要求也日益提高。該課程涉及的很多實驗技術等內容近些年發展較快,對于研究生教學,除了講解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還要緊跟科技發展前沿,不斷地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因此要求授課教師除了具有較高的講課水平外,還必須緊跟學科發展前沿,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這樣才能給研究生補充最新的前沿技術和相關的最新知識。因此,教學團隊的教學科研水平需隨著科技的發展日益提高。
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推進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是研究生優質課程建設的重點內容和特色[3]。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對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提高研究生的廣泛學習能力、自主學習性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校生物化學與生化藥物課程的網絡教學資源還在建設當中,這將對研究生的自主學習性、教學適應性、學習實用性和實際使用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
教學評價具有評估、反饋和激勵等多種功能,是教學質量控制的核心,是客觀反映教師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目前,在教學評價方面主要采用研究生評教的單一模式,評價體系有待完善提高。
構建較為完善的生物化學和生化藥物理論課程和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形成一支教學、科學研究兼具的教師隊伍,實現“強化應用創新能力、倡導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計劃在未來5年將生物化學和生化藥物課程建設成為在全省同類高校中具有一定領先優勢的課程。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課堂、教材為中心的單一知識傳授型,學生只能是接受性學習,不利于創造性思維的開發。改變教學模式為以教師課堂講授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的素質與創新型,可促進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課堂上,營造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勇于創新的學習環境,可全面推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
生物化學與生化藥物課程體系,既要有經典的基礎理論,又涵蓋了應用于實踐的實驗技術,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因此,課程內容要緊跟學科前沿發展,不斷豐富新的知識點,擴大信息量,逐步充實和完善生物化學與生化藥物新的理論課程體系;同時,精心設計實驗教學內容,從基礎驗證性實驗到設計性試驗安排教學內容,構建新的實踐教學體系,以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知識應用能力,培養綜合思考和創新思維能力。
教材建設是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優先選用教育部推薦的或獲得國家級獎勵的優秀教材;其次,鼓勵教師團隊在現有研究生講義的基礎上,積極編撰研究生專用的高質量教材與實驗教材,通過加強教學改革帶動教材建設,滿足優質課程建設的要求。再次,根據研究生教學特點及學科發展需要,適量訂購國內外相關書籍及參考資料,供研究生開放閱讀。
研究生優質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建設應注重教學適應性、學習實用性和實際使用效果。因此,在網絡教學資源建設上,首先要保證課程介紹、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學視頻、教案、多媒體課件、作業題、試題庫等基本教學資源不斷充實,及時更新,充分實現共享。其次,需要聯合共建與共享適合于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學習者的拓展資源。
該課程內容不斷有前沿知識的更新,因此,在講授過程中,需不斷研究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提升研究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教學方法與手段應多樣化。研究生教學應突顯內容的學術性和前沿性,在課堂講授的基礎上,不斷深化 “以學生為主體,有利于學生個性化、自主性學習”的啟發式、問題式、參與式、研討式、案例式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的改革,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開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其次,教學與科研應相結合。根據課程內容實踐性強的特點,結合任課教師的科研實踐經驗進行講解,不斷強化學生的科研實踐意識,促進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教學團隊的水平決定了課程建設的水平,直接關系到學生培養的質量。優質課程建設要求教師團隊要具有不同年齡段、不同職稱、不同教育背景的教師,以保證課程的持續建設。而且,研究生的課程教學對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要求較高.教師不僅要掌握國內外學科發展的新動態和最新研究進展,而且還要將個人的科研實踐與教學相結合,達到以科研促進教學的目標。因此,在師資隊伍建設上,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1)通過引進、培訓等方式提升教學團隊的學歷和職稱水平。(2)組織任課教師參加各類學術會議和學術交流。(3)鼓勵教師國內外進修訪學。(4)結合教學任務,促使教師積極地投身科研項目,培訓提升教師教學科研能力。
教學評價的目標是以評促教、以評促改、以評促建,以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推動教改工作、提高教學質量。以教學資料完成情況、實踐技能培訓情況、參與教學研究情況和教學效果與貢獻情況作為評價的主要內容。同時不斷完善網絡考評系統。學生不僅可以在系統中對授課教師進行評價打分,而且還可給授課教師發表建議和意見。
經過一系列優質課程的建設舉措,生物化學與生化藥物課程轉變了教學模式,更加關注學生們的自主學習,并融入了思政教育,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們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更高,積極性更強。在院督導組調查中發現,院內所有研究生課程中,本課程的滿意度排在第一名。這更加鼓舞我們繼續努力建設本課程,爭取向校內及省內同類課程推廣其教學模式。
經過師資隊伍的積極建設,本課程吸納了更多的優秀教師人才加入。目前,本課程組有教授1名,副教授3名。4名教師均具有博士學位,畢業于985高校或中科院系統。每位老師均負責一個科研團隊,在授課過程中結合自己的科研經驗,使學生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程中的與實驗相關的知識,得到了學生們的一致好評。
經過課程建設,我們改革了課程的考核方法,將過程性評價與課程論文相結合。過程性評價包括課堂上分組的學生PPT講解、思政案例討論、課堂作業等。其成績體現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了學生們在讀研階段更加注重綜合素質的提高。除此之外,課程評價體系也得到了很好完善。在期中和期末,分別對學生進行了課程評價調查,收集意見和建議,不斷優化課程體系。并且采取上述的四方評教方式:教學副院長、督導組、其他教研室均對本課程進行了系統評價,課題組成員之間互評。通過這種方式,課程內容不斷優化,課程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在全面推進“雙一流”建設的歷史新起點上,研究生教育對于高校創新人才培養至關重要。研究生的課程學習是保障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基礎環節,對其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課程質量和加強課程建設是當前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優質課程建設是研究生質量工程的重要建設內容之一,如何建設生物化學與生化藥物研究生優質課程,仍然需要我們全力以赴、不斷探索。河南大學研究生課程生物化學與生化藥物以省優質課程建設項目為契機,針對該課程具有理論和實踐并重的特點,結合地方高校研究生的教育教學實際,將以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轉變為中心,以課程體系改革和研究式教學方法探索為關鍵,以教材建設、教學資源建設、教學團隊建設為重點,以教學評價體系為輔助來進行改革建設,既要體現學術水平,也要體現技術水平,更要體現教育水平。我們將在教學過程中牢固樹立優化意識,不斷探索和實踐,努力創建真正的研究生優質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