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芳榮
摘 要: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工作面臨諸多新問題:電子資源缺乏,遠程訪問受限;館員綜合服務能力有待提高;大學生人文環境單調;圖書館應急服務機制薄弱等等。面對現狀,對應的思路包括:豐富電子資源,提供線上服務;建設專業的館員隊伍,拓展服務類型;推廣線上閱讀,豐富校園文化,加強人文關懷;保持線下服務,實行預約借閱機制;提高安全意識,建立應急服務保障體系等。
關鍵詞:高等教育;圖書館;疫情防控
各類圖書館是大眾獲取知識信息、接受文化教育的重要公共文化場所。為實現大眾的基本閱讀權利,促進文化傳播,圖書館向大眾提供免費且公開的公益服務,使大眾可以平等使用圖書館資源,獲取圖書館信息。2020年以來,受疫情影響,我國眾多社會公共場所的正常運行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沖擊和影響。許多城市的圖書館在疫情期間陸續閉館,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民眾的日常線下閱讀和資料獲取。一些圖書館實行預約、限制人流等措施,也極大地影響了圖書館的公共服務效率。因此,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和突發管控措施的前提下,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證圖書館基本開放功能,服務于社會生活和文化傳播,是圖書館面臨的新問題。尤其是高校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在高校教學和科研中承擔了重要的基礎資料和數據支持功能。受疫情影響,部分學校延緩開學,學生需要居家上網課,圖書館的資源難以有效利用。教師科研項目相關內容受限于封控和線上條件的制約,難以得到實時和高質量的數據信息,給相關科研工作也帶來諸多不便,影響了高校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
筆者所在高校自2020年初以來多次延遲開學,學生居家上網課,或僅部分所在地有疫情的學生延緩到校,其他學生正常到校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授課方式。受疫情影響,線上上網課期間學生不能到館借閱紙質圖書;圖書館訂閱的期刊、報紙有時不能及時到館,導致信息滯后;因為防控政策,圖書館人員不能過于密集,人數限制使一部分學生不能進館學習。這些都影響了大學生獲取知識、信息資源的有效性和便捷性,影響了學習體驗,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潛在不利因素。高校圖書館是為廣大師生服務的場所,防疫背景下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必須做出改變,以適應疫情防控政策下教學和科研的新需求。
一、疫情期間高校圖書館存在的問題
(一)電子資源缺乏,遠程訪問受限
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具有時效性、快捷性的電子資源在圖書資源保存和傳播中的占比越來越大。但目前高校圖書館館藏依然是以紙質書籍和資料為主,受傳統觀念和管理模式影響,各高校圖書館購買的電子資源十分有限,且獲取通道有一定限制。疫情之下,由于封控和限流等措施,館藏的大量紙質文獻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相關服務也不能正常開展。師生無法到圖書館查詢借閱紙質資料,只能通過網絡和電子設備查閱館內電子文獻。但由于數字化資源有限以及網絡訪問受限等原因,目前電子資料和文獻的規模和實效性難以滿足教學和科研的需求,對正常教學和科研工作造成很大不便。
(二)館員綜合服務能力有待提高
在新時代背景下,對館員工作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工作內容不僅僅是單一的借閱還書、上架排架。除了具有一定的圖書館專業知識還要具備較強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服務創新意識,需要專業知識過硬、計算機操作能力強、善于思考、具有創新服務意識的綜合性高素質館員隊伍。這也就對圖書管理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既能線下借閱書籍、上架排架,又能線上文獻檢索、答疑解惑。特別是在疫情期間,由于傳統圖書資料流通方式受限,電子資料的線上服務方式、無接觸圖書文獻流通環節等業務都需要圖書館員學習新的工作方法,掌握新的工作技能,處理新的工作問題。這些都需要圖書館館員積極學習新環境下的服務工作方式,以應對疫情防控形勢下的教學和科研需要。
(三)大學生人文環境單調
由于疫情的多渠道傳播,疫情反反復復,長時間的居家或居校封閉式管理,學習方式的改變,都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影響。部分學生因為疫情不能到館學習,有些即使到館,也由于戴口罩、與人間隔的要求,使線下豐富的社團活動和實踐活動減少,校園生活單調。對處于精力旺盛期的學生而言,情緒長時間得不到釋放,精神生活貧瘠,加上學習壓力大,就會產生焦慮、浮躁、失眠、抑郁等不良情緒。圖書館除了基本的科研、教學服務工作職能之外,也是學生在課堂教學之外的一個重要的自主學習場所。如何在堅持疫情防控政策的前提下,在管理模式和人文環境等方面給予學生更多的精神關懷,如何更好地發揮圖書館的自主學習和人文關懷作用,關心學生,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豐富大學生文化生活,是圖書館作為輔助教學的重要作用。
(四)圖書館應急服務機制薄弱
疫情也對圖書館在突發事件中的處理能力提出了挑戰。作為人群密集、流動性大、空間密封的公共場所,高校圖書館都配備了充足的滅火器和相對的消防應急預案。但對其他突發性的事件卻大多沒有相應的應急方案和措施。面對疫情的突發和反復,圖書館應當如何應對、如何健全圖書館公共衛生防疫體系,是圖書館必須思考和面對的問題。疫情之下如何安全、有效的開展圖書館服務,使廣大師生放心學習,是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
二、防疫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思考
(一)豐富電子資源,提供線上服務
高校圖書館的館藏資源一直以來是以紙質實體文獻資料為主,雖然也有公共電子數據庫的鏈接通道,但圖書館本身并非電子資源的“生產商”,更多是使用者和中介通道。目前大多數數據庫的運營機制仍然具有一定的商業性,對于廣大學生和教師來說,教學和科研的公益事業屬性使得他們無法自己負擔相關費用。因此,在疫情期間,高校圖書館與數據庫運營方之間的合作機制如何改革以適應廣大師生的教學和科研需要,是今后一個主要問題。高校圖書館由紙質資源擁有者向數字資源使用者的轉變已成為高校圖書館前行的大方向。
疫情之下,電子資源是廣大師生獲取文獻資料的最優途徑。對此現狀,高校圖書館要加大對電子資源的采購力度,豐富電子資源的種類和領域,宣傳推廣各數據庫、試題庫和學校自建特色數據庫的使用。分類推送館藏的電子期刊、電子圖書等視聽知識資源。開展文獻傳遞、查收查引、科技查新、參考咨詢、文獻檢索等多種線上服務。加大服務器的技術支持,確保服務器的穩定,向師生開通遠程訪問權限,確保校外訪問途徑,實現圖書館資源獲取盡可能快捷、簡便。
(二)建設專業的館員隊伍,拓展服務類型
高校圖書館館員有很大一部分非圖書管理學專業,專業知識較薄弱,而且單一的線下借閱服務已不能滿足對圖書館員的要求。隨著線上服務的開展,加強館員的專業培訓和學習勢在必行。圖書館要定期對館員進行專業培訓,并多提供館員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增加高校圖書館之間的交流合作,打破館員的固有思維,多學習、多交流、不斷增強館員綜合服務能力,以適應互聯網新時代對圖書館員的要求。
打造線上新平臺,建立多元化服務。高校圖書館可以借鑒公共圖書館的營銷方式,注冊抖音官方賬號、微信視頻號等,通過抖音、微信等直播形式定期推薦圖書,和讀者互動。據悉,許多城市的公共圖書館都開了抖音賬號,并定期直播。如國家圖書館、廣州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江西圖書館等,關注人數達到了十幾萬甚至數十萬。尤其是各圖書館拍的短視頻合集,像國家圖書館拍的“跟著樣式雷游頤和園”“冬奧知識小課堂”“百草園里識百草”,兼顧了知識性與趣味性,播放量極高。江西圖書館的短視頻合集中有江西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介紹,還有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介紹,例如客家山歌、采茶戲、萍鄉春鑼、南豐跳儺等,帶我們看到一個有著豐富文化遺產的江西。建立短視頻平臺粉絲群,通過社群互動促進讀者和圖書館之間的溝通。鼓勵讀者通過短視頻的形式參與互動,對視頻優秀者,給予一定的獎勵,激發讀者參與知識營銷互動的熱情。在疫情防控特殊背景下的工作難度和復雜性對圖書館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面向重要科研項目和特殊需求的師生員工,圖書館員需要提供更為耐心和細致的服務工作。
(三)做好校園文化宣傳,加強人文關懷
疫情期間,不能外出或外出受限,有些學生自控力差,上網成癮,加上學習壓力、疫情壓力,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圖書館應在此期間做好疫情防控宣傳和文化宣傳工作。緩解、釋放學生的負面情緒,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使他們能正確對待常態化的疫情,加強自我防護意識,保持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對此,圖書館要發揮多元化服務,利用本館館藏資源,推廣線上閱讀。利用微信公眾號或抖音號定期推送疫情防控知識、好書分享,舉辦線上經典朗讀、征文比賽、知識競賽、影視欣賞、攝影大賽等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引導學生建立積極向上的心理,幫助學生排解不良情緒。在圖書館網站和微信公眾號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如在交流中發現有情緒低落的學生,要積極聯絡,通過好的書籍、文章,激勵、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四)保持線下服務,實行預約借閱
學生恢復線下教學后,由于疫情反復,為防止人員密集、人員流動大,學生在學校圖書館網站上可預約借書,由館員找好書后學生來取書或館員把書籍找好由學生自己在自動借閱機上實現借閱,打造全程無接觸借閱。對學生還回的書籍在消毒機上進行殺菌消毒,再由館員上架。
(五)提高安全意識,建立應急服務保障
圖書館應建立防疫工作小組,制定圖書館入館疫情防控措施和規章制度。加強防疫知識宣傳,不斷完善圖書館的應急服務。對環境、衛生提出新的要求,在圖書館入口和各樓層衛生間配備消毒用品,提升防控能力。學生入館要測溫、戴口罩,入館后學生間隔入座。對體溫異常學生及密接者立即隔離在應急隔離室,并立刻上報校醫院和圖書館防疫工作小組。每天對圖書館的地板、樓梯扶手、桌椅、電梯內及館內衛生間進行殺菌消毒,在圖書館各書庫備有消毒液,在洗手間配備洗手液、消毒液,每天館員對館內重點部位擦拭消毒。各樓層除垃圾桶外應放置專門廢棄口罩回收桶,每天進行消毒處理。各書庫配備專業書籍消毒機對借閱歸還的書籍殺菌消毒后再放回書架。館內應配有充足的防疫物資如口罩、消毒液、防護服等,以備不時之需。
疫情之下,人人有責。許多高校也提供了很好的防控方式。加大出入校門的管理,加強校園內各公共場所衛生、消毒的措施,圖書館作為校園生活的重中之重,更是應該與社會發展與時俱進、積極創新、優化服務模式,既要安全防疫又要保證師生的正常科研、教學和學習。在這種現狀下,開展多元化服務形式,減少因為疫情給廣大師生帶來的教學和學習上的不便,是我們高校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2020年至今已近三年了,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祖國越來越好,我們堅信疫情終將成為過去。
(寶雞文理學院圖書館)
參考文獻
[1] 李宇,郭麗英.疫情嚴防背景下東北地區高校圖書館服務舉措調查研究[J].山東圖書館學刊,2021(2):46-53.
[2] 翟穎.防疫常態化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服務的創新思考[J].蘭臺內外,2022(14):49-51.
[3] 范楠楠,陳雅.重大突發事件語境下的公共圖書館應急服務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為背景[J].新世紀圖書館,2021(2):19-24.
[4] 宋薇.新冠疫情時期高校圖書館服務工作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21(5):9-11.
[5] 禹平,葛琳,刁云梅,等.疫情防控期間高校圖書館線上服務實踐探索與思考:以吉林省高校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21(8):33-41.
[6] 姜文芬.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策略探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0(22):134-135.
[7] 姜正云.談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圖書館的防控措施[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1(24):132-133.
[8] 馮晶晶,馮利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同階段大學生心理壓力調查與對策分析[J].安陽工學院學報,2022,21(1):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