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提出,小學英語教育的目標轉變為培養學生的多種語言技能和綜合運用能力。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被廣泛運用于小學英語教育中。然而,部分教師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時面臨著一些困難,如任務設計不合理、學生參與度不高等。文章通過文獻分析和實證研究,提出了一些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策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結合實際選擇合適的活動實施策略,如此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51-0079-05
傳統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把教學重點放在了基礎知識的講解之上,卻很少主動將注意力放在對學生綜合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上。然而,新課標的出臺使得小學英語教育的目標重新定位為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有效的實施策略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能力培養至關重要。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在小學英語教育中得到了廣泛運用。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可以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培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然而,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時,部分教師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困難。因此,研究如何合理有效地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成為當前眾多學者關注的重點問題。文章重點討論了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策略,借此為廣大英語教師提供教學思路。
一、 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綜述
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在英語教學中廣泛使用的教學方法,旨在通過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激發學生的興趣,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綜合實踐活動主要包括角色扮演、游戲、小組合作、演講比賽、實地考察等形式。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進行真實的交流和互動,從而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和聽說能力。同時,這些活動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在小組合作中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要注重生活化,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關注學生的興趣點和需求。可以通過設計情景劇,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真實的對話,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可以進行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運用英語,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和情感投入;可以組織實地考察活動,讓學生走出教室,親身體驗和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教師要注意引導和評價,并充分發揮自己的指導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通過對新課標進行梳理可以發現,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落點在于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之上,結合學生認知與經驗設計生活化活動內容,在活動中實現教學評一體化發展。教師要對新課標進行認真解讀,在低年級階段為學生埋下實踐活動的種子,在高年級階段讓學生真正在實踐活動中獲得成長。
二、 開展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必要性
(一)提高學生英語運用能力
開展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對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在英語實踐活動中,能夠充分回憶自己平時所學的知識并在具體情境中有效使用,更好地掌握和運用英語語言技能。例如,通過英語演講比賽,學生能夠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并提高聽力理解能力。同時,學生還能夠通過與他人交流的機會,提高英語交際能力。通過實踐活動,學生不僅能夠鞏固所學的英語知識,還能夠增加對語言應用的自信心。
(二)拓寬教師教學思路
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將重點放在知識的輸入上,而忽視了對知識的輸出和實踐的培養。然而,知識的輸入只有在實踐中得到應用和鞏固,才能夠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因此,通過實踐活動,教師能夠更加靈活地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
(三)提升學生語言綜合素養
英語綜合素養包括詞匯掌握、語法應用、英文寫作、交流等綜合能力。而在英語實踐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好地將這些能力整合起來,并在實際情境中進行應用。比如,通過英語戲劇表演,可以鍛煉學生的語音語調,提高他們的語感和表達能力。通過朗讀練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語音準確性和語調感知能力。實踐活動能夠很好地增加學生的詞匯量并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英語知識。
(四)提高學生的研究學習能力
實踐活動需要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完成任務。在實踐活動中,學生需要自己搜集資料、制訂計劃、展開調查,并整理和歸納所得到的信息。研學一體的方式能夠促進學生積極創新,在不斷探究中提升自己的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
三、 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實施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原則是指學生是實踐活動的中心,教師要注重引導,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樂于參與、主動思考,從而逐漸養成獨立自主的好習慣。首先,教師在設計活動時就應該尊重學生的興趣和需求。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與學生主動接觸,了解到現階段學生感興趣的方向與內容,進而設計出符合他們觀念的活動內容,使學生覺得活動有意義并具有趣味性。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設計一些游戲類活動,做到寓教于樂。其次,教師要把自主學習空間和時間交給學生。教師可以嘗試使用拓展類活動方式,讓學生能夠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和方式。例如,教師可以提供一定的學習資源和自學資料供學生選擇,鼓勵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學習需求進行合理選擇。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和合作。可以通過小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互相交流和合作,共同解決問題。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或情境,讓學生在盡可能真實的情景中發散思維,創造性地尋找問題的答案,最終實現創新思維的提升。
(二)創新性原則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則是被動的接受者。然而,現代教育理念中,教師的定位發生了巨大變化,單純的知識灌輸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教師的教學重點要放在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之上。創新性原則就是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具體來說,創新性原則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要創新教學手段。教師不能在教學過程中一味地講授知識,而是要結合新課標要求,選擇更加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如情境教學法、角色扮演法、信息化教學等,讓實踐活動過程更加豐富多彩。通過創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教師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創新,形成創新思維。創新思維的形成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教師在活動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本質與內涵,讓學生學會思辨、學會創造。例如,在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或情境,讓學生充分思考后選擇實踐或小組合作的方式深入探索問題的解決辦法,實現學習方式的創新發展。最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創新,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英語知識的目的為何,為此教師可以多設置一些課外的真實活動場景,如參觀社區、實地考察等,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三)實踐性原則
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原則之一是實踐性原則。實踐性原則指的是通過實踐活動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首先,實踐性原則要求活動是真實和實用的。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應當與學生生活和實際情境相結合,能夠讓學生在活動中真實地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和技能。其次,實踐性原則要求活動能夠引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需求進行活動設計,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此外,實踐性原則要求活動是個體差異化的。不同的學生在語言能力、學習方式和興趣愛好方面存在差異,教師需要正視差異、利用差異,為學生設計更加適合自己的活動內容與形式。再者,實踐性原則要求活動是合作性的。實踐活動中的合作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最后,實踐性原則要求活動是評價和反思的。在實踐活動結束后,教師應及時進行評價和反思,幫助學生總結經驗和提高英語學習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展示,呈現他們在實踐活動中的成果和收獲,并對他們的表現進行評價和反饋。
四、 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策略
(一)結合實際情況,合理設計活動目標
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策略中,合理設計活動目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合理的活動目標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的知識,提高他們的語言技能和綜合能力。
以“Where did you go”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設計活動目標:首先,設計活動目標時應結合實際情況,考慮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學習需求。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調查、測試或平時觀察,了解學生的英語基礎和興趣愛好,以此為基礎來設計適合他們的活動目標。例如,很多學生對旅游比較感興趣,教師可以設計一個以旅游為主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進行旅游介紹和溝通。其次,活動目標需要具備可操作性。也就是說,學生應該能夠通過實際操作來達到目標。活動的形式可以是一項具體的任務,也可以是教師提供劇本讓學生扮演角色,其最終目的是使活動目標更具體、更具可操作性。例如,在教學實例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小組合作活動,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過對話來安排一次旅行計劃,并在最后進行展示。此外,活動目標還需要有足夠的挑戰性。挑戰性是提升學生參與欲望的關鍵所在,教師可以把活動難度設計得更有梯度,設置一些學生需要努力解決的問題,鼓勵他們進行思考和探索。例如,在旅行計劃的活動中,可以要求學生考慮預算、交通、住宿等因素,通過有效的規劃和合理的安排來解決問題。最后,活動目標還應當具有全面性特點。英語實踐活動除了要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還可以跨學科設置活動內容,盡可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知識遷移能力等。例如,在旅行計劃的活動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收集有關旅行目的地的文化、歷史、風俗等信息,并進行分析和整理,以培養他們的信息獲取和綜合分析能力。
(二)注重實踐活動主題選擇,科學設計活動內容
選擇活動主題與設計活動內容是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中的重要環節。正確選擇主題和設計內容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使學生對英語學習更有興趣和動力。
以“Dinner’s ready”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合理設置活動主題:首先,選擇活動主題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需要進行。對小學生來說,他們具有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特點。因此,選擇活動主題應注重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興趣相關,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教師可以選擇“Food and Drinks”或者“Table Manners”作為活動主題,通過教授與這些主題相關的詞匯、句型和表達方式,幫助學生提高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其次,設計活動內容應注重條理性。教師在設計活動主題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遵循由淺入深、逐步提高的原則。教師可以通過英文歌曲、英文繪本等形式讓學生逐漸掌握語法、詞匯、句型等基礎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從基礎的詞匯教起,逐漸引導學生掌握與主題相關的常用句型和表達方式。教師可以通過展示圖畫或使用實物,教授與“Food and Drinks”相關的詞匯,如“apple”“orange”“milk”等,并做一些聽、說、讀、寫的練習,逐步引導學生理解和運用這些詞匯。然后,可以通過歌曲、游戲等多種形式,進行句型的學習和運用,如“I like/love/hate...”“Do you like...?”“What do you want for dinner?”等。此外,設計活動內容主題還要充分考慮趣味性。為了改善學生在活動中參與程度不高的問題,教師需要將活動主題設計得更具趣味性,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教師可以設置不同類型的活動內容,如運動類、美術類、音樂類等。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制作食物的手工活動,讓他們親自動手制作并描述所做的食物,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這樣的實踐活動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還能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和創造力。最后,設計活動內容要注重實踐與應用。小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更加注重實用性,他們希望通過學習掌握一些實用的英語句型和表達方式。因此,設計活動內容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
(三)創新活動形式,進行活動過程組織
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需要創新活動形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實踐活動的過程組織,讓學生逐漸理解學以致用的內涵。
以“My Week”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活動過程組織:第一階段教師可以把重點放在學習理解上,讓學生通過課文初步理解所講知識的內涵。在這一階段的活動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文字游戲,如填詞、連詞成句等,以幫助學生初步理解課文內容。比如,可以組織一個“迷宮游戲”,學生在迷宮中找到正確的單詞,完成任務后才能前進。這樣的活動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鞏固他們對課文的理解。第二階段重點放在應用實踐之上,讓學生盡情發揮自己的創意。在第二階段的活動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口語表演和角色扮演,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創意設計對話或情景,以運用所學知識。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分配一個角色,讓學生分組進行口語表演和角色扮演,模擬各自一周的活動安排。學生可以在組內自由討論,設計劇本和對話,演繹出自己一周的生活,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此外,教師也可以設計一些與時間和日期相關的項目制作活動,例如制作一個班級時間軸展示板,讓學生自由發揮創意,展示自己對時間和日期的理解和應用。第三階段重點在于遷移創新,進一步感受英語知識的內涵。在這個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遷移到其他領域,并進一步感受英語知識的內涵。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以“My Week”為話題,開展一次班級活動。學生可以通過討論和交流,共同決定一周的活動安排,并制訂計劃,然后通過寫作、繪畫或其他形式進行展示,將他們的計劃分享給全班。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又進一步鞏固了他們對時間和日期的理解。
(四)優化課后作業形式,強化學生實踐能力
在新課標背景下,優化小學英語課后作業形式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策略。傳統的英語作業形式主要是填空題和選擇題,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
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優化課后作業形式,從而更好地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首先,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練習題。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應將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日常生活情境,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單詞、短語等進行對話、填空或者小作文。例如,讓學生描述自己的一天,或者安排一些場景讓學生進行情景對話,這樣既能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又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其次,教師可以引入一些游戲思維來設計課后作業。游戲是孩子們喜歡參與的活動,為此教師可以將作業內容游戲化,讓學生邊玩邊學,從而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來完成作業。比如,可以設計一些口語對話游戲,讓學生分為兩組進行競速對話,出現錯誤即淘汰;或者設計一些單詞卡片游戲,讓學生按要求進行單詞拼寫或找出相對應的圖片等。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實踐能力。再者,教師還可以引入一些實踐性的任務式作業。這些作業可以以項目或者任務的形式進行,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能力。例如,讓學生小組合作,設計一份關于自己家庭成員的介紹海報,并用英語進行展示;或者通過模擬購物場景,讓學生扮演買家和賣家進行對話等。這些任務式作業可以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獲得進一步提高,學生在團隊中也能了解到合作的意義。最后,教師還可以通過使用一些科技手段來優化課后作業形式,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利用各類英語學習App或者在線學習平臺,讓學生在線進行英語口頭和書面的實踐,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進行互動交流和寫作練習。這樣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提供及時反饋,讓學生更快發現自己在學習中的盲區,從而實現學習效果的提升。
(五)評價更加全面化
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策略需要更加全面化的評價體系,以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實踐成果。
首先,教師的評價內容應包括聽、說、讀、寫等多個方面,評價學生在不同語言技能上的表現。傳統的英語考試可能只注重學生的語法、詞匯掌握情況,而忽視了學生的口語表達和綜合應用能力。在新課標背景下,評價體系應更注重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例如教師通過演講、小組合作等來評價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其次,教師的評價形式應多樣化,包括筆試、口試、實踐活動等多個環節。傳統的英語考試往往以筆試為主,只注重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而在新課標背景下,評價形式應更加注重實踐和應用。例如,教師可以把評價過程轉化為情景交互活動,讓學生扮演相應的角色,借此考驗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和實踐技能。再者,教師的評價方法應多元化,包括自主評價、互助評價和教師評價等。小學生在評價方面的參與度較低,對自己的認知也尚有不足。因此,自我評價與同伴互評的方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評價過程中來,提高他們自我反思和接受他人意見的能力。同時,教師的評價仍然是重要的一部分,但應更注重學生的發展過程和潛力,而不僅僅以得分為重。最后,評價結果應綜合反映學生的綜合表現和成長。評價結果不僅僅是一次考試的成績,應該是一個更加全面的體系,包括學生的知識水平、語言技能、實踐能力和學習習慣等多個方面。通過記錄學生的成長全過程,教師能夠更好地認識到學生的發展情況,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和教師更好地進行學習規劃。除此之外,教師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風格和能力特點,評價時應盡量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對性格內向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更多的時間和機會來進行口頭表達;對學習能力相對較低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供額外的輔導和支持。
五、 結論
總而言之,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教育的目標轉變為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小學英語教育中。作為教師要充分了解綜合實踐活動的含義和目的,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任務設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及時反饋學生的表現,并根據學生的反饋不斷調整教學方法。通過不斷優化小學英語實踐活動的開展形式與活動內容,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宋雯婷.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策略[J].智力,2023(22):48-51.
[2]杜意妹.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23(5):59-62.
[3]任偉,徐鳳英.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策略[J].小學教學設計,2022(36):8-11.
[4]閆赤兵.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22,45(8):1-6.
[5]高宇垚.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優化策略[J].學苑教育,2022(17):79-81.
作者簡介:湯全喜(1985~),男,藏族,甘肅臨潭人,甘肅省甘南州臨潭縣羊沙鎮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