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紅金
摘 要:公共財政主要是一種財政模型,它與市場經濟是互相適應的,是對于市場所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的分配活動。公共財政能夠建立財政支出體系,確定財政的職能范圍,以滿足社會公共需求。而稅收制度則是征稅的重要法律依據和納稅的法律規范。無論是財政還是納稅,都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經濟發展密切相關,要想科學地進行區域規劃、改進稅收體系,必須清楚公共財政和稅收制度之間的關系,掌握二者相互之間存在哪些牽連和影響,才能更好地對相關內容進行調整。本文主要是對公共財政和稅收制度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和討論,希望能夠為具體工作實踐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公共財政;稅收制度;關系探究
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我國逐漸從計劃經濟體制轉變成為市場經濟,與之相對應的,財政模式也發生了變化,由傳統的計劃模式升級成了公共財政模式。而在財政的變革過程中,稅收制度的變化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對公共財政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兩者也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比較密切的關系。具體來說,財政是最能反映地區發展程度的指標,而財政又和稅收水平有著重要的關系。因此,從現實來看,由于稅收會影響到當地財政,而稅收和稅收制度的關系非常緊密,那么也可以說成財政與稅收制度之間也存在相當重要的關聯。明確公共財政與稅收制度之間的具體關系,并找到它們相互之間的作用和影響,對于地區財政的規劃具有非常很大的意義,同時還能為稅收制度的調整提供相應的依據,具有積極的意義。本文就公共財政與稅收制度的含義以及二者間的關聯性作了簡單的闡述,旨在為當地財政規劃與稅收調整工作的開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一、公共財政和稅收制度的概述
(一)公共財政的涵義與作用
所謂的公共財政,就是政府用于調節市場經濟的一種重要手段,它是政府向社會提供經濟行為的前提。在國民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政府會通過公共財政收入,對社會產品進行分配,直接影響著公民的經濟權益,對于國家經濟具有很大的影響。隨著一個國家的出現,公共財政也應運而生,它是跟隨國家不斷發展變化的,主要是為國家而服務。在不同的社會形態中,它的職能范圍、分配方式都會有很大的區別。一般來說,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當經濟運行出現問題時,國家和政府就承擔著調節市場、穩定經濟的作用,這時政府會利用公共財政介入到市場經濟運作之中,通過一些特殊的手段來進行干預,保證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在市場經濟失靈的情況下,政府會采取注入資金收支的方式來調節這一現象,而這里的資金收支主要由政府向公民前期提供的服務或公告產品獲得。所以,公共財政的本質實際上就是滿足社會公共需求,實現對市場經濟的調節。
前面我們提到,公共財政的本質是滿足社會公共需求,那么它的目標就是建立起符合當下市場經濟的財政體制。如果市場經濟體已經面臨崩壞,不能滿足社會公共需求,則政府財政就可以提供相應的服務,以拯救失效的市場經濟。在這個過程中,政府的職能主要是服務,所投入的資金并非用于盈利,對于資金的增值與否并不過多關注,但它必須以社會利益和公民利益為出發點,做到規范化、法治化以及公開化,以保證每個公民的切身利益。國家財政發展到一定的階段,財政模式也在不斷改進和變化,公共財政的出現是必然的,它是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財政體制,對于市場經濟的調節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二)稅收制度的涵義和作用
稅收制度是國家征稅以及企業和公民納稅的法律依據,無論是征稅還是納稅,必須嚴格按照稅收制度規范來進行。國家具有行使公民權利的公共權利,將籌集的財政收入再用于社會,向公民提供公共服務。所以,稅收制度實質上是為了幫助國家和政府籌集資金,以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和各類基礎建設。在經濟出現問題時,政府的介入是需要資本的,充足的資金是保證國家各項公共事業發展、現代化建設以及應對突發事件的前提。比如近三年“新冠”病毒的肆虐,國家在干預的同時產生了大量的財政支出,這些資金都是來源于稅收。其次,稅收制度具有調節社會經濟職能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在不同的時期,由于經濟形勢不同,稅收制度也應有相應的變化,只有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特點的稅收政策,才能起到穩定經濟的作用,同時激勵勞動力,改善生產。稅收制度還能夠調節社會生產和消費,對長線生產產品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有利于短線生產產品,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對企業競爭力的提升有很大的意義。此外,在稅收制度下,如果要開展稅收管理、檢查和審計相關工作,那么需要做好對企業和個人經濟活動的督察,且督察工作是貫穿整個活動過程的,這樣才能保證財政資金的安全性與可靠性,使其能夠快速納入國庫,從而保障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所以,綜上所述,在正常財政收支的基礎上,稅收制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與發展,對于政府采取宏觀調控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公共財政和稅收制度之間的關系
(一)稅收制度是公共財政實施的基礎
前面我們對公共財政的涵義和目標進行了分析,可以看出財政是政府用于調節經濟、穩定市場的一個重要手段,主要是為了滿足在市場經濟秩序紊亂下的公共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公共財政要滿足社會公眾的需求,必須擁有足夠的底氣和財政實力,這就需要有足量的財政收入,有豐富的財政資金作為支撐。而稅收制度是財政收入的重要部分,也是影響公共財政實施的主要因素及重要基礎。一般來說,稅收制度中的組織公共收入除了稅收之外,還有利潤上繳和債務等,其中,利潤上繳在財政收入中的占比也很大。另外,國有企業也會為國家創造一定的收入,國家通過對國有企業的所有權,可以獲取一些財政收入。但近年來,我國對企業的控制慢慢減少,企業負擔相對較大,存在分配不公的現象,因此債務這部分收入比前兩項占比要少。從這可以看出,稅收仍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稅收制度對財政的影響也會更加明顯。從稅收制度的調整情況來看,我國為了避免重復納稅等影響企業利益的現象,實行了“營改增”的稅收制度,降低企業賦稅,促使其更好地發展,從而促進市場經濟的良性循環。另一方面好的稅收制度也可以促進國家公共財政的發展,提升財政收入,實現市場經濟的穩定與平衡。
(二)公共財政的收支需要稅收制度的調整來保證
在我國不同的地區,公共財政是有差異性的。因為在不同地方,經濟發展程度和人們的生活水平都有差距,所以公共財政也會有所不同,在這種情況下,在制定稅收制度的時候,就需要根據各地的具體發展情況和區域特點進行相應的調整。同樣的,中央性和地方性的稅收制度也會有不同,要根據各自的范圍進行調整,以滿足各自的需求。對于比較發達的地區,因為經濟發展速度較快,人們的生活水平較高,所以稅收制度可以適當提高稅收的征收標準,增加財政收入,使其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和公共產品質量,為公民帶來更多的生活便利。而在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人們生活水平較低的地區,比如小型城鎮、邊遠農村等,可以適當降低稅收的征稅標準,盡可能地減少企業的支出,減輕人們的負擔,同時增加一部分財政支出,完善相關的公共設施,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從而增加財政收入,實現良性循環。在個人稅收方面,也可以根據情況適當進行調控,這對于國家資金集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公共財政要求稅收制度具有公平性
在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當市場經濟失靈的時候,需要國家采取手段來進行調節,而稅收制度就是重要的手段,它能從宏觀和微觀方面去調節市場經濟,保持市場的穩定,保證企業在相對公平的環境下競爭與發展。經濟的發展一般是有周期的,某些時段發展較好,某些時段可能會因為企業之間的不正當競爭而導致市場經濟失衡,這就對政府的調控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要通過公共財政來維持社會經濟的穩定,于是便需要稅收制度具有公平性。所謂的公平性,就是指制定科學的稅收制度,對所有從事經營的納稅人都要一視同仁、公平對待,無論是經營者還是投資者,都需要為其提供一個公平合理的稅收環境。具體體現為:1.對于一些低耗能或是中小型的企業,可以適當減少稅收,保證企業能夠穩定發展,從而提高中小型企業的經濟效益。2.對于大型企業,要平衡企業之間的競爭,保證其公平性,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這樣不僅穩定了市場,同時增加了財政收入,為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四)公共財政對稅收制度的變化具有控制作用
在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中,公共財政必須對市場經濟的變化進行控制和調節,所以稅收制度實際上也需要隨著市場經濟情形而改變,對市場經濟的變化進行宏觀調控。我們前文有提到,市場經濟實質上是有發展周期的,當市場經濟發展較快,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那么與之相對應的消費能力也會大幅上升。這時候,政府利用公共財政的再分配功能,對市場經濟產品進行控制,同時稅收制度也要作出調整,比如增加稅收,以此控制民眾的消費。只有降低儲蓄,減少人均支配收入,降低消費力度,才能防止通貨膨脹的出現。同理,當市場經濟出現猥萎縮,人們的收入降低,購買力下降,消費力度也會減小。要恢復經濟,那么政府就需要采取手段刺激消費,從而避免通貨緊縮。所以,稅收制度是根據市場經濟的具體發展現狀而不斷變化的,面對不同的經濟情況、不同地區以及不同對象時,都需要及時調整稅收制度,用以調節市場經濟的生產平衡,穩定消費市場,促進產業結構合理化,從而保持社會的穩定。
(五)稅收制度的調整受公共財政影響
因為公共財政的有效實施,必須以稅收制度為基礎,稅收制度需要在不同的情況下,根據公共財政的區別而針對性地調整,稅收制度無論是在宏觀層面還是微觀層面,都可以起到調節經濟的作用。所以當稅收制度對公共財政造成影響時,那么就需要對改進稅收制度。如果我們在公共財政的實施過程中對其進行分析,發現現階段的公共財政具有較好的效果,那么相對應的稅收制度就是有突出效果的。反之,如果在實施的過程中發現執行效果較差,那就證明稅收制度不符合當下社會發展環境,需要國家對其進行調整。從這些可以看出,稅收制度和公共財政之間是緊密聯系的,它們可以相互制約、相互促進,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稅收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公共財政,同樣稅收制度的制定也受公共財政的影響,兩者都是調節市場經濟的重要手段。在市場經濟的運行過程中,當市場經濟失靈,國家要對公共財政進行調整的時候,稅收制度也要調整。隨著國家市場經濟職能的加強和商品經濟的發展,稅收制度調節經濟的職能越來越重要,在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現階段,市場經濟已經是經濟發展的主體,公共財政在市場經濟上也通過協調分配來調節經濟,兩者必須互相促進發展,以實施為基準,在公共財政的完善實施之上調整稅收制度,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市場經濟的運行和發展過程中,公共財政和稅收制度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要想合理制定稅收制度,調整財政規劃,必須要先了解公共財政與稅收制度之間的關系,以及兩者互相帶來的影響。我們通過上述研究,發現公共財政與稅收制度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兩者既能互相促進,又會相互制約。在市場經濟發展中,公共財政對它具有調節作用,而稅收制度又是公共財政實施的基礎,因此稅收制度也能夠在市場經濟出現混亂時對其進行調節,以滿足社會需求。在面對不同的經濟環境和在不同區域之中,公共財政和稅收制度都要及時地調整,根據對象的差異來做相應的改善,從而穩定市場經濟,促進社會的發展。同時,還要保證公共財政和稅收制度的合理性,科學利用公共財政來刺激市場,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從而更好地促使公共財政與稅收制度之間形成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賈俊清.試論公共財政與稅收制度的關系[J].財經界,2021(26):167-168.
[2]廉英.公共財政與稅收制度的關系探究[J].財經界,2020(07):230.
[3]陳思瑞.論營改增后中國地方主體稅種的應然選擇[D].華南理工大學,2019.
[4]張春宇.中央與省級地方政府間稅收關系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