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宣伊 王小元
【摘要】加強高校學生思政課中的國防教育,是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要求,同時也是實現強軍夢的重要保障。高校退役大學生因其具有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較強的責任和紀律意識,以及對同齡人榜樣激勵作用,為高校國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為高校思政課創新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關鍵詞】退役大學生∣思政課∣國防教育
2001年我軍開始面向地方高校征集義務兵,隨著制度的不斷推進,2009年全面開展對大學生士兵的征集工作,大學生參軍逐漸成為常態化,據統計,從2009年到2019年十年間,我國有約150萬名大學生參軍入伍。隨著大學生參軍數量的增多,退役大學生群體也成為了高校重要的組成部分。退役大學生有著較高的思想政治覺悟[1],高校思政課要充分發揮這一群體的獨特優勢,在思政課引領、國防教育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一、國防教育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現狀
在提出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教育理念后,諸多高校積極將國防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內容,但由于國防教育整體統籌規格不完善,尚未在高校中完全普及和深化,在教學方式、師生的主觀意識、教師的專業素質等方面暴露出亟待解決的問題和挑戰。
(一)教學方式陳舊,內容過于單一
大部分高校將國防教育融入思政課主要以課堂理論講授為主,尚未制定和形成完備的國防教育相關教學體系,主要依靠思政課教材中的部分章節進行教學,例如在教材《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中,從鴉片戰爭出發梳理自1840年以來中國國防實力的變化,雖然會穿插關于國防教育的思維觀點,但由于深度不夠內容單薄,無法滿足學生的思想需求。同時對于《軍事理論課》的講授過多停留于教材表面,部分教師在教學方式上不能很好地運用多媒體及網絡技術及時捕捉到熱點事件及學生感興趣的方面作為講授的突破口,同時缺少課外拓展及實踐活動環節,學生無法將國防教育學到的理論及時轉化為實踐,長此以往弱化了教學質量。
(二)師生在主觀上重視程度不足
關于國防教育在高校思政課中的作用,對于許多師生而言普遍存在主體上重視程度不足的情況,在教學上仍然以關注考試成績為主要目標,往往忽視了國防教育在思政課中所要踐行的重要意義。一方面高校思政課作為公共課,部分教師對國防教育尚未重視,僅僅依托教學中的其他內容淺顯地講解國防知識,弱化了教師和學生對國防知識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思政課在內容涉及上較為廣泛,學生對于國防知識的學習大多只停留于表面,加之繁重的專業課學習任務,往往容易忽視對思政課的深入學習。
(三)思政課教師專業素質參差不齊
國內許多高校仍然面臨思政課教師的大量缺口,隨之而來的是引進剛畢業的新教師。這些新教師雖然在理論知識的儲備上較為扎實豐富,但大多缺少實際的教學經驗,無法更好地滿足大學生對于知識的需求。尤其對于國防教育相關課程,由于教師自身的實踐經驗相對缺乏,在講授上大多只停留于書本教材,不能通過親身經歷或是身邊典型事跡為引導,以此吸引學生的聽課狀態,無法正真做到將國防教育深入學生內心。
二、退役大學生士兵在國防教育中的優勢
退役大學生士兵擁有“軍人”和“大學生”的雙重身份,即有優秀的文化素質,同時又兼備軍人過硬的政治素質,大學生士兵在軍隊中接受了最為直接的愛國主義教育,培養了強烈的國防意識和奉獻精神,褪下戎裝重返校園后,他們的一言一行更能直觀地影響和引領同齡人,因此退役大學生士兵在高校思政課國防教育中具有特殊優勢,同時有助于推進新時代思政課的創新發展。
(一)思想政治素質過硬
退役大學生在服役期間,接受了部隊較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涵蓋了價值觀教育、革命英雄主義教育以及愛黨愛國教育,通過部隊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政治覺悟得到提升。許多退役復學的大學生在退役后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在日常生活中保留部隊的優良作風,并因此帶動身邊同學,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二)較強的責任和紀律意識
不同于普通大學生,有過參軍經歷的退役大學生在艱苦的軍事訓練中塑造了鋼鐵般的意志,在經過部隊的磨煉后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和集體榮譽感?!爸袊伯a黨是一個具有崇高理想和鐵的紀律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紀律嚴明是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也是人民軍隊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2]。軍隊嚴格的紀律培養了退役大學生自律的作風,在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中為同學樹立了標桿。
(三)同齡人榜樣激勵
在傳統的思政課教學中教師承擔了主要角色,面對理論性較強的國防教育,教師往往不能更好地抓住學生的知識需求。退役大學生與其他學生作為同齡人,更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采用學生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方法,同時發揮自身軍旅優勢將理論知識繪聲繪色地講授,為同學樹立榜樣,進而更好地將國防教育真正做到入腦入心。
三、退役大學生士兵在高校思政課國防教育中的實踐路徑
第一,高校搭建平臺,組建國防教育宣講隊,發揮退役大學生的價值引領。將學校退役大學生士兵進行集聚,從中選擇優秀代表組建國防教育宣講團,開展常態化的宣傳教育活動。退役大學生士兵與普通大學生作為同齡人,在宣傳交流中朋輩之間更容易產生思想的碰撞。退役大學生宣講團要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通過自身的軍旅經歷向同學們講述中國人民解放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變強的光榮歷史,以及為實現民族獨立和解放所做出的浴血奮戰和英勇斗爭,從而進一步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愛國主義情懷,更加深刻認識到紅色政權的來之不易,幫助大學生培養現代國防觀念,積極投身國防建設,在個人價值與集體社會價值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退役大學生士兵宣講團一方面補充了高校思政課教學中關于國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能夠促進退役大學生士兵在宣講中不斷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地帶動身邊同學增強集體觀念,規范行為標準。
第二,以征兵活動為抓手,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學校要以每年兩次征兵季為契機,邀請本校優秀退役大學生代表分享軍旅生活的經驗感悟,同時開展國防知識教育講座,大力弘揚和宣傳國防知識和愛國主義題材教育,通過班級群、掛條幅等方式,讓國防知識走進每一位學生的心中,從而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的國防教育熏陶中更加深刻地理解軍營文化生活,進一步鼓勵高校更多學生提高參軍入伍的積極性,激發當代大學生保家衛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鼓勵和幫助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國防和軍隊建設,同時也為高校國防建設和思政課建設提供豐富動力。
第三,國防教育除了傳統的課上學習,積極地探索課外活動也至關重要。高校以退役大學生為核心開設國防教育拓展班,同時吸收思想上和政治上優秀的大學生加入,定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例如軍營一日學習活動、參觀紅色革命教育基地、革命戰爭遺址、革命軍事博物館等,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我國國防實力的變化,厚植愛國主義的思想基礎,以點帶面加強全校學生的國防教育工作。以軍事理論教學為主陣地開展國防知識競賽活動,以賽促學激發學生學習國防知識的熱情。聘用優秀退役大學生為新生的軍訓教官,把好新生入學后的第一粒思想紐扣,以學長學姐的身份在軍訓中為新生普及國防相關知識,從入學開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今后大學生活在思想上和行動上提供堅實保障。
四、結語
新時代高校大學生國防教育是系統性持續性的工作,除了要發揮高校思政課的持續教學,同時善于發揮退役大學生士兵群體在國防教育中的引領也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因此,積極探索退役大學生在高校思政課國防教育中的實踐路徑,對高校思政課的創新發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任秀欣,陸通.高校退役士兵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5):156-157.
[2] 王梅蓮,楊少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變的基本精神[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21(3).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央蘇區反腐敗監督體系建設研究”(21XDJ026)。】
(作者簡介:盧宣伊,江西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王小元,江西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