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戰斗精神是戰斗力的重要構成元素,對軍隊建設發展乃至作戰勝負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戰斗精神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內涵要義,在新時代背景下強軍實踐催生新的戰斗精神。為激揚官兵建功強軍事業的滿腔熱情,應當注重從思想教育引導、強軍文化浸潤、先進典型激勵、軍事訓練鍛造四個方面著手,進一步激發官兵戰斗精神,為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不竭精神動力和價值支撐。
【關鍵詞】戰斗精神∣新時代∣內涵要義∣培育路徑
“戰斗精神”這個話題由來已久,并在不斷討論研究中被賦予了不同價值內涵。新時代背景下,人民軍隊在強軍興軍征程中闊步前行、大步發展,孕育形成了具有新的時代內涵的戰斗精神。為激揚官兵建功強軍事業的滿腔熱情,應當注重從思想教育引導、強軍文化浸潤、先進典型激勵、軍事訓練鍛造四個方面著手,進一步激發官兵戰斗精神,為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不竭精神動力和價值支撐。
一、新時代戰斗精神的內涵要義
戰斗精神伴隨軍隊及軍事實踐而生,具有豐富的內涵意蘊,新時代強軍實踐進一步拓展了戰斗精神的內涵和外延,使得新時代戰斗精神呈現出諸多新發展、新變化、新特征。
(一)戰斗精神內涵
戰斗,是指敵對雙方所進行的武裝沖突,是達到戰爭目的的主要手段。精神,是指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心理狀態。綜合來看,戰斗精神,通常是指軍人在戰斗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獨特的心理狀態和精神氣質,在實踐中則表現為英勇頑強戰斗、積極爭取榮譽、敢于犧牲奉獻。戰斗精神對一支軍隊來說至關重要,它是反映軍隊軍心士氣強弱的“晴雨表”和“風向標”。戰斗精神強,軍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就強;戰斗精神弱,軍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就弱。
中國古代軍事經典《孫子兵法》中提出,將帥要具備“智信仁勇嚴”五種品質,其中“勇”指的就是勇敢果斷、勇往直前。曾國藩也認為,帶兵打仗的將帥必須做到“官氣少而血性足”。西方著名軍事家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同樣將“膽量”視為從輜重兵和鼓手到統帥的“最可貴的品德”。縱觀人民軍隊發展歷程,先后涌現出像楊根思、邱少云、董存瑞、黃繼光、王杰、狼牙山五壯士、劉老莊連八十二烈士、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等一大批戰斗英雄和英雄群體,“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支撐和激勵著我軍官兵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等不同階段克服了一次次挑戰,打贏了一場場戰爭,完成了一次次任務,實現了一次次跨越,是我軍實現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武器和重要法寶。
(二)新時代戰斗精神內涵
戰爭不僅是在“器”上的物質較量,也是在“氣”上的精神比拼。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高度重視加強官兵戰斗精神培育,強調指出:“我軍歷來以敢打敢拼聞名于世,過去我們鋼少氣多,現在鋼多了,氣要更多,骨頭要更硬”[1]。唯物史觀認為,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社會實踐不斷提出新的現實需要和新的研究課題,推動認識不斷向前發展。戰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客觀反映了軍人對軍事實踐的理解水平和認知程度。軍事實踐不斷發展變化,戰斗精神也相應發生變化。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軍事革命正快速演進,武器裝備遠程精確化、智能化、隱身化、無人化趨勢更加明顯”[2],人與武器裝備的結合更加緊密,戰斗精神在未來信息化智能化戰爭中的作用愈發重要。戰斗精神是助推新時代強軍興軍偉大實踐的強大精神引擎,其在新時代背景下呈現出的新特征主要表現為:一是更加強調以“智”取勝,要求官兵具備更加全面的軍事素養,深研細悟戰爭制勝規律,靈活運用作戰方式方法,實現作戰效能的最優化;二是更加強調協同配合,要求官兵具備更加強烈的協作意識,不斷強化聯合制勝的全局觀念和密切協同的團隊精神,更好地適應打贏未來一體化聯合作戰的迫切要求;三是更加強調作風養成,要求官兵具備更加嚴謹的工作作風,高標準、嚴要求完成好各項使命任務,敏銳捕捉、及時察覺、盡早處置各種風險和隱患。
二、新時代戰斗精神的培育路徑
實現中國夢強軍夢,迫切需要不斷提升部隊戰斗力,迫切需要不斷提升官兵戰斗精神。戰斗精神作為人民軍隊的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在新時代背景下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一)用思想教育筑牢官兵戰斗精神
思想教育是強化官兵戰斗精神的首要途徑,目的是使官兵充分認清為誰扛槍、為誰打仗,當兵干什么、練兵為什么等根本性問題。當前網絡信息良莠不齊、魚龍混雜,“一些敵對勢力加緊對我國策動‘顏色革命,千方百計對我軍實施‘政治轉基因工程,妄圖對我軍官兵拔根去魂”[2],官兵的思想和心理狀態在缺乏價值引導的情況下極易受到外界影響,致使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一些錯誤思潮和消極思想趁虛而入,例如近年來流行的“佛系思想”和“躺平心態”對官兵思想就產生了較大影響,對開展思想教育造成一定阻礙。心理學認為,人的“知、情、意、行”是逐步轉化和逐漸上升的過程。要加強理論灌輸和思想引導,促進官兵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強軍思想,幫助官兵在研判大勢、分析大局、把握大潮中進一步強化使命擔當。
(二)用強軍文化浸潤官兵戰斗精神
文化熏陶是強化官兵戰斗精神的隱性途徑,主要目的是發揮強軍文化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育人功效。文化是社會實踐沉淀的產物,新時代強軍文化畫卷由全體官兵共同描繪,是新時代強軍實踐的生動寫照。要利用營區碑、石、路、燈、牌等積極宣揚“面向戰場、面向部隊、面向未來”“當兵打仗、帶兵打仗、練兵打仗”“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等內容,進一步武化營區環境。積極組織官兵學唱《領航》《追光》《強軍戰歌》《強軍由我》等歌曲,觀看《戰狼》《長津湖》《上甘嶺》《紅海行動》等軍旅題材影視作品,創作貼近部隊實際、反映部隊生活的催人奮進的文藝作品,不斷發揮新時代強軍文化的影響力和感召力,讓官兵深刻感悟新時代強軍興軍實踐的偉大成就,持續強化官兵憂患意識、危機意識、打仗意識,大力營造為戰、向戰、務戰、思戰、謀戰的濃厚氛圍。
(三)用先進典型激勵官兵戰斗精神
典型激勵是強化官兵戰斗精神的有效途徑,主要目的是用官兵身邊的先進人物、先進群體及其先進事跡感染官兵,鼓勵官兵見賢思齊、奮發有為。受飯圈文化滲透影響,部分官兵不關注、不追崇英模人物和先進典型,反而熱衷于追崇娛樂明星、影視明星。有效化解先進典型宣傳在軍營“遇冷”的尷尬境遇,必須抓好宣傳話語、宣傳手段、宣傳途徑的變革創新。先進典型宣傳只有見人、見物、見事,才能讓官兵覺得更加可信、可感、可學。要積極挖掘本單位先進典型人物及其感人事跡,同時要加強對林俊德、張超、“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新時代衛國戍邊英雄群體”等英模人物和英雄群體的宣揚力度,通過組織開展先進典型事跡報告會、強軍故事會等活動讓先進典型走進官兵、深入官兵;利用本單位軍史長廊、燈箱櫥窗或微信公眾號、抖音號等平臺宣揚典型事跡,讓官兵了解典型、學習典型。
(四)用軍事訓練鍛造官兵戰斗精神
軍事訓練是強化官兵戰斗精神的直接途徑,主要目的是讓官兵在實戰實訓、聯演聯訓中增進職業認同、磨礪血性膽魄。實踐反復證明,“軍事訓練來不得半點飄浮和虛假,否則就要付出血的代價”[2]。軍事訓練是未來戰爭的預演,在缺乏實戰檢驗的情況下,鍛造戰斗精神主要靠訓練。訓風、演風、考風不嚴不實,實際上就是戰斗精神弱化虛化的一種外在表現。戰斗精神應當融入軍事訓練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之中,成為檢驗軍事訓練成效的一項重要指標。訓練實打實,打仗才能硬碰硬。要努力糾治部分官兵存在的當“和平官”“和平兵”以及“仗打不起來”“打仗輪不到我”等麻痹懈怠思想,按照實戰要求科學設置訓練科目,緊盯強敵對手研究作戰方法,適應武器裝備更新換代,加快學習步伐,從嚴從難、有針對性地開展實戰化軍事訓練,不斷提升官兵打贏未來戰爭的信心和底氣。
三、結語
戰斗精神是官兵砥礪奮斗的內生動力。新時代強軍實踐催生新時代戰斗精神,新時代戰斗精神助力新時代強軍實踐。面對戰斗精神在新時代背景下的新發展、新變化、新特征,我們必須深刻理解、準確把握、全面闡釋其內涵要義,多措并舉地抓好新時代戰斗精神培育,不斷提高戰斗精神對打贏制勝的貢獻率和轉化率,激勵官兵以昂揚姿態和積極面貌奮進新時代新征程。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2023版)[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
[2]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習近平強軍思想學習問答[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2.
【基金項目:2023年度海軍勤務學院科研發展基金資助項目“新時代人民海軍戰斗精神培育研究”。】
(作者簡介:王金旺,海軍勤務學院91292部隊助理講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