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榜樣教育是高校教育中重要的德育方法之一,對學生品德養成、習慣培養、行為塑造、價值觀的培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歷來備受推崇。但是隨著社會生產方式的變革、文化環境的多元融合、大眾傳媒的發展和普及,新時代高校榜樣教育表現出了新的特點,遇到了新的挑戰。深入研究和準確把握這些變化,對尋求榜樣教育新突破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大學生∣榜樣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榜樣教育在中國源遠流長,伴隨著人類社會生產和實踐活動的產生而產生。榜樣教育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反復強調榜樣教育的重要作用,號召全體社會成員向榜樣看齊,學習榜樣精神和先進事跡。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歷史新征程上,深入研究新時代高校榜樣教育的新特點、面臨的新挑戰以及尋求突破的新路徑,對提升榜樣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時代高校榜樣教育的新特點
(一)榜樣精神內核與新時代主題相契合
新時代對榜樣模范崇高思想和先進事跡進行高度概括與凝練的榜樣精神始終與時代主題高度契合。不同時期樹立的榜樣模范反映出不同的精神內涵與時代主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期的榜樣教育緊緊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時代主題,在全國范圍內選樹了大批榜樣人物以最高規格進行表彰。例如:“兩優一先”“共和國功勛”“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等,積極弘揚榜樣模范為國為民忠誠執著、樸實奉獻的鮮明品質。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關心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叮囑大學生要“心有榜樣”“要學習英雄人物、先進人物、美好事物,在學習中養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我們要深入領會其哲理的精神實質,使榜樣的力量直抵心靈,化作奮進新時代的強大動力。
(二)榜樣選樹與學生期待相聯通
榜樣包含著榜樣教育的根本內容,在榜樣教育活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時代榜樣教育應注重學生的主體需求,在榜樣選樹模式上與學生期待相連通。一是榜樣類型多元化。多元文化環境下,具備先進性、真實性、代表性的榜樣為大學生找到了具體參照,增強了指向性和可學性。二是榜樣選樹民主化。大學生會主動選擇他們認同的榜樣,并以此鞭策自己。所以榜樣選樹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權,鼓勵大學生參與到榜樣選樹的過程中。榜樣選樹過程的民主化,可以引導大學生在情感上對榜樣產生認可,自覺將其內化為自身的精神指引,并以實際行動將榜樣精神外化。
(三)榜樣宣傳與呈現形態相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宣傳思想工作,他提出的“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1]已經成為宣傳思想工作戰線的行動指南。新的智媒體時代為大學生榜樣宣傳提供了更多傳播途徑與方法。一是多媒體與榜樣宣傳融合。與傳統榜樣教育主要依靠官方主流媒體所創作的報刊、書籍、電視等方式不同,新時代的榜樣宣傳借助許多非官方自媒體平臺和從業者的作品,以大學生所喜愛的短視頻、動漫、圖文等形式進行榜樣教育,極大提升了吸引力和影響力。二是敘事轉呈方式與榜樣宣傳融合。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講故事也能帶來身臨其境、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新時代榜樣宣傳注重敘事轉化,借助主旋律短視頻、影視作品、文學著作等多種呈現方式,將榜樣故事以圖文并茂、融情于景、繪聲繪色的形式向受教育者講深講透講好,進一步擴大榜樣宣傳效果。
二、新時代高校榜樣教育的新挑戰
(一)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榜樣教育的解構
一段時期以來,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榜樣教育進行瘋狂解構,意圖消融大學生對英雄榜樣的崇敬之情,嚴重阻礙了新時代榜樣教育的開展。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打著“還原歷史”“探尋真相”的幌子,肆意拼湊、裁剪、篡改歷史,各種抹黑、矮化、誹謗、戲謔英雄榜樣人物。歷史虛無主義表現形式多樣且極其隱秘,有的打著“解密”的幌子任意歪曲歷史,引發學生好奇心,使其深陷其中;有的夸大細節,歪曲史實,詆毀英雄人物。無論形式如何,歷史虛無主義本質都是以歪曲歷史為手段,抹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的偉大歷史功績,解構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滌蕩中華民族的自信心,破壞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從而達到反黨反社會主義,阻礙中華民族復興大業的企圖。認識到這一點,新時代榜樣教育才能提高警惕性和防范性,堅定不移地高舉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旗幟,旗幟鮮明地學習榜樣、崇尚榜樣、弘揚榜樣精神。
(二)繁雜媒介環境對榜樣傳播的阻礙
一是傳播主體的大眾化對榜樣教育權威的弱化。網絡空間具有高自由度的特點,構建了一個復雜的多元化信息社會,使得榜樣教育的“陣地”由課堂轉向社會,擴大了榜樣教育的輻射面,同時也帶來了榜樣教育權威弱化的風險。二是傳播行為的自主化對榜樣教育信息的干擾。全媒體時代,人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話語表達空間,高自主化的傳播方式豐富了大學榜樣教育的信息,但同時也增加了監管的難度,加之大學生對信息的辨認能力不強,使得榜樣教育開展具有很大風險[2]。三是傳播形式的碎片化對榜樣教育效果的消解。新媒體時代,各種以短視頻、短文為創作點的應用程序應運而生,信息碎片化傳播加劇。這類信息傳遞往往以獲取流量為目的,以具有沖擊力的標題為噱頭,對信息掐頭去尾。
(三)榜樣教育者自身能力仍需提高
一是教育能力方面。榜樣教育者能力參差不齊,具體細化到榜樣選擇、教育方法、榜樣宣傳、引導教育對象等方面。二是品德修養方面。榜樣教育者作為教育對象學習效仿的直接對象,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給教育對象產生直接影響。在各個領域的榜樣教育中,教育者自身都存在不同程度品德修養問題,難以做到以身作則、表率示范。三是態度情懷方面。榜樣教育需要教育者滿懷情感,有明確態度和責任投入其中。一部分教育者倡導學生學習榜樣,自己卻冷漠旁觀,無動于衷。那么,學生的榜樣活動也只能流于形式。
(四)全社會榜樣教育合力有待共建
一是榜樣教育主體在價值理念上存在差異。由于教育主體受到文化程度、行為方式、價值觀念及人生經歷等影響,導致他們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具有很大差異,給教育對象造成思想混亂和學習模糊。二是榜樣教育主體之間缺乏常態化的有效溝通。家長、教師及政府部門作為家庭、學校和社會榜樣教育的主體,由于他們分屬領域不同,導致三者之間在榜樣教育方面難以形成常態化的有效溝通。三是榜樣教育主體之間缺乏合作機制。對教育對象開展榜樣教育,需要各教育主體協同作戰,形成穩固的合作機制,共同進行抵御,形成教育合力。
三、新時代高校榜樣教育的新要求
(一)深入解讀學生需求,選樹學生滿意的榜樣模范
一是堅持真實性與代表性相結合。榜樣是生活在現實中真真實實的人,所以榜樣也會有一定的缺點。在學習和宣傳榜樣的時候,不能忽視這些,要遵從真實性的原則。二是堅持理想性與時代性相結合。任何一個階段都要樹立一種理想人格作為學生在道德上奮斗的目標和方向。雷鋒、焦裕祿、錢鐘書都有著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正是這些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支撐著他們實現人生價值。理想和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和動力,并最終體現在實踐中。時代始終向前發展,總是不斷涌現新的榜樣人物,但是我們要永遠銘記和弘揚曾經的榜樣人物和榜樣精神,使傳統榜樣人物精神實現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發揮出新的時代價值和引領作用。
(二)講好榜樣故事,擴大榜樣教育的影響力
榜樣教育要用鮮明的榜樣教育人、感染人,講好榜樣故事是開展新時代大學榜樣教育的重要抓手。習近平就曾引岳飛“精忠報國”講愛國精神,以“扣好人生第一??圩印薄鞍喂澰兴搿币龑嗄陿淞⒄_價值觀。講好榜樣故事,講什么、如何講、用什么講是榜樣教育者必須面對的課題。講榜樣故事不僅要講身邊的“小人物”故事,還要講國家和本民族的“大人物”的故事;既要講時代榜樣故事,又要講傳統榜樣故事。在講好榜樣故事的過程中要用好辯證法,在講好積極向上的榜樣故事的同時,還要講社會現狀問題,引導學生科學地認識社會,思考問題。同時榜樣故事的主題內容要與教育對象身心發展規律和時間節點相契合,才能更好地引起教育對象的心理和情感認同。
(三)整合資源和力量,營造榜樣教育良好氛圍
一是要筑牢家庭榜樣教育的基礎作用。家庭榜樣教育始終處于最關鍵最基礎的地位。父母通過言傳身教,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培育良好的家教家風,努力成為孩子學習的好榜樣。二是要發揮好學校榜樣教育作用。學校作為榜樣教育的主陣地,能夠專業和系統地開展教育活動。教師嚴格以“四有”好老師標準要求自己,以自己的言行舉止和個人魅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同時也不能局限于課本和教室,學校應積極搭建各類實踐平臺。三是要發揮好社會對榜樣教育的引領作用。要積極傳播先進榜樣人物的事跡和精神,在整個社會中營造良好的道德氛圍,用先進思想和高尚精神引導社會風氣,引領社會主流價值觀,弘揚主旋律。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 嚴文波.新時代榜樣教育:新特點、新挑戰與新要求[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2(7):57-64.
(作者簡介:文婉儒,沈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從事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