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
作業作為課堂學習的延續和補充,對學生知識的鞏固、核心素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筆者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結合“雙減”政策相關要求,對低年級語文作業設計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議。
一、對低年級傳統作業的反思
一、二年級是小學生基本學習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期。但很多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往往以抄寫、默寫和完成教材配套練習題為主,作業評價也是簡單的“優、良、及格”或對錯批改。這樣的作業看似合理,但弊端也很明顯。一是低年級學生書寫熟練度不夠,書寫速度較慢。教師認為很快就能完成的書面作業,學生要花費很長時間。二是作業形式單一,學生容易產生厭倦心理,甚至逃避完成作業。三是要求家長參與,但因為家長不夠專業,且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期望過高,很容易產生親子矛盾。
二、低年級作業設計的有效路徑
“雙減”意見明確指出,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可在校內適當安排鞏固練習。那低年級學生的作業該如何設計呢?筆者認為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作業類型多樣化
教師可以創新作業設計思路,豐富作業類型,讓學生通過讀一讀、畫一畫、說一說、講一講、演一演等方式,實現對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掌握。具體來說,就是讓孩子多讀課外書,背誦傳統文化經典著作;聯想古詩畫面,說課文大意;講故事,查相關學習資料;演課本劇。教師可以結合不同的單元主題和人文要素設計多種類型作業,開辦“作業超市”,讓學生選擇感興趣的作業。
以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語文園地中“我愛閱讀”的《畫家鄉》為例,我在完成課堂教學后開辦了“作業超市”: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家鄉的熱愛。2.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句子或者段落背誦下來。3.用簡筆勾勒出美麗的三國古都——許昌。4.當好家鄉宣講員,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家鄉。學生自主選擇1~2項作業完成。
(二)作業布置分層化
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考慮不同學生的需求和發展點,設計分層作業。如二年級上冊《黃山奇石》的作業就可以設計為必做作業、選做作業兩類。必做作業為“朗讀課文,積累描寫景色的詞語和句子;堅持20分鐘的課外閱讀”,選做作業為“根據課后提供的描寫景物的詞語,仿照課文說說某處景物”。教師還可以把作業分為A、B、C三個層次。
(三)提倡實踐類作業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對于低年級學生的作業布置要以實踐類為主體,通過新穎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做中感悟,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對于一年級學生而言,生字識記是關鍵。為了提高學生識字的主動性,使其樹立在生活中識記生字的意識,我設計了“剪標簽,識生字”的實踐作業,讓學生尋找家里帶文字的物品標簽,剪下來粘貼成識字小報,并與同桌交流認讀小報上的漢字。二年級下學期的《找春天》一課結束后,我設計了如下作業:周末去郊外尋找春天,通過聽、看、聞、觸來感受春天的美好,體驗、理解作者的語言特點及對春天的喜愛之情。郊游歸來,學生可以仿照課文第4~7自然段或第8自然段說一說“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樣的”,或者畫一畫自己眼中的春天。這樣的作業學生很喜歡,有了真實的體驗后,學生的表達也豐富了很多。
(四)探索單元整體作業
統編版語文教材采用了“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雙線編排的方式,將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一個單元中統一起來。單元內的課文、口語交際、語文園地等內容,都是圍繞一個統一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編排的。單元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新樣態,也是未來語文教學的新方向。教師可以探索設計單元整體作業的新形式。這是與語文單元教學活動相匹配的評價體系,也是幫助教師達成單元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
以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識字單元為例,本單元圍繞“傳統文化”主題編排了《神州謠》《傳統節日》《“貝”的故事》《中國美食》四篇課文。在設計單元作業時,教師要依據課標,緊扣單元主題和語文要素,設計有針對性的、目標指向性強的作業。學校教研組經過集體研討,決定以《中華美食》一課為依托,設計為期一周、主題為“家鄉美食推薦官”的單元作業。作業內容如下:第一步,了解家鄉河南的各種美食;第二步,和家人一起制作一道家鄉美食,并錄制視頻介紹美食制作方法;第三步,繪制手抄報,介紹家鄉美食。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理解了炒、煮、烤、煎的不同意義,知道了與“火字旁”和“四點底”有關的規律,增強了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這樣的單元整體作業設計驅動本單元的學習,促進了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落實。
(五)嘗試項目化作業
除了以上作業形式,低年級的作業設計還可以和項目化學習相結合,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主動發現問題,以真實的任務情境為目標,產出項目成果,完成新型作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要落實“雙減”政策,切實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實現教育的減負增效,改革作業設計是關鍵。教師要立足教學目標,以學生為本,創新作業類型,分層布置作業,多設計實踐類作業,探索單元整體作業設計思路,嘗試項目化作業,以作業革命撬動課后學習方式的變革,使作業成為學生成長的新密碼。
(責編 韓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