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妍池
[摘 要]聽力訓練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包含對學生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概括能力、預測能力、語言能力等多項能力的培養。在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可對英語聽力訓練采取“集中—猜測—記錄”三步走的策略,即引導學生從加工材料、合理猜測、有效記錄等多個方面獲取有效信息,這樣有針對性地開展英語聽力訓練,能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技能,為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打好基礎。
[關鍵詞]聽力訓練;英語教學;集中;猜測;記錄
[中圖分類號] G623.3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36-0084-03
在英語學習中,“聽”是習得英語知識的基本途徑,聽力訓練是英語學習的重要內容?!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英語學業水平考試提出了相關的要求:“重視英語聽說能力的同步發展,創造條件組織聽力考試和口語考試,合理調整并逐步加大聽力測試題和口語測試題的比例。”可見,聽力考試日益受到重視。
為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英語學習基礎,教師可對英語聽力訓練采取“集中—猜測—記錄”三步走的策略,將聽力教學看作是學生接受聲音、理解信息、消化吸收的過程,引導學生將聽力內容進行能動、高效的分解。提升學生的英語聽力技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應在把握整體與細節的基礎上,穩步推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改變過去“播放錄音—進行練習—核對答案”的單一聽力教學模式,打造生動有趣的英語聽力課堂。
一、集中,進行加工處理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一般較為活躍,他們常常會被新鮮有趣的事物吸引,但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著手,引導學生既抓住聽力材料的主題思想,又把握每一個細節,從聽力材料中獲得更多的關鍵信息,從而提高傾聽能力,優化英語聽力教學效果。
1.立足發音,做好學習準備
在聽力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系統性地把握整篇聽力文本,結合相關文化背景知識,幫助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聽力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在進行聽力訓練之前,教師要為學生打好基礎,規范學生的英語發音,尤其要重點強調一些發音相近的單詞。教師可以通過連讀、重讀、弱讀、語調變化等方式,“打開”學生的耳朵,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為后續的聽力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適當普及一些使用頻率較高的口語表達,幫助學生更快速、準確地提煉聽力材料中的關鍵信息。
例如,當聽力材料中出現sheep、ship;pain、gain;bus、boss等發音相近的單詞時,學生經常會誤聽、錯聽。此時,教師可以通過重讀、弱讀等方式再次讀出聽力材料,幫助學生準確辨別單詞;教師還可以引入相應的語句,讓學生在語境中理解單詞,加深學生對單詞的印象。另外,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運用一些倒裝、省略等口語化表達,并適時融入歐美國家的文化背景與生活方式等內容,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這樣的預先準備,能夠幫助學生熟悉英語聽力練習,為學生聽懂英語文本、聽力素材做好鋪墊,也為學生聽力技能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2.立足細節,抓住關鍵信息
英語聽力教學應注重引導學生掌握細節。在聽力材料中,細節往往決定內容的關鍵情節、作者的情感態度、表達中的重點信息等。如果忽視了細節,則會遺漏聽力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導致聽力訓練的正確率下降。在進行聽力訓練時,教師要提醒學生集中注意力,引導學生在理解聽力文本內容的基礎上,重點關注轉折、重讀等細節;當聽力材料中出現陌生的單詞或語句時,則應當適當略過,不能因糾結于某個單詞而錯過整個聽力材料。
教師可以將聽力材料與學生學過的短文進行對比教學,引導學生把握文本中的關鍵信息。例如,在播放聽力材料之前,教師提示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捕捉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包括人物(who)、時間(when)、地點(where)、事件(what)等,學生可以根據這些內容了解到聽力材料的基本信息。隨著學生聽力技能的提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捕捉更深層次的關鍵信息,如原因(why)、方式(how)、程度(how much)等,以全面把握聽力材料中的細節,加強學生對聽力材料的認知和理解。聽力材料的題目大多要求學生辨別相關信息,因此,注重捕捉關鍵信息,聽力問題便會迎刃而解。另外,在聽力材料播放之前,學生可以在草稿紙上寫出相關要素,在聽力播放時一邊聽一邊記錄下相應的關鍵詞。這是聽力訓練的小技巧,能夠降低辨析問題的難度,提高信息把握的準確度。
二、猜測,把握文本內涵
合理的猜測能夠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和分析判斷能力。在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前后文入手,圍繞聽力材料的內容進行有指向性的猜測,提高學生信息把握的準確度。
1.根據前文,預測未知因素
在小學階段,許多學生難以區分長音、短音、邊音,他們聽辨音調、識別關鍵信息的能力較差,而且英語詞匯量較為匱乏,理解能力有限,這對聽力教學活動的開展有著不利的影響。因此,教師應向學生傳授相關聽力技巧,引導學生根據從題目中捕捉到的信息進行大膽預測,為后續的內容理解與分析做好鋪墊。
例如,在播放聽力錄音前,教師提示學生認真審讀聽力題目,快速預測聽力材料的主題、對話者等多方面信息,使后續聽錄音的過程更有方向性。有一些聽力題目會給出明確的選項,如事件發生的地點,分別是“A.at a school”“B.at a shop”“C.at a park”,選項的內容則提示學生要重點關注聽力材料中有關地點的表述。教師即可引導學生根據選項的信息,猜測出聽力材料的主題,從而在聽錄音的過程中將注意力集中到關鍵信息上,進一步提升做題的準確性。教師還可以提示學生根據對話人的身份、稱呼、談話的地點和時間等,對聽力材料的內容進行大膽的預測。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詞,如當聽力材料中出現“because”等詞語時,就意味著下文即將闡述原因;聽到“so”“if”等詞語時,可以進一步推測出相應的原因或假設性條件。掌握了這些關鍵詞,就能夠更好地理解全文。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對話的語氣,推測語段的內容,如問句、陳述句、感嘆句的語氣是不同的,生氣、開心等情感表達的語氣也是不同的。根據對話者的語氣,可以有效預測下文的相關內容,從而更好地把握聽力材料的關鍵信息。
2.根據下文,不斷糾正補充
猜測活動可以貫穿整個聽力理解的全過程。進入聽力訓練之后,學生的大腦處于一種積極、主動地接收信息的狀態,能夠較為敏銳地捕捉下文的關鍵信息?;诖耍處煈龑W生利用后續的信息糾正、補充前面獲取到的信息,補充漏聽的部分,解決存疑的內容,對全文進行驗證、歸納與總結。特別是聽力材料的結尾處,一般是對全文的總結或是對主題的升華。學生可以根據這部分內容回顧與完善先前獲取的信息。這樣不僅能夠保證信息的準確性,還能提高學生的分析、推理與反思能力。
部分學生的聽力技能有限,難以把握聽力材料中的關鍵詞,更不易整體把握全文內容。因此,在播放聽力材料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記錄聽力材料中的關鍵詞;在聽完整篇聽力材料之后,再根據上下文進行猜測,完善相應的信息,使前后文在邏輯上保持一致。由于學生的接受能力、反應能力和思維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他們的傾聽能力也不同。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共同解決聽力訓練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在交流中補充和完善自己從聽力材料中提取到的信息,從而尋找正確的答案。通過反復辨析聽力材料,學生發現自己記錄的內容存在一定程度的關聯。此時,教師可以給予提示,提問學生:“這一關鍵詞說明聽力材料是在講述一件什么事?是與什么內容相關的?”學生回答后,教師繼續提問:“那根據大家推測的內容,后面的另一關鍵詞是否與其矛盾?哪一個關鍵詞才更貼近材料主旨?”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分析上下文,實現了對聽力材料的預測和判斷,邏輯思維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記錄,進行分析歸納
在聽力訓練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有效記錄,有助于學生準確地把握信息,提升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記錄是聽力訓練的重要技巧。聽力訓練并不是指學生單一地接收信息、籠統模糊地填選答案的過程,而是要求學生能夠進行具體的、有主次的記錄,為記憶與回想聽力材料的關鍵信息提供更多的幫助。
1.“盲聽”,聽記重點
因為日常缺乏有效、頻繁的聽記訓練,學生容易在聽力訓練過程中緊張,導致記錄的內容雜亂無章,有效信息不多。一些教師在進行聽力訓練時,會提前向學生提供聽力的文本,這樣會導致學生在聽力的過程中進行機械記錄,不利于學生聽記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教師可以采取“盲聽”的訓練方式,即在播放聽力錄音前不讓學生接觸到聽力材料,而是讓學生根據自己聽到的實際情況進行記錄、梳理,厘清聽力材料的思路,不斷補充和完善聽取的信息,提煉出聽力材料的重點。
“盲聽”對學生的記錄能力、信息提取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不適用于聽力訓練的初級階段。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聽力學習能力循序漸進地開展訓練活動,先讓學生從簡單的文本素材入手,再逐漸提高難度。教師教給學生速記的方法,指導學生運用常用的速記符號、縮略詞、簡略語言等,促使學生進行速記,幫助學生把握聽力材料中的重點信息,提升獲取信息的準確度。
2.概括,聯系回想
在小學階段,由于思維能力和認知水平有限,學生在聽力訓練中往往只能捕捉到淺層次的信息,難以概括、整合已獲取的信息,實現對信息的深度加工,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分析與信息提取能力。為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可以利用信息結構圖、思維導圖等進行教學,培養學生邊聽、邊記、邊整合與加工的能力,幫助學生將片刻獲取的信息變為長期的記憶。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表格來記錄捕捉到的關鍵詞;運用思維導圖來整理聽力文本的行文思路,以聽力材料中的對話內容、文本的邏輯作為線索,整體把握聽力材料的內容。
小學階段的聽力材料較為簡單,教師可以圍繞幾個常見的主題展開相應的訓練。例如,聽力材料的內容為介紹自己的朋友,教學時,首先,教師將信息劃分為“name”“age”“character”“abilities”等,引導學生將所聽到的信息進行加工整理,提煉出概括性的信息,寫在相應的類別下。利用相關圖表展開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在初次聽錄音時捕捉文本大意,對聽力材料形成初步的概念,再通過聽第二遍、第三遍,對聽力材料進行深度理解、加工與概括,形成概念框架,發展聽記信息的能力。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對聽力材料進行聯系回想。其次,在學生完成相應的記錄表后,教師讓學生分享自己記錄的具體內容,若學生的意見不統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共同確定聽力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對記錄的情況進行完善和補充。最后,教師讓學生脫離自己寫好的記錄表,在一張空白的紙上默寫表格中的內容。此時,學生根據先前的學習經驗,能夠寫出相關的內容,從而提高聽力訓練的正確率。這樣,通過填寫記錄表格,學生實現了對聽力材料的查缺補漏,學生的聯系回想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總而言之,聽力訓練是英語教學的重點之一,對學生的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概括能力、預測能力、語言能力等多項能力均有促進作用。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對英語聽力訓練采取“集中—猜測—記錄”三步走的策略,即通過信息獲取、前后文猜測、文本記錄等活動,對學生進行系統化、有針對性的聽力技能訓練,充分激發學生對英語聽力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為后續的英語學習奠定基礎。
[ 參 考 文 獻 ]
[1] 包婷婷.提高小學英語聽力教學質量的路徑探析[J].新課程研究,2019(22):75-76.
[2] 龔璞.改進和實施小學英語聽力教學的幾點措施[J].校園英語,2017(15):218.
[3] 嵇紅梅.小學英語教學中聽力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內蒙古教育,2016(17):83.
[4] 王武東.英語解碼理論在聽力教學中的應用[J].上海電機技術高等??茖W校學報,2004(2):123-124.
[5] 孫爽,詹晶輝.解碼理論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J].教書育人,2001(8):25-26.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