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論文探討了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國防教育的價值意蘊和路徑。首先介紹了紅色文化的概念和特點,以及高校國防教育的重要性和發展趨勢。接著探討了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國防教育中的價值意蘊,包括愛國主義教育、歷史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價值。然后分析了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國防教育的挑戰,包括文化保護與利用的平衡、歷史事實與教育導向的融合、學科交叉與專業融合的困境以及資源整合與持續發展的問題。最后,提出了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國防教育的路徑探析,包括課程設置與教學設計、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與利用、學校與軍隊的協同合作以及多媒體技術與虛擬實景應用等方面的路徑。通過本論文的探討,可以更好地促進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國防教育中的應用和發展。
【關鍵詞】紅色文化∣國防教育∣價值意蘊
在當今社會,高校國防教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不僅為培養優秀的國防人才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還為國家的長期安全與發展貢獻了力量。然而,如何更好地融入紅色文化資源,充分挖掘其價值,同時確保其妥善傳承與保護,成為了當前高校國防教育領域的一項迫切而重要的任務。本論文將從多個角度探討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國防教育的價值意蘊與路徑。通過這些探討,我們旨在為紅色文化資源的融入高校國防教育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啟示,以推動我國高校國防教育事業的發展,實現國防教育的戰略目標。
一、紅色文化的概念和特點
紅色文化是指與中國共產黨及其革命歷史、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等相關的文化體系。它包括了廣泛的元素,如中國革命領袖、紅軍長征、抗戰勝利、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等歷史事件和人物,以及與這些事件和人物相關的文學、藝術、音樂、電影等創作。紅色文化以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和黨的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強調忠誠、革命精神、社會主義理念等內容。紅色文化是中國獨特的文化現象,其概念和特點共同構成了一個富有深刻內涵的文化體系。這一文化體系源于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歷史和社會主義建設,在中國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歷史性,緊密圍繞著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發展,強調黨的領導地位和核心價值觀。它同時具有教育性和啟發性,通過各種文化形式傳遞黨的思想和價值觀,教育和啟發人們堅守信仰。紅色文化也具有全民性和群眾基礎,受到廣大人民的熱愛,成為國家認同的象征。此外,紅色文化保持了多樣性和創新性,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
二、高校國防教育的重要性和發展趨勢
高校國防教育在當今社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使命。它在國家安全領域發揮著關鍵作用。通過培養具備國防觀念和國防技能的學生,高校國防教育有助于國家維護國土安全和社會穩定,提高國家的整體安全水平。高校國防教育還促進了科技和創新人才的培養,現代軍事技術和國防工業密切相關,高校國防教育推動軍民融合,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培養具備高科技知識和技能的人才。此外,高校國防教育強化國民的國家認同和愛國情感,增強對國家的歸屬感和憂患意識,促進社會的團結和穩定。未來,高校國防教育的發展呈現出幾個明顯的趨勢。首先,課程設置將更加多元化,涵蓋傳統軍事訓練和國防課程以及現代國防領域的知識,以適應國家安全形勢的變化。其次,軍民融合將不斷加強,推動高校與軍隊、科研機構的合作,共同開展國防科研項目,加速科技成果的應用。國際合作也將成為一個重要方向,以促進國際國防安全領域的知識交流。
三、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國防教育中的價值意蘊
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國防教育中蘊含著深刻的價值意蘊,對于塑造學生的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具有重要作用。首先,通過學習黨的革命歷史和英雄事跡,學生能夠被激發出強烈的愛國情感,深刻理解國家的發展歷程和犧牲精神,培養出堅守信仰的品質。其次,紅色文化資源承載了黨的核心價值觀,如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集體主義等,通過教育,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內化這些核心價值觀,將其融入到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中。此外,紅色文化強調了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這有助于加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一體化的國家安全意識。同時,紅色文化中的革命英雄事跡展示了忠誠、堅韌和不屈不撓的品質,這些品質在國防教育中具有特別重要的價值,能夠培養學生在困難和壓力下堅守信仰和使命的能力。最后,通過學習和傳承紅色文化,學生可以增強文化自信心,更堅定地維護國家文化傳統和文化自主權。這些價值意蘊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并激發他們為國家的繁榮和安全貢獻力量的愿望。
四、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國防教育的挑戰
(一)文化保護與利用的平衡
融合紅色文化資源的首要挑戰是如何在利用其教育價值的同時,確保這些珍貴的文化資源得到妥善的保護。過度的商業化和簡化可能會損害其原始和純粹的意義,使之失去教育的核心價值。
(二)歷史事實與教育導向的融合
紅色文化資源中包含了大量的歷史事實。在教育過程中,如何確保這些歷史事實不被曲解或過度解讀,同時結合現代教育導向進行教學,是一大挑戰。為此,教育者必須在保持歷史事實的真實性的同時,加強對教育目標和方法的研究。
(三)學科交叉與專業融合的困境
紅色文化資源的融入可能涉及多個學科,如歷史、政治、軍事、社會學等。如何在多學科交叉的背景下確保教育的連貫性和深度,避免教學內容的碎片化和表面化,成為另一個難題。
(四)資源整合與持續發展的問題
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融入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包括資金、技術、人力等。如何整合現有資源,確保教育項目的持續和穩定發展,以及如何避免資源的浪費和重復投入,都是教育者需要關注的問題。
五、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國防教育的路徑探析
(一)課程設置與教學設計
在高校國防教育的課程設置中,應該充分考慮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通過開設相關的課程,如紅色文化導論、紅色文化遺產等,來引導學生深入了解紅色文化的歷史和精神內涵。教學設計應注重培養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敬畏之情,讓他們通過學習與實踐獲得深入體驗和思考。例如,可以通過紅色文化的案例研究、主題演講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二)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與利用
高校應積極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包括文獻、實物、圖片、音視頻資料等,并將其融入到教學和學習中。可以通過開設講座、展覽、實地考察等形式,讓學生親身感受紅色文化的力量。此外,學校還可以建立紅色文化資源庫,提供學術研究和教學實踐的支持。通過挖掘和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可以激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
(三)學校與軍隊協同合作
高校和軍隊之間的協同合作對于紅色文化資源的融入非常重要。學校可以與軍隊合作開展實踐活動,如參觀革命紀念地、實地軍事訓練等,使學生更加貼近紅色文化與國防教育的實踐。同時,學校還可以邀請軍隊的專家學者來校進行講座、指導,并與學校教師共同研究紅色文化資源的利用方法。通過與軍隊的協同合作,可以使紅色文化資源得到有效的傳承和利用。
(四)多媒體技術與虛擬實景應用
利用多媒體技術和虛擬實景技術,可以有效地展示和傳播紅色文化資源。通過制作數字化教學資源、虛擬實景演示等,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此外,利用新媒體平臺,如在線課程、微信公眾號等,也可以擴大紅色文化教育的影響力。例如,學校可以利用虛擬實景技術創建紅色文化場景,讓學生能夠親自體驗歷史事件,并進行互動學習。
參考文獻
[1]楊明,杜凱.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國防教育的路徑探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2,38(10):112-114.
[2]張志勇.紅色資源融入高校國防教育的價值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14):67-69.
[3]肖本新.在高校國防教育發展中融入紅色文化的路徑解析[J].國際公關,2020(02):146.
[4]戴謀元,卜華平.高校國防教育中傳承紅色基因的路徑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48):12-13.
[5]王嘉雨,雷穎頤.紅色基因傳承融入高校國防教育的路徑研究[J].高教學刊,2020(05):65-67.
(作者簡介:單小憶,碩士,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單位: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