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霞
摘要:當前,社會對人才的評價標準日趨多元化,這使得教育思想和教學模式隨之發生改變。語文與學生的基礎能力及可持續發展能力息息相關,是重要的基礎學科。語文作業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隨著人才評價標準進行改革和創新。文章從語文作業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入手,分析成才視角下的語文作業改革的必要性,明確成才視角下的語文作業再設計思想和原則,并對成才視角下語文作業再設計策略進行探究,以期充分發揮語文作業效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成才;語文作業;再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04-0137-04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社會對人才的評價日趨多元化。在開放、包容的多元人才培養要求下,語文教學應摒棄傳統的“唯分數論”評價標準,轉為更關注學生的天性和愛好,并根據多元化教學理念對教學體系進行更新。作業作為溝通學生課上課下的橋梁,在語文學習中至關重要。新形勢下,語文教師應按照新課改要求,對語文作業進行再設計。下面,筆者結合語文教學現狀,從智慧、自選、分層、多維度等角度對多元成才視角下語文作業再設計策略進行探究,以充分發揮語文作業應有效用,提升人才培養效果。
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主要為普及性學習,重點培養學生的識字、表達、閱讀、寫作等基本能力。為達成語文教學目標,語文教師需要為學生布置作業。部分語文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未做到“與時俱進”,這使得其設計的語文作業呈現任務量大、多樣性不足、與“雙減”要求不符,以及評價反饋不科學等狀況,亟待解決。
1.作業任務量大,加劇學生課下負擔
部分語文教師布置的語文作業量較大,占據了學生大量的課余時間,導致學生課業負擔沉重。筆者經調查發現,通常情況下,學生完成語文作業需要的平均時間約為40分鐘,約占學生全部學科作業時間的30%以上。另外,由于學生的學習習慣與學習能力等存在較大差異,學生在相同的作業目標下所需要的完成時間也存在較大差異。以背誦課文為例,部分學生能夠在20分鐘之內完成任務,部分學生要達到相同的學習效果則需要2小時以上。當語文教師布置的語文作業量較大時,這部分學習效率較低的學生的學習負擔會進一步增加,這可能讓他們對語文作業產生畏懼心理,進而影響他們的語文學習效果。
2.作業多樣性不足,難以激發學生興趣
從語文作業形式來看,任務型、目標型及創作型作業為當前語文作業的主要形式。其中,任務型作業主要指教師以固定的任務形式向學生布置作業,學生以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為主要作業目標,如抄寫課文2遍。此類型作業主要以完成作業的量為標準,對于學生完成作業的效果關注度不足,且相同的任務對于不同的學生來說產生的學習效果具有較大差異。目標型作業主要指教師通過提出最終完成任務的標準形式要求向學生布置作業,學生則按照教師的要求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完成作業,如背誦古詩《山行》。此類型作業的重點是達到背誦的目的,學生達成目的的方式可以自由選擇,如采用默寫、朗讀等方式。創作型作業主要指學生根據具體的作業要求完成一定的創造性任務,如看圖作文、日記等。此類型作業的具體內容并不存在限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自由發揮。以上三種作業形式幾乎涵蓋了當前所有的作業類型,這在多樣性上明顯不足,且相對固定、呆板,難以充分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作業布置的意義不大。
3.與“雙減”要求不符,未達成作業優化目標
針對學生課業壓力較大的現狀,教育部在2021年全面推行了“雙減”政策,旨在提高教學效能的基礎上降低學生的課業負擔。在“雙減”政策出臺后,部分教師簡單地將“雙減”理解為少布置作業,甚至是不布置作業,這使得學生的課下學習完全依靠學生的自覺性。然而,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較小,部分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較差,讓他們完全自主學習往往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長此以往,學生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這與“雙減”政策的實施初衷相背離。
4.評價方式不科學,沒有形成有效反饋
作業被大多數人認為是學生的“任務”,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下學習的重要方式,然而作業不僅是學生的學習任務,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交流的平臺。教師通過批改學生的作業可以有效掌握學生的學習現狀,學生則可以通過教師批改作業后給出的反饋信息獲得學習滿足感和成就感。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往往忽略對學生作業的評價,這就失去了與學生通過作業溝通交流的機會,不利于學生從作業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在潛移默化中消磨掉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甚至會降低學生對整個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人才的評價標準越來越多元,越來越立體。在傳統教育理念下,語文教學評價學生的主要標準是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而在當前的成才視角下,語文教學更看重的是學生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不僅承擔著向學生傳播語文基礎知識的重任,還肩負培養學生語文興趣、提高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使命。學生未來在語文、語言以及文學方面的成就主要取決于其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基于此,語文課程也必須做出相應改變,要從原本的片面追求學生語文成績轉變為對學生語文能力、語文興趣的培養。語文教師尤其要在聽、說、讀、寫等方面下功夫,以保證學生在社交、表達、閱讀、寫作上有新的突破,從而為學生后續能力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語文作業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成才視角下,語文教師應對語文作業做出有效調整,以充分發揮語文作業的應有效應,使其成為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和素養的有效助力。
語文作業的再設計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對現有作業體系進行創新。這一過程語文教師需要以教材為藍本對課后習題進行加工和補充。二是構建全新的作業體系,這一過程語文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補充全新的作業內容。語文教師按照上述兩方面內容要求進行語文作業再設計時,要與當下的語文教學相融合,要與新形勢下的綜合人才培養觀念相結合,以便形成全新的作業設計理念和思想。成才視角下語文教師進行作業再設計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以多元人才培養思想對語文作業進行再設計。當前社會的人才評價方式更接近于“有教無類”理念。在多元人才培養思想的引領下,語文教師要將學生的能力培養及核心素養提升作為語文作業設計的依據和目標,不斷增強學生在作業體系中的自我發揮與自我實現,鼓勵學生形成自己的語文風格,構建自己的語文學習體系。
第二,以體系化思想對語文作業進行再設計。語文作業設計并非獨立的,而是要與語文教材內容相呼應。另外,不同課程體系中的作業也要做到相呼應,如由單一到多元、由模仿到原創等,從而在遞進邏輯下形成全新的作業體系。
第三,以游戲化思想對語文作業進行再設計。語文教師可利用游戲元素提高語文作業的互動性,提升學生作業反饋的積極性,以此給學生帶來作業滿足感和作業成就感。另外,此種方式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促使學生在無疲勞的娛樂狀態中完成相關知識點的學習和鞏固。
在成才需求及語文設計思想的指導下,語文教師在進行具體的語文作業設計時要遵循可行性、可控性、目標性以及娛樂性等四個原則。
(1)可行性。語文作業設計的可行性主要指語文教師在設計語文作業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及作業完成能力,在涉及家長參與的語文作業中還要充分考慮家庭的承受能力。例如,語文教師在設計依賴于互聯網資源完成的作業時,需要把控好學生參與互聯網活動的時間,以降低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可能給學生視力和專注力等帶來的負面影響。
(2)可控性。可控性主要指語文教師在設計語文作業時,要增加作業的互動性設計,這不但有助于教師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還有助于學生及時從教師處獲得肯定和鼓勵,進而獲得完成作業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從而為后續教學內容的落實奠定良好基礎。
(3)目標性。目標性主要指語文教師在設計語文作業時,不能以學生完成作業為目標,不同的作業內容要對應相應的知識點,以及相應的教學目標,以保證學生通過完成作業,實現知識、能力、思維等全面提高。
(4)娛樂性。娛樂性主要指語文教師在設計語文作業時,要保證語文作業對學生具有足夠的吸引力,要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降低學生的疲勞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作業再設計時,要充分考慮語文作業的可行性與多樣性。作業再設計的可行性決定了其要在學生成才的過程中提供具體、有效的幫助,而非流于形式。多樣性則保證了語文作業再設計的全面性,語文教師可通過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來增加作業體系在語文教學中的權重與貢獻。從這一角度出發,語文作業再設計可以通過如下四方面舉措來實現。
1.基于智慧作業的再設計策略
智慧作業的設計思路在于引導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充分調動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并有效應用所學知識,以實現對相關教學內容的內化和吸收。在進行具體作業設計時,語文教師可以在知識點的遷移、實踐、文本加工以及拓展等方面下功夫,有效提升語文作業的“智慧”程度,從而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思維優勢。例如,在設計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白鷺》一課的課后作業時,語文教師可以這樣做:6~8自然段分別描繪了三幅優美的圖畫,請同學們為每幅圖畫起一個名字。該作業設計一方面能夠促使學生將文字描述的場景轉化為頭腦中的立體圖像,另一方面能夠強化學生對圖像的描繪能力,以及對文本的總結概括能力。另外,該作業設計還能夠引發學生情感共鳴,促使學生主動進行情感表達。又如,語文教師可以將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珍珠鳥》一課的課后作業設計為“制定班級公約”。該作業屬于典型的實踐及拓展型作業,學生需要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在與同學充分溝通討論后制定出相關制度。在為學生講解作業要求時,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成型的“班級公約”供學生參考討論。另外,語文教師還可以將這項作業轉變為文本加工等其他類型的作業形式,以此進一步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邏輯能力。
2.基于自選作業的再設計策略
學生自選作業是指能夠讓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及自身的特長決定作業完成的方式,它不但可以滿足學生對自主權的需求,還可以有效降低學生的疲勞感。此種作業再設計的方式要求教師針對相同或者相近的教學目標給出不同樣式的作業形式,進而讓學生在自我選擇過程中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語文教師為學生提供的作業類型應盡可能多樣化,另外,不同作業之間的難度、任務量也要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取得的作業效果要相同或相似。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課的課后作業是一個小練筆,其要求學生用幾句話描寫上學、放學路上看到的景色。語文教師在進行該項作業的再設計時,就可以為學生提供多種練筆形式供學生選擇。在實際設計時,語文教師要對本課的課后作業的要點進行深入分析,以確定作業目標: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麗景色,并練習描寫相關景色,提高學生觀察能力等。針對上述目標,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多種作業方式供學生選擇,如記錄一次你與父母的郊游所見、請把你在電視中看到的最美畫面與同學分享、向家長復述課文并傾聽他們眼中的美麗景色等。上述作業形式不同,完成方式和側重點也有所不同,但對于景色的描寫,學生頭腦中的畫面感勾勒等底層邏輯是相通的,因此取得的作業效果也相近。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在進行作業選擇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對所有作業題目進行潛意識構思,進而選取與自己能力相匹配的或自己最感興趣的。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都會得到充分鍛煉。
3.基于分層作業的再設計策略
在設計分層作業之前,語文教師要先將文本的課后作業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重新排列,然后根據不同學生對同一知識點的接收情況的差異,明確不同層級學生的不同作業重點。在作業再設計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先按照不同的難易程度以及不同的作業目標將語文課后作業分為不同的類型,如記憶型作業、拓展型作業等,然后按照分層布置的方式及不同的時間線進行分層布置。值得注意的是,分層作業再設計與分層教學異曲同工,教師在執行的過程中需要格外關注學生的感受,避免學生產生被冷落、被忽視等負面感受。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山行》一課的課后作業布置為例,該課的課后作業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可以分為如下幾個層次。1)對生字的認讀與記憶。2)對字、句、詩詞的掌握。3)對詩詞的記憶。4)對詩詞中情感表達、寫作方法的理解。基于此,語文教師在進行作業再設計時,可將作業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課后作業1與課后作業2的結合,要求學生通過書寫、朗讀等方式達到對字、詞、句的理解及記憶。第二層次是課后作業2與課后作業3的結合,要求學生在理解詩詞的同時進行背誦。第三層次是課后作業3與課后作業4的結合,要求學生在背誦的基礎上理解作者的情感表達及部分修辭手法。語文教師可以選擇在不同的教學進度下布置不同的作業,也可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互動觀察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為不同學習小組設計有針對性的分層作業。
4.基于多維度作業的再設計策略
為了增加作業的種類,語文教師可以從更多的維度提供作業的解決方案,以達到增加作業維度的目標。多維的作業模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降低學生完成作業的疲勞感,從而達到良好的作業效果。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對作業目標、內容、路徑及方法等重要元素進行有機組合豐富作業形式,并通過討論、游戲、互動、親子游戲等方式優化作業形式,從而形成全新的作業體系,以便作業價值得到更充分發揮。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狼牙山五壯士》的課后作業的重點在于引導學生理清故事主線,引導學生掌握點面結合的敘事方法。在進行本課課后作業再設計時,語文教師要緊緊抓住課后作業的重點,設置多維度的作業體系。例如,收集其他抗戰英雄故事,用一句話概括故事(通過收集課外閱讀材料,實現對故事主線的提煉)。和家長講講七連六班的故事以及每一名戰士的表現(通過講述活動,掌握點面結合敘事的方法)。和同學分享一次你的游園經歷(通過分享展示,掌握點面結合的表達方式)。多維度作業的設計不但能讓學生的課下學習更豐富,還能讓學生在掌握相關知識點的基礎上,提高溝通、信息檢索、文字提煉、口語表達以及寫作等能力。
當今社會對于人才的評價突破了單一思維,各個領域的成功均能得到社會的認可。語文學習的評價標準也不應局限于識字量、考試成績等,應更多向培養學生語文應用能力傾斜。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可通過設計智慧作業、自選作業、分層作業、多維度作業等,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激發學生作業興趣,切實落實“雙減”政策,降低學生課業壓力,以保證語文作業能夠發揮出其應有效用。
參考文獻:
[1]魏美娟.初中語文作業設計調查現狀及優化策略———“雙減”政策下對語文作業設計的新思考[J].豫章師范學院學報,2022(03).
[2]馮秀金.有效分層高效作業———探究小學語文作業分層設計的策略[J].新教師,2022(05).
[3]袁媛.初中語文作業的“慧”設計[J].語文天地,2020(17).
[4]何慶.小學語文課堂作業設計的問題及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22.
[5]候曉潔.基于反思性評價的小學中年級語文作業設計研究[D].魯東大學,2022.
[6]翟叢珊.“雙減”背景下小學三年級部編版語文作業設計研究[D].洛陽師范學院,2022.
[7]張林青.統編版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作業設計研究[D].西南大學,2021.
[8]鄒怡瑩.小學語文家庭作業優化設計的行動研究[D].江蘇大學, 2020.
Research on Chinese Homework Re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lent
Li Bingxia
(Shimen Town Shime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of Tianzhu Tibetan Autonomous Coun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299,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talents in the society are increasingly diversified, which makes the educational ideology and teaching mode change accordingly. Chinese is closely related to students basic a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and is an important basic disciplin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eaching, Chinese homework should also be reformed and innovated with the talent evaluation standard. Starting with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design of Chinese homework,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the reform of Chinese home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lent, clarifies the thought and principles of the redesign of Chinese home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lent, and probes into the strategies of the redesign of Chinese home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lent, with a view to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homework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 primaryschoolChinese;becomeatalent;Chinesehomework;re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