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淼
摘 要:英語是一門以人文主義為特征的基礎教育課程,也是一門能夠很好地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的課程。在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文化資源、便利的科技手段、多元化的教學器材,創造出一個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堂,并對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從而建立一個健康的、多元化的、全面的、優秀發展的英語文化課堂。
關鍵詞:小學英語 傳統文化 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1.027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對學生進行民族文化的教育,讓他們充分體會到英語學科中的語言和文化內涵。但是,從目前英語程教學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出,一些教師過分重視英語的語言特色,忽略了英語的文化特色,僅僅強調對學生的基本英語詞匯、短語等進行講解,卻沒有幫助學生去發掘課文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導致了傳統文化在英語課堂中不能很好地展現。要想扭轉這種局面,教師就必須對英語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從課本中發掘出更多的文化因素,并利用現代傳媒技術對傳統文化進行滲透,使英語課堂能成為弘揚我國傳統文化的載體。
一、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培養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人格的基本內涵是學生的人文素質和價值取向。小學階段是青少年行為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進行英語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發掘禮儀、節日和文化因素,從而使學生的文化素質得以提高。所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到中西兩個民族的文化差異,而且還能塑造學生的良好的文化性格,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流水平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對學生的聽、說、讀、寫四大基本技能進行訓練外,還應注重對其進行跨文化交流的訓練。所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把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融入課堂中去,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進行跨文化交流。教師把傳統文化融入英語課堂中,不僅可以豐富教學方式,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從而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使他們獲得較強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成為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才。
(三)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
英語不僅是一門必修課,更是學生學習西方文化的“鑰匙”,在小學英語課上,學生們會接觸到大量有關西方文化的內容。但是,小學生還很小,他們的思想還沒有完全成熟,“三觀”很容易被外部因素所左右。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并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有效滲透。通過學習民族文化,學生的思想得到持續充實。教師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指導,使其充分認識到我們國家的先進文化,培育出具有文化自信的小學生。
二、以傳統文化為基礎的小學英語教學策略
(一)利用多樣化材料開展傳統文化的滲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其中包含了詩詞歌賦、曲藝雜談、琴棋書畫、禮儀方略等。教師可以選擇內容、內涵豐富的英語材料,適時地呈現給學生,讓他們去感知、去理解、去思考,使他們在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受到教育,形成優良的道德品質。
1.為學生挑選有價值的教材
豐富的教材不僅可以讓學生精通英語,而且可以讓他們在思想和情感上獲得相應的體驗。在開展小學英語課程教學時,教師應選用內容豐富的教材,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使其能更好地了解優秀的民族文化,并能自行建構起有意義的知識網絡。網絡上有著豐富的教學資料,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年齡特點和在學習中的具體需要,搜集相關的教材,才能找到合適的教材。
比如,筆者就“Chase Dreams”這一課題進行了研究。首先給學生們介紹了活動的背景:“Everyone has a dream. In this teaching activity, let's talk about how to make your dreams come true. Before we begin, let's watch this video about the Chinese dream.”接下來,筆者放了一段“中國夢”的錄像,并用通俗易懂的英語加以說明:“Only if we all put in the effort, the Chinese dream will be realized.”這樣一來,學生們就會深深地感受到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的勤勞和勇敢的美德。于是,筆者就組織了一次互動活動,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選擇富有內涵的英語教材,既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事半功倍,又能體會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在對英語材料進行選擇時,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使用材料的目的,并采用適當的方法進行導入。
2.展示富有文化內涵的素材,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加豐富
教師可以根據英語教材中已有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需要及課堂教學目的,采用一種科學的方法重新設計英語課程,使學生能獲得更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從而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在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建構時,教師必須對英語教科書中的內容進行深度剖析。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挖掘出與教材內容緊密相關、富有文化內涵的教學材料,從而實現英語知識與優秀文化的融合。
比如,筆者針對“Chinese New Year”這一話題進行了一次專題研討,并對其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在上課之前,筆者首先將“故事時間”這一章節的內容與學生的興趣點相聯系,對“壓歲錢”這一概念進行了補充。在課上,筆者注意到了同學們的討論,并在適當的時候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補充材料上。通過對“lucky money”的閱讀,同學們對這一話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進一步擴大了課堂教學的范圍。教師要對小學英語課程進行重新設計,對其中的文化素材進行整合,這既能充實英語課堂,又能提高教學內容的質量,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好的發展。在課堂開始之前,教師可以結合英語課本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尋找與之相應的有文化內涵的教學材料,使學生順利地進行學習。
(二)利用各種情景,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學習活動之中
毋庸置疑,教學情景對人的身體和心理有很強的吸引力。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創造一些與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相關的情境。在教學情境中,教師可以將富有傳統文化底蘊的英語知識,運用功能豐富、操作簡單的現代化教育媒介,向學生展示,讓學生能夠更容易地學習相關知識。
1.立足于問題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英語課堂上,問題是最佳的教材,它可以幫助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并為他們營造一個適宜的情境。教師應根據我國英語教學的特點,結合我國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在設計好問題的同時,教師也要掌握好提問的時間,給學生創設恰當而又富有內涵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好奇心,讓他們在情境中感知和學習。
比如,筆者就“Our Interesting Country”這一課題進行了材料搜集和合作探究的課題研究。在講授完教材的內容之后,筆者適時地提問:“Our country has a long history and abundant natural resources, why do you think China is a meaningful country? What do you think are interesting cultures in other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在聽到筆者的提問后,同學們有了一個清晰的思路,立刻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并進行了探討。在教師的引導下,同學們收集了很多寓意深刻的小故事,增長了對中華文化、名勝、名人事跡的認識,接受了中華優秀文化的熏陶。一個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和恰當的問題情境,能拓展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能從中發現適合自己的思維方式,以便通過現象看到問題的實質,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針對當前最熱門的話題,結合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核心理念,進行合理提問,創造一種自由探究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們能夠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2.創設對話情景,指導學生進行語法練習
對話是外語學習的重要手段,是進行信息交流,情感交流,思想碰撞的重要手段。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創造出多種形式的英語會話環境。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就要營造一種輕松、融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語言表達愿望。教師要明確自己的教育內容與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的關系,然后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教育方式,讓自己的交際話題具有濃厚的文化色彩,并能讓他們產生表達的意愿,使他們樂于積極地表現自己,這樣就可以鍛煉他們的語言技巧。
比如,筆者就“孝敬長輩”這一課題進行了探究,在“What Can I Do for the Elders”活動一開始,教師就把注意力轉移到周圍的長輩身上:“Everyone has elders who love themselves. But what can you do with your parents or grandparents?”在這種與自己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上,同學們都踴躍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一位同學說:“I would help my mom with the housework.”另外一位同學說:“I will cook for my family.”同學們在課堂上暢所欲言,積極參與英語教學。教師創設恰當的會話情境,能激發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幫助他們主動投入到學習中。這種環境有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三)以有針對性、多元化的學習活動為載體,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
教師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探究性學習,對學生繼承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在主題明確、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中,與教師、同學進行溝通,可以加深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通過這樣的溝通,學生可以互相帶動,互相影響,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1.圍繞主題,開展專題討論,深化研究
在進行學習活動的時候,教師應該圍繞著將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英語教育這個目標來制定教學方案,并且要考慮到他們的思維水平和能力素質等方面的特點,來確定學習的主題,保證學生能夠深化對題目的理解,提高英語學習能力,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
比如,筆者曾舉辦過一次以“Little Fable Big Truth”為主題的故事游戲。當向學生們講述了這個故事后,筆者得出結論:“Many of the stories, although small fables, reveal big truths.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se fables?”通過回憶,學生能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有的同學說:To help others is to help yourself.也有的同學說:To forgive others is to forgive oneself for other mistakes.學生在探究故事的主題時,能夠從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因此,筆者對這位同學的回答給予了充分肯定。在英語教學中,我們可以選擇一些有文化意義的話題來進行教學,使之變得清晰明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所討論的話題進行探究。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又能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
2.通過對教學過程的反思,優化學生的學習行為
英語教學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通過對英語學習全過程的反思,學生能夠找出自身英語學習中的薄弱環節,并用積極的心態去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提高英語學習水平。同時,通過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反思,學生能夠對優秀的思想和文化進行更深層次的了解,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將優秀的思想和文化進行內化,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要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進行回顧和總結,幫助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讓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比如,當同學們講完Cinderella的故事之后,筆者就帶著他們復習了這節課的重點:“ What is this famous story about?”筆者的問題引起了同學們的深思,有的同學說:“This parable is about a girl's family who has done a lot of bad things. But the girl met the prince after a lot of hardships and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is parable?”筆者接著問道。受筆者的啟發,同學們思考了一下,把自己所學過的優秀傳統文化與生活聯系起來。在以上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在自我反省的過程中,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所學的知識的核心,同時也感受到了優秀文化的熏陶。為此,教師要有目的地讓學生進行自我反省,讓他們對自己的缺點進行反思,形成自我反省的意識,形成自我反省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習活動的成效。
(四)運用中西對照,展示中華傳統文化韻味
雖然英語教科書中外來文化占了相當大的比重,但教師也要主動找到文化對比的機會,將文化進行比較。在傳授西方文化的時候,教師也要讓學生們對我國相關的文化特點和內容進行分析和思考,將不同的文化進行對比鑒賞,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對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比如,在學習“At Christmas”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引入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同時,將中西兩種節日進行比較,并比較它們之間的不同之處及其產生的原因。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度探究,而且要加深對我國傳統節日文化的了解,并畫出自己的思維導圖。借由不同文化間的比較,學生能了解中國的文化及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從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去思考問題,從而更好地認識到文化的差異,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
(五)在英語教學的基礎上,以傳統文化為依托
學生的英語學習需要一個好的語言環境。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把傳統文化內容融入課堂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英語實習,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比如,在學習“Chinese festivals”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把中國的一些傳統節日引入課堂,比如春節、端午節,春節的英語是Spring Festival,端午節的英語是The Dragon Boat Festival。在英語課上,教師可以用英文來描述家庭是如何過春節的。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在提高學生英語表達能力的前提下,深化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從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入挖掘,挖掘傳統文化元素,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探究興趣,創設多元化的英語教學情境,設計實踐活動,持續增強中華文化的活力與影響力,促進小學英語教學與傳統文化的深入結合。
參考文獻:
[1] 劉麗、顧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小學教學參考》2021年第12期。
[2] 周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策淺析》,《校園英語》2021年第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