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飛 張怡璇
摘?要:在全球新冠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國際環(huán)境日趨嚴峻,我國國家安全形勢也更加復雜多變,作為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對大學生進行全面的國家安全教育尤為迫切。將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相關內容有機融入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不僅符合當前安全形勢下對大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的需求,并且有助于推動課程思政建設高質量發(fā)展。文章以國家安全教育融入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為著手點,進一步探究國家安全教育在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中的有效引入路徑。
關鍵詞: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3.059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增強全黨全國人民國家安全意識,推動全社會形成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合力。課程思政建設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作為國家發(fā)展后備力量的大學生,其思想觀念不僅關乎自身前進方向,更決定著祖國未來的發(fā)展進程。高校是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主體,課程思政是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陣地。因此,在課程思政建設中融入國家安全教育,對于大學生系統(tǒng)國家安全觀的形成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1?國家安全教育融入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戰(zhàn)略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指出“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隨著國內外形勢變化劇烈,我國面臨著更為復雜的外來風險挑戰(zhàn),國家安全問題對大學生產生的影響將越來越深刻。課程思政建設作為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中的重要一環(huán),將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融入其中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1.1?維護新時代國家安全建設的客觀要求
1.1.1?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緊迫性
當今是信息化、數字化時代,我國在傳統(tǒng)安全領域威脅依然嚴峻的情況下,非傳統(tǒng)安全領域的不利影響因素相互交織、盤根錯節(jié),各種滲透和威脅也日益增強。大學生是國家安全建設的主要推動力量,在國家安全問題日趨嚴峻的背景下,只有全方位做好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著力筑牢大學生的思想根基,才能符合新時期國家安全建設的要求,使大學生真正成為的國家安全事業(yè)的建設者,能夠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擔起維護國家安全的重任。
1.1.2?推動國家安全建設的必要性
高校作為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前沿陣地,只有系統(tǒng)全面地做好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工作,才能更好地推動全社會形成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合力。高校推動課程思政建設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時代青年,而具有較強國家安全意識及能力是其堪此重任的必要前提。在課程思政建設中融入國家安全教育,將相關觀念引導穿插于知識傳授中,使大學生自覺提高其國家安全意識,能夠快速適應新形勢的變化,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發(fā)展的堅實力量。
1.2?推動課程思政高質量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1.2.1?協(xié)同施教,增強教育效果
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是在大學生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并強化課程的價值引領功能,致力于將其培養(yǎng)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的接班人。國家安全教育是為了提高大學生國家安全認識,并不斷深化其理論認知,進而轉化為切實維護國家安全的實際行動。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yè)得以平穩(wěn)推進的重要前提是國家處于安全狀態(tài),大學生既是國家安全的堅實維護者,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二者在價值取向、育人底色、根本目的上具有一致性,服務于思想到行為轉化的教學目標,統(tǒng)一于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推動國家安全教育與課程思政充分結合、同向同行,不僅是增強國家安全教育效果的關鍵,也是提升課程思政建設實效性的必然選擇。
1.2.2?相輔相成,拓寬深度廣度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辦好思政課曾指出,“只有不斷備課、常講常新才能取得較好教學效果”,課程思政同樣也要不斷增添新的教學內容。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以當前國情為背景,緊跟時事步伐,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特征,將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融入課程思政是推動其建設不斷創(chuàng)新的重要舉措。專業(yè)課程講解過程中遇到的國內外熱點問題,運用國家安全的專業(yè)知識從學理上進行分析,有助于增強專業(yè)理論課的政治導向功能,拓展課程思政的深度。同時,國家安全內涵及外延覆蓋面廣泛,在知識體系上幾乎涉及了大學的各類專業(yè)課程,推進國家安全教育與課程思政建設有機結合,使國家安全相關知識與各專業(yè)課程交叉融合,二者相輔相成,可以大大拓寬課程思政建設的廣度。
1.3?加速大學生思想體系完善的重要之舉
1.3.1?完善國家安全的整體認識
目前,許多高校在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方面的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存在部分學生對國家安全相關知識了解不夠深入、整體認識比較模糊的情況。尤其是對國家安全中的非傳統(tǒng)安全相關內容一知半解,甚至其中很大一部分學生對于國家安全的認識仍然停留在國土、軍事等傳統(tǒng)安全問題上。將內容豐富多樣的國家安全教育僅僅集中于每學期幾十節(jié)的思政理論課講授中,只能是提綱挈領,不能做到多角度切入、深層次剖析,許多問題只能淺嘗輒止。將國家安全教育有效融入課程思政建設,鋪開至大學生培養(yǎng)的全過程、各方面,在專業(yè)課教學中不斷深化其國家安全理論認知,能夠切實增強國家安全教育實效性。
1.3.2?培養(yǎng)國家安全的相關觀念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大學階段更是大學生形成系統(tǒng)三觀的關鍵時期。由于大學生自身思想價值體系還未完全定型,容易受到西方價值觀念的沖擊以及不良信息的侵蝕,甚至陷入西方敵對勢力的陷阱,無形中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國家頒布的一系列重要文件(見表1)一方面凸顯了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緊急性,另一方面也為國家安全融入高校課程思政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課程思政在大學生價值塑造中承擔著重要作用,將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融入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有利于強化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提高其應對突發(fā)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進而可以全方位應對復雜的國內外安全挑戰(zhàn),成為國家安全事業(yè)的堅實維護者。
2?國家安全教育融入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建構
大學生是國家繁榮、民族復興的希望,作為社會未來的中堅力量,對其進行國家安全教育意義重大。2020年教育部下發(fā)《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要求“普通高等學校和職業(yè)院校公共基礎課及相關專業(yè)課,要結合本學科本專業(yè)特點,明確國家安全教育相關內容和要求,納入課程思政教學體系。”
2.1?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將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融入課程思政建設的目的不僅在于,使大學生在專業(y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汲取更多的國家安全相關知識,更旨于其能夠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即大學生可以將國家安全的相關認識內化為自身的國家安全觀念,外化為維護國家安全的具體實踐,以高度責任感、使命感投身國家安全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以內化和外化雙導向教學目標的指導下,國家安全應從宏觀層面指導各專業(yè)課程的開展,微觀層面滲入每堂課的內容中,做到堅持各專業(yè)課程內容主體性的同時貫穿國家安全相關教學內容。
在國家安全教育融入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過程中,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往往會根據自己專業(yè)涉獵范圍、知識儲備結構,對不同的國家安全相關知識呈現出不同的興趣側重。但在國家安全融入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絕大多數專業(yè)課教師在課堂上并沒有根據受眾的不同,調整國家安全相關知識講解的側重點,進而導致國家安全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國家安全知識的講授過程中專業(yè)課教師應根據各專業(yè)的不同特點,重點突出與其專業(yè)及學生知識儲備交叉較多的相關內容,有的放矢展開相應教學工作。同時,教師應緊跟時代步伐,挖掘網絡新媒體的教育資源,緊跟國內外時事熱點,多維度闡釋國家安全相關內容,使其更具鮮活性、針對性、實效性,不斷充實課堂內容、提升教學效果。
2.2?優(yōu)化教學設計,拓展教學平臺
課程思政是一種隱性教育,其不同于思政課程,更注意方式方法。在國家安全教育融入課程思政的過程中,確保二者平穩(wěn)協(xié)調融入的同時要結合不同專業(yè)課程的特點,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靈活教學方法。首先,抓牢課堂主陣地。課堂是進行教學的主要渠道,專業(yè)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國家安全相關內容的特性,結合專業(yè)教學結構體系的特點,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和生動鮮活的教學案例巧妙地將國家安全知識和課程思政建設融合在一起。同時充分利用大學生常態(tài)化使用的“兩微一端”等新媒體手段,以及“慕課”等在線網絡課程教學模式,做到“線上線下”相結合,以靈活的載體和多元化的形式充分調動大學生的興趣點,“雙管齊下”進行教學。
其次,在教學方法上采取理論與實踐雙結合的方式。課程思政是關于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育,需要通過實踐來達到知行合一。開展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不斷豐富大學生國家安全理論知識,深化國家安全理論認知,并立足實踐教學,增強其感性認識和情感體驗,引導其做好“知-情-意-信-行”的有效轉化。專業(yè)課程涵蓋多個領域,能夠為國家安全教育提供豐富多樣的實踐場景,二者相互融合、互為支撐,使學生在實踐中升華理論知識、提高思辨能力。課程思政將國家安全相關理論融入專業(yè)課程知識中,根據不同專業(yè)課程實踐教學的特點、目標、方式等將二者有機結合,寓國家安全知識傳授于專業(yè)實踐教學之中,形成一種開放、立體、協(xié)同的教學模式。
2.3?健全各項機制,做好制度保障
為保障國家安全教育順利融入課程思政建設,高校需要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制定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明確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遵循有機融入的原則,貫徹落實從入學到畢業(yè)的全過程育人。統(tǒng)籌規(guī)劃不同學段與同一學段不同專業(yè)課程中國家安全教育的內容,同時加大對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國家安全教育部分相關的技術、資金、資源等投入,建立課程思政教學數據庫,系統(tǒng)開發(fā)與之相配套的國家安全數字化課程資源,以完善的政策來保障國家安全教育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有效融入。
只有及時的反饋才能使教學達到閉環(huán),二者的有機融合與及時有效的評價考核機制密切相關。在學生評價方面,單一維度的結果性評價已與新時代教育改革發(fā)展的要求相脫節(jié),應重點突出素養(yǎng)導向,從“發(fā)展性、過程性、多元性”幾個方面綜合評價,在專業(yè)課程考察過程中側重考察學生對最新國際國內形勢、熱點軍事問題、軍隊建設和國防科技前沿等方面的認知與判斷。在教師的績效考核及激勵方面,高校應結合實際情況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將專業(yè)課程教師在國家安全教育方面所展開的相應工作納入其績效考核,作為評選優(yōu)秀教師及相關教學獎勵的重要參考。與此同時,高校可以設立相關的榮譽獎項,及時表彰在國家安全教育融入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表現突出的教師,并作為其崗位晉升以及優(yōu)秀教師評定的依據之一,充分激發(fā)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2.4?加強師資建設,奠定團隊基礎
在國家安全教育融入課程思政的過程中,要求專業(yè)課教師能夠發(fā)掘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培養(yǎng)大學生安全素養(yǎng),厚植家國情懷。然而許多專業(yè)課教師對國家安全融入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視度不夠,同時缺乏對國家安全相關內容的深入研究,進而導致教師教學能力不足、育人認知不夠的現象。教師是課程思政建設高質量發(fā)展的核心要素,專業(yè)課教師能否將價值塑造寓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之中,取決于教師將專業(yè)知識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相結合的意識和能力。意識是行動的先導,意識的深度決定行動的力度,為保證國家安全教育能夠順利融入課程思政建設,要求教師具備將二者相結合的意識,能夠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緊迫性,能夠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將課程思政與國家安全教育相關知識有機融合。
同時,教師具備將國家安全教育融入課程思政建設的能力更為關鍵,許多高校的專業(yè)課教師本身并未接受系統(tǒng)的國家安全知識培訓,相關知識體系并不完善,對如何將國家安全相關知識有機融入本專業(yè)課程思政建設缺乏整體性認識。高校應加強對專業(yè)課教師的專題培訓,定期組織專業(yè)課教師參加國家安全相關的學術講座,以及組織專業(yè)課教師進行外出學習,充實專業(yè)課教師國家安全相關知識儲備。其次,聘請國家安全相關部門專家、軍事學校的軍官以及優(yōu)秀退役士兵等定期進校開展國家安全相關專題講座,全面提升專業(yè)課教師隊伍將國家安全教育和課程思政建設相融合的能力。
3?結語
大學生是國家安全堅定的維護者,在社會發(fā)展、國家進步的歷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少年強則國家強,少年國家安全意識增強,則國有保障。在當今多變的國際形勢下,將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內容融入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不僅是國家安全教育的時代要求,也是課程思政建設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題中應有之義。將國家安全教育貫穿大學生培養(yǎng)的全過程、各方面,使大學生能夠積極主動承擔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將其培養(yǎng)為維護國家安全的中堅力量,鞏固新時代發(fā)展下國家安全的青年防線。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2.
[3]教育部.關于印發(fā)《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教材〔2020〕5號)[Z].2020-09-28.
[4]張耀燦,鄭永廷,劉書林,等.現代思政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單丹丹,王丹.習近平總體國家安全觀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建構理路[J].思政教育研究,2021,37(05):711.
[6]段偉.總體國家安全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探究[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0,(7):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