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寶華 楊淑柳 胡予婷
(1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六鰲衛生院,漳浦,363211; 2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婦幼保健院,漳浦,363200; 3 甘肅省慶陽市人民醫院,慶陽,745000)
妊娠是女性孕育新生命的一個重要過程,它不僅會給女性帶來生理上的變化,還會給其心理帶來一系列變化。大多數孕婦反映,在妊娠期間,其睡眠質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孕晚期孕婦,其更加容易出現睡眠問題。比如入睡困難、睡眠中容易驚醒、睡眠時長短、睡眠晝夜顛倒等。有研究顯示,孕婦睡眠不足不但會影響母嬰的健康,還會延長自然分娩產程、增加剖宮產率[1]。故加強孕婦的健康教育至關重要。由于以往的健康教育多數是簡單的孕期常規管理,針對性不強,因此導致護理效果不是很理想。鑒于此,對我院接收的41例孕婦在孕期常規管理基礎上加以產前宣教的效果展開相關探究,同時與41例孕婦施以孕期常規管理的效果作比較,以探析產前宣教的臨床實踐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六鰲衛生院收治的進行孕產期保健的孕婦82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1例。對照組孕婦年齡25~40歲,平均年齡(33.81±2.17)歲;孕齡16~41周,平均孕齡(32.50±1.21)周;經產婦11例、初產婦30例。觀察組孕婦年齡23~41歲,平均年齡(34.02±2.35)歲;孕齡16~40周,平均孕齡(33.01±1.33)周;經產婦13例、初產婦28例。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標準 1)單胎且具備陰道分娩條件的孕婦;2)中晚期孕婦;3)臨床資料完整的孕婦;4)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孕婦。
1.3 排除標準 1)存在妊娠高血壓或妊娠高血糖的孕婦;2)精神異常的孕婦;3)無法正常溝通交流的孕婦;4)存在嚴重心、肝、腎疾病的孕婦;5)配合度差或中途退出的孕婦。
1.4 護理方法
1.4.1 對照組 對照組予以該組患者孕期常規管理,即告知孕婦產前要定期產檢,口頭宣教分娩前后保健知識、配合要點和注意事項,同時指導孕婦健康飲食及適當運動,孕婦入院后,詳細介紹待產病房環境,并囑咐其要做好個人衛生等。
1.4.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強產前宣教,具體如下:第一,孕中晚期宣教。采取發放資料、微信群、視頻等多種方式向孕婦及其丈夫、親屬等普及產前、產后知識,使孕婦掌握更多分娩知識,同時教會其緩解分娩疼痛的方法、產后喂養方法等。第二,產前心理指導。對于孕婦而言,多數會存在緊張不安、焦慮、抑郁、恐懼等情緒,這些不良情緒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會給孕婦順利分娩帶來影響,故對其加強產前心理指導至關重要。可以為孕婦開通心理咨詢通道,通過醫護人員的安撫、鼓勵,幫助其緩解不良情緒,同時引導孕婦及其丈夫參加醫院舉辦的孕婦學校,加強其孕期保健知識和分娩知識的學習,了解分娩過程和可能出現的情況,提前學習產后母乳喂養、恢復、育兒等相關知識,增加孕婦的自信心,對舒緩其產前不良情緒有很大幫助。第三,睡眠指導。囑咐孕婦多注意休息,每天保證睡眠在8 h以上,孕晚期睡覺時最好選擇左側臥位姿勢,為了防止腿抽筋,可以在睡覺前按摩腿部或用枕頭將腳墊高。另外,可以根據孕婦睡眠情況,指導其睡前看會書或者聊會天,幫助其轉移注意力,使其能心平氣和自然入睡,以確保睡眠質量。同時可以在孕婦睡前播放輕緩音樂,以減少其焦慮情緒,使其能夠盡快入睡。最后,還可以將睡眠內視法、接納承諾法指導給孕婦,其中睡眠內視法是通過冥想去除雜念,以幫助孕婦減少影響睡眠因素,從而提高睡眠質量[2];接納承諾法是通過接納現實以及醫護人員的護理,增加孕婦的自信心,使其能夠意識到自身的睡眠問題,并幫助孕婦脫離不良情緒,提高自我效能,制定改善睡眠質量的計劃。
1.5 觀察指標 1)心理狀態評價:于護理前后利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恐懼視覺模擬評分(Fear Analogue Visual Scale,FAVS)評估孕婦的焦慮、恐懼等情況,其中SAS滿分為100分,以50分為分界值,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及以上為重度焦慮;FAVS滿分為10分,0分為無恐懼,1~3分為輕度恐懼,4~6分為中度恐懼,7~10分為重度恐懼。2)自我效能評價:利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對孕婦護理前后的自我效能進行評價,該量表共有10項問題,每項問題得分范圍為1~4分,總分為40分,分數越低代表孕婦的自信心越差,自我效能感也就越低。3)睡眠質量評估:于護理前后采取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對2組孕婦的睡眠質量展開評價,該量表包含7個項目,即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質量、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每個項目計分范圍為0~3分,將各項目得分累積表示PSQI總分,分值為0~21分,得分越低代表孕婦的睡眠質量越好。4)分娩方式:統計2組自然分娩、剖宮產情況,計算發生率,并展開組間比較。

2.1 2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患者SAS評分、FAV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護理后,2組患者SAS評分、FAVS評分均有所改善,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評分比較分)
2.2 2組患者護理前后自我效能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患者GSE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2組GSES評分均高于本組護理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前后自我效能評分比較分)
2.3 2組患者護理前后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2組患者護理前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質量、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及PSQI評分均有所降低,而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護理前后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
2.4 2組患者護理后剖宮產率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有1例孕婦進行剖宮產,其他的均為陰道分娩,剖宮產率為2.44%(1/41),對照組有8例孕婦進行剖宮產,剖宮產率為19.51%(8/41),觀察組剖宮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93,P<0.05)。
臨床上,孕婦因缺乏孕期保健知識,很容易出現緊張、恐懼等不良心理反應,給孕婦正常分娩造成影響,嚴重的還會危害母嬰健康。另外,睡眠障礙也是大多數孕婦的一種常見現象,當孕婦長期出現睡眠不足時,會導致其神經系統過度緊張,出現緊張、焦慮等多種不良情緒,如果孕婦長時間處于焦慮狀態時,會引起其身體不適和睡眠障礙,不利于孕婦和胎兒的身心健康[3]。由此說明,不良心理狀態與睡眠之間有著密切關系[4-5]。如何做好孕婦產前健康教育,提高其孕期知識儲備,降低剖宮產率,促進母嬰安全,是當前臨床研究的重點內容。產前常規管理因其不夠全面,針對性不強,導致孕婦對孕期相關知識的掌握不夠全面,干預效果不佳。為了使孕婦掌握更多的孕期保健知識,緩解其不良情緒,改善其睡眠質量,促進孕婦能夠順利分娩,做好其產前宣教是極有必要的。
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孕婦干預前的SAS評分、FAVS評分無統計學意義,但是干預后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這提示通過產前宣教,能緩解孕婦不良情緒。分析原因,主要是在產前宣教中加入心理指導,使孕婦的心理壓力及時釋放,同時加強其分娩知識學習,了解分娩過程以及產后母乳喂養、恢復、育兒等相關知識學習后,能夠增加其認知水平和自信心,進而緩解其不良情緒[6]。有研究資料表明,大多數孕婦在孕中晚期,其自控力、主導力相對較差,這就導致其情緒不夠穩定,生理狀態較差,容易增加剖宮產的風險[7]。然而在本研究過程中,通過睡眠指導教會孕婦接納承諾法,使其能夠意識到自身的睡眠問題,通過多方面干預,增加其自信心,減少不良情緒,從而增加其自我效能[8]。研究結果顯示,2組干預前的GSES評分無明顯差異,但是觀察組通過產前宣教后,其GSES評分高于僅進行常規產前教育的對照組孕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觀察組孕婦的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質量、睡眠障礙、日間功能障礙及PSQ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這也就說明,加強產前宣教有助于提高孕婦的自我效能感及其睡眠質量。另外,本研究還顯示,觀察組孕婦的剖宮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這提示,通過產前宣教有助于孕婦自然分娩。有研究表明,近些年來我國剖宮產率逐漸提高,其發生與孕婦缺乏自然分娩信心及自我效能低下有關[9]。故在本研究中,加強產前宣教有助于提高孕婦的自我效能,進而降低其剖宮產率。
綜上所述,對孕婦而言,通過產前宣教,不僅能幫助其緩解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還可以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和睡眠質量,減少剖宮產率,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