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燦,羅文軍,秦展田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廣西 桂林 541004)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國制定了以打造學習大國、人力資源強國為目標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文件要求在互聯網技術的基礎上加快信息化時代的教育改革,建立數字化的教育資源,實現規模教育和個性化培養的有機結合[1]。同時,我國為應對工業4.0 的到來,提出了新工科建設,要求高等教育學校要將自己的專業與行業緊密結合在一起,勇于嘗試和探索,將現有專業進行交叉融合,推進各學科之間的融合發展,并在校企合作、多方協同育人等方面推進新工科的發展,培養符合現代工業發展要求的復合型人才[2]。在此背景下,以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和個性化發展為目標、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的混合式教學開始成為各高校常見的教學模式。然而,混合式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有了較大的變化:課堂教學的中心不再是教師,而是學生,教學環節也從課中延伸到了課前、課后以及線上[3]。混合式教學對整個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進行了重新設計,各教學活動一起支撐著整個教學過程、促進教學的開展,使得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無法滿足混合式教學的要求。如何將混合式教學中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進行合理的教學評價,使之能體現混合式教學中各組成環節的貢獻,以此形成對學生學習效果的一致性評價,并能對教學形成促進作用成了高校教師們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機電傳動與控制”課程的成績評定如圖1 所示,通常以30%平時成績+70%期末考核成績進行,成績評定的主要依據最后的期末考核成績,雖然有30%的平時成績(主要來源于作業、測驗、實驗等,各占總成績的10%),但平時成績中的作業會有不少學生并不會自主完成,而且各項評價都要教師親力親為手動完成,在學生太多的情況,教師也難以對學生的平時表現進行全面評價,使得平時成績的評價帶有更多的主觀性,也存在著不少教師根據學生末考成績調整平時成績的情況,無法較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影響課程教學效果。目前,雖然很多課堂開始開展混合式教學,但課程評價方式并沒有發生變化,缺少線上教學的過程評價等。同時,對期末考核的成績過分倚重,導致無法真實地反映部分考試發揮失常的學生或者考前突擊復習的學生其學習效果,具有較大的局限性。
圖1 傳統課程評價體系
課程評價主體比較單一。現有的教學評價大多由課程教師進行,教師成了對教學進行評價的唯一主體。參與分組學習討論的學生及其學生對自己的認可并沒有加入課程的評價過程中。
課程評價方式比較單一。信息技術下,各教學平臺的考勤方式和智能評價方式的優勢沒有被充分的利用,傳統的手動批改作業和考勤方式非常費時費力,而且評價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及其知識運用的能力,忽略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評價以及對學習困難學生的幫扶,學生在相互討論學習過程中自身的評價和學生之間的互評也沒有體現出來。
以新工科為背景、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方式上做了較大的改變,為了更好地對教學進行評價,需要遵行以下原則:
與教學過程相一致原則。教學評價的最終目標是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并為后續的教學提供調整依據。在工科類課程混合式教學中,學生的工程素養、工程思維、創新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等各種綜合能力和素養更加重要,這些能力和素養在卷面的考核中得不到很好的體現,更多的呈現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因此,應該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習慣、學習思維、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以及團結協作能力等。具體到機電傳動與控制的課程教學中,由于機電傳動與控制屬于工程運用類課程,純粹的理論知識容易讓學生一知半解,需要加入更多的工程實踐和運用穿插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對知識有更理性的認識,并對學生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能力進行評價。
評價方式應多樣性。信息化教育時代,各線上教學平臺可以建設豐富的教學資源,如習題庫、試卷庫、教學視頻等,可以在相應平臺上整合大量的過程評價數據,簡單快捷,系統自動評判、實時反饋,可以大大減少教師的過程評價時間。同時引入各種過程評價方式,可以讓老師更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呈現的閃光點,而不是以卷面考試成績論英雄。
評價主體應多元性。在混合式教學過程中,教學過程的評價是評價的一個重點,需要進行全面細致的評價,僅靠教師一人難免具有片面性,具體參與到學習過程的學生也可以加入評價中來,加入學生的自評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一個更好的認識、學生的互評讓學生了解到其他同學的學習情況,對學生本人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評價結果具有客觀性。混合式教學方式融入了線上學習的過程,大大擴大了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教師在關注線下教學的同時,也要關注到學生線上學習的情況,避免學生受網絡復雜信息的影響,實施能引導學生較好地利用網絡學習的線上評價體系,并能對學生學習態度和知識運用能力作出合乎客觀事實的評價。
隨著混合式教學的不斷深入開展,需要構建新的符合混合式教學模式要求的評價體系,其能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全面評價和反饋[4]。因此在構建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時,應將學生的每個學習環節都納入課程的教學評價中,根據混合式教學設計可知,目前的混合式教學主要分為線上和線下兩部分,因此過程能力考核也主要分為線上和線下兩部分進行。
教師在劃分各個教學過程環節時,應以能力培養目標來劃分各學習模塊或環節。如,在機電傳動與控制課程的教學中,主要需要培養的是學生的自我管理和學習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知識運用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能力等,與之對應的學習環節包括線上視頻學習及相關資料的整理、小課題任務的分析、討論及其解決、實驗預習及其完成、線上線下單元測試、單元習題、期末卷面測試等。
針對具體的教學環節及其能力目標,制訂相應的考核評價指標和考核方式。根據具體的教學活動、教學平臺,制訂評價考核方式,如線上視頻的學習完成度、線上平臺的活躍度、討論問題的積極性、線下教學時的出勤率、單元測試、對其他同學的指導幫扶情況等學習過程的評價。總的來講,教學評價主要由過程性評價和以試卷考核為主的總結性評價兩部分組成。針對實驗成績評定,混合式教學下,教師應更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的能力。由以往的過多關注學生的預習情況、實驗報告情況,開始更多地關注學生利用已學的知識對實驗進行相關電路的設計的能力、調試過程中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實驗調試結果進行分析的能力等。
各學習環節在考核評價系統中占據多大的比重需要綜合考量。通常,線上學習部分的評價比重要稍低一些,因為線上學習大多脫離了教師的視線,雖然會留下學習痕跡,但更多的靠學生的自覺。而線下的課堂測試、討論和實例分析等更能體現學生學習情況,需要把相應的比重提高。在課程分組的學習過程中,也需要加入一些學生自己的互評等,提高學生對評價的熱情,并對自己和同學之間的學習差距有一定的認識,使評價更全面更客觀。實驗部分的成績比重與傳統教學下實驗成績的比重大致不變,但需要更注重過程的考核。
在對線上線下各環節進行評價的過程中,線上線下的評價要相互關聯,緊密結合在一起。一般來說線上學習的內容主要是一些簡單的、學生容易接受的知識點,是線下學習的基礎。線下學習的內容是線上教學的延伸,主要是針對線上學習相關知識點的難點、學生不容易理解的地方進行分析,以及知識點在一些工程實踐問題中的運用。因此,在評價過程中,線上評價主要是評價學生基本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線下評價主要是知識點的運用情況。
具體針對機電傳動與控制課程的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如圖2 所示。將傳統的平時成績用學習過程成績代替,并將其比重提高到50%,而將末考成績的比重降到50%,突出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其中過程成績主要由視頻學習、線上作業、討論區活躍度、課堂表現、隨堂測試、小組幫扶帶、實驗等組成,其比重分別為5%、10%、5%、20%、20%、20%(其中5%來自學生自評和互評)、20%,線上評價比重稍低,作為評價的輔助參考,重點評價線下教學過程。
圖2 機電傳動與控制混合式課程評價體系
將構建的混合式評價體系用于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機電傳動與控制”混合式課程教學中,通過實踐發現,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下,加強過程評定、加大知識的運用的評價,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和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卷面考核成績由原來的平均六十一、二分,提高到改革后的平均分七十分左右,且基本與過程成績相匹配。
本文以新工科為背景,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構建為目標,針對“機電傳動與控制”課程進行評價體系構建探索,結果顯示,所構建的評價體系較好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習成績也有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