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 銘,祁 麗,馬曉玲
(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學院 內蒙古 包頭 014040)
2019 年3 月18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要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新時代要繼續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培養政治方向明確,“德智體美勞”全優的學生。如何更好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效果成為擺在教育者面前的首要問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以下表述為“概論”課)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包括黨的理論、方針、政策等。為了更好貫徹黨的理論、方針、政策亟須進行教學法的改革創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還課堂于學生,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把學生置于教學主體地位,學生在準備和講授的過程中能夠更加全面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于更好學習“概論”課中的內容大有裨益。
“翻轉課堂”是社會信息化產物,也是教育改革運動產物。“翻轉課堂”最早是美國教育發展運動中產生的,外文稱為“Inverted Classroom”,意譯為“顛倒課堂”,指“教”和“學”顛倒,以學生教來促進學生學,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教學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教學前期、課中環節、課后環節等教學過程中都有學生參與。教師要轉變角色,成為引導者,幫助學生準備課程材料、熟悉課程內容,安排課程結構,講授課程內容,整個過程也實現了教學相長。“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非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更多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被動接受者,轉變為探究者、講授者。通過備課更好掌握教學目標,了解重難點,以此加深對學習知識的理解。此外,講授知識的過程也是背誦記憶知識的過程,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經過教學內容準備和闡述使學生對知識內容的認識也更深入徹底,摒棄了以往死記硬背記憶知識的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成績提高得更快,而且可以讓學生從學習中獲得更多成就感、幸福感,更愿意努力學習相關課程。
將翻轉課堂應用到“概論”課中是可行的,可保障課程更好入腦入心入行。課前環節能讓學生更好了解教學目標、重難點。課中環節能更好調動學習能動性,“概論”課內容較為繁雜,為了教學效果更要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課后環節,須學生對教學中的不足多反思,加深對教學目標、內容、手段的再認識,以便對知識的掌握更牢固。可行性具體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翻轉課堂可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進行教學前要明確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不僅是為了教書,還需育人。整個過程主角是學生,教師在其中主要任務是“穿針引線”,但傳統“口耳相傳”的教學模式顯然有一定局限性,會影響知識的充分吸收,也很難實現育人目的。加之概論課多以大班為主,很難顧及所有學生,教學效果不甚理想。翻轉課堂分清了主次,是將課堂還給學生的一種教學法,通過要求學生準備教學,讓學生參與到教學各環節中,認識到自己是教學過程的主角,這有助于進一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備課過程,也是一個全神貫注的學習過程,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增強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概論課”相對其他科目,在學生內心存在刻板印象,認為理論性較強,所以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更能吸引其深入探究,從而改變刻板印象,對更好傳播中國共產黨的理論、思想、政策有積極意義。
第二,翻轉課堂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傳統教學更多強調傳授知識,方法較為單一。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進行,要想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不僅需要教師的發力,還需要學生的配合。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迫在眉睫。翻轉課堂教學法的引入可很好實現學生的主動學習,它更多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概論”這門課,部分同學認為期末死記硬背便可通過,但實際上“概論”課知識點更多是需要理解的。比如學生能知道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但對“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具體認知可能會張冠李戴。翻轉課堂讓學生從教學全過程理解教學內容。前期分析環節掌握教學內容一手資料,課中環節更加熟悉學習內容,課后環節加深對所學知識深層含義理解。課后環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學反思,是從教學效果出發聯想知識如何更好吸收。這幾個過程的疊加可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升華。當然,后續教師的點評也尤為重要,沒有教師對學生的積極引導,學生對課程準備和講授也僅停留在自我評價階段,要想對學習內容有認識上的升華還需借助他人評價和幫助,顯然教師評價對其進一步提升有著積極影響。
第三,翻轉課堂可實現教學相長。翻轉課堂教學拉進了學生與教師間關系。傳統教學中教師占主導地位,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課堂學習氛圍不夠活躍。“概論”課理論性較強,要想集中學生注意力,需與學生多進行情感上的交流。整個過程不僅需要教師在課中舉一些實例,還需增加學生參與度。翻轉課堂教學法的引入能提高學習興趣,增加參與度。學生通過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教師加以正面引導,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完成教學過程。整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處于一種平等地位,教師和學生的對話也更為和諧,好的精神狀態下學習可最大限度提升教學效果。教師也可從學生教學中吸取一些教學不足,以便總結經驗,提升技能,增強教學水平。總之,翻轉課堂教學法的運用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教師的成長。
第一,前期分析。“概論”課理論性、政策性較強,要想更好實現教學目的,突出教學主體,課前準備環節的好與壞直接決定著后續教學環節的好與壞。首先,學生進行翻轉課堂前需要對授課內容熟悉,需將相關內容準確表述,不能有不確定及錯誤內容的表達。其次,還需了解擴展內容,以便在課中進行及時補充。再次,學生需提前制作PPT,加入圖片、表格、視頻、歌曲等內容,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教學內容,抓住學生眼球。最后,學生作為教學內容講授人,翻轉課堂前要對授課群體、教學目標、教學大綱、教學重難點等有所掌握。所謂前期分析就是課前準備環節,前期分析除對“概論課”內容除從以上三方面進行分析,還需對上課效果、手段等方面進行預判。概論課一般以大班為主,課堂效果可能不及小班教學,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翻轉課堂可分小組進行,發揮團隊的力量,使學生增強集體意識并提升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員包括:PPT 制作人、課程資料搜集人、內容講授人。此外,還需選一名組長,在組內協調和管理成員。前期分析過程不僅讓學生加深了對集體主義精神的認識,還拉近了學生與教師間的關系,學生能充分體會教師備課不易,需認真學習、配合。
第二,課中環節。課中環節是一節課的中心環節。“概論”課課中環節教師可先進行教學內容引導,再組織翻轉,把準方向的同時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首先,學生在翻轉課堂的過程中可鼓勵其他同學合作探究、分小組討論,以集思廣益的形式將所學內容疑惑點進行集中探究。將課上內容課上消化,由于教學內容環環相扣,如不及時解決,日積月累會對“概論”課內容的掌握產生“夾生飯”問題,對后續教學內容的有序開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其次,教師評價和其他小組評分也很重要。為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建立評分激勵機制,由各組長收集組員評分后給出平均分。當然這其中也存在主觀因素,須教師客觀提出評價,但也要以鼓勵為主,不能打消積極性。最后,翻轉課堂過程中也實現了學生間、教師與學生間的良性互動。教學過程的展開也是增進彼此感情的過程,學生可以體會到教師在教學中傾注的情感,教師也能第一時間發現學生對哪些問題存在困惑、哪種教學方式更易于學生吸收,無形中拉近了學生和教師關系。“概論”課程內容跨度大、體系龐雜,講述更要注重學生和教師間的交流。事實證明,與學生交流越通暢,教學體驗感越好。翻轉課堂讓學生在教中學,老師在學中教,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潛移默化中實現了教學內容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學生通過翻轉課堂教學法的幫助開始更加熱愛本門課程,對課程建設、學科發展有著積極影響。
第三,課后分析。課后分析環節大體包括兩方面,一方面通過留作業和提問題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度。教師通過給學生判作業、課前回顧等手段測評上節課的教學質量。“概論”課里有大量記憶的內容,通過這種形式能鞏固能加深印象。另一方面通過課后評價來檢驗學生對教學工作的滿意度。教學評價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是通過分數來評價教學效果。形成性評價更多是對學習過程評價,除了期末成績還要重視平時成績。近些年來,開設“概論”課的多數高校越來越強調平時成績,平時成績占比也在逐年提高,形成性評價逐漸成為教學評價的主流。從傳統上認可教學成績轉變為認可教學過程,監測學生掌握知識的綜合能力,同時也在日常教學中要求教師提升教學質量。翻轉課堂教學法的引入,要求“概論”課教師提升教學能力的同時也要彌補傳統教學中的不足,學生不僅要學會知識,還需要主動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學生和教師互動性要遠高于上“一言堂”式的授課方式,這樣可以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為再教學提供內生動力。
翻轉課堂是現代化教學產物。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還課堂于學生,不僅將學生學什么,為什么學擺到教學任務面前,還讓學生自行策劃如何學、怎么學,給學生添加了學習動力、培養了學習興趣。翻轉課堂引入“概論”課的教學過程中,既發揮了學生能動性提高了學生抬頭率,又增強了學生對“概論”課的興趣提升了學習效果。在我國“概論”課教學中,大量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法不僅行之有效,而且可以注入新思想、新活力。這種教學法需要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以便促進教學進一步發展。望日后翻轉課堂教學法不僅可大量融入“概論”課教學,還可融入其他思政課程以及課程思政教學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