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春鋒 宋純艷 李敏 張傳斌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食品生產技術手段日新月異,食品種類越來越豐富,食品安全檢測日趨復雜,與此同時,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行業發展迅速。為切實發揮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在市場監管中的積極作用,實現良性、可持續發展,本文以濟寧市為研究對象,首先,對濟寧市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進行全面調研,分析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風險隱患,提出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其次,從食品安全檢測市場需求著手,深度剖析這些檢測機構所處的發展環境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最終探索出適合濟寧市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的發展對策,實現整個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關鍵詞:食品安全檢驗檢測,現狀,發展對策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10.066
基金項目:本文受濟寧市重點研發計劃(軟科學項目)(項目編號:2021JNZC046)資助。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Measures of Food Safe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stitutions in Jining
SHANG Chunfeng SONG Chunyan LI Min ZHANG Chuanbin
(Jining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Inspection)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echnical means of food production are changing with each passing day. Types of food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rich, and food safety testing is increasingly sophisticated. At the same time, food safe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dustry is developing rapidly.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lay the positive role of food safe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stitutions in market supervision, to achieve benig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aking jining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makes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food safe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stitutions in Jining, analyzes the current main problems and risks, puts forward effective solutions; focuses on the market demand of food safety testing, makes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se testing institutions; and fi nally explore suitabl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ood safe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stitutions to achieve the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industry in Jining city.
Keywords: food safe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measures
0 引 言
中國作為一個食品工業大國,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面對復雜的食品安全形勢,我國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市場規模也在穩步增長。2019年,我國食品安全檢驗檢測產業市場規模達834.9億元,2020年增速放緩,預計2022年將達到1204億元。從整體上看,我國食品檢驗檢測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在食品安全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食品安全水平。
1 我國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的現狀
我國具有規模龐大的食品安全檢測市場,但各檢驗檢測機構的發展水平和技術能力仍存在明顯的差距[1]。一方面,當前很多食品檢驗檢測機構實力較為薄弱,經費不足,無法滿足對檢驗檢測設備的更新,導致檢測方法落后,檢測精度滯后于標準要求,效率低下[2]。另一方面,一些檢驗檢測機構人才吸引力不足,致使其人員年齡結構不合理、文化程度及學歷層次不高,且缺乏相關專業技術培訓,導致檢驗檢測技術整體水平比較低,難以應對日益復雜的食品安全檢驗需求[3]。同時,食品檢驗檢測機構各地區間發展不平衡,專業性和檢驗檢測水平參差不齊,雖然采用同樣的檢驗標準,由于檢驗程序不一致,不同的食品檢驗檢測機構的結果也會存在偏差,導致檢測結果權威性降低[4]。
2 濟寧市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發展現狀
2.1 各檢驗檢測機構業務量發展水平不平衡
目前,濟寧市食品安全檢驗機構主要包括市級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糧食質量檢驗中心、漁業監測站、海關技術中心、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各縣(市、區)綜合性檢驗檢測、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及第三方食品檢驗檢測機構等,共計21家。2022年上半年,對這21家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做了調查統計,結果顯示,2021年度,這些檢驗檢測機構累積出具檢驗報告近11.3萬份,但是不同的檢驗機構之間業務量差距非常大,最多的可達4.5萬批次,最少的僅有20批次。業務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機構的發展現狀,各檢驗機構發展水平參差不齊,而且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
2.2 機構內從業人員數量和結構不均衡
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濟寧市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從業人員總數為926人,其中超過100人的有3家,最多的達到168人,少于20人的有7家,最少的僅有6人。
在人員結構上,各個市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下屬的檢驗機構在人員招聘上有嚴格的專業和學歷限制,因此從業人員大部分都是本科及以上學歷,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占比較大;在人員職稱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擁有的正高級、副高級人員最多。各縣(市、區)綜合性檢驗檢測、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員學歷以專科和本科為主,碩士研究生以上較少;職稱以初級和中級為主,高級較少。濟寧市范圍內第三方食品檢驗機構較少,僅有6家。由于受到政策、資金投入、福利待遇、工作穩定性等因素的影響,除2家規模較大的以外,其他第三方檢驗機構高學歷、中級以上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相對較少,直接影響了其檢驗能力和市場占有率。
2.3 儀器設備配置差距較大
先進的儀器設備是檢驗人工作的重要“武器”,是食品檢驗發展的硬件基礎。統計結果顯示,目前全市21家檢驗機構累計擁有儀器設備5500余臺套,資產原值近3.0億元。其中,實力較為雄厚的檢驗機構,儀器設備能達到779臺套,資產原值高達4467萬元;而一些實力薄弱的機構,由于經費不足,僅有22臺套設備,資產原值僅129萬元。儀器設備的配備不足將直接導致檢驗技術不能及時得到更新,從而導致通過資質認定的項目少、結果不夠精準、工作效率低下,直接影響其檢驗檢測能力和檢驗報告的權威性。
3 濟寧市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發展對策
3.1 強化人才保障能力、完善機構制度和質量體系
對于檢驗檢測機構來說,從業人員檢驗專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因此對于人員隊伍的打造,同樣需要重視[8]。第一,可以建立市級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領域的人才專家庫,不僅提高檢驗檢測隊伍的整體能力,而且一定程度上實現資源共享;第二,各檢驗檢測機構也要注重對專業人才的引進,可以通過提高工作待遇和優化晉升機制等方法吸引更多的高水平人才參與到食品安全檢驗測行業中來,從而實現檢驗能力的整體提升。第三,要加強機構間的溝通交流,通過實地調研、座談交流、交叉檢驗等方式進行經驗分享及探討,進一步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并建立完善的相關檢測制度和體系[5-7]。
3.2 緊追高新檢驗技術
食品種類越來越豐富,產品和原料來源也不斷擴展,生產技術手段日新月異,對食品檢驗檢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動化技術和網絡技術推動檢測行業信息化水平提升,從而提高了檢測機構的經營效率。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若想立足,必須加強技術引進,推動技術革新,更新檢測管理方案、檢測技術等綜合性手段,提升機構的綜合能力。同時也要充分利用分析儀器和人員,建立滿足行業需要的可靠檢測方法和流程規范。
3.3 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水平
當前濟寧市經濟社會發展得到了高質量提升,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讓人民“吃得放心,吃得健康”,符合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就對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樹立為民服務的意識。目前,濟寧市大部分政府辦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還普遍存在完成指令性檢驗檢測任務的思維,缺乏服務意識和能力。很多國外測試機構不僅能測試客戶樣品和出具檢測報告,而且還可提供定制增值服務,這正是很多檢測機構普遍缺乏的。檢驗檢測機構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必須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效率,提供更多的優質服務。在高效服務方面,采用“互聯網+”模式,(電商)平臺+(云)服務+(大)數據。利用“物聯網”技術追蹤管理送檢方提供的試驗樣品,利用互聯網遠程進行檢測報告的打印等。檢驗檢測機構還可以邀請廣大消費者、企業到實地參觀交流,組織開展科普講座、便民檢測等活動,提升為民服務意識。
3.4 建立檢驗檢測聯盟/協會
近年來,濟寧市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行業取得迅速發展,從業機構數量、檢驗人員數量、檢驗檢測水平、檢測業務量等均有明顯增幅,較好地適應了經濟發展需要,但也存在“小、散、弱”現象及運行不規范、產品覆蓋率低、存在檢驗檢測“數據孤島”等問題。因此,構建實施有效監督、技術資源共享、檢測人員整合、產品全面覆蓋、數據精準權威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聯盟[9],是必要且迫切的。鼓勵不同所有制形式的檢驗檢測機構積極參與,與上下游食品檢驗檢測機構組建檢驗檢測聯盟,針對行業內的檢測疑難問題開展聯合檢測、聯合攻關,形成開放共享、優勢互補的檢驗檢測機構發展格局[10],推動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一體化發展,最終形成市級為龍頭、縣級和第三方為骨干、企業實驗室為補充,集檢驗檢測、預警分析、科技攻關、風險評估于一體的新型食品檢驗檢測模式。
3.5 培育知名檢測品牌
濟寧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2021年11月29日下發的《關于印發<濟寧市“十四五”食品安全規劃>的通知》(濟食藥安辦字〔2021〕9號)在闡述濟寧市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時指出:尚未建立國內一流的食品安全支撐機構或者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濟寧市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專業水平參差不齊,整體水平不高,在省內外具有較高權威的檢驗檢測品牌尚欠缺。因此,濟寧市要大力實施名牌發展戰略,發揮品牌引領作用,制定并實施品牌建設相關標準體系和品牌價值的評價制度,開展知名品牌創建工作,建設有利于其發展的長效機制,面對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市場,進一步加強地方名牌建設等工作。
3.6 推進“產學研”一體化發展
為促進產業發展,各個檢驗機構應加強與濟寧市或者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及大企業研發機構的合作,加大研發投入,系統地引進人才,增加檢驗儀器設備設施投資,健全管理制度,提升檢驗檢測技術水平,注重培養科技領軍人才、全能型技術人才和成果轉化工作團隊,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基礎。加強對國內外相關技術法規、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制修訂情況的跟蹤研究,提升檢驗檢測機構的標準研發能力。積極參與主編或參編各類標準,大力開展與高新技術領域、國內高水平實驗室的技術合作,學習行業內的先進經驗,提升市場競爭力,推進科研成果產品化,適應濟寧市食品產業升級對檢測行業的發展需求。
4 結 語
面向未來,市場化、專業化、集約化、規范化是濟寧市食品安全檢驗機構發展的目標導向。食品檢驗檢測機構要著重把握時代發展趨勢,從當地政府監管需要出發,有效爭取長期性、穩定性的經費投入機制,以取得更持續的發展,使社會職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體現。同時進一步強化隊伍建設,在確保食品檢驗機構的檢測能力得到增強的同時,進一步提升相關檢驗人員的專業化程度。利用先進的檢測技術和強大的檢測能力提升檢測效益,從根本上確保人民群眾的飲食健康,推進民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焦慶東,朱士軍,焦宇博.山東省食品檢測資源調查及質量控制結果分析[J].質量安全與檢驗檢測,2020,30(4):103-105.
[2]靳乃寧.檢驗檢測機構體系運行中存在的不足及改進建議[J].計量技術,2016(7):69-71.
[3]王華.我國基層食品檢測機構的現狀與發展研究[J].科學技術創新, 2014(19):103-103.
[4]周波.淺談我國基層食品檢驗檢測機構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J].現代食品, 2021(13):23-25.
[5]徐斌.我國食品檢測行業質量管理的現狀及其展望[J].中國食品,2021(18):104-105.
[6]楊博.食品檢驗檢測機構質量管理體系的構建探究[J].食品安全導刊,2022(17):190-192.
[7]朱輝.淺談食品檢驗檢測機構質量管理工作[J].中國食品,2022(8): 130-132.
[8]王如景.從“人機料法環”角度談基層食品檢驗檢測機構的生存發展[J].食品安全導刊,2021(11):48-49.
[9]張衛,趙肖琳.全球農產品食品檢驗聯盟啟動儀式在京舉行[J].中國食品,2014(19):42-43.
[10]吳歡.整合資源加大投入 加強市縣級食品檢驗檢測機構建設[J].中國食品,2020(18):96-98.
作者簡介
商春鋒,本科,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食品工程。
宋純艷,工程師,主要從事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食品工程。
李敏,工程師,主要從事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食品工程。
張傳斌,工程師,主要從事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食品工程。
(責任編輯:袁文靜)